浅谈优化语文训练的策略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_ha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功利语文的环境下,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总是难免在语文教学理科化的道路上寻求出路。比如,十分热衷于研究“知识点”,认为只要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讲好这些“点”,就一定能突破“面”,尤其是在复习时,更是抛开课本,俨然把语文教学搞出理科特色。分专项进行训练,沉迷于答题步骤的训练方略,大频次地进行训练,高强度地做题,多讲、多练一些主谓宾定状补和借代比拟之类,更有甚者,作文训练也是如法炮制,以为学生的作文就会规范简练,语言生动,语文水平就可大大提高。但实际效果并不如愿,甚至出现练了也是白练的悲哀。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更是切实感受到这种做法给语文教学造成了严重伤害:第一,它使语文教学偏离了基本点,严重地削弱了语文课的教育功能;第二,它使语文教学减少了“情感” 与“ 美感”,减弱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第三,它使语文教师忽视自身文学素养的提高,造成教师素质的下降。
   语文教学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作为有几千年悠久历史文化沉淀的汉语言,从古代最早的私学发展至现在,已有两千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规律和方法,那就是要读、要背、要写。著名的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小学三年级完成了识字教学任务以后,一直到高中毕业的所谓讲解和分析,大都是不需要的。在教学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一个上课经常看课外书而不认真听课的学生参加考试,数理化成绩自然很差。但语文成绩不会差。一个班级两个星期不上语文课,用这些时间让学生读课外的名著和杂志,考试成绩不但不会下降,反而有提高。这些事实无一不在告诫我们理科的教学方法,绝对不能拷贝到语文教学中。如果不加辨析企图用理科的方法来走语文的捷径,最后自然是收效甚微,甚至徒劳无功。
   这种状况给我们带来了莫大的困惑:语文训练要不要做?语文老师还能做什么?这里,笔者想先说清楚两个问题:第一,虽然语文是更加个性化的东西,“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和数理化有着根本不同的学科特点,但是因为考试,它们的知识也就有了共性,这里所说的“共性”,就是共同的解题技巧、方法、思路和规律性的东西。如果说共性是骨架,是答题的方向和框架的话,那么个性就是丰满框架的血肉,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第二,大家常常有高分低能的偏见,其实,老实说,成绩好的那些学生能力真的低吗?分数低的学生能力就会高吗?答案应该是显而易见的。本质上能力和分数应该是统一的。搞素质教育当然不能惧怕应试,但也决不能为了应试而扼杀学生的情感、思维天性。因为语文能力的提高,是以一定数量的语言材料积累和反复多次的语言实践为基础的,所以要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加强语文训练就显得必要和刻不容缓了。
   为了避免语文训练中单纯的做题会把学生变成流水线上的产品,笔者以为科学、严谨的训练是语文训练的核心。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语文训练的科学、严谨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语文训练要有系统性
   现在的高中语文教材几易其稿,这些变化有进步的地方:新教材删去了一些不合时宜的文章,加大了阅读量,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但对比老教材,它的不足也是明显的:删去了老教材中很多的训练点。
   大家都有共识,即使按照新教材一课一课去认真教,就算教得再扎实,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也不会有多强。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三年都做一样的题,考一样的试,说一样的话。如果各个学校能根据自身的实际学情,在大纲框架体系内,以高中三年为一个周期,制订一个“语文训练纲要”。明确哪一学期训练什么内容,哪一学期考查什么能力,哪一学期达到什么目标,循序渐进,效果一定会很好。
   二、语文训练要有趣味性
   因为高考题型相对稳定,所以高中语文训练题的题型也就有据可依,每次训练老练那些高考题型。老是那么练,谁都会厌烦。教师应该开动脑筋、集思广益,经常给学生换换口味。
   让训练充满趣味。比如字音,一般以选择题题型考查学生,训练时就可以从其他的角度加以考虑。我们可以改为考改错题,可以把学生的作业拿来让学生改错字,可以鼓励学生从报纸杂志、从街头广告中找出错字,制订计划,一个周期统计一次,并予以奖励。可以让学生自己从改错本中找资料出题,同桌交换做题,共同评改。对多音字的积累要在应用中巩固,比如讲“埋”这个多音字,可以造句说“他死了,要把他埋(mái)葬好,否则他会埋(mán)怨我们”。
   三、语文训练要有针对性
   在练习设计上,大部分教师认为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或者有时因为工作繁忙没有过多的时间来设计练习,总之教师投入到练习设计上的精力和智慧往往微乎其微。常常是随意为之,拿一些现成的习题敷衍了事;或者是机械重复,令学生望“业”生畏,苦不堪言。我们可以按学习的内容设计练习,还可以按学习的过程设计相关练习,如准备性练习、形成性练习和巩固性练习。
   四、语文训练还要着眼训练习惯
   张志公先生把习惯表述为“字要端端正正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做”。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但语文教学中要同时训练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总让人觉得力不从心、隔靴搔痒。因此,听,成了听老师讲;说,成了老师一个人说;读,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写,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要注意把课堂上师生的听说由“单打”变为“双打”,最好是“混合打”,多搞点互助合作式学习。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中的“写作意识”和写作中的“读者意识”,即关注双向思维。在读的时候不要单纯地关注字词句的积累,要化身为作者,进入情境,整理别人的思路。在写作的时候要联想读者,自己不妨做一个读者,多考虑考虑阅卷者的感受。这样有意识地做好训练,一定能让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学生大声读自己的答卷,自己做题的情况就了然于胸了。
   虽然领导的口头禅“语文教学要学会理科化”这句话听起来让人觉得很雷人,但说得通俗一些,也无非是强调语文教学应该像理科教学一样,保证一定强度的训练,强调规范思维,不能囿于语文老师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味”、“感”之中,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该做的就是去努力探索“优化语文训练”的路子,坚持以训练为主线,培养学生能力,自编系列练习,讲练结合,培养学生阅读、判断、分析、评价、综合、概括、表达等诸方面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黄桥中学(225411)
其他文献
This paper takes the public services in the grassroots community of Dongguan as the object of study and studies the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of the public servic
屈原是最早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是中华民族孕育出来的世界性的伟大诗人.他的艺术创新为民族文化创作的个性化开辟了道路;他独特的思维方式为代代相继的文化革新提
高中语文教学分六学期若干阶段,每一阶段又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并穿插安排若干个单元,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好语文教学的节奏,把握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规律,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需要教师对高中三年的教学以及每一阶段的教学有一个统筹规划,本文结合阶段性教学节奏,课堂教学节奏,教师语言节奏三方面进行简要的阐述,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阶段性教学节奏的把握    把握好阶段性教学节奏,需要教师高屋建瓴,
期刊
自从党和国家把“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提出以来,创新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要务之一。创新人才既要富有创新意识、具备创新能力、充满创新精神,同时还要能在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
以大学物理力学部分的讲解为例,对在教学中融人体育运动情境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make intelligent fi re car complete autonomy path planning in simulation map. Proposed system design of intelligent fi re car path pl
语文学科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具有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点。语文教学不仅应教给学生文学知识,还应从情感上感染学生,让学生享受到语文教学的人文魅力。
文言文翻译最常见的是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直译的方法,严格按照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这种方法大家比较熟悉。  下面我们来谈谈意译这种方法。  意译。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很不同的表达方法。那么什么时候需要意译而不用直译呢?  第一种:文言文中有修辞的地方需要注意    一、常见比喻修辞手法应该注意    例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