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就成了语文教学的奋斗目标。结合语文教学的实践,略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2(c)-0218-01
多层次、多方位的社会生活中,既有真、善、美,也不可避免假、恶、丑。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各种思想、各种人物都会登台表演,如三鹿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及老人跌倒无人敢扶等等,种种事件的出现,体现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处于滑坡趋势。而学生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耳闻目睹,必然会受到社会正反方面的影响。因此,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极为重要,必须要从小学教育中抓起。《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向教育战线首先是基础教育提出素质教育的要求,语文科是基础学科,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应从哪里入手?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略谈以下看法。
1 加强语文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其自身的全面素质
语文教师是语文知识的传授者,是语文能力的测练者,是智力的开发者,思想品德的培育者。在语文教与学的矛盾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教师的这种主导作用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只有把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提高,才能有效地带动与影响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在语文教师素质的研究中,人们谈得较多的是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智力素质等。这些素质无疑是重要的,因为它们一个个都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支撑点。不过,作为语文教师来说,只有学识、能力、道德修养还不算够,还必须具有个性素质,因为教师的个性品质不仅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智能发展,而且还影响着学生的非智力发展、品质的形成和人格的塑造。
2 转变教育观念,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前提
语文学科的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完成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完善结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教师增强教育中素质教育的意识转变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要充分认识应试教育这样一种异化了的教育现象所造成的恶劣后果—— 把考试的成功等同与教育的成功,成就了少数尖子生,丢掉了大多数学生;抓了智育,丢掉了其它。如果这些认识不充分,如果没有这认识上的飞跃,是不可能产生教改行动的。而要在这认识上产生飞跃,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关键是要搞清楚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要从培养的目标和对象、教育的内容、过程、方法以及教育的效果上区别。
3 确立教学目标
(1)凸现德育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能的同时,要充分地挖掘语文教材中蕰含的德育目标,适时地有机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从小逐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人生观。
(2)在教育目标方面,以培养“学会学习的21世纪人才的学生为目标,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精讲基础上,进行导、读、练。
(3)启智、怡心、育美。教学实践表现,要充分发挥教学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必须在教学中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既重视智力因素,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学生善思,同时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自立心、自信心、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4 创建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4.1 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弘扬主体精神
素质教育强调教学的主体性,注意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学生只有发挥其主体作用,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所以我们在确立教学模式上,务必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做到像叶圣陶所说的那样:“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辩,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挥,终生受益。”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受应试的牵制,很多教师仍重系统知识的传授,不重视能力的培养,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语文教师应毫不犹豫地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首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爱国主义的教育,理想前途教育。通过这些教育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树立为祖国,为人民的远大理想,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原动力;其次是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激趣激思,动手动口的问题,推动他们自己看书,查资料、讨论、做实验,观察、思考、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对其引导、鼓励、评介,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只要教师教学中能坚持正面教育,为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铺路搭桥,学生不会再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产生越来越多带劲的主动学习氛围。
4.2 正视语文教学的现状,努力减轻学生的负担
目前教学中有不少内容,是顺应某些学科知识系统化的要求而被纳入语文教学中来的,到底对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有什么必要性,并说不清楚。教师要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魄和体能。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脑、眼、耳、口、手并用,在身心的整体活动中协调其身体器官的和谐发育,以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4.3 实行开放性的教育
(1)语文教育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实行“三沟通”的原则,即课堂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沟通,课内打好基础,课外求发展;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沟通;语文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沟通。“三沟通”的实质是强调在交际应用中学习语文。“三沟通”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有利于展示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
(2)实行“四维课程”。“四维课程是指小学语文课由四个板块构成:①语文的课堂教学。②语文兴趣小组活动和兴趣课。③语文的社会实践应用。④环境语文,包括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
(3)以训练为主。①是要突出实践环节,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低年级突出在“读写中识字”;中年级“以读为主—— 读通、读懂、读熟,从读到写,在读的基础上落实重点训练项目”;高年级增加自学份量—— 采取四步教学:自学报告—讨论深化—总结归纳— 课外扩展,强化实践环节,培养自学能力。②是渗透学法指导。③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4 建立语文能力目标系统
(1)积累、研究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第一手材料。
(2)积累有益的练习材料,试编便于学生自学的教材。
(3)加强对语文能力的科学研究,使课堂教学、教材编写和科学研究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涉及到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综合性的改革。我们的态度既要积极,又要稳妥。
关键词: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2(c)-0218-01
多层次、多方位的社会生活中,既有真、善、美,也不可避免假、恶、丑。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各种思想、各种人物都会登台表演,如三鹿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及老人跌倒无人敢扶等等,种种事件的出现,体现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处于滑坡趋势。而学生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耳闻目睹,必然会受到社会正反方面的影响。因此,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极为重要,必须要从小学教育中抓起。《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向教育战线首先是基础教育提出素质教育的要求,语文科是基础学科,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应从哪里入手?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略谈以下看法。
1 加强语文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其自身的全面素质
语文教师是语文知识的传授者,是语文能力的测练者,是智力的开发者,思想品德的培育者。在语文教与学的矛盾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教师的这种主导作用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只有把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提高,才能有效地带动与影响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在语文教师素质的研究中,人们谈得较多的是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智力素质等。这些素质无疑是重要的,因为它们一个个都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支撑点。不过,作为语文教师来说,只有学识、能力、道德修养还不算够,还必须具有个性素质,因为教师的个性品质不仅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智能发展,而且还影响着学生的非智力发展、品质的形成和人格的塑造。
2 转变教育观念,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前提
语文学科的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完成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完善结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教师增强教育中素质教育的意识转变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要充分认识应试教育这样一种异化了的教育现象所造成的恶劣后果—— 把考试的成功等同与教育的成功,成就了少数尖子生,丢掉了大多数学生;抓了智育,丢掉了其它。如果这些认识不充分,如果没有这认识上的飞跃,是不可能产生教改行动的。而要在这认识上产生飞跃,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关键是要搞清楚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要从培养的目标和对象、教育的内容、过程、方法以及教育的效果上区别。
3 确立教学目标
(1)凸现德育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能的同时,要充分地挖掘语文教材中蕰含的德育目标,适时地有机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从小逐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人生观。
(2)在教育目标方面,以培养“学会学习的21世纪人才的学生为目标,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精讲基础上,进行导、读、练。
(3)启智、怡心、育美。教学实践表现,要充分发挥教学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必须在教学中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既重视智力因素,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学生善思,同时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自立心、自信心、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4 创建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4.1 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弘扬主体精神
素质教育强调教学的主体性,注意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学生只有发挥其主体作用,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所以我们在确立教学模式上,务必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做到像叶圣陶所说的那样:“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辩,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挥,终生受益。”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受应试的牵制,很多教师仍重系统知识的传授,不重视能力的培养,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语文教师应毫不犹豫地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首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爱国主义的教育,理想前途教育。通过这些教育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树立为祖国,为人民的远大理想,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原动力;其次是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激趣激思,动手动口的问题,推动他们自己看书,查资料、讨论、做实验,观察、思考、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对其引导、鼓励、评介,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只要教师教学中能坚持正面教育,为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铺路搭桥,学生不会再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产生越来越多带劲的主动学习氛围。
4.2 正视语文教学的现状,努力减轻学生的负担
目前教学中有不少内容,是顺应某些学科知识系统化的要求而被纳入语文教学中来的,到底对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有什么必要性,并说不清楚。教师要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魄和体能。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脑、眼、耳、口、手并用,在身心的整体活动中协调其身体器官的和谐发育,以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4.3 实行开放性的教育
(1)语文教育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实行“三沟通”的原则,即课堂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沟通,课内打好基础,课外求发展;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沟通;语文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沟通。“三沟通”的实质是强调在交际应用中学习语文。“三沟通”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有利于展示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
(2)实行“四维课程”。“四维课程是指小学语文课由四个板块构成:①语文的课堂教学。②语文兴趣小组活动和兴趣课。③语文的社会实践应用。④环境语文,包括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
(3)以训练为主。①是要突出实践环节,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低年级突出在“读写中识字”;中年级“以读为主—— 读通、读懂、读熟,从读到写,在读的基础上落实重点训练项目”;高年级增加自学份量—— 采取四步教学:自学报告—讨论深化—总结归纳— 课外扩展,强化实践环节,培养自学能力。②是渗透学法指导。③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4 建立语文能力目标系统
(1)积累、研究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第一手材料。
(2)积累有益的练习材料,试编便于学生自学的教材。
(3)加强对语文能力的科学研究,使课堂教学、教材编写和科学研究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涉及到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综合性的改革。我们的态度既要积极,又要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