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成效的重要体现,也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内容。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探究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推动中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本文对现阶段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探究了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中职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
“互联网+”概念一经提出就快速渗透到了各个行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互联网+教育”充分展现了我国教育事业与时俱进的特点。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机构。中职计算机专业对于我国计算机人才的输出起到了重要作用。当今社会对计算机专业精英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这为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随着“互联网+教育”理念的提出,中职计算机专业如何抓住这一发展机遇主动创新,推动该专业教学模式的转变,是中职计算机教师要思考的重大问题。
一、“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
现阶段,中职计算机专业在教学特色、专业性等方面和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社会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
1.师资力量较弱,学生素质较低
很多中职院校受资金短缺、发展理念陈旧等因素的影响,师资力量薄弱。很多中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专业素养不高,其他专业教师兼职计算机教学。其中,网页设计、计算机编程等重要课程的教学工作由对专业研究不多、教學经验一般的教师任教,教学效果不理想。同时,中职院校的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纪律观念不强,学习态度消极等,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2.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多从事计算机销售与服务、数据录入等对专业技能要求不高的工作,收入较低。学校在设置课程时,关于局域网管理维护、网页设计、计算机语言编程等难度较高的专业内容并未体现。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学生以后的就业情况。
3.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现阶段,很多中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安排大多是模仿高等院校,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课程设置以及培养方式上过分追求基础知识,忽略了岗位的特殊性。课程设置千篇一律,缺乏创新,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对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要求,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明确“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办学方向
坚持培养服务于一线的、高素质IT行业从业人员是现代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必须明确和践行的办学思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素养以及学校的办学条件,坚持为计算机应用人才供应链提供实用型中低端人才的办学方向。以“就业为导向”准确定位和精心设计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课程内容,时刻关注社会需求,在计算机软件、网络技术、多媒体应用、网页设计等专业上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2.构建完善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
社会需求是中职学校办学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因此,要合理构建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课程设置要注重职业能力培训在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的合理性,将行业发展以及市场需求作为课程调整和更新的参考依据,对课程进行调整,使专业课程建设始终与社会需求保持同步。同时,参考“紧缺人才培养工程”相关指导意见,加大计算机软件、多媒体应用、网页设计等课程建设的投入力度,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养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仅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教学能力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实践能力,丰富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对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素养的需求。中职院校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专业素质优良的复合型师资队伍,积极展开专业技能培训、实践能力训练等工作,引导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岗位实践,积累实践经验,提升综合素养。
三、结论
综上所述,“互联网+教育”理念充分展现了现代教育的优势,为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扩大,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要紧紧抓住这一发展机遇,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明确教学目标,不断创新教育模式,狠抓落实,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张金凤.“互联网+”视阈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2).
[2]蒋小平.探析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与对策[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8).
作者简介:胡安管(1979— ),男,山东枣庄人,学士学位,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教育。
(责任编辑:陶 静 闵 婕)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中职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
“互联网+”概念一经提出就快速渗透到了各个行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互联网+教育”充分展现了我国教育事业与时俱进的特点。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机构。中职计算机专业对于我国计算机人才的输出起到了重要作用。当今社会对计算机专业精英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这为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随着“互联网+教育”理念的提出,中职计算机专业如何抓住这一发展机遇主动创新,推动该专业教学模式的转变,是中职计算机教师要思考的重大问题。
一、“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
现阶段,中职计算机专业在教学特色、专业性等方面和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社会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
1.师资力量较弱,学生素质较低
很多中职院校受资金短缺、发展理念陈旧等因素的影响,师资力量薄弱。很多中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专业素养不高,其他专业教师兼职计算机教学。其中,网页设计、计算机编程等重要课程的教学工作由对专业研究不多、教學经验一般的教师任教,教学效果不理想。同时,中职院校的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纪律观念不强,学习态度消极等,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2.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多从事计算机销售与服务、数据录入等对专业技能要求不高的工作,收入较低。学校在设置课程时,关于局域网管理维护、网页设计、计算机语言编程等难度较高的专业内容并未体现。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学生以后的就业情况。
3.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现阶段,很多中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安排大多是模仿高等院校,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课程设置以及培养方式上过分追求基础知识,忽略了岗位的特殊性。课程设置千篇一律,缺乏创新,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对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要求,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明确“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办学方向
坚持培养服务于一线的、高素质IT行业从业人员是现代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必须明确和践行的办学思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素养以及学校的办学条件,坚持为计算机应用人才供应链提供实用型中低端人才的办学方向。以“就业为导向”准确定位和精心设计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课程内容,时刻关注社会需求,在计算机软件、网络技术、多媒体应用、网页设计等专业上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2.构建完善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
社会需求是中职学校办学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因此,要合理构建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课程设置要注重职业能力培训在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的合理性,将行业发展以及市场需求作为课程调整和更新的参考依据,对课程进行调整,使专业课程建设始终与社会需求保持同步。同时,参考“紧缺人才培养工程”相关指导意见,加大计算机软件、多媒体应用、网页设计等课程建设的投入力度,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养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仅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教学能力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实践能力,丰富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对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素养的需求。中职院校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专业素质优良的复合型师资队伍,积极展开专业技能培训、实践能力训练等工作,引导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岗位实践,积累实践经验,提升综合素养。
三、结论
综上所述,“互联网+教育”理念充分展现了现代教育的优势,为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扩大,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要紧紧抓住这一发展机遇,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明确教学目标,不断创新教育模式,狠抓落实,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张金凤.“互联网+”视阈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2).
[2]蒋小平.探析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与对策[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8).
作者简介:胡安管(1979— ),男,山东枣庄人,学士学位,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教育。
(责任编辑:陶 静 闵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