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协整理论对浙江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进行了实证分析。从长期看,要刺激浙江消费市场,必须依靠增加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于刺激消费的短期性政策,虽然在短期内可能扩大消费,但不可能影响消费和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上一期扩大的消费将在本期的消费中进行修正。
关键词:居民收入和消费;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政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2-0068-02
1 引言
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经济体,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有助于推进浙江经济的长远有效发展。在《十二五规划》当中,浙江省也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的战略。而在浙江遭受金融危机的洗礼以及战略调整后,人们逐渐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并取得较好成绩。
2 数据及模型原理
(1)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数据来自《浙江2010年统计年鉴》,采集数据的区间为1978~2009年,本文是基于人均消费和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分析,所以我们使用的数据包括浙江省人均消费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两个项目的数据。
(2)协整及误差修正模型原理。
协整理论(Co-integration)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数量经济学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建模理论。它从分析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着手,探求非平稳经济变量间蕴含的长期均衡关系。对传统的数量经济模型,尤其是动态模型,进行了较为清晰的描述,澄清了传统的数量经济学统计推断中一些较为模糊的概念。传统的线性回归建模通常假定时间序列是平衡的,以保证普通最小二乘法得到的估计量是一致的,具有渐近的正态分布。而多数经济时间序列,如国民收人、价格、消费等宏观经济变量却是非平稳的,对其做线性回归时则可能产生所谓的“伪回归”。常用的解决办法是对非平稳序列进行差分,用差分后的序列建模。但差分往往使数据中包含的长期调整信息丢失,忽略了变量水平之中包括的信息。协整理论把时间序列分析中短期动态模型与长期均衡模型的优点结合起来,为非平稳时间序列的建模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法。
尽管收入——消费两个时间序列具有随机性趋势项,但二者是否具有共同的趋势,从而保持着长期的均衡关系?这是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当然这里的均衡是统计意义上的均衡,而不是经济学中的均衡,它表明收入、消费存在某些长期关系,虽然这种关系在短期内会被破坏,但偏离长期关系的偏差是平稳的。这些需要实证分析来解决。
3 实证分析
3.1 人均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数时序图
以浙江省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Yt)与人均消费性支出(Xt)为例,数据取自于浙江统计年鉴,通过样本期1978~2009年的年度数据来分析该地区的消费与收入的散点图大致分析这两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均衡关系。但是是否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也既是否存在着协整关系需要进一步来证实。为了降低数据的波动性,对表中的收人和消费数据取对数,LYt、LXt分别为自然对数调整后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时间序列,其变化趋势图如图1所示。
在图1中,我们可以发现LYt、LXt呈现出非平稳性,两者的变化趋势极为相似,符合经济变量之间协整的核心内容。
ΔLYt、ΔLXt分别为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对数调整后的一阶差分后的时间序列,如图2。
在图2中,我们可以发现ΔLYt、ΔLXt比较趋于平稳。
为判别所分析序列是否具有协整关系,需要进行平稳性检验。最常用的方法就是ADF检验。
3.2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在分析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根据协整理论先要确定变量的同阶单整性,以防出现伪回归。
由检验结果可知,5%的显著性水平下,收入LYt和消费LXt的一阶差分序列均为平稳序列,即均为一阶单整序列,说明两者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为进一步判别两变量的协整性,须进行OLS回归。
3.3 模型假设和协整分析
(1)模型假设。
假设人均消费性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间存在如下关系:
如果Lyt、LXt这两个同阶单整变量的线性组合 为平稳时间序列ut=LXt-β0-β1LYt,则说明近年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性支出存在协整关系,可以按照EG两步法进行协整回归和协整检验。
(2)协整分析。
以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对数形式(LXt)为被解释变量,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对数形式(Lyt)为解释变量,用OLS回归方法估计回归模型,用Eviews6.0得出回归结果为:
LXt=0.156701+0.953967LYt+ut
(1.929101) (88.28293)
R2=0.996166
DW=0.373548 F=7793.876。
对上述模型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仍采用ADF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
从检验结果看,残差序列是一阶单整序列,LXt和Lyt具有长期的协整关系。
(3)误差修正。
可支配收入(Y)和生活费支出(X)之间存在协整,表明两者之间有长期均衡关系。但从短期来看,可能会出现失衡,为了增强模型的精度,可以把协整回归中的误差项看作均衡误差,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把生活费支出的短期行为与长期变化联系起来。误差修正模型的结构如下:
上述估计结果表明,浙江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的变化不仅取决于可支配收入的变化,而且还取决于上一期生活费支出对均衡水平的偏离。
4 结论及政策启示
结论一: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LYt、LXt都是非平稳的I(1)序列,但它们差Lyt-LXt却近似是I(0)的,而Lyt-LXt表示的是消费性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即消费和收入之间总保持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在短期内这种均衡产生偏离,但不会持续很久,经济运行机制将使这种偏离状态重新回到均衡状态。
结论二: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函数具有稳定性。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可知,1978~2009年浙江农村居民的消费与收入具有协整关系。政府在制定消费政策时需要考虑到消费函数的特征,居民的消费主要取决于居民的收入,从长期看,要刺激浙江省农村消费市场,必须增加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短期的政策不能起到很好的刺激效果。
上述结论也引起我们对提高当前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问题的思考,应当从多方面提高农民的可支配收入:
第一,需增加财政农业投入,提升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村居民消费的贡献。财政支农是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增加农民收入的直接方式,可结合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优化农业和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结构,实现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主要关注农村居民对农田水利设施、植物病虫害和动物疾病防治、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信息服务等农村基本公共产品和公共设施的需求,以降低农村居民的负担,从而增加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第二,需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的福利水平。现阶段,农村中仍然存在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不仅削弱了农村居民的现期消费能力,还强化了农村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降低消费信心。这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农村居民心理预期和降低对未来生活的顾虑,从而达到减少储蓄、增加消费拉动内需的目的。
第三,需完善农村消费环境,引导农村居民合理消费。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将有效促进农民的正当合理消费,一方面要加强市场机制建设,构建农村现代商品流通体系,如加强农村市场管理,保护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完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和服务;完善农村商品销售的售后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农民在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中享受消费。
第四,可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从而增加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第五,可加大科技生产力度,提高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要组织力量开展关键性农业科技攻关,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发展农业科技企业。
第六,实施农产品加工推进活动。当前使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延长农业产业链,把农产品加工环节和销售环节产生的高附加值挤出一部分让农民分享。要通过科技进步的力量,实现由初级加工为主向高附加值的高深加工为主转变,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和农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http://news.iqilu.com/qichezazhi/20100104/157058_2.html[EB/OL].中国经济网:政策效应拉动消费快跑,经济走向协调发展,2010,1,(4).
[2]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3]王维国.计量经济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杭斌.山西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的协整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2):96-98.
[5]李普亮.财政农业投入与农村居民消费:理论与实证分析[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0,(5):55-62.
[6]陈立双.基于变参数的福建农村居民收入对消费的协整分析[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0,(5):107-109.
[7]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关键词:居民收入和消费;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政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2-0068-02
1 引言
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经济体,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有助于推进浙江经济的长远有效发展。在《十二五规划》当中,浙江省也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的战略。而在浙江遭受金融危机的洗礼以及战略调整后,人们逐渐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并取得较好成绩。
2 数据及模型原理
(1)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数据来自《浙江2010年统计年鉴》,采集数据的区间为1978~2009年,本文是基于人均消费和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分析,所以我们使用的数据包括浙江省人均消费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两个项目的数据。
(2)协整及误差修正模型原理。
协整理论(Co-integration)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数量经济学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建模理论。它从分析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着手,探求非平稳经济变量间蕴含的长期均衡关系。对传统的数量经济模型,尤其是动态模型,进行了较为清晰的描述,澄清了传统的数量经济学统计推断中一些较为模糊的概念。传统的线性回归建模通常假定时间序列是平衡的,以保证普通最小二乘法得到的估计量是一致的,具有渐近的正态分布。而多数经济时间序列,如国民收人、价格、消费等宏观经济变量却是非平稳的,对其做线性回归时则可能产生所谓的“伪回归”。常用的解决办法是对非平稳序列进行差分,用差分后的序列建模。但差分往往使数据中包含的长期调整信息丢失,忽略了变量水平之中包括的信息。协整理论把时间序列分析中短期动态模型与长期均衡模型的优点结合起来,为非平稳时间序列的建模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法。
尽管收入——消费两个时间序列具有随机性趋势项,但二者是否具有共同的趋势,从而保持着长期的均衡关系?这是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当然这里的均衡是统计意义上的均衡,而不是经济学中的均衡,它表明收入、消费存在某些长期关系,虽然这种关系在短期内会被破坏,但偏离长期关系的偏差是平稳的。这些需要实证分析来解决。
3 实证分析
3.1 人均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数时序图
以浙江省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Yt)与人均消费性支出(Xt)为例,数据取自于浙江统计年鉴,通过样本期1978~2009年的年度数据来分析该地区的消费与收入的散点图大致分析这两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均衡关系。但是是否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也既是否存在着协整关系需要进一步来证实。为了降低数据的波动性,对表中的收人和消费数据取对数,LYt、LXt分别为自然对数调整后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时间序列,其变化趋势图如图1所示。
在图1中,我们可以发现LYt、LXt呈现出非平稳性,两者的变化趋势极为相似,符合经济变量之间协整的核心内容。
ΔLYt、ΔLXt分别为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对数调整后的一阶差分后的时间序列,如图2。
在图2中,我们可以发现ΔLYt、ΔLXt比较趋于平稳。
为判别所分析序列是否具有协整关系,需要进行平稳性检验。最常用的方法就是ADF检验。
3.2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在分析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根据协整理论先要确定变量的同阶单整性,以防出现伪回归。
由检验结果可知,5%的显著性水平下,收入LYt和消费LXt的一阶差分序列均为平稳序列,即均为一阶单整序列,说明两者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为进一步判别两变量的协整性,须进行OLS回归。
3.3 模型假设和协整分析
(1)模型假设。
假设人均消费性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间存在如下关系:
如果Lyt、LXt这两个同阶单整变量的线性组合 为平稳时间序列ut=LXt-β0-β1LYt,则说明近年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性支出存在协整关系,可以按照EG两步法进行协整回归和协整检验。
(2)协整分析。
以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对数形式(LXt)为被解释变量,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对数形式(Lyt)为解释变量,用OLS回归方法估计回归模型,用Eviews6.0得出回归结果为:
LXt=0.156701+0.953967LYt+ut
(1.929101) (88.28293)
R2=0.996166
DW=0.373548 F=7793.876。
对上述模型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仍采用ADF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
从检验结果看,残差序列是一阶单整序列,LXt和Lyt具有长期的协整关系。
(3)误差修正。
可支配收入(Y)和生活费支出(X)之间存在协整,表明两者之间有长期均衡关系。但从短期来看,可能会出现失衡,为了增强模型的精度,可以把协整回归中的误差项看作均衡误差,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把生活费支出的短期行为与长期变化联系起来。误差修正模型的结构如下:
上述估计结果表明,浙江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的变化不仅取决于可支配收入的变化,而且还取决于上一期生活费支出对均衡水平的偏离。
4 结论及政策启示
结论一: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LYt、LXt都是非平稳的I(1)序列,但它们差Lyt-LXt却近似是I(0)的,而Lyt-LXt表示的是消费性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即消费和收入之间总保持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在短期内这种均衡产生偏离,但不会持续很久,经济运行机制将使这种偏离状态重新回到均衡状态。
结论二: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函数具有稳定性。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可知,1978~2009年浙江农村居民的消费与收入具有协整关系。政府在制定消费政策时需要考虑到消费函数的特征,居民的消费主要取决于居民的收入,从长期看,要刺激浙江省农村消费市场,必须增加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短期的政策不能起到很好的刺激效果。
上述结论也引起我们对提高当前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问题的思考,应当从多方面提高农民的可支配收入:
第一,需增加财政农业投入,提升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村居民消费的贡献。财政支农是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增加农民收入的直接方式,可结合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优化农业和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结构,实现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主要关注农村居民对农田水利设施、植物病虫害和动物疾病防治、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信息服务等农村基本公共产品和公共设施的需求,以降低农村居民的负担,从而增加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第二,需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的福利水平。现阶段,农村中仍然存在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不仅削弱了农村居民的现期消费能力,还强化了农村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降低消费信心。这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农村居民心理预期和降低对未来生活的顾虑,从而达到减少储蓄、增加消费拉动内需的目的。
第三,需完善农村消费环境,引导农村居民合理消费。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将有效促进农民的正当合理消费,一方面要加强市场机制建设,构建农村现代商品流通体系,如加强农村市场管理,保护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完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和服务;完善农村商品销售的售后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农民在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中享受消费。
第四,可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从而增加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第五,可加大科技生产力度,提高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要组织力量开展关键性农业科技攻关,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发展农业科技企业。
第六,实施农产品加工推进活动。当前使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延长农业产业链,把农产品加工环节和销售环节产生的高附加值挤出一部分让农民分享。要通过科技进步的力量,实现由初级加工为主向高附加值的高深加工为主转变,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和农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http://news.iqilu.com/qichezazhi/20100104/157058_2.html[EB/OL].中国经济网:政策效应拉动消费快跑,经济走向协调发展,2010,1,(4).
[2]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3]王维国.计量经济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杭斌.山西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的协整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2):96-98.
[5]李普亮.财政农业投入与农村居民消费:理论与实证分析[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0,(5):55-62.
[6]陈立双.基于变参数的福建农村居民收入对消费的协整分析[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0,(5):107-109.
[7]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