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西方音乐史上,以阿诺尔德·勋伯格为代表的表现主义音乐具有特殊的地位,这主要表现在它直接反抗现代文明对人树立对立面的双重化,并在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中表现出反思与释放的特性,充分诠释了音乐的不同意义,真正实现了表现主义音乐对审美艺术现代性的追求,全面体现了表现主义音乐的人文情怀。
关键词:西方 现代性 审美 艺术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西方表现主义音乐艺术不再像浪漫主义那样注重描摹多愁善感的抒情,它深入人的内心,表现人们丰富的灵魂世界,并全面认识事物,对现实社会具有批判功能。表现主义作曲家希望用音乐来创造一次奇迹,体现出混乱、零散化、非理性的文化特征,表现主义音乐艺术告诉人们,艺术在深沉的黑暗中向精神发出呼救。表现主义音乐解放了不协和的音符,涌动了经久不衰的激情,它在让人们欣赏到美妙音乐的同时,也变成了有意识的知觉对象,聚集成表现主义音乐的审美现代性。
一 西方表现主义音乐艺术的释放特性
勋伯格说:“艺术家所努力追求的只有一个最大的目标,就是:表现他自己。”他表达了表现主义作曲家面对正在逐渐异化的社会现实,以全新的音乐语言打破传统,在强烈的情感中真正地诠释了现代人所受的苦难,以其火热的激情向现代社会发出反抗的音响。
1 表现主义音乐产生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社会矛盾百出,这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人的价值观被战火无情的摧毁,战争强烈冲击了欧洲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后,社会种种弊病在战争结束后开始蔓延,让知识分子陷入了失望、悲观、困惑、迷惘精神危机之中,成了这时期知识分子的普遍情绪。当时的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许多知识分子都亲历了这场无情的战争,勋伯格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服过兵役,残酷的战争留给他深刻而沉痛的精神创伤,战后人们惶恐不安的社会现实,进一步加剧了对知识分子的精神折磨,在当时西方,德国是工业大国,比起其他国家德国知识分子心灵承受的压力更为严重,因而心理情绪的释放也更为明显,基于上述原因,表现主义艺术首先在德围崛起。
另外,19世纪中期所流行的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再加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非理性主义,即强调主观感受和人的内心生活。这对当时的知识分子影响很大,让艺术家们开始探索潜意识,人性中不受理性控制的一面,如现实社会造成的人性异化,个性的毁灭及扭曲,都成为了表现主义音乐艺术所表现的主要对象。在勋伯格的作品《期待》中,他用大量不协和和弦造成的气氛充分显示出紧张和不安,表现了一个女子去森林中寻找情人时的恐惧、痛苦和怨恨。勋伯格在这部剧的音乐中采用了独唱加小型器乐伴奏的形式。歌唱方式采用介于说话和唱歌之间,通过明确的音高和节奏力图细腻地体味出独特的语言音调,从而淡化话言,用音调传达超越外部现象的人内心深处的声音,以表明女子噩梦似的心理独白。并且这个无主题性音乐使情感从潜意识中爆发出来,凝聚了幻觉中情感的强度,展现了表现主义的恐惧、狂喜、激情、痛苦,投影了现实世界中人们的主观思想,令听众从内心深处体会到19世纪末“现代人”情感上的矛盾,最终目的是为了“释放”。换句话说,表现主义音乐通过自身的非协和性、彻底抛弃传统艺术中的审美意识,揭露并批判现实的虚假,试图以此完成对人类思想的释放。
2 表现主义音乐的审美释放
表现主义音乐中所暗示的现代人危机其实来源于基督教文化传统,即所谓的原罪,其本源含义是人的傲慢自大和对上帝的反叛,它伴随着西方文明成长的全过程。如耶酥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惨烈景象成为西方文明中的经典,又如,亚当与夏娃偷吃伊甸园中的智慧果也是人世之罪的起源。众生灵要经受苦难得到上帝的宽恕才能受到拯救灵魂。而在19世纪末,“上帝己死”的偶像支离破碎,人类怎么重建自己的精神家园是当时的困惑,以勋伯格为代表的表现主义音乐为此指出了自我释放即自我救赎的道路。如勋伯格在《升华之夜》就表达了他自我救赎的理念,音乐的第二大部分也由此变得光彩夺目。所有苦难的主题都在这里得到了消解,轻松的主题变成了愉快的天籁之音。
当音乐艺术独立出宗教后,它的形式不再服从于宗教意义的表达,并且其自身的形式功能也被充分地表现出来,构成了现代表现主义音乐艺术的明显倾向。其审美本身包括形式和感性两个层面,并在反抗理性异化时鲜明地体现出来,并在现代社会中承担了一种世俗的释放,形成了审美的感性力量,提供了关于理性所没有的生命意义,把人们带入超越现实的美好想象和情感空间。贝尔格是勋伯格的学生,他挣扎在社会底层,苦难命运使他希望获得解脱,他希望在苦难中报的品格能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与净化,达到自我释放,使艺术真正做到了体验人类困苦命运之后的呐喊。如在贝尔格的《沃采克》中,其主人公沃孤独的被包围在陌生敌对的世界中,遭受朋友和爱人的离弃,最后被逼上凶杀和自杀的道路,成为了不幸的牺牲品。在音乐创作中,贝尔格依照毕希纳的原创刻画了主人公神经性的幻想,并把听众导向了一个对反常的声音和色彩敏感的神经紧张的病人,表现出主人公认为自然都是既有吸引力又充满恐怖的事物,通过形象的音乐暗示了现实社会对主人公精神方面的迫害,暗示了圣经中上帝对罪恶之地和罪恶之都的审判,体现出一种非正常的直觉喧泄,揭示出他无法把握现实的苦恼。同时表现主义音乐突破了和声的限制,主题也有个旋律的轮廓,准确表达出主人公精神失常的状态。因此,表现主义音乐中所蕴含的这种喧泄无疑是一种进行审美释放的方式,即不要压抑痛苦,必须发泄出来。
表现主义音乐充分表现了西方当时社会人们由于在精神上所体验的孤独、痛苦而产生的反叛精神。表现主义音乐艺术表现出作品之外的意义空间,将内心的情感带入令人窒息的现实,并灌注于音符之中,曲指现实,令人回味无穷。表现主义音乐为了更好地抒发出作曲家真实的心灵感受,反抗社会对挣扎在社会底层普通人精神上的异化,并采用一些方式传达给观众。如《沃采克》中,贝尔格发展了勋伯格的朗诵唱技巧,演唱方法完全打破了传统歌剧唱法的审美。在全剧中,采用带固定节奏和语调的讲话使真正的歌唱交替出现,音乐的演奏进行卸掉了旋律的发展,并在自我陈述中暗示出呐喊的力量,强烈引起了观众共鸣的效果。在音乐色彩上,作曲家透过混合音色浓烈的激情演绎,来追求浓淡有致的色彩搭配,在色彩的运用上愈加走向细腻化和多样化,丰富的乐队色彩层次感通过各种精致泛音、拨、滑奏的运用形成。这对于刻画主人公倍受压迫,紧张、恐惧的心理状态非常恰当,强化了乐曲的抒情性,明朗地表达出作曲家内心情感的变化,使深受各种压迫和痛苦的主人公得到解脱,达到自我拯救,温暖人们日渐冰冷的心。这正是表现主义艺术家们想要追求的审美释放。
二 西方表现主义音乐艺术中的反思
西方思想传统中的反思特质是清除一切历来信以为真的见解,再从源头上重新开始。其核心在于一种自觉的自我意识,审视己经走过的经历,分析自己的得失成败。而审美现代性则义不容辞地承担了这种反思的角色。体现在音乐艺术中,则是观念或价值反思的美学形态,对于表现主义音乐则是反省辨析社会的过去和现在,并为现代社会提供一种生存现状新的意义和解释。
1 揭示了现代社会主体异化性
表现主义音乐艺术的最重要的主题就是异化,它代表主体创造了客体,而客体对主体又进行了否定,当人被严重异化时就变成了非人。表现了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等关系中的扭曲形象以及各种矛盾,从而产生了的精神创伤和畸形、悲观绝望的思想。
表现主义音乐作品中的主人公,一般在性格上都比较孤独、寂寞、苦闷,它在实质上揭示出人际之间以自我为中心,无法沟通和极度冷漠、残酷的关系,甚至受到丛林法则的支配。还以贝尔格的无调性歌剧《沃采克》为例,主人公沃采克是个穷士兵,他生活在一个充满痛苦、压迫,没有理性的绝望世界中,终日忍受着怪僻上尉的任意凌辱,为了养家甚至用身体供冷漠残忍的军医做实验,自己的女朋友还被军乐队队长引诱,他发觉后杀死了玛丽并自杀,只留下可怜幼小的孩子。这种异化关系意味着人赖以生存的理想家园已经不存在,人已经完全失去自我变成了非人。又如,勋伯格的独幕剧《期待》,主人公精神恍惚,夜间在白桦林漫游,被情人尸体绊倒,不知道凶手是谁,但很可能就是自己。她期待情人,却在黑暗中迷失了自我。这些表现主义音乐的艺术作品告诉听众,现代世界的根本危机是现代人自己远离了本真的生活,自以为是天地万物的主宰者,无条件地贯彻自己的意志,但却脱离真正的人生而不无自知。而表现主义音乐是要引领现代人找到回家的路,回到自然人性的本真世界。
2 表现主义音乐艺术对“美”与“非美”的审视
表现主义音乐艺术突破不仅表现在作曲技法上有新的内容,而且在艺术美学取向上也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独特特征。它反对当时现实社会中的各种虚伪,反抗束缚人思想的理性主义,希望人们从社会及生活中的重压下解脱开来。所以他们作品的主旋律就是真实无伪地表现出人类精神,这成了表现主义所追求的目标。
表现主义音乐表现的形象同古典美学的主旨大不相同,常以病态、怪诞、夸张的手法进行现实的揭露。如贝尔格在歌剧《露露》中舞台主角是妓女和勤务兵,让音乐呈现出一种不和谐的、不规则的和分裂的美感。作曲家通过露露这部悲剧荒谬的情节以及超现实主义的幻觉色彩,深刻揭露了当时现实社会的虚伪道德,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现实生活中人生的痛苦与扭曲,通过堕落的主题反映了人类生活本身的荒诞与怪异,旨在唤醒人们真实美好的情感。通过这种看起来并不美好的作品,体现出强烈的社会真实感,诠释出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使其更加富有人性。
另外,表现主义音乐技法的创作方式大多采用自由无调性或十二音,不依赖18、19世纪音乐的形式结构,旋律变得零碎、音程变得急剧跳动,它带来尖锐的结构、和声的“失范”的同时,使其中所表现的审美更加深刻。
3 表现主义音乐艺术对“理性”与“非理性”的思考
在19末和20世纪初,西方出现了一场反理性、反科学主义的人文主义思潮,他们对理想与科学进行不断地反思,而表现主义音乐艺术的主题真实地表现出了压抑与升华、怪异与荒诞、激情与反叛等“非理性”的内容。表现主义音乐的艺术作品多以表现人性扭曲、荒谬孤独和无可依归为主,并成为表现主义音乐的艺术精神。
表现主义音乐艺术强调由人类自己创造现实,实现由内向外的创作艺术。就如勋伯格说的:作曲家力求达到的惟一的、最大的目标就是表现他自己。虽然表现主义音乐艺术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一些饱受折磨压迫的小人物,他们由于现实社会的原因而导致性格畸形反常,因此,通过表现主义反映出内心的苦闷、孤独和绝望,将内心、自我等主观感受视作真实艺术决定性因素。通过这种变形夸张的形象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真实情景,通过抽象的表现手段体现真实的艺术精神,并将人性隐藏在内心的自我表现到主观,透视出内心深处的情感,达到灵魂的升华。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表现主义音乐是用音符织成的梦想,通过这种美好的梦幻恰入其分地表达出心灵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传达了人类本真的主观感受和潜意识,使表现主义音乐表现出的手段呈现出不协和、不重复的怪诞性质,以期营造出痛苦幻梦一样的气氛。
三 结语
表现主义音乐艺术体现的审美现代性是艺术自律的结果,它脱离非艺术的社会语境,唾弃了社会现实的理性,致力于创造一种新的音乐语言艺术,实现表现主义音乐艺术真正的审美艺术价值,使其呈现出独特的审美现代性。
参考文献:
[1] [德]阿多诺:《音乐文论》,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 [俄]瓦西里·康定斯基:《艺术中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 [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三联书店,1997年版。
[4] [美]保尔·罗森费尔德:《音乐肖像》,《纽约诺尔顿》,1920年版。
[5] 罗基敏:《描绘诗作之音乐:勋伯格的〈升华之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简介:纪佩汝,女,1976—,山东海阳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工作单位:山东英才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关键词:西方 现代性 审美 艺术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西方表现主义音乐艺术不再像浪漫主义那样注重描摹多愁善感的抒情,它深入人的内心,表现人们丰富的灵魂世界,并全面认识事物,对现实社会具有批判功能。表现主义作曲家希望用音乐来创造一次奇迹,体现出混乱、零散化、非理性的文化特征,表现主义音乐艺术告诉人们,艺术在深沉的黑暗中向精神发出呼救。表现主义音乐解放了不协和的音符,涌动了经久不衰的激情,它在让人们欣赏到美妙音乐的同时,也变成了有意识的知觉对象,聚集成表现主义音乐的审美现代性。
一 西方表现主义音乐艺术的释放特性
勋伯格说:“艺术家所努力追求的只有一个最大的目标,就是:表现他自己。”他表达了表现主义作曲家面对正在逐渐异化的社会现实,以全新的音乐语言打破传统,在强烈的情感中真正地诠释了现代人所受的苦难,以其火热的激情向现代社会发出反抗的音响。
1 表现主义音乐产生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社会矛盾百出,这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人的价值观被战火无情的摧毁,战争强烈冲击了欧洲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后,社会种种弊病在战争结束后开始蔓延,让知识分子陷入了失望、悲观、困惑、迷惘精神危机之中,成了这时期知识分子的普遍情绪。当时的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许多知识分子都亲历了这场无情的战争,勋伯格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服过兵役,残酷的战争留给他深刻而沉痛的精神创伤,战后人们惶恐不安的社会现实,进一步加剧了对知识分子的精神折磨,在当时西方,德国是工业大国,比起其他国家德国知识分子心灵承受的压力更为严重,因而心理情绪的释放也更为明显,基于上述原因,表现主义艺术首先在德围崛起。
另外,19世纪中期所流行的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再加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非理性主义,即强调主观感受和人的内心生活。这对当时的知识分子影响很大,让艺术家们开始探索潜意识,人性中不受理性控制的一面,如现实社会造成的人性异化,个性的毁灭及扭曲,都成为了表现主义音乐艺术所表现的主要对象。在勋伯格的作品《期待》中,他用大量不协和和弦造成的气氛充分显示出紧张和不安,表现了一个女子去森林中寻找情人时的恐惧、痛苦和怨恨。勋伯格在这部剧的音乐中采用了独唱加小型器乐伴奏的形式。歌唱方式采用介于说话和唱歌之间,通过明确的音高和节奏力图细腻地体味出独特的语言音调,从而淡化话言,用音调传达超越外部现象的人内心深处的声音,以表明女子噩梦似的心理独白。并且这个无主题性音乐使情感从潜意识中爆发出来,凝聚了幻觉中情感的强度,展现了表现主义的恐惧、狂喜、激情、痛苦,投影了现实世界中人们的主观思想,令听众从内心深处体会到19世纪末“现代人”情感上的矛盾,最终目的是为了“释放”。换句话说,表现主义音乐通过自身的非协和性、彻底抛弃传统艺术中的审美意识,揭露并批判现实的虚假,试图以此完成对人类思想的释放。
2 表现主义音乐的审美释放
表现主义音乐中所暗示的现代人危机其实来源于基督教文化传统,即所谓的原罪,其本源含义是人的傲慢自大和对上帝的反叛,它伴随着西方文明成长的全过程。如耶酥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惨烈景象成为西方文明中的经典,又如,亚当与夏娃偷吃伊甸园中的智慧果也是人世之罪的起源。众生灵要经受苦难得到上帝的宽恕才能受到拯救灵魂。而在19世纪末,“上帝己死”的偶像支离破碎,人类怎么重建自己的精神家园是当时的困惑,以勋伯格为代表的表现主义音乐为此指出了自我释放即自我救赎的道路。如勋伯格在《升华之夜》就表达了他自我救赎的理念,音乐的第二大部分也由此变得光彩夺目。所有苦难的主题都在这里得到了消解,轻松的主题变成了愉快的天籁之音。
当音乐艺术独立出宗教后,它的形式不再服从于宗教意义的表达,并且其自身的形式功能也被充分地表现出来,构成了现代表现主义音乐艺术的明显倾向。其审美本身包括形式和感性两个层面,并在反抗理性异化时鲜明地体现出来,并在现代社会中承担了一种世俗的释放,形成了审美的感性力量,提供了关于理性所没有的生命意义,把人们带入超越现实的美好想象和情感空间。贝尔格是勋伯格的学生,他挣扎在社会底层,苦难命运使他希望获得解脱,他希望在苦难中报的品格能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与净化,达到自我释放,使艺术真正做到了体验人类困苦命运之后的呐喊。如在贝尔格的《沃采克》中,其主人公沃孤独的被包围在陌生敌对的世界中,遭受朋友和爱人的离弃,最后被逼上凶杀和自杀的道路,成为了不幸的牺牲品。在音乐创作中,贝尔格依照毕希纳的原创刻画了主人公神经性的幻想,并把听众导向了一个对反常的声音和色彩敏感的神经紧张的病人,表现出主人公认为自然都是既有吸引力又充满恐怖的事物,通过形象的音乐暗示了现实社会对主人公精神方面的迫害,暗示了圣经中上帝对罪恶之地和罪恶之都的审判,体现出一种非正常的直觉喧泄,揭示出他无法把握现实的苦恼。同时表现主义音乐突破了和声的限制,主题也有个旋律的轮廓,准确表达出主人公精神失常的状态。因此,表现主义音乐中所蕴含的这种喧泄无疑是一种进行审美释放的方式,即不要压抑痛苦,必须发泄出来。
表现主义音乐充分表现了西方当时社会人们由于在精神上所体验的孤独、痛苦而产生的反叛精神。表现主义音乐艺术表现出作品之外的意义空间,将内心的情感带入令人窒息的现实,并灌注于音符之中,曲指现实,令人回味无穷。表现主义音乐为了更好地抒发出作曲家真实的心灵感受,反抗社会对挣扎在社会底层普通人精神上的异化,并采用一些方式传达给观众。如《沃采克》中,贝尔格发展了勋伯格的朗诵唱技巧,演唱方法完全打破了传统歌剧唱法的审美。在全剧中,采用带固定节奏和语调的讲话使真正的歌唱交替出现,音乐的演奏进行卸掉了旋律的发展,并在自我陈述中暗示出呐喊的力量,强烈引起了观众共鸣的效果。在音乐色彩上,作曲家透过混合音色浓烈的激情演绎,来追求浓淡有致的色彩搭配,在色彩的运用上愈加走向细腻化和多样化,丰富的乐队色彩层次感通过各种精致泛音、拨、滑奏的运用形成。这对于刻画主人公倍受压迫,紧张、恐惧的心理状态非常恰当,强化了乐曲的抒情性,明朗地表达出作曲家内心情感的变化,使深受各种压迫和痛苦的主人公得到解脱,达到自我拯救,温暖人们日渐冰冷的心。这正是表现主义艺术家们想要追求的审美释放。
二 西方表现主义音乐艺术中的反思
西方思想传统中的反思特质是清除一切历来信以为真的见解,再从源头上重新开始。其核心在于一种自觉的自我意识,审视己经走过的经历,分析自己的得失成败。而审美现代性则义不容辞地承担了这种反思的角色。体现在音乐艺术中,则是观念或价值反思的美学形态,对于表现主义音乐则是反省辨析社会的过去和现在,并为现代社会提供一种生存现状新的意义和解释。
1 揭示了现代社会主体异化性
表现主义音乐艺术的最重要的主题就是异化,它代表主体创造了客体,而客体对主体又进行了否定,当人被严重异化时就变成了非人。表现了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等关系中的扭曲形象以及各种矛盾,从而产生了的精神创伤和畸形、悲观绝望的思想。
表现主义音乐作品中的主人公,一般在性格上都比较孤独、寂寞、苦闷,它在实质上揭示出人际之间以自我为中心,无法沟通和极度冷漠、残酷的关系,甚至受到丛林法则的支配。还以贝尔格的无调性歌剧《沃采克》为例,主人公沃采克是个穷士兵,他生活在一个充满痛苦、压迫,没有理性的绝望世界中,终日忍受着怪僻上尉的任意凌辱,为了养家甚至用身体供冷漠残忍的军医做实验,自己的女朋友还被军乐队队长引诱,他发觉后杀死了玛丽并自杀,只留下可怜幼小的孩子。这种异化关系意味着人赖以生存的理想家园已经不存在,人已经完全失去自我变成了非人。又如,勋伯格的独幕剧《期待》,主人公精神恍惚,夜间在白桦林漫游,被情人尸体绊倒,不知道凶手是谁,但很可能就是自己。她期待情人,却在黑暗中迷失了自我。这些表现主义音乐的艺术作品告诉听众,现代世界的根本危机是现代人自己远离了本真的生活,自以为是天地万物的主宰者,无条件地贯彻自己的意志,但却脱离真正的人生而不无自知。而表现主义音乐是要引领现代人找到回家的路,回到自然人性的本真世界。
2 表现主义音乐艺术对“美”与“非美”的审视
表现主义音乐艺术突破不仅表现在作曲技法上有新的内容,而且在艺术美学取向上也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独特特征。它反对当时现实社会中的各种虚伪,反抗束缚人思想的理性主义,希望人们从社会及生活中的重压下解脱开来。所以他们作品的主旋律就是真实无伪地表现出人类精神,这成了表现主义所追求的目标。
表现主义音乐表现的形象同古典美学的主旨大不相同,常以病态、怪诞、夸张的手法进行现实的揭露。如贝尔格在歌剧《露露》中舞台主角是妓女和勤务兵,让音乐呈现出一种不和谐的、不规则的和分裂的美感。作曲家通过露露这部悲剧荒谬的情节以及超现实主义的幻觉色彩,深刻揭露了当时现实社会的虚伪道德,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现实生活中人生的痛苦与扭曲,通过堕落的主题反映了人类生活本身的荒诞与怪异,旨在唤醒人们真实美好的情感。通过这种看起来并不美好的作品,体现出强烈的社会真实感,诠释出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使其更加富有人性。
另外,表现主义音乐技法的创作方式大多采用自由无调性或十二音,不依赖18、19世纪音乐的形式结构,旋律变得零碎、音程变得急剧跳动,它带来尖锐的结构、和声的“失范”的同时,使其中所表现的审美更加深刻。
3 表现主义音乐艺术对“理性”与“非理性”的思考
在19末和20世纪初,西方出现了一场反理性、反科学主义的人文主义思潮,他们对理想与科学进行不断地反思,而表现主义音乐艺术的主题真实地表现出了压抑与升华、怪异与荒诞、激情与反叛等“非理性”的内容。表现主义音乐的艺术作品多以表现人性扭曲、荒谬孤独和无可依归为主,并成为表现主义音乐的艺术精神。
表现主义音乐艺术强调由人类自己创造现实,实现由内向外的创作艺术。就如勋伯格说的:作曲家力求达到的惟一的、最大的目标就是表现他自己。虽然表现主义音乐艺术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一些饱受折磨压迫的小人物,他们由于现实社会的原因而导致性格畸形反常,因此,通过表现主义反映出内心的苦闷、孤独和绝望,将内心、自我等主观感受视作真实艺术决定性因素。通过这种变形夸张的形象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真实情景,通过抽象的表现手段体现真实的艺术精神,并将人性隐藏在内心的自我表现到主观,透视出内心深处的情感,达到灵魂的升华。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表现主义音乐是用音符织成的梦想,通过这种美好的梦幻恰入其分地表达出心灵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传达了人类本真的主观感受和潜意识,使表现主义音乐表现出的手段呈现出不协和、不重复的怪诞性质,以期营造出痛苦幻梦一样的气氛。
三 结语
表现主义音乐艺术体现的审美现代性是艺术自律的结果,它脱离非艺术的社会语境,唾弃了社会现实的理性,致力于创造一种新的音乐语言艺术,实现表现主义音乐艺术真正的审美艺术价值,使其呈现出独特的审美现代性。
参考文献:
[1] [德]阿多诺:《音乐文论》,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 [俄]瓦西里·康定斯基:《艺术中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 [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三联书店,1997年版。
[4] [美]保尔·罗森费尔德:《音乐肖像》,《纽约诺尔顿》,1920年版。
[5] 罗基敏:《描绘诗作之音乐:勋伯格的〈升华之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简介:纪佩汝,女,1976—,山东海阳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工作单位:山东英才学院学前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