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业机械化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来源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QI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坚持用现代化技术设备装备农业,规范农机管理和服务,不断壮大农机装备实力,让农业机械化涵盖了农业生产、加工、养殖的全过程,提高机械化水平,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是当前和今后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
  
  一、当前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农机总量持续增长,但农机化发展结构不尽合理。一是农机结构比例失调。长期以来,农机发展呈现以农民自主购机为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造成农机结构比例失调,小型机械多,大型机械少;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种植业机械多,农村其他各业机械少;一般技术水平单一作业机械多,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少。二是缺乏宏观调控,存在农机重复购置和闲置。目前农村拥有拖拉机多为前些年一家一户低层次重复购置,农机拥有量大,但组织化程度、使用量、利用率较低,经济效益较差,不适应大田农业作业的需求。
  (二)农机化发展存在不平衡性。一是小麦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但玉米等其他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水平还很低。二是农机化整体发展水平有了较大进展,但经济作物和农产品加工等机械化水平还比较低。推进经济作物、林牧渔业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全面、协调发展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三是思想认识程度和工作进展的不平衡。农机化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作用、重要意义认识不深刻,思想还不够解放、创新意识还不强,重点工作不突出,工作平平。
  (三)农机投入的不足,制约了农业装备水平的快速提高。一是县级政府缺乏明确具体的农机投入管理机制,地方财政农机投入严重不足。二是作为农机投资主体的农民自我积累能力弱,农机产品和燃油价位较高,农机作业季节性强、投资回收期长、利润低,制约了农机的高性能、深层次发展。三是农机部门事业经费紧张。
  (四)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长效发展机制不健全,服务水平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现有的农机服务组织多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农机农田作业组织发展较快,但组织化程度低,管理散乱,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管理模式的经营性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还处在起步阶段,农机大户联合形成的合作组织还比较少。
  
  二、今后农机化发展措施和设想
  
  目前,农业机械化发展正处于新的战略机遇期,农机化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在农机化发展理念、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发展模式等方面进一步加大理论探讨和实践力度,努力做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一)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加强农机化的组织领导和宏观管理。首先,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学习,提高农机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学习落实《促进法》的自觉性。其次,积极争取政府重视支持,理顺农机管理体制,强化农机管理职能,切实把推进农机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第三,加强部门协作,强化农机执法力度,争取更多的扶持政策和措施,逐步建立农机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进一步优化农业装备结构,加大农机结构调整力度。首先,要积极利用农机购置补贴等相关政策,引导和带动广大农民购置先进适用的大型复式联合作业机械,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提高新型农机具的市场占有份额。其次要在农机化发展上注重“四个转变”。一是由抓粮食作物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向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转变。突出抓好小麦、玉米联合收获、免耕施肥播种植保等全过程机械化,推进马铃薯生产机械化,重点发展大型拖拉机及配套复式作业机具、玉米联合收获机、小麦玉米免耕播种机、节水灌溉机械等;二是由抓粮食生产机械化向经济作物机械化转变。大力推广蔬菜,林果等生产机械化技术和机具,重点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机械化和设施农业机械化;三是由抓农田生产机械化,向畜牧、水产养殖生产机械化转变。重点发展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畜禽养殖设施设备;四是由抓农业产中机械化,向产前、前后机械化转变,重点发展种子加工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生产机械化。
  (三)以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为重点,不断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全面开展玉米机械化生产、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工等农机化技术推广活动,以玉米收获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为重点,加快农机化新技术的转化应用,要把玉米机收与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结合起来一起抓,大力推行玉米收获一秸秆还田一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实现玉米机收和保护性耕作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四)全面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千方百计加大农机投入。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带动社会多方投资农机化,建立农机投入的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积极向上争取农机补贴资金。积极争取农机化资金投入政策。对农机作业及农机燃油,农机创新示范,新技术推广,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农机合作组织。通过加大农机投入,围绕科技进步来转变农机化的增长方式。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结构升级,确保农机总量稳步增长,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全面提高,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又好又快发展。
  (五)加强农机安全监理,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广泛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认真落实农机安全防范措施,着力构建“平安农机”、“和谐农机”。通过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农机工作,形成“政府负责、农机主抓、部门支持、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机安全管理工作新局面,进一步推动“平安农机”建设。
  总之,农机化事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需要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只有这样,才能为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更好地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其他文献
立枯病是木本和草本植物常见病毒之一,寄主范围很广,如松、柏、杉、榆、杨等,苗期都可能发生本病,针叶树育苗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病。    1 感瘸症状    常见的症状主要有以下3种类型:种子或尚没出土的幼芽,被病菌侵染后,于土中腐烂,称土中腐烂型;出土幼苗尚未木质化前,在幼茎基部成水渍状病斑,逐渐变为淡褐色至褐色,并凹陷缢缩腐烂,病害发展迅速,在子叶尚未凋萎之前,此时,幼叶依然保持绿色,幼苗倒伏,称猝
南瓜(中国南瓜)与笋瓜(印度南瓜)、西葫芦(美洲南瓜)同属葫芦科南瓜属,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白瓜籽营养丰富,其籽粒中含有大量铁、钙、磷等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和人类所需要的多种氨基酸、
摘 要:本规程规定了无公害大豆生产的产地选择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草鼠害防治技术及收获  关键词:无公害大豆 生产 技术操作 规程    无公害大豆是指按照一定生产技术准则进行生产,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控制在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强制性规定限量之内的安全优质大豆    1 生产基地选择    无公害大豆生产产地的环境质量环境控制质量符合GB 3095和GB 15618的规定    2 栽培技术   
一、叶面肥的施肥原理叶片的主要功能是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将合成产物进行一定的生物化学转化和将其运转至其他器官。叶片同时也能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叶面对养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我省农机化现存的问题    目前,我省在农机装备水平上,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小农机过多,大农机数量少,不配套且老化严重。这显然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形式。  1、小农机制约农机化发展。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我省的多数农村家庭基本采用小型农业机械耕作。目前,这种低技术、低水平的机械装备已经呈现过剩
丰花5号是从丰花3号优良单株中选育出的超级花生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大花生特征。主要特点:1、生长势极强,高产潜力极大。增产幅度90%以上,双仁果居多,三仁果占一定比例。单株
近年来,保护地黄瓜病害主要以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黑星病、黄瓜枯萎病、黄瓜霜霉病、黄瓜灰霉病为主,兼有冷害沤根发生。其中黑星病、灰霉病是保护地黄瓜生产中新发生的重要病害,细菌性角斑病在早期发生且比较普遍。枯萎病在连作的棚、室内发病较重,霜霉病是生产后期危害较重病害。    1、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保护地黄瓜早期发生的病害,主要侵染叶片形成多角形病斑,病斑受叶脉限制,后期穿孔,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随着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普及和农机化的发展,农机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促进着粮食产量的增加和农业经济的稳步增长,实践证明,没有农业机械就没有农业的丰产丰收。    一、当前农机化所面临的问题    1、农机与农艺不能充分的结合,农业科技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俗话说:“好马拉好车”,如果把农业科技比作一部好车,那么农业机械就是一匹好马。现在农业机械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