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选择X中学的全体教师为问卷调查对象,以了解中学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实际参与情况和参与效果,然后从调查对象中选择部分教师做进一步深入的访谈。然后,从中选择部分教师作为访谈对象,进一步了解现象背后的成因,特别是教师们的真实态度和想法,如了解他们到底有多大积极性去参与校本教研,如何认识校本教研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和对个人专业发展的作用等问题。研究者也希望通过对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的访谈,了解他们对中学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对学校相关文件的查阅,把握近年来X中学在这方面的具体做法和努力。
研究者从2014年4月进行问卷设计,设计的问题所要了解的维度包括:学校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人员面积、个人实际参与的程度、参与的积极性、参与的实际效果(尤其是对个人专业发展的效果)等。然后征询部分教师和学校领导的意见加以修改,最后面向全体教师以匿名方式进行问卷填答。在初步整理分析答案的基础上,并根据研究者平时对部分教师的了解和认识,做进一步的访谈。在较为全面把握中学教师参与校本教研这一“对象活动”的基础上,研究者对学校校长、分管副校长、教导主任、科研主任等做了进一步的访谈,从学校管理层面上了解当前学校对校本教研的实际态度和管理过程。
通过集中发放问卷的方式,研究者共发出15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36份。其中,男老师有效作答57份,女老师有效作答79份。大专毕业的老师有效作答6份,本科毕业的老师有效作答118份,研究生毕业(含在读,且都是教育硕士系列)的老师有效作答12份。教龄在5年以下的新老师有效作答6份,6至10年的青年教师有效作答74份,10至20年的中青年教师有效作答35份,教龄在20年以上的资深教师有效作答21份。
在初步归纳整理问卷信息后,研究者做了20人次的访谈调查。选择的依据是根据平时被选择对象有关校本教研的言论和研究者对其个人的了解状况。然后,研究者还对校长、分管副校长、教导主任和科研主任做了进一步的访谈,获得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研究者发现,随着近年来校本教研的观念和活动日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学校工作要上去,个人要发展,校本教研就必须开展下去,而且要讲求实效,扎扎实实地做好这项工作。但是,总体上的情况不容乐观。研究者将主要问题方面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并加以说明。
在136份有效问卷中,大部分教师认为自己没在做校本教研或没做过校本教研,而是认为自己和这项活动关系不大。其中,男教师的情况要比女教师严重,约有14.7%的男教师认为自己和这项活动绝缘。
进一步分析发现,总体上,参与面与教师的学历水平存在正相关,即学历越高的教师越认为自己有机会、有条件参与学校里组织的校本教研,也更容易自发进行教育研究活动,而与教师的年龄层次存在倒U字形的关系,即刚工作的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情况不多,而工作两三年之后的年轻教师这方面的机会越来越多,自发开展的情况也比较普遍。而教龄超过10年的教师,参与的情况就逐渐不那么乐观。对于教龄在20年以上的教师来说,参与校本教研的情况仅仅局限于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普通教师参与的情况极少。
从以上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1)学校为数不多的几位拥有教育硕士学历(含在读)的老师往往有更多机会做课题研究。(2)总体上,“课题研究”是年轻教师干的活,但也有一位满五十岁、1982年就参加工作的老师对参与课题研究很有主动性。(3)男教师做课题研究的比例高于女教师。不管怎么说,有一部分中学教师的确在做“校本教研”,但其参与面还是比较窄的。
动机是人参与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只有教师本身认识到参与校本教研的重要性,并愿意去钻研,才能真正意义上达到校本教研的目的。在136份有效问卷中,60.29%的教师认为是为了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有帮助。较少的教师认为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提高,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或为了职称晋升的需要,所以参与的欲望和热情不足。虽然在校本教研中有一半的教师会在平时进行教学反思,问卷回答反映出很多教师会与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所思所想,41.47%的教师与同事交流探讨教学中的得与失,或者撰写教学札记。但进一步访谈中获知,就算是同事间的交流讨论,也只是限于口头较多,主题往往也是围绕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关,如果不能达到此效果,肯定作罢,由此可见,参与的深度非常浅。
即便61.76%的教师会撰写教育教学札记,也是在学校的强制要求下写的。访谈中参阅了一些札记,其实就是一些粗浅的“回忆录”,即有关教学过程的陈述,有时候也会记录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但往往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具体情况见下表:
三、参与积极性不高
在136份有效问卷中,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反映出对校本教研知之不多,参与不积极,甚至认为所谓“校本教研”只不过是学校扩大宣扬影响和争取生源的一种噱头。
也有教师认为,校本教研属于学校里那些活跃分子,而与绝大多数教师“绝缘”。所以对于组织的评课、听课、教学问题的研究能不参与就不参与,实在没法避过就听个音、点个卯,说些哼哼哈哈、模棱两可的话,或者就说好话,捧场话;真心话、有价值和建设性的建议都留在肚子里。学校对于校本教研的资金不能保证,调动不了积极性,就没有活动效果。课题研究方面缺少方法,时间不能保证,精力有限,资金短缺都存在问题;教师的课题论文就是一些经验交流,不能成为论文。在访谈中,笔者深深感到教师们对目前学校存在的校本教研总体认为不够满意,觉得往往是雨点大,雷声小;耗时多,效果差;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没有多大的帮助。学校领导认为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评价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不够等,制约了校本教研的发展,影响了校本教研的效果。当然,也有领导私底下认为,校本教研主要是形式主义,是做给上级领导和学生家长看,“表示我们学校非常注重教学改革,老师也负责任啥的”。
研究者从2014年4月进行问卷设计,设计的问题所要了解的维度包括:学校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人员面积、个人实际参与的程度、参与的积极性、参与的实际效果(尤其是对个人专业发展的效果)等。然后征询部分教师和学校领导的意见加以修改,最后面向全体教师以匿名方式进行问卷填答。在初步整理分析答案的基础上,并根据研究者平时对部分教师的了解和认识,做进一步的访谈。在较为全面把握中学教师参与校本教研这一“对象活动”的基础上,研究者对学校校长、分管副校长、教导主任、科研主任等做了进一步的访谈,从学校管理层面上了解当前学校对校本教研的实际态度和管理过程。
通过集中发放问卷的方式,研究者共发出15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36份。其中,男老师有效作答57份,女老师有效作答79份。大专毕业的老师有效作答6份,本科毕业的老师有效作答118份,研究生毕业(含在读,且都是教育硕士系列)的老师有效作答12份。教龄在5年以下的新老师有效作答6份,6至10年的青年教师有效作答74份,10至20年的中青年教师有效作答35份,教龄在20年以上的资深教师有效作答21份。
在初步归纳整理问卷信息后,研究者做了20人次的访谈调查。选择的依据是根据平时被选择对象有关校本教研的言论和研究者对其个人的了解状况。然后,研究者还对校长、分管副校长、教导主任和科研主任做了进一步的访谈,获得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研究者发现,随着近年来校本教研的观念和活动日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学校工作要上去,个人要发展,校本教研就必须开展下去,而且要讲求实效,扎扎实实地做好这项工作。但是,总体上的情况不容乐观。研究者将主要问题方面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并加以说明。
在136份有效问卷中,大部分教师认为自己没在做校本教研或没做过校本教研,而是认为自己和这项活动关系不大。其中,男教师的情况要比女教师严重,约有14.7%的男教师认为自己和这项活动绝缘。
进一步分析发现,总体上,参与面与教师的学历水平存在正相关,即学历越高的教师越认为自己有机会、有条件参与学校里组织的校本教研,也更容易自发进行教育研究活动,而与教师的年龄层次存在倒U字形的关系,即刚工作的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情况不多,而工作两三年之后的年轻教师这方面的机会越来越多,自发开展的情况也比较普遍。而教龄超过10年的教师,参与的情况就逐渐不那么乐观。对于教龄在20年以上的教师来说,参与校本教研的情况仅仅局限于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普通教师参与的情况极少。
从以上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1)学校为数不多的几位拥有教育硕士学历(含在读)的老师往往有更多机会做课题研究。(2)总体上,“课题研究”是年轻教师干的活,但也有一位满五十岁、1982年就参加工作的老师对参与课题研究很有主动性。(3)男教师做课题研究的比例高于女教师。不管怎么说,有一部分中学教师的确在做“校本教研”,但其参与面还是比较窄的。
动机是人参与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只有教师本身认识到参与校本教研的重要性,并愿意去钻研,才能真正意义上达到校本教研的目的。在136份有效问卷中,60.29%的教师认为是为了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有帮助。较少的教师认为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提高,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或为了职称晋升的需要,所以参与的欲望和热情不足。虽然在校本教研中有一半的教师会在平时进行教学反思,问卷回答反映出很多教师会与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所思所想,41.47%的教师与同事交流探讨教学中的得与失,或者撰写教学札记。但进一步访谈中获知,就算是同事间的交流讨论,也只是限于口头较多,主题往往也是围绕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关,如果不能达到此效果,肯定作罢,由此可见,参与的深度非常浅。
即便61.76%的教师会撰写教育教学札记,也是在学校的强制要求下写的。访谈中参阅了一些札记,其实就是一些粗浅的“回忆录”,即有关教学过程的陈述,有时候也会记录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但往往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具体情况见下表:
三、参与积极性不高
在136份有效问卷中,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反映出对校本教研知之不多,参与不积极,甚至认为所谓“校本教研”只不过是学校扩大宣扬影响和争取生源的一种噱头。
也有教师认为,校本教研属于学校里那些活跃分子,而与绝大多数教师“绝缘”。所以对于组织的评课、听课、教学问题的研究能不参与就不参与,实在没法避过就听个音、点个卯,说些哼哼哈哈、模棱两可的话,或者就说好话,捧场话;真心话、有价值和建设性的建议都留在肚子里。学校对于校本教研的资金不能保证,调动不了积极性,就没有活动效果。课题研究方面缺少方法,时间不能保证,精力有限,资金短缺都存在问题;教师的课题论文就是一些经验交流,不能成为论文。在访谈中,笔者深深感到教师们对目前学校存在的校本教研总体认为不够满意,觉得往往是雨点大,雷声小;耗时多,效果差;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没有多大的帮助。学校领导认为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评价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不够等,制约了校本教研的发展,影响了校本教研的效果。当然,也有领导私底下认为,校本教研主要是形式主义,是做给上级领导和学生家长看,“表示我们学校非常注重教学改革,老师也负责任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