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从小学中年级开始就进入了写作阶段,“写”就体现在作文上。作文是个一直困扰师生的难题。提到作文,不少教师就觉得难教,学生也觉得难写。学生一看题目,有的感到无话可说,有的却有话不知从何写起。究其原因,是因为作文训练平时不注意积累。
在作文课内,教师命题,进行写作前指导;学生习作,进行作文评讲,这是必要的。但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根本办法应该是指导他们的积累,而积累的工作在平时。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辉。否则心中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只言片语。当然要想写好作文,学生不但应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还应有丰富的生活积累。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做好平时的积累工作呢?
一、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首先要求有具体、充实的内容,而内容又来自生活。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就越具体、越充实。我们应尽可能地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带领他们走向自然、走向生活,引导他们观察自然、观察生活,开阔他们的眼界。于此同时,我们应该要求他们随时随地认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另外,还应该要求他们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分析,把观察和分析综合起来。那么,思考分析些什么呢?一是要在事物的比较中抓住观察对象的特点;二是要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抓住观察对象的重点。自然界和社会上的现象是千变万化的,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处处有生活,处处可以发现写作的素材。如日出日落、风云变幻、花开花谢、飞禽走兽、日常小事、路上见闻等等,只要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去看、去听、去感觉、去探索,他们都会从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有所发现,成为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写作素材仓库”。
二、耐心诱导,积累作文兴趣
作文是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又是认识能力的综合反映。对于年龄小,认识水平有限、亲身经历简单的小学生来说,提起作文就发愁。如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使人读后从中得到乐趣,留下深刻印象。我认为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的培养由小到大,除了按学习的课文内容进行改写、缩写、续写、扩写、换位思考等训练外,应从日记入手。一日之内,一事一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拘形式,不定内容。老师定期检查批改,每周每人重点面批一篇,并根据日记的写作技巧,分别批以“良”、“优”等格次。大纲要求“小学生作文应以记叙文为主”,而记叙文又分记事、记人、写景、写物四大类,这时,教师必须以记事为突破口,全方位进行作文教学。我们把培养学生兴趣作为由难变易的推动力,准确把握各年级各学期的教学目标,挖掘教材中的快乐因素,努力把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综合起来,从实际出发帮助学生找“下锅米”,正确对待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把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三、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在课内外读物中吸收语言养料,积累语言材料
写东西要运用语言。有的学生虽然积累了很好的素材,但无法表达出来,或者表达得不够确切,这是因为他们的词汇太贫乏了。
现在语文课本入选的课文,大都是名篇佳作,指导学生认真阅读,除了要求学生向作者学习怎样观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外,更重要的是要向作者学习怎样运用语言来表达,做好语言材料的积累工作。怎样做好语言材料的积累工作呢?一是要求背诵。对于背诵要有所选择,要选择那些适宜背诵的重要段落,精彩片段和警句妙语,让学生熟读、背诵。二是多读学生优秀作文选。因为这些文章无论从语言特色、写作方法、文章内容上,都與学生很切近,学生易理解、掌握,并从中也是学习、借鉴、升华的过程。通过阅读、背诵,作者的语言,就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成为他们语言仓库里的宝贵财富。三是要求学生都准备一个读书笔记本,随身携带。对于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妙词佳句、成语格言等及时摘录,分类整理,并在班里定期交流,互相学习。这样,积累多了,写作的时候,想用某些词汇、某些句式、某些表达方法,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四、讲究实效,加强指导、积累作文技巧
在作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克服陈腐观点,坚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观,把提高质量,减轻负担,作为育人的根本宗旨。坚持年级有目标,学期有计划,节节有任务,按照句向段、段向篇,口头向书面过度的顺序,分项、分步渗透知识,教给方法,培养习惯,提高认识和表达能力。另外,改革课堂作文教学和训练过程,教师应按照全册作文训练重点,备好每次作文课,仔细分析、确立主次,全方位、多层次提出要求。例如:在命题范围上,由窄到宽;在数量上由“一事一议”到“一事多议”;在布局谋篇上,要求从“顺序”到“倒叙”、“插叙”、“补叙”;记叙过程中,力求过渡自然,前后照应;表情达意上要求能叙事赞人、叙事抒情、借事喻理。教学中教师还应该给学生创造“大环境”、“小气候”,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活动,让他们有目的地观察、有重点地练笔。如诗朗诵、音乐传花、猜谜语、脑筋急转弯、主题班队会等活动。另外,紧扣习作任务、抓好基本功。在教学中,应坚持知能、智德全面培养,注意观察、思维作文的结合。严抓说话、观察等基础性训练和以写清楚、写具体、抓重点为主要内容的针对性训练。
五、改革作文评改方法,注重科学激励的积累
由教师单一的评改作文,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认识和表达能力。为了培养学生自能作文的能力,我们应改革作文评改方法。具体做法如下:①教师示范修改,可以抽好、中、差几篇,抓住带有普遍性问题的作文对比分析;②师生共同修改;③小组集体修改;④当面批改指导;⑤学生自己改。另外,在讲评中应坚持多表扬少批评,作文分应偏高一些,下评语要多激励,注重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针对中、差生应因材施教、因人而宜,给他们吃“偏碗饭”,开“小灶”,开始先适当降低要求,以后根据情况逐步提高,切不能操之过急而挫伤其积极性。
俗话说得好:“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要想使学生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就必须立足于平时训练的积累,只有这样,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才真正落到实处。
在作文课内,教师命题,进行写作前指导;学生习作,进行作文评讲,这是必要的。但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根本办法应该是指导他们的积累,而积累的工作在平时。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辉。否则心中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只言片语。当然要想写好作文,学生不但应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还应有丰富的生活积累。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做好平时的积累工作呢?
一、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首先要求有具体、充实的内容,而内容又来自生活。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就越具体、越充实。我们应尽可能地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带领他们走向自然、走向生活,引导他们观察自然、观察生活,开阔他们的眼界。于此同时,我们应该要求他们随时随地认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另外,还应该要求他们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分析,把观察和分析综合起来。那么,思考分析些什么呢?一是要在事物的比较中抓住观察对象的特点;二是要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抓住观察对象的重点。自然界和社会上的现象是千变万化的,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处处有生活,处处可以发现写作的素材。如日出日落、风云变幻、花开花谢、飞禽走兽、日常小事、路上见闻等等,只要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去看、去听、去感觉、去探索,他们都会从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有所发现,成为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写作素材仓库”。
二、耐心诱导,积累作文兴趣
作文是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又是认识能力的综合反映。对于年龄小,认识水平有限、亲身经历简单的小学生来说,提起作文就发愁。如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使人读后从中得到乐趣,留下深刻印象。我认为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的培养由小到大,除了按学习的课文内容进行改写、缩写、续写、扩写、换位思考等训练外,应从日记入手。一日之内,一事一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拘形式,不定内容。老师定期检查批改,每周每人重点面批一篇,并根据日记的写作技巧,分别批以“良”、“优”等格次。大纲要求“小学生作文应以记叙文为主”,而记叙文又分记事、记人、写景、写物四大类,这时,教师必须以记事为突破口,全方位进行作文教学。我们把培养学生兴趣作为由难变易的推动力,准确把握各年级各学期的教学目标,挖掘教材中的快乐因素,努力把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综合起来,从实际出发帮助学生找“下锅米”,正确对待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把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三、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在课内外读物中吸收语言养料,积累语言材料
写东西要运用语言。有的学生虽然积累了很好的素材,但无法表达出来,或者表达得不够确切,这是因为他们的词汇太贫乏了。
现在语文课本入选的课文,大都是名篇佳作,指导学生认真阅读,除了要求学生向作者学习怎样观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外,更重要的是要向作者学习怎样运用语言来表达,做好语言材料的积累工作。怎样做好语言材料的积累工作呢?一是要求背诵。对于背诵要有所选择,要选择那些适宜背诵的重要段落,精彩片段和警句妙语,让学生熟读、背诵。二是多读学生优秀作文选。因为这些文章无论从语言特色、写作方法、文章内容上,都與学生很切近,学生易理解、掌握,并从中也是学习、借鉴、升华的过程。通过阅读、背诵,作者的语言,就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成为他们语言仓库里的宝贵财富。三是要求学生都准备一个读书笔记本,随身携带。对于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妙词佳句、成语格言等及时摘录,分类整理,并在班里定期交流,互相学习。这样,积累多了,写作的时候,想用某些词汇、某些句式、某些表达方法,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四、讲究实效,加强指导、积累作文技巧
在作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克服陈腐观点,坚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观,把提高质量,减轻负担,作为育人的根本宗旨。坚持年级有目标,学期有计划,节节有任务,按照句向段、段向篇,口头向书面过度的顺序,分项、分步渗透知识,教给方法,培养习惯,提高认识和表达能力。另外,改革课堂作文教学和训练过程,教师应按照全册作文训练重点,备好每次作文课,仔细分析、确立主次,全方位、多层次提出要求。例如:在命题范围上,由窄到宽;在数量上由“一事一议”到“一事多议”;在布局谋篇上,要求从“顺序”到“倒叙”、“插叙”、“补叙”;记叙过程中,力求过渡自然,前后照应;表情达意上要求能叙事赞人、叙事抒情、借事喻理。教学中教师还应该给学生创造“大环境”、“小气候”,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活动,让他们有目的地观察、有重点地练笔。如诗朗诵、音乐传花、猜谜语、脑筋急转弯、主题班队会等活动。另外,紧扣习作任务、抓好基本功。在教学中,应坚持知能、智德全面培养,注意观察、思维作文的结合。严抓说话、观察等基础性训练和以写清楚、写具体、抓重点为主要内容的针对性训练。
五、改革作文评改方法,注重科学激励的积累
由教师单一的评改作文,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认识和表达能力。为了培养学生自能作文的能力,我们应改革作文评改方法。具体做法如下:①教师示范修改,可以抽好、中、差几篇,抓住带有普遍性问题的作文对比分析;②师生共同修改;③小组集体修改;④当面批改指导;⑤学生自己改。另外,在讲评中应坚持多表扬少批评,作文分应偏高一些,下评语要多激励,注重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针对中、差生应因材施教、因人而宜,给他们吃“偏碗饭”,开“小灶”,开始先适当降低要求,以后根据情况逐步提高,切不能操之过急而挫伤其积极性。
俗话说得好:“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要想使学生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就必须立足于平时训练的积累,只有这样,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才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