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支撑,科学合理的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建立有利于对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在综合学界研究成果、调研园区和访谈专家的基础上,笔者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网络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模型计算评价体系中各级指标的权重,建立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利用评价模型对8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进行测评。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利于农业科技园区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明确自身在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优势、劣势,通过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园区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测评;网络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30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7)08008406
一、引言
2015年12月24—25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農产品有效供给”,这标志着供给侧改革在农业领域运用的开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王军认为“供给侧改革,要处理好减与加的关系”。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减”表现在调整农产品供给结构,改变中低端农产品供大于求带来的产能过剩局面,解决农业生产中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等问题。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加”则表现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来提高农业效益与农产品质量,通过农业要素的优化配置来提供契合消费者需求的优质农产品供给。农业科技园区作为集现代化生产、农业科技创新、农技推广与辐射、机制创新与发展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区,能够很好地诠释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加”的部分,是顺利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支撑。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农业科技园区基本实现了“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开发、集成与展示、示范、推广”的建园初衷,在引领农业现代化、主导产业凝练、强化科技创新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发展历程短、建设经验不足、体制制约等原因,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许多园区的生产经营忽略与市场需求接轨,对农产品的生产决策及生产数量与质量管理并没有以市场为导向,由于无效供给问题带来新的卖难;园区的农业技术创新项目也没有合理考虑市场的接受度,导致技术转化率较低;多数园区没有形成以盈利为目的的产业链延伸机制,对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最终导致园区的经营效益较差,辐射带动能力较弱等情况出现。为此,将供给侧改革的背景融入对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的评价与研究中来,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与综合评价方法述评
对于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国外学者关注较少,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科技园区评价方面。最早对科技园区评价进行研究的是美国学者罗杰斯和拉森[1],他们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对美国硅谷的起步和成长过程进行系统的考察,揭示了硅谷形成凝聚经济效应的条件。但是定性分析方法存在主观程度高、难以全面、科学评价科技园区发展状况等问题,所以,后来的学者提出了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如鲁格和高德斯在《科学园区里的技术》一书中提出了科技园区评价的5类成功因素:良好的环境基础;有一个或几个从事科研的大学、工程学院和医学院支撑;有远见卓识的政治、科学和企业的领导者;良好的商业服务与基础设施条件;研究与开发高技术[2]。Malecki[3]根据美国DMJM房地产开发公司建设开发科技园区的经验(区位选择是科技园区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对科技园区影响巨大的12个因子,包括风险资本、经验企业家、邻近大学、政府政策、交通状况、土地和设施易得等。Krishnan [4]、Mowry[5]与Squez-Urriago等[6]则对美国硅谷、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园、美国新罕布什尔州高新区和西班牙科技园区创新系统进行了研究。Squez-Urriago等[6]在研究了西班牙22个科技园区的企业创新情况后认为,西班牙科技园区的企业产品创新能力总体较强,企业所在园区的科技服务和信息设施对产品创新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比于国外研究,我国学者对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比较关注。周立军[7]认为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主要来自园区内的知识基础及知识创造能力、经济主体的学习能力及社会资本能力。郑宝华等[8]通过经验研究考察了创新环境对江苏省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基础设施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金融环境对园区创新绩效存在直接影响。刘丽红和李瑾[9]从创新水平、创新支撑与创新绩效三方面构建了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专家意见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各级指标进行赋权,但评价过程和结果描述过于简单。李文博和郑文哲[10]采用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综合评价法,对我国17个农业科技园区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但评价的维度仅局限在效益方面,对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较少涉及,而且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较为简单。潘启龙和刘合光[11]从基础建设和园区规模、区位优势和市场环境等六个方面建立了完整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但却没有完成该指标体系的实践应用、反馈和进一步改进。
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属于综合评价,虽然综合评价实践中常使用熵权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AHP)等,但这些方法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使得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应当选择其他方法。熵权法强调权重的客观性和分类,但实际解释性较差;AHP法解释性较好,但无法考虑指标之间存在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法则存在依赖大量现实数据的问题。相比较而言,网络分析法(ANP)不失为评价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的较好方法。作为一种适应非独立递阶层次结构的决策方法,网络分析法将系统元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控制因素层,这些因素彼此独立,却受目标因素支配;第二部分为网络层,元素间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反馈的网络结构。采用网络分析法考察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能够以需求导向型创新能力为目标识别出关键的控制因素,具有良好的指标解释性;同时又能通过网络层因素的相互作用,考察指标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有利于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上述特征使得网络分析法在评价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过程中兼具主观性和客观性优点。 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切入点
不同的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会形成不同的模式,产生不同的评价结果,继而形成不同的政策决策。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首先应解决的问题是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切入点。
从科技园区评价研究文献中,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可以从成功因素和区位条件这两个维度入手。农业科技园区是以农业设施和高新技术为支撑,运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经营的现代农业产业密集区域。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的形成是众多不同的主体积极参与、相互作用、相互激励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复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业科技园区对各种资源的获取、利用、转化的效率、效果等决定了其创新能力的大小。所以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区域创新能力上,其切入点是区域创新能力。所谓农业科技园区区域创新能力,就是众多不同的行为主体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广泛参与、相互作用、相互激励,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农业产业能力。
2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结构
农业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是根据农业科技园区的产业、区域特点选择反映其本质特征和评价要求的评价指标,然后按照一定的理论建立起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内涵与外延相统一的有机整体。由于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切入点是区域创新能力,所以,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制度创新、运作与管理创新、产品与研发创新等内容。其中,产品与研发创新可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报告》,从新产品推出速度、新技术的应用程度、科研团队数量等方面入手。本文结合相关理论,在综合学界研究成果、调研园区和访谈专家的基础上,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包含六个维度:(1)运作管理创新,主要指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业科技园区运作方面的创新能力,包括园区整体运作模式创新,突破传统运作方面的不利限制因素;业务流程规范程度、可靠性和业务流程的不断优化;提高成本费用利用率达到供给侧改革的目的;建立高效通畅的信息流通机制和信息发布传播平台,为园区创新提供有效信息。此外,创新的目的是主动从自身进行变革并适应和改造环境,因而运作系统柔性反映了园区运作方面适应与迎合变革的能力。(2)产品与研发创新。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产品创新和研发创新两个方面,产品创新主要指产品的自主品牌数量和更新换代速度等,用于反映产品供给方面的创新能力。研发创新包括新技术的应用程度,直接反映了技术供给对市场需求的适应程度;新技术的产出数量反映了农业科技园区新技术的开发程度;技术支持力量是指农业科技园区与科研院校建立的联系程度,以及对方给予的技术支持程度;科研团队数量是指农业科技园区拥有的科研团队的数量和质量,反映了创新潜力;研发资金投入比指研发资金的投入占整个产出的比重,反映了研发的投入程度,也反映了对创新的投入程度;创新来源于各种人力物力的配合,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协作能力,研发协作程度将从侧面反映园区的创新能力。(3)制度创新,主要指园区机制与制度方面为创新提供的支持以及制度本身的不断进化与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它包括制度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制度本身就是为了保证系统有序且高效的运行,那么灵活的制度可以释放一定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更好地服务于创新活动;多元组织结构形式可以满足现代组织网络化运行的需要,多元组织结构由不同部门与人员构成,可以激发创新思维产生,改革现有农业园区的制度障碍;高效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有利于清理农业科技园区落后与低效的产能,实现供给侧改革目标。(4)金融创新,指资本运作方面的创新,包括多元化融资渠道,可以为园区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完善的融资渠道有利于园区健康发展;高效的金融服务有利于降低创新风险,提高创新动力,提升园区供给能力;灵活的金融政策为创新提供能动性,并且灵活的金融政策本身也是一种创新。(5)人力资本创新,人作为创新主体,人的创新能动性很大程度上决定创新活动的质与量,并且人是农业科技园区的最活跃部分,也是供给侧改革的执行主体。它具体包括园区人力资本的高等教育程度、高级管理人才数量以及园区对人力资源开发程度。(6)文化创新,指变革的文化对创新的引导作用,以及对农业科技园区变革的感召力。它包括协作文化和进取文化,协作文化强调合作,通过合作服务创新;进取文化反映变革的主动意愿,激发变革和创新。
四、基于网络分析法的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模型
网络分析法(ANP)是由美国匹茨堡大学Saaty教授于1996年在AHP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与AHP法不同的是,ANP法考虑了指标之间或者指标组之间存在关联关系和反馈关系,能够精准反映指标之间复杂的关系结构。ANP法在评价过程中将评价问题分为控制层和网络层,控制层包含评价或决策目标和评价准则,网络层包含元素和元素组,网络层中元素之间或元素组之间存在依赖和反馈关系。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创新能力是决策目标也是评价准则,其网络层由6个元素(控制因素层)和24个元素组(网络层)构成。鉴于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依赖和反馈关系,这种网络化的结构要求在进行两两比较时使用间接优势度进行分析,即在给定评价准则前提下,两元素在该准则下比较其对第三个元素(也称之为次准则)的重要程度,此過程通常采用Saaty提出的1—9标度法进行重要性度量。基于ANP法的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主要步骤为:
第一步:确定评价对象评价值矩阵。
选取待评价农业科技园区,设为z={z1,z2,…,zn},其中n为农业科技园区数量,每个待评价农业科技园区zi的第j个指标的评价值为aij,n个待评价农业科技园区的评价值矩阵为A=[aij]n×m,其中,i=1,2,…,n;j=1,2,…,m。由于评价指标指代不同,不同指标评价值会有不同量纲,因此,必须对评价值矩阵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处理后可得标准化评价值矩阵X=[xij]n×m。 第二步:建立未加权超矩阵。
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和反馈关系,需分别比较元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设元素组为E={E1,E2,…,Ek},其中,k为元素组数量,每个元素组Eg有Lg个元素Bg,1,Bg,2,…,Bg,s,…,Bg,Lg,以创新能力为准则,元素Bg,s为次准则,对与之相关的元素组Et中元素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得归一化特征向量(Uk,s,1,Uk,s,2,…Uk,s,Lt),并可得Et中所有元素对Eg中所有元素的排序权重矩阵:
Ugt=Ug,1,1Ug,2,1…Ug,Lg,1Ug,1,2Ug,2,2…Ug,Lg,2…Ug,1,LtUg,2,Lt…Ug,Lg,Lt(1)
进一步计算可以得到所有元素组内元素对其他元素组内元素的未加权超矩阵:
U=U1,1Ug,2,1…Ug,Lg,1U1,1U1,2…U1,k…Uk,1Uk,2…Uk,k(2)
第三步:计算加权超矩阵。
为了体现元素组对元素之间控制与反馈作用,需进一步计算加权超矩阵,即以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为准则,将元素组与其他元素组进行两两比较,得元素组的加权矩阵:
w=w11w12…w1kw21w22…w2k…wk1wk2…wkk(3)
由此进一步计算得到加权超矩阵Wk=wU。
第四步:计算极限超矩阵。
计算极限超矩阵W*=limk→+∞Wk,若limk→+∞Wk收敛,那么W*即为所有元素的全局权重。
第五步:评价结果计算。
将评价值矩阵X与权重矩阵W*=(W1,W2,...,Wm)相乘,可得到每一个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评价值V,即V=∑mj=1xijWj。
五、案例分析
在供给侧改革下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础上,本文选取了榆林、金州、烟台、公主岭、旅顺、松原、运城和桂林8家农业科技园区依次编号,收集相关数据结合专家评估,采用基于ANP法的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模型进行评价,各评价指标权重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一级评价指标中权重最高的为产品与研发创新,权重高达04990;其次为运作管理创新,权重为02336,可见这两项指标是反映需求导向型创新能力的关键指标。从二级评价指标看,全局权重最高的评价指标为新技术应用程度,权重为01700,这直接反映了农业科技园区技术创新适应市场需求能力的高低;其次为新产品推出速度与成本费用利润率,其权重分别为01259与01020;此外,权重达到00500以上的二级评价指标有运作模式创新、新技术产出数量、运作系统柔性和研发资金投入比,这些也是反映园区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8家企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创新能力最强的为公主岭园区,数值为07562,最弱的为旅顺园区,数值为03545,两者之间的差距较大。金州园区、烟台园区和松原园区数值较高,体现出较强的需求导向型创新能力,榆林园区、运城园区和桂林园区数值较低,显示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能力较弱。评价结果反映了各农业科技园区的相对创新能力的强弱。
六、结论和建议
本文结合相关理论,在综合学界研究成果、调研园区和访谈专家的基础上,构建了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网络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模型计算评价体系中各级指标的权重,建立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利用评价模型对8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测评。从评价指标权重来看,一级指标产品与研发创新是反映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园区创新能力的最关键指标,其次为运作管理创新指标。从二级评价指标来看,新技术应用程度指标的全局权重最高,它是最直接反映园区创新能力是否符合市场需求的指标;其次为新产品推出速度与成本费用利润率。从8家园区的评价结果来看,创新能力最强的园区为公主岭园区,最弱的园区为旅顺园区,两者之间的差距较大。金州园区、烟台园区和松原园区数值较高,体现出较强的需求导向型创新能力,榆林园区、运城园区和桂林园区数值较低,显示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能力较弱。该评价结果有利于管理者发现园区创新能力的薄弱环节,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园区创新能力。基于上述分析,笔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第一,农业科技园区要想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提高创新能力,应特别重视权重占比高的评价指标。园区应将创新资源、创新动力和创新目标重点指向这些关键指标,以达到快速提高园区创新能力的目的。
第二,创新能力不同的农业科技园区应采取不同的提升措施。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强,其提升措施主要针对低分评价指标,即便这些评价指标可能不是关键指标,但只要采取的措施得当,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可能获得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弱的农业科技园区,采取的提升措施应重点针对关键指标,如果关键指标短期内难以改善,也可从非关键指标入手,逐渐提升园区创新能力。
第三,提高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不能仅仅关注某一个或几个重要创新元素。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具有系统性的特征,非关键创新元素得不到应有的提升,可能会影响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埃弗雷特·M罗杰斯,朱迪思·K拉森硅谷热[M]范国鹰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5
[2]顾朝林中国高技术产业与园区[M] 北京:中信出版社,1998
[3]Malecki,EJ The R&D Location Decision of the Firm and Creative Regions:A Survey [J]Technovation, 1987,6(3):205-222
[4]Krishnan, RT Silicon Valley to India:Build an Innovation Ecosystem and Good Thinks Will Come[J]Levy Business Journal,2011,(10):55-60
[5]Mowry,MJ Exploring NH’s High-Tech Ecosystem[J]Business NH Magazine,2012,29(11):18-51
[6]Squez-Urriago,ARV, Barge-Gil,A,Rico,AMThe Impac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 on Firms’ Product Innovation:Empirical Evidence From Spain[J]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 2014,24(4):835-873
[7]周立軍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来源分析——基于知识、学习和社会资本的综合框架[J]广东农业科学,2010,(9):271-273
[8]郑宝华,王志华,刘晓秋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4,(12):103-109
[9]刘丽红,李瑾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及模型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5, (12):451-453
[10]李文博,郑文哲我国农业科技园区效益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6,(2):72-75
[11]潘启龙,刘合光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2):5-10
[12]迟梦筠,龚勤林论产业园区与城市互动发展的时空关系及其路径[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5,(3):12-19
(责任编辑:刘艳)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测评;网络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30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7)08008406
一、引言
2015年12月24—25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農产品有效供给”,这标志着供给侧改革在农业领域运用的开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王军认为“供给侧改革,要处理好减与加的关系”。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减”表现在调整农产品供给结构,改变中低端农产品供大于求带来的产能过剩局面,解决农业生产中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等问题。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加”则表现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来提高农业效益与农产品质量,通过农业要素的优化配置来提供契合消费者需求的优质农产品供给。农业科技园区作为集现代化生产、农业科技创新、农技推广与辐射、机制创新与发展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区,能够很好地诠释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加”的部分,是顺利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支撑。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农业科技园区基本实现了“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开发、集成与展示、示范、推广”的建园初衷,在引领农业现代化、主导产业凝练、强化科技创新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发展历程短、建设经验不足、体制制约等原因,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许多园区的生产经营忽略与市场需求接轨,对农产品的生产决策及生产数量与质量管理并没有以市场为导向,由于无效供给问题带来新的卖难;园区的农业技术创新项目也没有合理考虑市场的接受度,导致技术转化率较低;多数园区没有形成以盈利为目的的产业链延伸机制,对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最终导致园区的经营效益较差,辐射带动能力较弱等情况出现。为此,将供给侧改革的背景融入对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的评价与研究中来,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与综合评价方法述评
对于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国外学者关注较少,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科技园区评价方面。最早对科技园区评价进行研究的是美国学者罗杰斯和拉森[1],他们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对美国硅谷的起步和成长过程进行系统的考察,揭示了硅谷形成凝聚经济效应的条件。但是定性分析方法存在主观程度高、难以全面、科学评价科技园区发展状况等问题,所以,后来的学者提出了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如鲁格和高德斯在《科学园区里的技术》一书中提出了科技园区评价的5类成功因素:良好的环境基础;有一个或几个从事科研的大学、工程学院和医学院支撑;有远见卓识的政治、科学和企业的领导者;良好的商业服务与基础设施条件;研究与开发高技术[2]。Malecki[3]根据美国DMJM房地产开发公司建设开发科技园区的经验(区位选择是科技园区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对科技园区影响巨大的12个因子,包括风险资本、经验企业家、邻近大学、政府政策、交通状况、土地和设施易得等。Krishnan [4]、Mowry[5]与Squez-Urriago等[6]则对美国硅谷、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园、美国新罕布什尔州高新区和西班牙科技园区创新系统进行了研究。Squez-Urriago等[6]在研究了西班牙22个科技园区的企业创新情况后认为,西班牙科技园区的企业产品创新能力总体较强,企业所在园区的科技服务和信息设施对产品创新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比于国外研究,我国学者对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比较关注。周立军[7]认为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主要来自园区内的知识基础及知识创造能力、经济主体的学习能力及社会资本能力。郑宝华等[8]通过经验研究考察了创新环境对江苏省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基础设施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金融环境对园区创新绩效存在直接影响。刘丽红和李瑾[9]从创新水平、创新支撑与创新绩效三方面构建了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专家意见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各级指标进行赋权,但评价过程和结果描述过于简单。李文博和郑文哲[10]采用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综合评价法,对我国17个农业科技园区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但评价的维度仅局限在效益方面,对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较少涉及,而且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较为简单。潘启龙和刘合光[11]从基础建设和园区规模、区位优势和市场环境等六个方面建立了完整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但却没有完成该指标体系的实践应用、反馈和进一步改进。
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属于综合评价,虽然综合评价实践中常使用熵权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AHP)等,但这些方法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使得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应当选择其他方法。熵权法强调权重的客观性和分类,但实际解释性较差;AHP法解释性较好,但无法考虑指标之间存在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法则存在依赖大量现实数据的问题。相比较而言,网络分析法(ANP)不失为评价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的较好方法。作为一种适应非独立递阶层次结构的决策方法,网络分析法将系统元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控制因素层,这些因素彼此独立,却受目标因素支配;第二部分为网络层,元素间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反馈的网络结构。采用网络分析法考察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能够以需求导向型创新能力为目标识别出关键的控制因素,具有良好的指标解释性;同时又能通过网络层因素的相互作用,考察指标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有利于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上述特征使得网络分析法在评价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过程中兼具主观性和客观性优点。 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切入点
不同的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会形成不同的模式,产生不同的评价结果,继而形成不同的政策决策。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首先应解决的问题是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切入点。
从科技园区评价研究文献中,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可以从成功因素和区位条件这两个维度入手。农业科技园区是以农业设施和高新技术为支撑,运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经营的现代农业产业密集区域。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的形成是众多不同的主体积极参与、相互作用、相互激励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复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业科技园区对各种资源的获取、利用、转化的效率、效果等决定了其创新能力的大小。所以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区域创新能力上,其切入点是区域创新能力。所谓农业科技园区区域创新能力,就是众多不同的行为主体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广泛参与、相互作用、相互激励,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农业产业能力。
2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结构
农业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是根据农业科技园区的产业、区域特点选择反映其本质特征和评价要求的评价指标,然后按照一定的理论建立起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内涵与外延相统一的有机整体。由于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切入点是区域创新能力,所以,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制度创新、运作与管理创新、产品与研发创新等内容。其中,产品与研发创新可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报告》,从新产品推出速度、新技术的应用程度、科研团队数量等方面入手。本文结合相关理论,在综合学界研究成果、调研园区和访谈专家的基础上,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包含六个维度:(1)运作管理创新,主要指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业科技园区运作方面的创新能力,包括园区整体运作模式创新,突破传统运作方面的不利限制因素;业务流程规范程度、可靠性和业务流程的不断优化;提高成本费用利用率达到供给侧改革的目的;建立高效通畅的信息流通机制和信息发布传播平台,为园区创新提供有效信息。此外,创新的目的是主动从自身进行变革并适应和改造环境,因而运作系统柔性反映了园区运作方面适应与迎合变革的能力。(2)产品与研发创新。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产品创新和研发创新两个方面,产品创新主要指产品的自主品牌数量和更新换代速度等,用于反映产品供给方面的创新能力。研发创新包括新技术的应用程度,直接反映了技术供给对市场需求的适应程度;新技术的产出数量反映了农业科技园区新技术的开发程度;技术支持力量是指农业科技园区与科研院校建立的联系程度,以及对方给予的技术支持程度;科研团队数量是指农业科技园区拥有的科研团队的数量和质量,反映了创新潜力;研发资金投入比指研发资金的投入占整个产出的比重,反映了研发的投入程度,也反映了对创新的投入程度;创新来源于各种人力物力的配合,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协作能力,研发协作程度将从侧面反映园区的创新能力。(3)制度创新,主要指园区机制与制度方面为创新提供的支持以及制度本身的不断进化与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它包括制度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制度本身就是为了保证系统有序且高效的运行,那么灵活的制度可以释放一定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更好地服务于创新活动;多元组织结构形式可以满足现代组织网络化运行的需要,多元组织结构由不同部门与人员构成,可以激发创新思维产生,改革现有农业园区的制度障碍;高效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有利于清理农业科技园区落后与低效的产能,实现供给侧改革目标。(4)金融创新,指资本运作方面的创新,包括多元化融资渠道,可以为园区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完善的融资渠道有利于园区健康发展;高效的金融服务有利于降低创新风险,提高创新动力,提升园区供给能力;灵活的金融政策为创新提供能动性,并且灵活的金融政策本身也是一种创新。(5)人力资本创新,人作为创新主体,人的创新能动性很大程度上决定创新活动的质与量,并且人是农业科技园区的最活跃部分,也是供给侧改革的执行主体。它具体包括园区人力资本的高等教育程度、高级管理人才数量以及园区对人力资源开发程度。(6)文化创新,指变革的文化对创新的引导作用,以及对农业科技园区变革的感召力。它包括协作文化和进取文化,协作文化强调合作,通过合作服务创新;进取文化反映变革的主动意愿,激发变革和创新。
四、基于网络分析法的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模型
网络分析法(ANP)是由美国匹茨堡大学Saaty教授于1996年在AHP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与AHP法不同的是,ANP法考虑了指标之间或者指标组之间存在关联关系和反馈关系,能够精准反映指标之间复杂的关系结构。ANP法在评价过程中将评价问题分为控制层和网络层,控制层包含评价或决策目标和评价准则,网络层包含元素和元素组,网络层中元素之间或元素组之间存在依赖和反馈关系。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创新能力是决策目标也是评价准则,其网络层由6个元素(控制因素层)和24个元素组(网络层)构成。鉴于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依赖和反馈关系,这种网络化的结构要求在进行两两比较时使用间接优势度进行分析,即在给定评价准则前提下,两元素在该准则下比较其对第三个元素(也称之为次准则)的重要程度,此過程通常采用Saaty提出的1—9标度法进行重要性度量。基于ANP法的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主要步骤为:
第一步:确定评价对象评价值矩阵。
选取待评价农业科技园区,设为z={z1,z2,…,zn},其中n为农业科技园区数量,每个待评价农业科技园区zi的第j个指标的评价值为aij,n个待评价农业科技园区的评价值矩阵为A=[aij]n×m,其中,i=1,2,…,n;j=1,2,…,m。由于评价指标指代不同,不同指标评价值会有不同量纲,因此,必须对评价值矩阵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处理后可得标准化评价值矩阵X=[xij]n×m。 第二步:建立未加权超矩阵。
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和反馈关系,需分别比较元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设元素组为E={E1,E2,…,Ek},其中,k为元素组数量,每个元素组Eg有Lg个元素Bg,1,Bg,2,…,Bg,s,…,Bg,Lg,以创新能力为准则,元素Bg,s为次准则,对与之相关的元素组Et中元素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得归一化特征向量(Uk,s,1,Uk,s,2,…Uk,s,Lt),并可得Et中所有元素对Eg中所有元素的排序权重矩阵:
Ugt=Ug,1,1Ug,2,1…Ug,Lg,1Ug,1,2Ug,2,2…Ug,Lg,2…Ug,1,LtUg,2,Lt…Ug,Lg,Lt(1)
进一步计算可以得到所有元素组内元素对其他元素组内元素的未加权超矩阵:
U=U1,1Ug,2,1…Ug,Lg,1U1,1U1,2…U1,k…Uk,1Uk,2…Uk,k(2)
第三步:计算加权超矩阵。
为了体现元素组对元素之间控制与反馈作用,需进一步计算加权超矩阵,即以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为准则,将元素组与其他元素组进行两两比较,得元素组的加权矩阵:
w=w11w12…w1kw21w22…w2k…wk1wk2…wkk(3)
由此进一步计算得到加权超矩阵Wk=wU。
第四步:计算极限超矩阵。
计算极限超矩阵W*=limk→+∞Wk,若limk→+∞Wk收敛,那么W*即为所有元素的全局权重。
第五步:评价结果计算。
将评价值矩阵X与权重矩阵W*=(W1,W2,...,Wm)相乘,可得到每一个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评价值V,即V=∑mj=1xijWj。
五、案例分析
在供给侧改革下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础上,本文选取了榆林、金州、烟台、公主岭、旅顺、松原、运城和桂林8家农业科技园区依次编号,收集相关数据结合专家评估,采用基于ANP法的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模型进行评价,各评价指标权重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一级评价指标中权重最高的为产品与研发创新,权重高达04990;其次为运作管理创新,权重为02336,可见这两项指标是反映需求导向型创新能力的关键指标。从二级评价指标看,全局权重最高的评价指标为新技术应用程度,权重为01700,这直接反映了农业科技园区技术创新适应市场需求能力的高低;其次为新产品推出速度与成本费用利润率,其权重分别为01259与01020;此外,权重达到00500以上的二级评价指标有运作模式创新、新技术产出数量、运作系统柔性和研发资金投入比,这些也是反映园区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8家企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创新能力最强的为公主岭园区,数值为07562,最弱的为旅顺园区,数值为03545,两者之间的差距较大。金州园区、烟台园区和松原园区数值较高,体现出较强的需求导向型创新能力,榆林园区、运城园区和桂林园区数值较低,显示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能力较弱。评价结果反映了各农业科技园区的相对创新能力的强弱。
六、结论和建议
本文结合相关理论,在综合学界研究成果、调研园区和访谈专家的基础上,构建了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网络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模型计算评价体系中各级指标的权重,建立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利用评价模型对8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测评。从评价指标权重来看,一级指标产品与研发创新是反映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园区创新能力的最关键指标,其次为运作管理创新指标。从二级评价指标来看,新技术应用程度指标的全局权重最高,它是最直接反映园区创新能力是否符合市场需求的指标;其次为新产品推出速度与成本费用利润率。从8家园区的评价结果来看,创新能力最强的园区为公主岭园区,最弱的园区为旅顺园区,两者之间的差距较大。金州园区、烟台园区和松原园区数值较高,体现出较强的需求导向型创新能力,榆林园区、运城园区和桂林园区数值较低,显示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能力较弱。该评价结果有利于管理者发现园区创新能力的薄弱环节,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园区创新能力。基于上述分析,笔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第一,农业科技园区要想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提高创新能力,应特别重视权重占比高的评价指标。园区应将创新资源、创新动力和创新目标重点指向这些关键指标,以达到快速提高园区创新能力的目的。
第二,创新能力不同的农业科技园区应采取不同的提升措施。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强,其提升措施主要针对低分评价指标,即便这些评价指标可能不是关键指标,但只要采取的措施得当,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可能获得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弱的农业科技园区,采取的提升措施应重点针对关键指标,如果关键指标短期内难以改善,也可从非关键指标入手,逐渐提升园区创新能力。
第三,提高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不能仅仅关注某一个或几个重要创新元素。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具有系统性的特征,非关键创新元素得不到应有的提升,可能会影响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埃弗雷特·M罗杰斯,朱迪思·K拉森硅谷热[M]范国鹰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5
[2]顾朝林中国高技术产业与园区[M] 北京:中信出版社,1998
[3]Malecki,EJ The R&D Location Decision of the Firm and Creative Regions:A Survey [J]Technovation, 1987,6(3):205-222
[4]Krishnan, RT Silicon Valley to India:Build an Innovation Ecosystem and Good Thinks Will Come[J]Levy Business Journal,2011,(10):55-60
[5]Mowry,MJ Exploring NH’s High-Tech Ecosystem[J]Business NH Magazine,2012,29(11):18-51
[6]Squez-Urriago,ARV, Barge-Gil,A,Rico,AMThe Impac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 on Firms’ Product Innovation:Empirical Evidence From Spain[J]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 2014,24(4):835-873
[7]周立軍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来源分析——基于知识、学习和社会资本的综合框架[J]广东农业科学,2010,(9):271-273
[8]郑宝华,王志华,刘晓秋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4,(12):103-109
[9]刘丽红,李瑾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及模型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5, (12):451-453
[10]李文博,郑文哲我国农业科技园区效益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6,(2):72-75
[11]潘启龙,刘合光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2):5-10
[12]迟梦筠,龚勤林论产业园区与城市互动发展的时空关系及其路径[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5,(3):12-19
(责任编辑: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