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有生命的,文章是有情感的,人更是感情丰富的“高级动物”。教学的三大主体教师、学生和文本都是有情之物,所以课堂教学离不开感情。因此,教师走进课堂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不同的文章,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情感,或愉快,或悲哀,或凝重……学生在课堂中会顺着教师创设的这种情境去深入地学习课文,朗读课文,体会文本所表达思想感情。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呢?
一、运用语言感染“情”
人们总是通过语言来加深认识,增进感情。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情感可以感染、相互影响,从而产生相同的情绪体验。教师的语言饱含感情,用声传情。含情的语言能使人受到感染,引起共鸣。因此,教师要深挖教材中蕴含的情感,用爱憎分明的感情,真挚的语言和恰如其分的表情动作,去扣击学生的心扉,激起他们的感情波澜,从而使深刻的道理渗透到学生的心田。以教学《在大海中永生》这一课为例。上课铃一响,老师使用深沉的话语导入新课――1997年2月19日,一颗巨星在中国的上空陨落了,一颗伟人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的逝世,使群山为之肃立,大海为之呜咽,亿万人民更是悲痛欲绝,泪水洒遍了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也洒遍了五洲四海。他,就是我们非常崇敬和爱戴的邓小平……老师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导课语,将学生带到那个令人悲痛的氛围里,去审视这一具有崇高形象的一代伟人。从而对小平同志的爱戴怀思油然而生。其次教师的语言要简洁、生动、形象。教师说话要抓住关键,言简意赅。以恰如其分的情感、精当准确的措辞、绘声绘色的讲述,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再次,教师用语言创设情境,创造语言描绘的图面。学生的想象活动是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的,语言始终都在指导和改进形象形成的过程。教学教师中要凭借语言再创设画面想象,创造语言描绘的情境。
二、结合音乐渲染“情”
音乐能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同样将音乐恰当地引入课堂也是拨动学生情感之弦的好方法。人情感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一定的情境,小学生更是如此。李吉林老师认为:“音乐是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乐曲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用直感的方式,使人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有些课文中一些老师讲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可以借助音乐传达给学生。
三、画面渲染 “情”
小学课本中的插图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赏心悦目的艺术世界,美妙神奇的童话世界和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每一篇精心挑选的文章,无不引导学生畅游其中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插图和课件从直观上激发学生的情感。比如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时,我通过运用自制的“红军长征”的课件和配乐朗读相结合的方法,以画面展示等展现课文内容,让学生真实而生动地感受到红军过草地时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思想感情。把学生的想象带入到红军过草的那激动人心的时刻,从而创设出一种“情智共融”的情境。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画面去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感官来参与学习,让每个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主动发展。
四、实物演示“情”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要使学生愿学、乐学、想学,首先就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针对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特点,在教学中巧用实物、实验演示,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学识字课中的“拉二胡”时用实物识记学生易于接受。实物实验演示法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儿童建立清晰、明确的概念,帮助学生形象而直观地理解课文字词含义。鉴于低年级学生思维和认知结构的局限性,要比较全面而又深刻地理解课文所阐述的知识并非一件易事,尤其对知识重难点难以掌握。在教学中活用实物、实验演示,如果把生活中的事物拿给学生观察,就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用实物投影仪呈现后,再让学生在原文中标画出相对应的句子,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并由对现实的感受转到对语言文字的赏析上,学生朗读这些句子时,充满感情,沉浸在语言文字描述的美的情境之中。充分运用其形象、直观的特点,唤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就能化难为易。
五、情境表演体验“情”
情景表演是激发学生情感的一个不错选择。情景表演、环境体验正是利用学生的好动的天性为我们的课堂服务。将表演引入课堂,能使学生准确地掌握语言文字,持久地保持学习的动力,促进学习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性促进师生的情感。语文课堂中一些文章可以引进体验教学思想,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倾吐真言。比如在一次作文课之前,教师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怀揣生鸡蛋模拟自己在妈妈肚子里时妈妈的感受。体验妈妈当时保护孩子的苦与乐。学生们兴趣浓厚,纷纷按要求不折不扣的完成。作文课上,学生们争相表演,表达了内心要讲的话,抒发了担心、害怕、懊悔、喜悦等感受,整个课堂被一片真情包围着。学生们眼眶里噙满了眼泪,伴随着一片呜咽声。课后,他们一气呵成,写出来的文章构思精巧,情节迭宕起伏,发人深思,引人入胜。
总之,情智共融的课堂,“情”字贯穿课堂的始终。激发学生情感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在课堂中可以运用一种方法,也可以综合展现。但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说,一定要重视整体感知,感性体验和直觉感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情感,实现教学相长,达到智情共生,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运用语言感染“情”
人们总是通过语言来加深认识,增进感情。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情感可以感染、相互影响,从而产生相同的情绪体验。教师的语言饱含感情,用声传情。含情的语言能使人受到感染,引起共鸣。因此,教师要深挖教材中蕴含的情感,用爱憎分明的感情,真挚的语言和恰如其分的表情动作,去扣击学生的心扉,激起他们的感情波澜,从而使深刻的道理渗透到学生的心田。以教学《在大海中永生》这一课为例。上课铃一响,老师使用深沉的话语导入新课――1997年2月19日,一颗巨星在中国的上空陨落了,一颗伟人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的逝世,使群山为之肃立,大海为之呜咽,亿万人民更是悲痛欲绝,泪水洒遍了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也洒遍了五洲四海。他,就是我们非常崇敬和爱戴的邓小平……老师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导课语,将学生带到那个令人悲痛的氛围里,去审视这一具有崇高形象的一代伟人。从而对小平同志的爱戴怀思油然而生。其次教师的语言要简洁、生动、形象。教师说话要抓住关键,言简意赅。以恰如其分的情感、精当准确的措辞、绘声绘色的讲述,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再次,教师用语言创设情境,创造语言描绘的图面。学生的想象活动是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的,语言始终都在指导和改进形象形成的过程。教学教师中要凭借语言再创设画面想象,创造语言描绘的情境。
二、结合音乐渲染“情”
音乐能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同样将音乐恰当地引入课堂也是拨动学生情感之弦的好方法。人情感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一定的情境,小学生更是如此。李吉林老师认为:“音乐是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乐曲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用直感的方式,使人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有些课文中一些老师讲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可以借助音乐传达给学生。
三、画面渲染 “情”
小学课本中的插图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赏心悦目的艺术世界,美妙神奇的童话世界和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每一篇精心挑选的文章,无不引导学生畅游其中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插图和课件从直观上激发学生的情感。比如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时,我通过运用自制的“红军长征”的课件和配乐朗读相结合的方法,以画面展示等展现课文内容,让学生真实而生动地感受到红军过草地时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思想感情。把学生的想象带入到红军过草的那激动人心的时刻,从而创设出一种“情智共融”的情境。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画面去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感官来参与学习,让每个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主动发展。
四、实物演示“情”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要使学生愿学、乐学、想学,首先就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针对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特点,在教学中巧用实物、实验演示,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学识字课中的“拉二胡”时用实物识记学生易于接受。实物实验演示法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儿童建立清晰、明确的概念,帮助学生形象而直观地理解课文字词含义。鉴于低年级学生思维和认知结构的局限性,要比较全面而又深刻地理解课文所阐述的知识并非一件易事,尤其对知识重难点难以掌握。在教学中活用实物、实验演示,如果把生活中的事物拿给学生观察,就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用实物投影仪呈现后,再让学生在原文中标画出相对应的句子,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并由对现实的感受转到对语言文字的赏析上,学生朗读这些句子时,充满感情,沉浸在语言文字描述的美的情境之中。充分运用其形象、直观的特点,唤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就能化难为易。
五、情境表演体验“情”
情景表演是激发学生情感的一个不错选择。情景表演、环境体验正是利用学生的好动的天性为我们的课堂服务。将表演引入课堂,能使学生准确地掌握语言文字,持久地保持学习的动力,促进学习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性促进师生的情感。语文课堂中一些文章可以引进体验教学思想,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倾吐真言。比如在一次作文课之前,教师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怀揣生鸡蛋模拟自己在妈妈肚子里时妈妈的感受。体验妈妈当时保护孩子的苦与乐。学生们兴趣浓厚,纷纷按要求不折不扣的完成。作文课上,学生们争相表演,表达了内心要讲的话,抒发了担心、害怕、懊悔、喜悦等感受,整个课堂被一片真情包围着。学生们眼眶里噙满了眼泪,伴随着一片呜咽声。课后,他们一气呵成,写出来的文章构思精巧,情节迭宕起伏,发人深思,引人入胜。
总之,情智共融的课堂,“情”字贯穿课堂的始终。激发学生情感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在课堂中可以运用一种方法,也可以综合展现。但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说,一定要重视整体感知,感性体验和直觉感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情感,实现教学相长,达到智情共生,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