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是新课标对物理教学的新要求,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体现了物理教学的科学性、社会性、人文性和前瞻性,能使物理教学始终处于具有时代特征的动态发展体系之中。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的有机渗透,开展多样的STS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能使物理教学和STS教育有机融合,构建一个能切实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质的动态的物理教学空间。
一、物理教学实施STS教育的必要性
STS是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Society(社会)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STS教育是当今世界各国科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一门新兴的教育科学,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个新的科学教育构想。在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观、科学观、价值观和社会观,强调了物理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在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实质是在物理教学中将物理知识和科学技术及社会发展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初步认识到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社会发展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注意科学技术对于环境资源的影响;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程度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这就要求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加强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即STS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弥补教材内容滞后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不足,使物理教学始终处于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动态发展体系之中,使“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渗透到物理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二、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
物理课堂是物理教学进行STS教育的主要基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STS教育因素,把握好物理教材内容和STS教育的结合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使STS教育有机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如教学《水循环》一节,教师就可在以下几个环节中渗透STS教育:(1)认识水的循环。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水循环示意图,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云、雨、雾、露、雪、霜等现象进行讨论探究,利用实验演示雨的形成过程,共同探究其科学原理和吸、放热规律,然后利用所学知识探究人工降雨的物理方法。从而感受物理与生活、科技的密切关系。(2)珍贵的水资源。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对水资源的作用认识较肤浅,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如让学生网上搜集或社会调查、教师利用多媒体提供有关资料等,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分布、作用、现状,如黄河的源头、天山天池、湿地、大海、葛洲坝水电站、长江三峡工程、罗布泊、赤潮、蓝藻,等等。然后师生共同讨论探究水资源的分布、作用,以及污染的现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水资源对我们人类生存的重要性,认识到水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过度开采将导致水资源的危机,水资源污染将给社会带来的危害等。在认识水资源形状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探究水资源污染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带来了水资源的污染和植被破坏;水资源危机的责任在于人类自己等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保护水资源的强烈意识。(3)保护水资源。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搜集生活中浪费水资源和污染水资源的现象,然后讨论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适度介绍海水淡化技术的物理原理和污水净化技术等,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课外设计节水或净水的小发明。在这几个教学环节中有机渗透STS教育,使物理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世界观,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开展多样的STS教育活动
1.专题性研究
STS教育重视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注重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学习。在开展STS教育活动时,对于一些信息量大、专题性强的内容要结合教材,以专题活动课形式进行STS教育,如学习热学时,可以开展“厨房里的热学”专题活动;学习声学时,可以开展“城镇的噪声污染现状及对策”专题活动;学习力学时,可以开展“摩擦力的利与弊”专题活动;学习光学时,可以开展“光污染的原因及对策”专题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解答物理现象题的能力会有很大提高,能抓住问题的本质,能自觉地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科学技术、社会发展联系起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有很大的提高。
2.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例如测定太阳的直径、安装照明电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探讨红外线的作用、探究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等。
3.科普讲座
依据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新成果、新成就,定期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可以拓宽学生视野,使物理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紧密的联系起来。如核能的和平利用、超导的获得和应用、超低温的获得及在医学中的应用、现代航空航天技术、制冷冰箱新科技、磁悬浮列车、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及相应对策、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纳米技术、太阳能的综合利用、防伪技术,等等。
4.知识竞赛
开展一定主题的知识竞赛,既可以使学生所学习的知识系统化,又能使知识灵活化,使学生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根据所学的知识可举办一系列竞赛,例如生活中的大气压、厨房里的热学、生活中的用电知识、能源的利用和发展、噪声的污染和利用、惯性与交通安全、环境污染与保护等。
5.小制作、小发明
开展小制作、小发明活动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物理走向生活、走向社会的理念得到具体体现。例如引导学生制作土电话、照相机、潜望镜、潜水艇模型、水滴显微镜、简易风力发电机、节水器、净水器、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等。
美国学者欧内斯特·博耶说:“人文教育与应用科学的综合,在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上,不仅依赖于计划本身,还取决于实施计划的人。”很显然,在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教师的作用很重要,这就要求物理教师要有较高的素质,需要教师树立STS教育的理念,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大物理观,不能眼光只放在课本上,要把书本知识和和生活实际、科学技术、社会发展联系起来,要关注科学技术的新进展,要关注社会的热点、焦点,要把学生的经验、物理知识和社会的发展合理科学地进行整合,使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地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物理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艺术地实施STS教育,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系统的物理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正确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科学的生活态度,逐步提升科学素养。在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体现了新课标下物理教学理念的更新,是教育思想的理性回归。
一、物理教学实施STS教育的必要性
STS是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Society(社会)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STS教育是当今世界各国科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一门新兴的教育科学,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个新的科学教育构想。在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观、科学观、价值观和社会观,强调了物理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在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实质是在物理教学中将物理知识和科学技术及社会发展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初步认识到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社会发展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注意科学技术对于环境资源的影响;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程度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这就要求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加强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即STS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弥补教材内容滞后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不足,使物理教学始终处于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动态发展体系之中,使“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渗透到物理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二、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
物理课堂是物理教学进行STS教育的主要基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STS教育因素,把握好物理教材内容和STS教育的结合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使STS教育有机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如教学《水循环》一节,教师就可在以下几个环节中渗透STS教育:(1)认识水的循环。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水循环示意图,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云、雨、雾、露、雪、霜等现象进行讨论探究,利用实验演示雨的形成过程,共同探究其科学原理和吸、放热规律,然后利用所学知识探究人工降雨的物理方法。从而感受物理与生活、科技的密切关系。(2)珍贵的水资源。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对水资源的作用认识较肤浅,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如让学生网上搜集或社会调查、教师利用多媒体提供有关资料等,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分布、作用、现状,如黄河的源头、天山天池、湿地、大海、葛洲坝水电站、长江三峡工程、罗布泊、赤潮、蓝藻,等等。然后师生共同讨论探究水资源的分布、作用,以及污染的现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水资源对我们人类生存的重要性,认识到水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过度开采将导致水资源的危机,水资源污染将给社会带来的危害等。在认识水资源形状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探究水资源污染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带来了水资源的污染和植被破坏;水资源危机的责任在于人类自己等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保护水资源的强烈意识。(3)保护水资源。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搜集生活中浪费水资源和污染水资源的现象,然后讨论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适度介绍海水淡化技术的物理原理和污水净化技术等,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课外设计节水或净水的小发明。在这几个教学环节中有机渗透STS教育,使物理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世界观,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开展多样的STS教育活动
1.专题性研究
STS教育重视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注重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学习。在开展STS教育活动时,对于一些信息量大、专题性强的内容要结合教材,以专题活动课形式进行STS教育,如学习热学时,可以开展“厨房里的热学”专题活动;学习声学时,可以开展“城镇的噪声污染现状及对策”专题活动;学习力学时,可以开展“摩擦力的利与弊”专题活动;学习光学时,可以开展“光污染的原因及对策”专题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解答物理现象题的能力会有很大提高,能抓住问题的本质,能自觉地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科学技术、社会发展联系起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有很大的提高。
2.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例如测定太阳的直径、安装照明电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探讨红外线的作用、探究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等。
3.科普讲座
依据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新成果、新成就,定期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可以拓宽学生视野,使物理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紧密的联系起来。如核能的和平利用、超导的获得和应用、超低温的获得及在医学中的应用、现代航空航天技术、制冷冰箱新科技、磁悬浮列车、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及相应对策、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纳米技术、太阳能的综合利用、防伪技术,等等。
4.知识竞赛
开展一定主题的知识竞赛,既可以使学生所学习的知识系统化,又能使知识灵活化,使学生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根据所学的知识可举办一系列竞赛,例如生活中的大气压、厨房里的热学、生活中的用电知识、能源的利用和发展、噪声的污染和利用、惯性与交通安全、环境污染与保护等。
5.小制作、小发明
开展小制作、小发明活动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物理走向生活、走向社会的理念得到具体体现。例如引导学生制作土电话、照相机、潜望镜、潜水艇模型、水滴显微镜、简易风力发电机、节水器、净水器、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等。
美国学者欧内斯特·博耶说:“人文教育与应用科学的综合,在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上,不仅依赖于计划本身,还取决于实施计划的人。”很显然,在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教师的作用很重要,这就要求物理教师要有较高的素质,需要教师树立STS教育的理念,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大物理观,不能眼光只放在课本上,要把书本知识和和生活实际、科学技术、社会发展联系起来,要关注科学技术的新进展,要关注社会的热点、焦点,要把学生的经验、物理知识和社会的发展合理科学地进行整合,使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地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物理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艺术地实施STS教育,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系统的物理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正确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科学的生活态度,逐步提升科学素养。在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体现了新课标下物理教学理念的更新,是教育思想的理性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