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非洲猪瘟会导致猪死亡,而且传染范围非常广,对于养猪业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危害,所以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找出非洲猪瘟传播的途径,然后采取合理的防控对策。
关键词:非洲猪瘟;传播途径;防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2.052
0引言
非洲猪瘟传染性极强,具有急性、热性等特点,会表现出发热、淋巴长结等症状,并有极高死亡率。所以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制定出完善的防控对策,以避免给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
非洲猪瘟特点及临床症状
1.1特点
1.1.1病原体对环境具有抗性
非洲猪瘟病毒科中,非洲猪瘟病原体传染性特别强,而且其还具有较大感染力,并会导致蛋白发生异变。同时,此病原体能吸收猪红细胞,进而表现出致病性。而且,非洲猪瘟的病原体会对外界产生极大抗性,病原体活性非常大,其如果处于干燥处,则会表现出极大的抵抗力。不过却非常害怕高温,要想全部清除此病原体,那么至少要让温度达到60°C,同时杀菌时间也要保持在30min左右[1]。
1.1.2较强传染性
通常野猪非常容易被传染非洲猪瘟,病毒主要会是在组织器官中扩散。而病毒扩散,则是通过寄生虫,并且传染性极大,所以很难得到全部清除。而且非洲猪瘟还具有潜伏期,要是没有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传染到猪体内,那么就很有可能患病,并导致死亡。
1.2临床症状
如果猪所患的是急性型,那么并不会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会出现猝死情况。通常体温会达到42°C,临床症状并没有与猪瘟病状有太大区别,通常会在局部皮肤中产生出血点,在眼鼻附近具有较多的黏液性分泌物。而且猪还会经常发生腹泻以及便秘情况,因此无法让猪顺利行走,并且会导致呼吸困难。此外,如果猪处于妊娠期,很有可能导致母猪流产,同时导致死亡的可能性能达到85%。急性型症状并不严重,死亡率也不是很高,不过发病时间会很长。而且体温波动不具有规律,通常体温为41°C,并会伴有关节疼痛肿胀的情况以[2]。
2传播途径
依据非洲猪瘟的发病时间,将其分成3个种类,分别是急性、亚急性以及慢性。其中急性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为发烧,紧接着就是经常咳嗽,站里不稳,局部皮肤形成出血块;而亚急性非洲猪瘟和急性所表现出的症状没有明显区别,剖检可以看到淋巴结、肾脏出血。
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以下3种:第一,生物媒介传播,因为非洲猪瘟病毒不会在空气里形成较大范围的传播,同时病毒主要是以直接接触的形式传播,因此生物媒介会增大非洲猪瘟病毒传播的范围。非洲猪瘟病毒主要是依靠蜱来传播,同时其在猪的身体里会潜伏长达5年时间。第二,人类活动,这也是非洲猪瘟受到传播的主要途径。在人类活动中,会把具有猪瘟病毒的传染物传到其他地区,之后就会让生猪所接触,进而导致这些地区出现非洲猪瘟。第三,泔水传播。非洲猪瘟之所以会受到传播,和泔水传播有很大关系。泔水在遭受到病毒感染后,所饲喂的猪的感染发病率能达到97%[3]。
3防控对策
3.1强化免疫,重视消毒工作
若想避免动物疫病发生,就要重视免疫工作。通常对动物的防疫工作主要是在春秋季进行,要根据防疫的具体规定,给养猪专业户和相关企业进行强化免疫,防疫工作要针对所有的养殖人员和企业,绝不能有任何遗漏,确保非洲猪瘟免疫工作的效果。同时还要给养殖专业户和企业创建合理的消毒规定,并对死亡的猪群做好无害化处理,改善养殖环境,降低蚊虫数,进而让非洲猪瘟传播的范围得到缩小。
3.2重视监督、监测工作
因为非洲猪瘟具有极高死亡率,同时传染性非常大,会给养猪业造成极大损失,同时还会波及整个社会,因此当地政府,尤其是乡镇政府一定要加大对于非洲猪瘟的监督、检测力度。在平时要重视宣传,结合群众配合当地对于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当地的畜牧主管要在规定时间内做好国家、所在省所委派的检测工作,尤其是国家、乡镇疫病测报站,不仅要按时做好采样送检,而且还要对所在地的猪瘟进行合理监测,以全面了解动物疫病免疫的实际情况、流行规律,并采用合理方法掌握疫病所存在的风险,这样一来便能对非洲猪瘟做到有效防控[4]。
3.3制定完善的疾病防控机制
要避免非洲猪疫蔓延,相关部门就要创建动物疾病防控机制,这样就能顺利确保防控工作的质量。而且,还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对他们灌输理论知识以及防疫技术,进而便能确保技术工作者的疫病防控水平。同时还要培训养殖人员,特别是在规模化养殖场中,要合理采用防控措施,以全面加强生物安全管理的效果,完善防疫条件,确保防疫工作的整体效果。
3.4注意科学养殖知识宣传
对非洲猪瘟进行合理防控是实现科学养殖的前提,因此一定要合理的使用养殖技术,并对养殖知识做好宣传工作。采用消毒剂能全部清除非洲猪瘟,因此要对猪舍进行全面消毒,并彻底清除猪舍里所具有的粪便,以防止病菌扩散。同时还要针对养殖场的工作者和车辆进行检查。要求非工作者不能随便进入猪舍里,并要避免杂物混入猪舍中,而且要防止和没有受到传染的猪群一同饲养。此外,在发生非洲猪瘟后要在第一时间通报给上级领导,然后立即制定防控措施。养殖人员则要将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并通过宣传的方式提高相关工作者对于防控工作的认识程度,以尽可能地减少非洲猪瘟出现的概率[5]。
3.5加强运营监管力度
要创建生猪运输车辆备案制,同时在对猪进行屠宰时,要对非洲瘟疫进行监测,否则一律不可以给予检疫证明。高风险区的猪要是运往低风险区,那么则要做好检疫工作。此外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也在运营监管中具有重要作用,通常监管时间要持续24h,以尽最大的努力避免疫情传播。
3.6做好应急处置
要是猪被传染了非洲猪瘟,那么养殖工作者就要马上通报有关负责部门,以便能及时的对猪进行隔离。在确立疫情的情况下,还要确定发生疫情的区域,然后再确定补杀区。要是所在地的猪被非洲猪疫传染,那么就要马上屠宰,然后全面清除这些猪所接触过的饲料,同时还要做好消毒工作,这样便可以避免疫情发生。此外,相关工作者还要掌握好猪在所在地的实际流动状况,并进行有效控制,以避免疫情大范围传播。
4结束语
非洲猪瘟会导致猪死亡,因此相关工作者一定要找到其传播途径,并制定出完善的防控对策。通常主要的防控工作为强化免疫,做好消毒工作、制定完善的疾病防控机制、注意科学养殖知识的宣传以及加强运营监管的力度等,这样一来便能防止非洲猪瘟扩散,并达到最为理想的防控质量,进而让养猪业得到良好发展,并确保养殖工作者获得理想的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魏群.关于非洲猪瘟的防控策略[J].现代畜牧科技,2019(10):111-112.
2]谢云华、非洲猪瘟的病理特征及防控措施[J].河南农业,2019(28):53
[3]杨武连、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措施[J].今日畜牧兽医,2019,35(9):8-9.
[4]薛延章.浅谈非洲猪瘟防控[D].北方牧业,2019(18):27.
[5]刘锋.浅析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及防控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9):46,50.
关键词:非洲猪瘟;传播途径;防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2.052
0引言
非洲猪瘟传染性极强,具有急性、热性等特点,会表现出发热、淋巴长结等症状,并有极高死亡率。所以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制定出完善的防控对策,以避免给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
非洲猪瘟特点及临床症状
1.1特点
1.1.1病原体对环境具有抗性
非洲猪瘟病毒科中,非洲猪瘟病原体传染性特别强,而且其还具有较大感染力,并会导致蛋白发生异变。同时,此病原体能吸收猪红细胞,进而表现出致病性。而且,非洲猪瘟的病原体会对外界产生极大抗性,病原体活性非常大,其如果处于干燥处,则会表现出极大的抵抗力。不过却非常害怕高温,要想全部清除此病原体,那么至少要让温度达到60°C,同时杀菌时间也要保持在30min左右[1]。
1.1.2较强传染性
通常野猪非常容易被传染非洲猪瘟,病毒主要会是在组织器官中扩散。而病毒扩散,则是通过寄生虫,并且传染性极大,所以很难得到全部清除。而且非洲猪瘟还具有潜伏期,要是没有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传染到猪体内,那么就很有可能患病,并导致死亡。
1.2临床症状
如果猪所患的是急性型,那么并不会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会出现猝死情况。通常体温会达到42°C,临床症状并没有与猪瘟病状有太大区别,通常会在局部皮肤中产生出血点,在眼鼻附近具有较多的黏液性分泌物。而且猪还会经常发生腹泻以及便秘情况,因此无法让猪顺利行走,并且会导致呼吸困难。此外,如果猪处于妊娠期,很有可能导致母猪流产,同时导致死亡的可能性能达到85%。急性型症状并不严重,死亡率也不是很高,不过发病时间会很长。而且体温波动不具有规律,通常体温为41°C,并会伴有关节疼痛肿胀的情况以[2]。
2传播途径
依据非洲猪瘟的发病时间,将其分成3个种类,分别是急性、亚急性以及慢性。其中急性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为发烧,紧接着就是经常咳嗽,站里不稳,局部皮肤形成出血块;而亚急性非洲猪瘟和急性所表现出的症状没有明显区别,剖检可以看到淋巴结、肾脏出血。
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以下3种:第一,生物媒介传播,因为非洲猪瘟病毒不会在空气里形成较大范围的传播,同时病毒主要是以直接接触的形式传播,因此生物媒介会增大非洲猪瘟病毒传播的范围。非洲猪瘟病毒主要是依靠蜱来传播,同时其在猪的身体里会潜伏长达5年时间。第二,人类活动,这也是非洲猪瘟受到传播的主要途径。在人类活动中,会把具有猪瘟病毒的传染物传到其他地区,之后就会让生猪所接触,进而导致这些地区出现非洲猪瘟。第三,泔水传播。非洲猪瘟之所以会受到传播,和泔水传播有很大关系。泔水在遭受到病毒感染后,所饲喂的猪的感染发病率能达到97%[3]。
3防控对策
3.1强化免疫,重视消毒工作
若想避免动物疫病发生,就要重视免疫工作。通常对动物的防疫工作主要是在春秋季进行,要根据防疫的具体规定,给养猪专业户和相关企业进行强化免疫,防疫工作要针对所有的养殖人员和企业,绝不能有任何遗漏,确保非洲猪瘟免疫工作的效果。同时还要给养殖专业户和企业创建合理的消毒规定,并对死亡的猪群做好无害化处理,改善养殖环境,降低蚊虫数,进而让非洲猪瘟传播的范围得到缩小。
3.2重视监督、监测工作
因为非洲猪瘟具有极高死亡率,同时传染性非常大,会给养猪业造成极大损失,同时还会波及整个社会,因此当地政府,尤其是乡镇政府一定要加大对于非洲猪瘟的监督、检测力度。在平时要重视宣传,结合群众配合当地对于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当地的畜牧主管要在规定时间内做好国家、所在省所委派的检测工作,尤其是国家、乡镇疫病测报站,不仅要按时做好采样送检,而且还要对所在地的猪瘟进行合理监测,以全面了解动物疫病免疫的实际情况、流行规律,并采用合理方法掌握疫病所存在的风险,这样一来便能对非洲猪瘟做到有效防控[4]。
3.3制定完善的疾病防控机制
要避免非洲猪疫蔓延,相关部门就要创建动物疾病防控机制,这样就能顺利确保防控工作的质量。而且,还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对他们灌输理论知识以及防疫技术,进而便能确保技术工作者的疫病防控水平。同时还要培训养殖人员,特别是在规模化养殖场中,要合理采用防控措施,以全面加强生物安全管理的效果,完善防疫条件,确保防疫工作的整体效果。
3.4注意科学养殖知识宣传
对非洲猪瘟进行合理防控是实现科学养殖的前提,因此一定要合理的使用养殖技术,并对养殖知识做好宣传工作。采用消毒剂能全部清除非洲猪瘟,因此要对猪舍进行全面消毒,并彻底清除猪舍里所具有的粪便,以防止病菌扩散。同时还要针对养殖场的工作者和车辆进行检查。要求非工作者不能随便进入猪舍里,并要避免杂物混入猪舍中,而且要防止和没有受到传染的猪群一同饲养。此外,在发生非洲猪瘟后要在第一时间通报给上级领导,然后立即制定防控措施。养殖人员则要将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并通过宣传的方式提高相关工作者对于防控工作的认识程度,以尽可能地减少非洲猪瘟出现的概率[5]。
3.5加强运营监管力度
要创建生猪运输车辆备案制,同时在对猪进行屠宰时,要对非洲瘟疫进行监测,否则一律不可以给予检疫证明。高风险区的猪要是运往低风险区,那么则要做好检疫工作。此外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也在运营监管中具有重要作用,通常监管时间要持续24h,以尽最大的努力避免疫情传播。
3.6做好应急处置
要是猪被传染了非洲猪瘟,那么养殖工作者就要马上通报有关负责部门,以便能及时的对猪进行隔离。在确立疫情的情况下,还要确定发生疫情的区域,然后再确定补杀区。要是所在地的猪被非洲猪疫传染,那么就要马上屠宰,然后全面清除这些猪所接触过的饲料,同时还要做好消毒工作,这样便可以避免疫情发生。此外,相关工作者还要掌握好猪在所在地的实际流动状况,并进行有效控制,以避免疫情大范围传播。
4结束语
非洲猪瘟会导致猪死亡,因此相关工作者一定要找到其传播途径,并制定出完善的防控对策。通常主要的防控工作为强化免疫,做好消毒工作、制定完善的疾病防控机制、注意科学养殖知识的宣传以及加强运营监管的力度等,这样一来便能防止非洲猪瘟扩散,并达到最为理想的防控质量,进而让养猪业得到良好发展,并确保养殖工作者获得理想的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魏群.关于非洲猪瘟的防控策略[J].现代畜牧科技,2019(10):111-112.
2]谢云华、非洲猪瘟的病理特征及防控措施[J].河南农业,2019(28):53
[3]杨武连、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措施[J].今日畜牧兽医,2019,35(9):8-9.
[4]薛延章.浅谈非洲猪瘟防控[D].北方牧业,2019(18):27.
[5]刘锋.浅析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及防控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9):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