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优质教学资源光盘的推广使用,是一线的名、特、优师为我们呈献的一道教学大餐,各层次的教师可从中领略到他们精湛的教学艺术与个性化的教材处理手法。集思广益,丰厚自己的内涵。实际教学中,作者既尊重、遵循主讲教师的教学脉络,又不断充实进自己处理的东西,以达到因材施教,水乳交融的境界。值得借鉴之处:教学层次分明,环环相扣,体现坡度;教学得法,详略得当,由扶到放。个人润色之处:矫正过往,实现难点突破;规范描述语言,增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空间观念。教师要运用教学智慧,使双师互补、相得益彰,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从有效走向高效。
关键词: 优质教学资源光盘 使用说明 “确定位置”案例 实施过程
一、教材解读
本单元主要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会用相关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学习了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以及有关角和比例尺的知识。这些都是我们学习本单元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主要将我们已有的用“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加以提升,学习北偏东(西)若干度、南偏东(西)若干度,并结合相应的距离来更加精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应用意识,提高生活技能。
二、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一)本班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尤其是对数学知识与生活场景相融合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显然贴近他们的兴趣,很好地诱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绝大部分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大胆发表见解。
(二)学生对方向的知识储备较好,对于生活中的东南西北也许还有人模糊,但“纸上谈兵”可不含糊,但仅限八个方位在纸上分得清楚。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磁铁上的南、北极和字母表示。
(三)量角的方法前后衔接不太好,我将点点对齐、线线对齐这样的关键词指示后,仍有少部分学生对量角器的正确摆放感到困难。
(四)学生对“比例尺”这一块的知识掌握情况较好,因为前一单元刚学过,知识没有“回生”现象。并且,当时学习“比例尺”的时候,学生学得很主动、活跃,求实际距离的题目还能一题多解。因此本节课量出图上距离,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可省不少力气。
三、优质教学资源光盘的使用说明
对优质教学资源光盘的推广使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这是一线的名、特、优师为我们呈献的一道教学大餐,必有其过人之处。刚上岗的新教师从中把握教学的一般流程,教材的难重点,教学精英们对教材知识点的处理。中青年教师们从中体会他们精湛的教学艺术与个性化的教材处理手法,集思广益,丰富自己的内涵。本节课执教的浦玉宇老师充分尊重了教材的编排顺序,挖掘出从学生已有描述物体方向的经验出发到用“方位名词 角度”准确转述物体的方向并最终运用“方向 距离”的方法精确确定物体位置的教学线索。练习部分完成了课本上“练习十二”的1、2两题。主讲老师的教学时间一共也才8分多钟。这既给现场教师以挑战又给了现场教师针对班级学情临场发挥的机遇。在实际教学中,我既尊重、遵循主讲教师的教学脉络,又不断充实进属于自己处理的内容,以达到因材施教,水乳交融的境界。
四、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方法。
(二)让学生经历描述物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
(三)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和技能。
五、实施过程
(一)教学结构
复习导入部分:复习已学过的八个方位词,在此基础上加上距离可以更好地描述物体的位置,揭示课题。
探究新知部分:利用航海图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东北、西北的认识,修正它们在野外或图上确定位置时的说法。在方位名词后,再加上角度,可使物体的方向更精确。然后联系前一单元所学的比例尺的知识,能用“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描述出灯塔1的位置。
巩固运用部分:首先完成“练一练”,用“方向和距离”相结合的方法描述出灯塔2的位置,夯实新知。接着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使学生进一步把握东南又叫南偏东、西南又叫南偏西。并从学校到少年宫是500米,可知每段表示100米。从而得出学校到其他3处的实际距离。最终,都能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出这些物体的位置。
课堂小结部分:(略)
课堂作业部分:完成课本练习十二第2题。
(二)有效使用优质教育资源光盘完整教学块面的全程描述
1.创境激趣导入。
师:船只在茫茫的大海中航行,最担心发生什么事情?(遭遇暴风雨;海啸;海盗;迷失方向,等等)迷途中若有了灯塔的指引,它就能找到正确的航道,安全航行了。
出示情境图,激发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
(1)教学确定物体的方向
①观察情境图,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轮船,灯塔1和灯塔2)
②过去我们学过8个方位,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指出N表示北方,强调以南北方向的这条轴为中心轴。用已学的知识说说以轮船为观察点,灯塔1、2的方位。
③说明:东北也叫做北偏东,西北也叫做北偏西。教师板书,学生用新方法说说灯塔1、2的方位。
④加深:灯塔1、2偏离正北方向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如果用“方位加角度”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就更准确了。利用量角器测量出灯塔1在轮船的北偏东30度方向。学生用最新方法更新描述灯塔1的方向。 (2)教学确定物体的距离
动手测量灯塔1到轮船的图上距离,再根据线段比例尺计算出两地的实际距离,指名板演。这里,提倡解题方法多样化。
(3)用“方向和距离”相结合的方法完整描述灯塔1在轮船的什么位置。
3.巩固运用、拓展深化。
(1)完成“练一练”,计算、填空。用“方向和距离”相结合的方法再一次描述灯塔2在轮船的什么位置。
(2)完成课本练习十二第1题。
①描述少年宫和科技馆的方向,巩固“方位加角度”的方法。增补东南又叫南偏东、西南又叫南偏西的知识,促进知识迁移。
②完成填空,进一步运用“方向和距离”相结合的方法描述4个物体的位置。
③难点突破:思考一下,怎样算出科技馆、邮局、新华书店到学校的实际距离?(由图中500米的信息,可以推算出图上一小段代表100米的实际距离。)
4.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确定位置的方法,你又会用哪些方法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呢?
5.布置课堂作业:完成课本练习十二第2题。
六、教后反思
(一)值得借鉴之处
1.教学层次分明,环环相扣,体现坡度。
本课在教学描述灯塔的位置时,分为三个层次。层次一:按以前八个方位词描述改为用“北偏东(西)”描述。层次二:用“方位加角度”进一步描述物体的方向。层次三:用“方向和距离”相结合的方法准确定位物体的位置。教学中,以旧引新,层层递进,由易到难,脉络分明,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提高了教学效率。
2.教学得法,详略得当,由扶到放。
对于灯塔1、2的处理,以灯塔1为主,灯塔2为辅。灯塔1作例题,浓墨重彩,重点讲解。灯塔2作为“练一练”的巩固题,让学生进一步强化用“方向和距离”相结合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对于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也是有主有次,有扶有放。这样教师教得省劲,学生学得主动,真是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呢?
(二)个人润色加工
1.矫正过往,实现难点突破。
“确定位置”的教学内容我如今已是第二年教学,根据当初的教学反馈,发现学生对于“偏离的角度”普遍感觉是一个难点,难以理解、把握。因此本次教学,我改变原光盘中一上课就平铺直叙复习八个方位的做法,而是设疑导入,激发和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等到情境创设好,再联系灯塔和轮船这些具体物体,温习“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口诀。在相机板书时,特意将南北方向所在的这条轴画成红色,以突出强调它是中心轴,随后教学的偏离正北(南)方向的角度,都是从南北方向的这条中心轴出发。实践证明,刻意的点拨、强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届学生在作图时,正确率大大上升。
2.规范描述语言,增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空间观念。
本单元内容,编排者匠心独运:例题中有以轮船为观察点的,也有以灯塔为观察点的;有根据比例尺和量出的图上距离求两地间实际距离的,也有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确定物体的图上位置的。所以教学中,我充分揣摩、钻研教材内容,规范学生对于物体位置的叙述语言,提供了“以(轮船)为观察点,灯塔1在轮船的(什么方位)(什么角度)(多少距离)处”的描述方法,学生一边观察光盘中的场景图,一边按规范练习口头描述,从具象走向抽象,表达能力和空间想象不断增强,掌握情况十分理想。
经验在思考中产生,效益在优化后提升。通过不断地学习思考、摸索实践、再认识再提高,一线教师对优质教学资源光盘的使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现场教师可以遵循教材编排,也可大刀阔斧改变教学结构;可以遵照主讲老师的教材难重点处理,也可根据班级学情适当增删;可以全盘运用,也可截取精彩片段为我所用、断章举要……但一切的一切都要教师运用教学智慧,使双师互补、相得益彰,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从有效走向高效。
参考文献:
[1]沈坤华.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新探索.
[2]乌美娜等主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 优质教学资源光盘 使用说明 “确定位置”案例 实施过程
一、教材解读
本单元主要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会用相关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学习了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以及有关角和比例尺的知识。这些都是我们学习本单元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主要将我们已有的用“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加以提升,学习北偏东(西)若干度、南偏东(西)若干度,并结合相应的距离来更加精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应用意识,提高生活技能。
二、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一)本班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尤其是对数学知识与生活场景相融合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显然贴近他们的兴趣,很好地诱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绝大部分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大胆发表见解。
(二)学生对方向的知识储备较好,对于生活中的东南西北也许还有人模糊,但“纸上谈兵”可不含糊,但仅限八个方位在纸上分得清楚。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磁铁上的南、北极和字母表示。
(三)量角的方法前后衔接不太好,我将点点对齐、线线对齐这样的关键词指示后,仍有少部分学生对量角器的正确摆放感到困难。
(四)学生对“比例尺”这一块的知识掌握情况较好,因为前一单元刚学过,知识没有“回生”现象。并且,当时学习“比例尺”的时候,学生学得很主动、活跃,求实际距离的题目还能一题多解。因此本节课量出图上距离,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可省不少力气。
三、优质教学资源光盘的使用说明
对优质教学资源光盘的推广使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这是一线的名、特、优师为我们呈献的一道教学大餐,必有其过人之处。刚上岗的新教师从中把握教学的一般流程,教材的难重点,教学精英们对教材知识点的处理。中青年教师们从中体会他们精湛的教学艺术与个性化的教材处理手法,集思广益,丰富自己的内涵。本节课执教的浦玉宇老师充分尊重了教材的编排顺序,挖掘出从学生已有描述物体方向的经验出发到用“方位名词 角度”准确转述物体的方向并最终运用“方向 距离”的方法精确确定物体位置的教学线索。练习部分完成了课本上“练习十二”的1、2两题。主讲老师的教学时间一共也才8分多钟。这既给现场教师以挑战又给了现场教师针对班级学情临场发挥的机遇。在实际教学中,我既尊重、遵循主讲教师的教学脉络,又不断充实进属于自己处理的内容,以达到因材施教,水乳交融的境界。
四、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方法。
(二)让学生经历描述物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
(三)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和技能。
五、实施过程
(一)教学结构
复习导入部分:复习已学过的八个方位词,在此基础上加上距离可以更好地描述物体的位置,揭示课题。
探究新知部分:利用航海图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东北、西北的认识,修正它们在野外或图上确定位置时的说法。在方位名词后,再加上角度,可使物体的方向更精确。然后联系前一单元所学的比例尺的知识,能用“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描述出灯塔1的位置。
巩固运用部分:首先完成“练一练”,用“方向和距离”相结合的方法描述出灯塔2的位置,夯实新知。接着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使学生进一步把握东南又叫南偏东、西南又叫南偏西。并从学校到少年宫是500米,可知每段表示100米。从而得出学校到其他3处的实际距离。最终,都能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出这些物体的位置。
课堂小结部分:(略)
课堂作业部分:完成课本练习十二第2题。
(二)有效使用优质教育资源光盘完整教学块面的全程描述
1.创境激趣导入。
师:船只在茫茫的大海中航行,最担心发生什么事情?(遭遇暴风雨;海啸;海盗;迷失方向,等等)迷途中若有了灯塔的指引,它就能找到正确的航道,安全航行了。
出示情境图,激发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
(1)教学确定物体的方向
①观察情境图,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轮船,灯塔1和灯塔2)
②过去我们学过8个方位,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指出N表示北方,强调以南北方向的这条轴为中心轴。用已学的知识说说以轮船为观察点,灯塔1、2的方位。
③说明:东北也叫做北偏东,西北也叫做北偏西。教师板书,学生用新方法说说灯塔1、2的方位。
④加深:灯塔1、2偏离正北方向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如果用“方位加角度”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就更准确了。利用量角器测量出灯塔1在轮船的北偏东30度方向。学生用最新方法更新描述灯塔1的方向。 (2)教学确定物体的距离
动手测量灯塔1到轮船的图上距离,再根据线段比例尺计算出两地的实际距离,指名板演。这里,提倡解题方法多样化。
(3)用“方向和距离”相结合的方法完整描述灯塔1在轮船的什么位置。
3.巩固运用、拓展深化。
(1)完成“练一练”,计算、填空。用“方向和距离”相结合的方法再一次描述灯塔2在轮船的什么位置。
(2)完成课本练习十二第1题。
①描述少年宫和科技馆的方向,巩固“方位加角度”的方法。增补东南又叫南偏东、西南又叫南偏西的知识,促进知识迁移。
②完成填空,进一步运用“方向和距离”相结合的方法描述4个物体的位置。
③难点突破:思考一下,怎样算出科技馆、邮局、新华书店到学校的实际距离?(由图中500米的信息,可以推算出图上一小段代表100米的实际距离。)
4.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确定位置的方法,你又会用哪些方法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呢?
5.布置课堂作业:完成课本练习十二第2题。
六、教后反思
(一)值得借鉴之处
1.教学层次分明,环环相扣,体现坡度。
本课在教学描述灯塔的位置时,分为三个层次。层次一:按以前八个方位词描述改为用“北偏东(西)”描述。层次二:用“方位加角度”进一步描述物体的方向。层次三:用“方向和距离”相结合的方法准确定位物体的位置。教学中,以旧引新,层层递进,由易到难,脉络分明,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提高了教学效率。
2.教学得法,详略得当,由扶到放。
对于灯塔1、2的处理,以灯塔1为主,灯塔2为辅。灯塔1作例题,浓墨重彩,重点讲解。灯塔2作为“练一练”的巩固题,让学生进一步强化用“方向和距离”相结合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对于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也是有主有次,有扶有放。这样教师教得省劲,学生学得主动,真是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呢?
(二)个人润色加工
1.矫正过往,实现难点突破。
“确定位置”的教学内容我如今已是第二年教学,根据当初的教学反馈,发现学生对于“偏离的角度”普遍感觉是一个难点,难以理解、把握。因此本次教学,我改变原光盘中一上课就平铺直叙复习八个方位的做法,而是设疑导入,激发和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等到情境创设好,再联系灯塔和轮船这些具体物体,温习“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口诀。在相机板书时,特意将南北方向所在的这条轴画成红色,以突出强调它是中心轴,随后教学的偏离正北(南)方向的角度,都是从南北方向的这条中心轴出发。实践证明,刻意的点拨、强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届学生在作图时,正确率大大上升。
2.规范描述语言,增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空间观念。
本单元内容,编排者匠心独运:例题中有以轮船为观察点的,也有以灯塔为观察点的;有根据比例尺和量出的图上距离求两地间实际距离的,也有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确定物体的图上位置的。所以教学中,我充分揣摩、钻研教材内容,规范学生对于物体位置的叙述语言,提供了“以(轮船)为观察点,灯塔1在轮船的(什么方位)(什么角度)(多少距离)处”的描述方法,学生一边观察光盘中的场景图,一边按规范练习口头描述,从具象走向抽象,表达能力和空间想象不断增强,掌握情况十分理想。
经验在思考中产生,效益在优化后提升。通过不断地学习思考、摸索实践、再认识再提高,一线教师对优质教学资源光盘的使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现场教师可以遵循教材编排,也可大刀阔斧改变教学结构;可以遵照主讲老师的教材难重点处理,也可根据班级学情适当增删;可以全盘运用,也可截取精彩片段为我所用、断章举要……但一切的一切都要教师运用教学智慧,使双师互补、相得益彰,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从有效走向高效。
参考文献:
[1]沈坤华.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新探索.
[2]乌美娜等主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