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精神,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广大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美术教师首先要有紧迫的时代感和强烈责任心,着眼科学发展,刻苦钻研教材,尊重个性发展,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营造充满美感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美术教育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行为 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人才观念的更新,怎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怎样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已成为检验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美术教育尤其责无旁贷,因为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
一、以新课标为根本,更新观念,突出教学重点
中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力求通过美术教学,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树》的画法,教学重点是用色彩画夏、秋两季树木,根据大纲要求:建立色谱,画出树形,涂上色彩,有顺序的画出夏、秋两季的树木,让学生自己动手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在此基础上再去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要依据中学美术“淡彩”的绘画特征,使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画笔画出自己天真活泼的那种个性来,这样才能体现素质教育的实践性。
美术教学在中学阶段要体现美术的全过程,美术课是艺术教育课,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方面是其它学科代替不了的。因此,教师在教材的处理,课堂设计、思想教育等方面,都需要体现较强的艺术性,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艺术天地,这样才能达到学生审美教育的目的。
二、以多媒体为桥梁,激发兴趣,培养审美能力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演示自然生活,培养观察力
创造来源于生活,任何脱离生活的创造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应引导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看潮涨潮落,看日出海上航船,到海边拣贝壳、捉螃蟹……可这些似乎离我们有一段距离,我们单靠讲课告诉孩子海边的故事,他们并不能直接的去感受自然生活的美。因此,在画螃蟹一课中,我找来了有关螃蟹的录像带,播放录像带的同时,根据教材要求,我加入了一些内容,如:提示学生这个片段是螃蟹的整体结构,这个是螃蟹的运动方式等。学生边看边小声议论,有的说:“哇,螃蟹长了8条腿;一对钳子。”也有的说:“瞧,螃蟹背上有花纹,像戏曲中的脸谱。”还有的说:“哟,螃蟹横着走路,真有意思。”播放到螃蟹的种类时,电视屏幕出现了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螃蟹,学生们瞪大了眼睛伸出手指数着1、2、3……
通过多媒体教学演示,学生不仅对螃蟹有了更细致深入的了解,增加了生活知识,而且使他们的表象更丰富了,画的时候非常顺利,变化也很多,形象更生动,这种效果是传统的教学手段达不到的。
(二)利用幻灯片展示典型美术作品,培养鉴赏力
中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世界的美,艺术的美,创造这种美的能力,那么当美的事物展现在眼前时,他们心能有看动,眼睛有所悟。
首先,让学生欣赏名家名画,选择适合他们年龄,心理特点的名画,让学生反复欣赏,如马蒂斯的人物,莫奈的风景,看他们的用色,用线构图等。
其次,让学生自己制作幻灯片,互相交流,自我欣赏评价与相互讨论。在欣赏幻灯片作品的同时,注意让学生主动思考,独立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三、以美术活动为载体,尊重个性,提高创新能力
(一)在活动中,加强学生的个性发展
有学者说:“个性是创新的源泉,每个人才有自己的个性,个性是与众不同的个别性格”。正因为有别于共性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才会有创新之举。个性最主要的一个发展方向就是创新,他是一个民族不断除旧革新的永恒的发动机。
怎样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呢?个性的健全发展需有良好的氛围。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充分结合节庆日开展活动,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创造性的发挥潜能。例如:“教师”节,“国庆”节我们开展了书画展活动,在“五一”劳动节期间,我们开展了“孝敬父母”大地画比赛,在“植绿”、“护绿”活动中,我们开展了书画大比拼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如:在庆“五一”“孝敬父母大地画比赛”中,学生们奇思妙想,有的同学画了帮妈妈做家务的场景,有的同学画了一张幼苗成长的贺卡,上面著着“献给伟大的母亲”的字样,在“植绿”“护绿”书画展活动中,有个同学画了一个大大的地球,上面植满了树,种了各种各样的花,许多小朋友在浇树、浇花,上面还写着:“让地球充满绿色……”新颖的创意,奇妙的想象,美好的愿望,充分表达了学生们心声,在展示特长的同时,他们的个性得到的发展,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因为兴趣是一切创造性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开课时,我们应运用激趣引入的方法,把学生带入新鲜活泼,富有趣味的情景之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如:听故事,猜谜语,现场参观等手段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状态之中。
(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美术的特点在于如何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如何过渡,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手、眼、耳、脑、口等多种器官参与认识活动,使学生获得直接感情认识,从而建立起清晰的表象,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概括出美术作品。
(四)在活动中,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
以往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不教,学生不学,也不去想,甚至想出来了,被老师呵斥一番:“瞎说,你按我教的做就行了!”这种陈腐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创新。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不能死扣教条,单一化教学,要多动脑筋,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为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开辟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1]《中华现代教育》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年5月
[2]张桂木《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也版社2002
[3]胡文伟《美术教学如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9
[4]王义堂,田保军,王硕旺《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6
关键词:美术教育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行为 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人才观念的更新,怎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怎样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已成为检验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美术教育尤其责无旁贷,因为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
一、以新课标为根本,更新观念,突出教学重点
中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力求通过美术教学,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树》的画法,教学重点是用色彩画夏、秋两季树木,根据大纲要求:建立色谱,画出树形,涂上色彩,有顺序的画出夏、秋两季的树木,让学生自己动手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在此基础上再去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要依据中学美术“淡彩”的绘画特征,使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画笔画出自己天真活泼的那种个性来,这样才能体现素质教育的实践性。
美术教学在中学阶段要体现美术的全过程,美术课是艺术教育课,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方面是其它学科代替不了的。因此,教师在教材的处理,课堂设计、思想教育等方面,都需要体现较强的艺术性,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艺术天地,这样才能达到学生审美教育的目的。
二、以多媒体为桥梁,激发兴趣,培养审美能力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演示自然生活,培养观察力
创造来源于生活,任何脱离生活的创造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应引导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看潮涨潮落,看日出海上航船,到海边拣贝壳、捉螃蟹……可这些似乎离我们有一段距离,我们单靠讲课告诉孩子海边的故事,他们并不能直接的去感受自然生活的美。因此,在画螃蟹一课中,我找来了有关螃蟹的录像带,播放录像带的同时,根据教材要求,我加入了一些内容,如:提示学生这个片段是螃蟹的整体结构,这个是螃蟹的运动方式等。学生边看边小声议论,有的说:“哇,螃蟹长了8条腿;一对钳子。”也有的说:“瞧,螃蟹背上有花纹,像戏曲中的脸谱。”还有的说:“哟,螃蟹横着走路,真有意思。”播放到螃蟹的种类时,电视屏幕出现了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螃蟹,学生们瞪大了眼睛伸出手指数着1、2、3……
通过多媒体教学演示,学生不仅对螃蟹有了更细致深入的了解,增加了生活知识,而且使他们的表象更丰富了,画的时候非常顺利,变化也很多,形象更生动,这种效果是传统的教学手段达不到的。
(二)利用幻灯片展示典型美术作品,培养鉴赏力
中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世界的美,艺术的美,创造这种美的能力,那么当美的事物展现在眼前时,他们心能有看动,眼睛有所悟。
首先,让学生欣赏名家名画,选择适合他们年龄,心理特点的名画,让学生反复欣赏,如马蒂斯的人物,莫奈的风景,看他们的用色,用线构图等。
其次,让学生自己制作幻灯片,互相交流,自我欣赏评价与相互讨论。在欣赏幻灯片作品的同时,注意让学生主动思考,独立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三、以美术活动为载体,尊重个性,提高创新能力
(一)在活动中,加强学生的个性发展
有学者说:“个性是创新的源泉,每个人才有自己的个性,个性是与众不同的个别性格”。正因为有别于共性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才会有创新之举。个性最主要的一个发展方向就是创新,他是一个民族不断除旧革新的永恒的发动机。
怎样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呢?个性的健全发展需有良好的氛围。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充分结合节庆日开展活动,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创造性的发挥潜能。例如:“教师”节,“国庆”节我们开展了书画展活动,在“五一”劳动节期间,我们开展了“孝敬父母”大地画比赛,在“植绿”、“护绿”活动中,我们开展了书画大比拼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如:在庆“五一”“孝敬父母大地画比赛”中,学生们奇思妙想,有的同学画了帮妈妈做家务的场景,有的同学画了一张幼苗成长的贺卡,上面著着“献给伟大的母亲”的字样,在“植绿”“护绿”书画展活动中,有个同学画了一个大大的地球,上面植满了树,种了各种各样的花,许多小朋友在浇树、浇花,上面还写着:“让地球充满绿色……”新颖的创意,奇妙的想象,美好的愿望,充分表达了学生们心声,在展示特长的同时,他们的个性得到的发展,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因为兴趣是一切创造性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开课时,我们应运用激趣引入的方法,把学生带入新鲜活泼,富有趣味的情景之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如:听故事,猜谜语,现场参观等手段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状态之中。
(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美术的特点在于如何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如何过渡,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手、眼、耳、脑、口等多种器官参与认识活动,使学生获得直接感情认识,从而建立起清晰的表象,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概括出美术作品。
(四)在活动中,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
以往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不教,学生不学,也不去想,甚至想出来了,被老师呵斥一番:“瞎说,你按我教的做就行了!”这种陈腐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创新。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不能死扣教条,单一化教学,要多动脑筋,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为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开辟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1]《中华现代教育》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年5月
[2]张桂木《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也版社2002
[3]胡文伟《美术教学如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9
[4]王义堂,田保军,王硕旺《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