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的发展始于教育,人的素质发展需要适宜的教育。根据教育部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合适的教育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为此,自上学期《经济生活与就业创业》课程在我校试用以来,我们德育课改项目组围绕如东市第一职业教育中心校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推行的“德育课程重体验,文化课程重涵养,专业课程重实践”的三大课程实施策略,在课堂实施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并初步形成了适应学生实际、符合职教特点、具有课程特色的教学模式,即生活体验教学方式。
生活体验教学方式是指通过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体验生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和身体行为直接感知生活现象,并开动思维机器认识生活本质,提高生活能力的过程。在此,结合《经济生活与就业创业》教材中的几个话题进行概述。
生活体验教学方式的框架
遵循人认知、情感和能力形成、发展的过程,我们将生活体验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直面生活
回想起以前的德育课堂,教师和学生一起围着教科书打转:教师每天只教着教科书,学生读着、背着教科书,作业写着教科书,考试考着教科书,课堂几乎与生活隔离,教学也变成了以“书本、课堂、教师”为中心的封闭式的教学,教学效率十分低下,学生几乎缺乏对德育课的学习兴趣。如今的社会生活高度开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顺应潮流,原来的封闭式课堂学习必须改革,课堂不应该成为孤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的几十平米的学习空间,也不仅仅局限于45分钟课堂内的学习时间,教师应该建立开放的大课堂观念。为此,我们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进社会生活,实地观察,亲身体验。这是学生进行生活体验学习的启动阶段。
在学习《购物消费》内容时,我们首先请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到超市、百货公司、专卖店、小卖部等自己熟悉的地方购物。在新课引入环节,请学生回顾自己的购物过程,并思考:消费的内容有哪些?分为几个方面?消费渠道有哪些?我们如何合理地进行消费?如何用有限的钱办更多的事?学生带着感兴趣的话题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习的愿望与需求,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2.感悟生活
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运用各个感觉器官对接触的生活现象进行感悟,形成对某个生活现象的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的过程,是学生进行生活体验的一个重要阶段。关于“消费内容和消费渠道”问题,我们请学生模拟消费:“为了满足生活需要,用一百元可以购买哪些消费品?从哪些渠道购买?”学生立即饶有兴趣地开始讨论,回忆自己每天的生活需要,用一张图表将消费内容、消费渠道和消费金额罗列出来。大家在交流过程中,介绍自己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对其他同学的消费情况进行点评,然后,结合书本知识,形成对购物消费比较科学、合理的认识。再比如,关于“如何省钱?”话题,教师请学生回顾自己省钱的小诀窍,并与大家交流,同学们在交流基础上总结归纳省钱的诀窍。在形成省钱技巧后,两学生模拟买衣服砍价的过程,在感悟过程中逐渐提高学生实际生活消费的能力。
3.提升生活
生活体验教学方式的关键是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的自觉反思,把在体验过程中获得的零散的、初步的认识加以整理和升华,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实现同化或顺应。在请同学们模拟消费时,由于生活经验少,他们罗列的消费内容一般都是早、中、晚三餐的食物,服装、日用品和零食等,只有个别同学提到了溜冰等项目。看着同学们罗列的非常有限的消费内容,我在为同学们节俭美德感到欣慰的同时,也看到同学们生活的单调。于是,结合少数同学列出的溜冰项目,我提出了休闲消费的理念,请同学们看书,了解休闲消费的具体形式。这下子,同学们的思路得到了开拓,大家又七嘴八舌地说到许多消费的内容,有听音乐、唱歌、跳舞、下棋、画画、看书、打球、跑步、看电视、上网、旅游等等。大家越说越激动,并认识到:原来,在有限条件下,大家也可以将生活过得丰富多彩。
4.回归生活
德育着眼于同学们生活能力的提高,目的在于帮助同学们创造美好的生活,享受幸福的人生。学生能把在生活体验中形成的科学认知,用以指导生活实际,才实现了教育的最终价值。在同学们了解了生活消费的多姿多彩后,笔者提议同学们对先前完成的模拟消费表进行修订,重新制定一份自己一周生活计划表。同学们在修订过程中提高了制定生活计划的能力,也培养了生活有规划的良好习惯。
生活体验教学方式的特色
1.贴近实际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为生活服务,在改造社会的生活中发挥作用。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因此,一切的德育工作,最终只有依附于现实的生活继而落实到学生个体身上才有价值。生活体验教学方式正式基于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同时,本论课改推广的新教材将德育与生活紧密联系,如《经济生活与就业创业》按照“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的思路,遵循就业创业实践的逻辑主线来设计,体现了生活性的要求,为我们德育课程实施生活体验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2.凸显学生地位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好,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学,不培养自学能力,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因为,学习是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内在活动,它从来就不可能是给予的。生活体验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强调作为主体的学生在学习生活知识过程中发挥的主体性。只有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悟”。新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参与、自主探索,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3.提高认知效率
生活经验是生动、充盈而丰富的,以这种方式展现出来的教育理念也是鲜活的,它比抽象理论更具说服力。另外,根据心理学分析,体验所涉及的感官愈多,就愈容易形成牢固的记忆,愈令人难忘。生活体验教学方式提倡学生通过动眼观察、动耳听讲、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动笔练习、动手操作等途径全面参与学习,它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生活体验教学方式实践中的矛盾与对策
1.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矛盾
体验要求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进行细细感悟,感悟的环节比较多,速度比较慢,加之学生基础差异大,以致学生体验学习的时间比较长。面对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师或者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而减少教学内容,或者为了完成教学内容而减少学生的体验。但无论采取哪一种方式,都会制约教学的效果。比如,《博弈生存》话题一,书上介绍了博弈的概念和构成要素、生活中的博弈现象和博弈技巧三个知识点,同时用四个例子分别论证了四个博弈技巧。如果按照教材提供的内容,学生一个一个去体验,时间会很长,难以在规定时间完成教学任务。为此,在教学中我既依托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设计了简洁的教学过程。在了解博弈内涵后,笔者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博弈现象。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一般都会说到买衣服过程中的讨价还价现象。为此,我就买卖衣服过程中的博弈现象进行深入分析。首先请同学们分作两边,一边的同学做买家,一边的同学做卖家,我悄悄地告诉卖方衣服的底价,然后大家开始博弈。同学们在现场模拟很逼真,也很投入,双方想尽各种办法要赢得这场博弈。在他们使用的博弈招术中,笔者引导他们归纳出博弈的四个技巧,即“带剑”契约才有效、信息甄别很重要、主动总比被动强、博弈生存合作好。通过对一个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体验,进行深入分析,顺其自然地总结出博弈的技巧。至于书中所列举的四个例子,可以作为学生课前预习或课后巩固的作业去完成。这样,既增强了教学的真实性,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2.体验实践与体验学习的矛盾
一些学生在生活体验环节玩得很开心,当请他们交流体验感受时,有的摇头说没什么感觉,有的说不清楚什么感觉,他们似乎把体验当作玩耍。其实,在生活体验中学生并不是没有感觉,而是不会感悟。比如,布置同学们下棋,大家下得很投入,有的拼杀很激烈。当问及他们为什么会输赢时,一些同学瞪大眼睛说不出来,一些同学简单归结为对方不会下棋。这时,教师根据学生不会体验的现状,追问:不会下棋的表现是什么?你在下棋时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你是怎么做的?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结局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各项感觉器官对体验过程进行感悟,归纳总结,然后结合书本提示,逐渐把握博弈的内涵和实质。总之,教学过程中必须授予学生生活体验的方法和技巧,才能达到体验学习的效果。
3.教师引导与学生探究的矛盾
在听课中我们多次发现,一些教师在尝试生活体验教学模式时,因为担心学生不会学习或解决不了问题而喋喋不休。特别是在公开课上,教师害怕学生自主学习偏离预设轨道,牵引着学生走,学生的自我感悟被教师严格控制。教师的过多解释和过分操控既破坏了学生体验的过程,也打断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很难形成持续的、深入的体验。这里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信心。心理学告诉我们:知识是学生动态生成的,并不是教师一手操控而成的。课堂上教师应该给与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感悟生活,发表感想。当然,他们的感悟有合理的成分,也有不合理的成分,甚至有错误的地方。不要害怕学生出错误,这正是教师教育引导的出发点。就是在点拨和指正时,教师也应以平等一员的身份参与学生讨论,而不能将知识作为结论灌输给学生。有一次,在课堂上讨论如何解决A、B两人争夺电视机控制权的博弈时,一位男同学对另一位女同学说:“我让你看连续剧吧”。女同学听后很诧异:“真的吗?”。然后,她兴高采烈地跑到电视机面前调到她喜欢看的节目。观摩的同学立即嘲笑男同学:“一点竞争意识都没有。”一场博弈看似就这么简单的结束了。难道这位男同学真是为了显示男子汉气度而谦让的?为了进一步了解男同学的想法,我请他谈谈这场博弈的体会。他说:“我原本以为我的谦让会感动对方,使对方不再与我争夺电视控制权,哪知道她竟然顺杆爬上来了。”他做出遗憾而无奈的表示。在他交流思想的过程中,我发现了教育的契机,即他忽视了博弈的一个重要技巧:信息甄别。对方出乎他意料的表现使他措手不及,这正是他博弈失败的问题所在。在分析博弈得失过程中,同学们获得一个共识:要战胜竞争对手,一定要知己知彼,把握准确的信息。在此,教师引导学生充分暴露自己思想,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状况,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学生深层次的认知问题。
4.个体学生与全体学生的矛盾
从班级学生的个体情况看,由于家庭生活环境的不同,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面对同样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体会。比如,关于网络购物,有的同学多次通过网络购物,有的同学看过别人买过,有的同学听说过,还有的同学是第一次听说。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教师如何有效组织教学?笔者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请曾经有过网络购物经历的同学做示范,同学们在电脑上演示淘宝网购物过程,介绍网络购物的步骤,并交流网上购物的感受,其他同学观摩学习。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对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提高班级整体的学习水平是十分有益的。为了调动全体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学习小组,设立组长、发言人、记录员、督察员等职务,学生自己选择合适岗位,使不同特长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和提高。
总之,通过课内和课外的一系列生活体验,让学生直接面对生活,去感受、去发现、去评价,从而不断建构属于自己的生活知识和经验,逐步提高生活的能力。生活体验教学方式带给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激发实实在在的学习行动,追求实实在在的学习效果。通过生活体验式的教与学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愉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正如一位学生所说:“原来德育课老师让我读书、背书,我因为考试成绩一直落在最后而感到很自卑。我不敢抬头走路,不敢与别的同学说话,甚至害怕穿新衣服遭同学嘲笑,心理始终感觉很压抑。现在不同了,课堂上我觉得很轻松,我在学习中锻炼了胆量,提高了学习能力,学习让我很开心,我很喜欢这样的德育课。”
生活体验教学方式是指通过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体验生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和身体行为直接感知生活现象,并开动思维机器认识生活本质,提高生活能力的过程。在此,结合《经济生活与就业创业》教材中的几个话题进行概述。
生活体验教学方式的框架
遵循人认知、情感和能力形成、发展的过程,我们将生活体验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直面生活
回想起以前的德育课堂,教师和学生一起围着教科书打转:教师每天只教着教科书,学生读着、背着教科书,作业写着教科书,考试考着教科书,课堂几乎与生活隔离,教学也变成了以“书本、课堂、教师”为中心的封闭式的教学,教学效率十分低下,学生几乎缺乏对德育课的学习兴趣。如今的社会生活高度开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顺应潮流,原来的封闭式课堂学习必须改革,课堂不应该成为孤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的几十平米的学习空间,也不仅仅局限于45分钟课堂内的学习时间,教师应该建立开放的大课堂观念。为此,我们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进社会生活,实地观察,亲身体验。这是学生进行生活体验学习的启动阶段。
在学习《购物消费》内容时,我们首先请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到超市、百货公司、专卖店、小卖部等自己熟悉的地方购物。在新课引入环节,请学生回顾自己的购物过程,并思考:消费的内容有哪些?分为几个方面?消费渠道有哪些?我们如何合理地进行消费?如何用有限的钱办更多的事?学生带着感兴趣的话题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习的愿望与需求,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2.感悟生活
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运用各个感觉器官对接触的生活现象进行感悟,形成对某个生活现象的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的过程,是学生进行生活体验的一个重要阶段。关于“消费内容和消费渠道”问题,我们请学生模拟消费:“为了满足生活需要,用一百元可以购买哪些消费品?从哪些渠道购买?”学生立即饶有兴趣地开始讨论,回忆自己每天的生活需要,用一张图表将消费内容、消费渠道和消费金额罗列出来。大家在交流过程中,介绍自己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对其他同学的消费情况进行点评,然后,结合书本知识,形成对购物消费比较科学、合理的认识。再比如,关于“如何省钱?”话题,教师请学生回顾自己省钱的小诀窍,并与大家交流,同学们在交流基础上总结归纳省钱的诀窍。在形成省钱技巧后,两学生模拟买衣服砍价的过程,在感悟过程中逐渐提高学生实际生活消费的能力。
3.提升生活
生活体验教学方式的关键是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的自觉反思,把在体验过程中获得的零散的、初步的认识加以整理和升华,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实现同化或顺应。在请同学们模拟消费时,由于生活经验少,他们罗列的消费内容一般都是早、中、晚三餐的食物,服装、日用品和零食等,只有个别同学提到了溜冰等项目。看着同学们罗列的非常有限的消费内容,我在为同学们节俭美德感到欣慰的同时,也看到同学们生活的单调。于是,结合少数同学列出的溜冰项目,我提出了休闲消费的理念,请同学们看书,了解休闲消费的具体形式。这下子,同学们的思路得到了开拓,大家又七嘴八舌地说到许多消费的内容,有听音乐、唱歌、跳舞、下棋、画画、看书、打球、跑步、看电视、上网、旅游等等。大家越说越激动,并认识到:原来,在有限条件下,大家也可以将生活过得丰富多彩。
4.回归生活
德育着眼于同学们生活能力的提高,目的在于帮助同学们创造美好的生活,享受幸福的人生。学生能把在生活体验中形成的科学认知,用以指导生活实际,才实现了教育的最终价值。在同学们了解了生活消费的多姿多彩后,笔者提议同学们对先前完成的模拟消费表进行修订,重新制定一份自己一周生活计划表。同学们在修订过程中提高了制定生活计划的能力,也培养了生活有规划的良好习惯。
生活体验教学方式的特色
1.贴近实际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为生活服务,在改造社会的生活中发挥作用。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因此,一切的德育工作,最终只有依附于现实的生活继而落实到学生个体身上才有价值。生活体验教学方式正式基于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同时,本论课改推广的新教材将德育与生活紧密联系,如《经济生活与就业创业》按照“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的思路,遵循就业创业实践的逻辑主线来设计,体现了生活性的要求,为我们德育课程实施生活体验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2.凸显学生地位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好,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学,不培养自学能力,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因为,学习是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内在活动,它从来就不可能是给予的。生活体验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强调作为主体的学生在学习生活知识过程中发挥的主体性。只有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悟”。新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参与、自主探索,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3.提高认知效率
生活经验是生动、充盈而丰富的,以这种方式展现出来的教育理念也是鲜活的,它比抽象理论更具说服力。另外,根据心理学分析,体验所涉及的感官愈多,就愈容易形成牢固的记忆,愈令人难忘。生活体验教学方式提倡学生通过动眼观察、动耳听讲、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动笔练习、动手操作等途径全面参与学习,它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生活体验教学方式实践中的矛盾与对策
1.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矛盾
体验要求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进行细细感悟,感悟的环节比较多,速度比较慢,加之学生基础差异大,以致学生体验学习的时间比较长。面对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师或者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而减少教学内容,或者为了完成教学内容而减少学生的体验。但无论采取哪一种方式,都会制约教学的效果。比如,《博弈生存》话题一,书上介绍了博弈的概念和构成要素、生活中的博弈现象和博弈技巧三个知识点,同时用四个例子分别论证了四个博弈技巧。如果按照教材提供的内容,学生一个一个去体验,时间会很长,难以在规定时间完成教学任务。为此,在教学中我既依托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设计了简洁的教学过程。在了解博弈内涵后,笔者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博弈现象。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一般都会说到买衣服过程中的讨价还价现象。为此,我就买卖衣服过程中的博弈现象进行深入分析。首先请同学们分作两边,一边的同学做买家,一边的同学做卖家,我悄悄地告诉卖方衣服的底价,然后大家开始博弈。同学们在现场模拟很逼真,也很投入,双方想尽各种办法要赢得这场博弈。在他们使用的博弈招术中,笔者引导他们归纳出博弈的四个技巧,即“带剑”契约才有效、信息甄别很重要、主动总比被动强、博弈生存合作好。通过对一个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体验,进行深入分析,顺其自然地总结出博弈的技巧。至于书中所列举的四个例子,可以作为学生课前预习或课后巩固的作业去完成。这样,既增强了教学的真实性,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2.体验实践与体验学习的矛盾
一些学生在生活体验环节玩得很开心,当请他们交流体验感受时,有的摇头说没什么感觉,有的说不清楚什么感觉,他们似乎把体验当作玩耍。其实,在生活体验中学生并不是没有感觉,而是不会感悟。比如,布置同学们下棋,大家下得很投入,有的拼杀很激烈。当问及他们为什么会输赢时,一些同学瞪大眼睛说不出来,一些同学简单归结为对方不会下棋。这时,教师根据学生不会体验的现状,追问:不会下棋的表现是什么?你在下棋时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你是怎么做的?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结局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各项感觉器官对体验过程进行感悟,归纳总结,然后结合书本提示,逐渐把握博弈的内涵和实质。总之,教学过程中必须授予学生生活体验的方法和技巧,才能达到体验学习的效果。
3.教师引导与学生探究的矛盾
在听课中我们多次发现,一些教师在尝试生活体验教学模式时,因为担心学生不会学习或解决不了问题而喋喋不休。特别是在公开课上,教师害怕学生自主学习偏离预设轨道,牵引着学生走,学生的自我感悟被教师严格控制。教师的过多解释和过分操控既破坏了学生体验的过程,也打断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很难形成持续的、深入的体验。这里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信心。心理学告诉我们:知识是学生动态生成的,并不是教师一手操控而成的。课堂上教师应该给与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感悟生活,发表感想。当然,他们的感悟有合理的成分,也有不合理的成分,甚至有错误的地方。不要害怕学生出错误,这正是教师教育引导的出发点。就是在点拨和指正时,教师也应以平等一员的身份参与学生讨论,而不能将知识作为结论灌输给学生。有一次,在课堂上讨论如何解决A、B两人争夺电视机控制权的博弈时,一位男同学对另一位女同学说:“我让你看连续剧吧”。女同学听后很诧异:“真的吗?”。然后,她兴高采烈地跑到电视机面前调到她喜欢看的节目。观摩的同学立即嘲笑男同学:“一点竞争意识都没有。”一场博弈看似就这么简单的结束了。难道这位男同学真是为了显示男子汉气度而谦让的?为了进一步了解男同学的想法,我请他谈谈这场博弈的体会。他说:“我原本以为我的谦让会感动对方,使对方不再与我争夺电视控制权,哪知道她竟然顺杆爬上来了。”他做出遗憾而无奈的表示。在他交流思想的过程中,我发现了教育的契机,即他忽视了博弈的一个重要技巧:信息甄别。对方出乎他意料的表现使他措手不及,这正是他博弈失败的问题所在。在分析博弈得失过程中,同学们获得一个共识:要战胜竞争对手,一定要知己知彼,把握准确的信息。在此,教师引导学生充分暴露自己思想,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状况,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学生深层次的认知问题。
4.个体学生与全体学生的矛盾
从班级学生的个体情况看,由于家庭生活环境的不同,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面对同样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体会。比如,关于网络购物,有的同学多次通过网络购物,有的同学看过别人买过,有的同学听说过,还有的同学是第一次听说。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教师如何有效组织教学?笔者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请曾经有过网络购物经历的同学做示范,同学们在电脑上演示淘宝网购物过程,介绍网络购物的步骤,并交流网上购物的感受,其他同学观摩学习。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对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提高班级整体的学习水平是十分有益的。为了调动全体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学习小组,设立组长、发言人、记录员、督察员等职务,学生自己选择合适岗位,使不同特长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和提高。
总之,通过课内和课外的一系列生活体验,让学生直接面对生活,去感受、去发现、去评价,从而不断建构属于自己的生活知识和经验,逐步提高生活的能力。生活体验教学方式带给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激发实实在在的学习行动,追求实实在在的学习效果。通过生活体验式的教与学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愉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正如一位学生所说:“原来德育课老师让我读书、背书,我因为考试成绩一直落在最后而感到很自卑。我不敢抬头走路,不敢与别的同学说话,甚至害怕穿新衣服遭同学嘲笑,心理始终感觉很压抑。现在不同了,课堂上我觉得很轻松,我在学习中锻炼了胆量,提高了学习能力,学习让我很开心,我很喜欢这样的德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