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兴趣对于一门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启发引导兴趣则是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努力实现的。笔者在审计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采用向学生提出“启发式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其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对其中具体的教学实践和教学体会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审计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10-0102-02
一 引言
(一)兴趣的重要性
在面对专业性较强,特别是较为晦涩的基础理论课程时,学生在最初的学习中缺乏兴趣,缺少主动性的现象普遍存在。我们知道,即便是面对学习态度积极的学生,如果开课之初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深入学习之后无法保持兴趣,也将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激发学生兴趣。我们常说,“好奇是人类的天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兴趣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学生“自发的兴趣”——即经过中学阶段的学习与社会基本认知之后,本身对某个类别知识产生的自发的“兴趣”,另一个则是教师的引导。一门课程,期望所有学生对其有“自发的兴趣”,是不现实的,而教师科学的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采用启发式教学中的“问答法”来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使其主动探求知识的做法,在审计学课程的教学中具有非常实用的一面。
(二)审计学课程教学中的难点
审计学是面向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财务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在面向专科、本科层次的教学中,应本着“必须”与“够用”两个基本的宗旨,教学中尽力做到不过于简略,也不过分拔高。应该说,审计学对于财务专业的学生而言,可谓“承前启后”——它即需要较全面的财务基础学习做铺垫,又是综合实训等后续课程的基础,其先修课程一般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该课程教学中在兴趣的引导方面所面对的困难主要有两个,一是如何让学生在首堂课中建立对审计课程的兴趣,另一个则是在面对较为晦涩的概念与理论时如何能够持续的保持学习兴趣。
二 启发式教学在审计学课程中的应用
(一)兴趣的激发——启发式教学在审计学“第一课”中的应用
在审计学课程开课之初讲授“现代审计的起源与发展”时,“现代审计起源于意大利、形成于英国,发展完善于美国”,“现代审计起源的根本原因是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是绝大多数理论课本都会涉及的内容,但对于初次学习审计课程的学生,如何能调动其对审计学的兴趣,同时又如何使其更深入的理解这一问题,并由此展开思考呢?
授课实践中,笔者向学生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1.基础会计的学习告诉我们,复式记账法起源于意大利的威尼斯地区,世界历史告诉我们,资本主义萌芽首先产生于意大利的威尼斯地区,审计学又告诉我们现代审计起源于意大利的威尼斯地区,这,是巧合吗?2.你知道吗?麦哲伦、迪亚士、达伽马、瓦特、西门子影响了审计的发展!
学生在面对上面两个问题时,首先会反映出的回应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是不是代表当地经济发展比较好?这时应给予学生肯定的鼓励——是的,较为先进的合伙制企业在14、15世纪的意大利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再给予学生回应后,继续以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学生:我们知道,在合伙制企业中一般并不是所有人都参与经营,这又意味着什么?实践中,学生的回应是:不参与经营的人对具体经营的信息了解不透彻。此时可以给学生以持续的肯定:回答正确!这就是经济学上的“信息不对称理论”,负责经营的经理要比不负责经营的股东掌握的信息更多,那么,“信息不对称”又会对两类人员的关系产生什么影响呢?学生自然的联想和回应是:掌握信息多的人可能对管理者不充分信任。
回答正确!“不信任”即为现代审计产生的最初需求,而不信任来自“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按照以上脉络,学生最终的回答让笔者感到非常惊喜甚至是意外,以下是我归纳出的学生分析得出的结论:全球经济重心的转移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关的;生产力是和企业组织形式相关的;企业组织形式是和职业以及学科的发展相关的;新航路的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了会计、审计学科发展中心的转移(意大利,英国,美国);职业的发展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譬如:有些学生会提到,发明蒸汽机的瓦特是英国人是偶然,但英国人发明蒸汽机能够得以更好的全面应用则是当时英国经济需求的必然)……
可以看到,以上很多结论是课本当中没有的,而笔者据此得出的体会是——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好的“问题”在引导学生兴趣方面很有意义。
(二)兴趣的保持——重要性概念的讲解
审计学作为财务类专业,特別是审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其中相当比例的教学内容是较为晦涩难懂的,诸如“审计风险”“审计重要性水平的选择应用”“抽样风险”等内容有较大的理解难度。“审计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对“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有较扎实的基础,而在教学中,如何让概念和理论“活起来”、如何让学生主动性“觉醒”,让最初调动起来的学习主动性继续保持下去,以免影响学生的持续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好的问题可以让晦涩概念“更容易”在讲解“审计的重要性水平”这个概念时,变通的采用 “问答法”依然是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在这里,笔者采用类比的方式,提出以下两类问题。
1 以日常生活的例子展开问题
(1)大夫给病人看病,最终要做什么?(判断病种,病情,评估健康状况)。(2)如果一人仅有轻微擦伤,能不能说其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可以)(3)为什么轻微擦伤一般不会被定义为“患病有恙”?(因为“没那么严重”)。
2 对应的提出审计学相关概念的问题
(1)注册会计师做财务审计工作,最终是要做什么?(出具审计报告)。(2)如果企业财务报表有细微错报,能不能发表最好的“无保留意见”(可以)。(3)为什么细微错报不会被认为“报表不合法不公允?”(因为“没那么严重”)。 问题后的括号内为学生的回应,就此内容,学生还会继续对以下问题感兴趣:什么是细微错报?如何衡量是否细微?站在谁的角度衡量?衡量标准如何确定?——而这些,正是审计重要性水平(判断错报的标准)所需讲解的后续内容。
再如在讲解“审计要关注错报的性质”时——“洗钱是较为严重的经济犯罪,你知道如何识别洗钱在财务中的操作吗?”又如在讲解“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时—— “什么情况下会计会有贪墨应收账款的动机,什么情况下他会把这种动机转为行动,什么做法能讓这些行动无法实施?”类似的问题,如果要进行详尽的分析,学生需要去复习财务会计、去查阅法律法规、去翻阅管理学著作,去思考人的心理与行为,这些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很多学生构建了“大财务”的观念,对“大财务”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三 启发式教学在审计学课程中的实践体会
(一)教师应努力实现学生主动性觉醒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根据朱熹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学生对一项学习内容,对一门课程的学习如果能够达到愤、悱的境界,那么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将是极强的,这里,“启”与“发”则是我们这些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应该去做的。向学生问问题,问能够吸引学生的问题,问能够让学生“自己去问问题”的问题,或许“启、发”之中,“愤、悱”已达。学生主动性的“觉醒”来自更加浓厚的“兴趣”,而“兴趣”的来源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在于“启发”,教师的“启发”其中一种方法即是去问“更有意思、更有针对性,更具拓展性”的问题,而教师问的“问题”最好能够激发学生“自我发问”的火花。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相信这些“自我发问”的火花会让学生“爱上学习”。我们可以认为:学生的“自我发问”可以视作主动性“觉醒”的一种表现。
(二)财务类课程授课应努力构建学生的大财务观
每一门课程都不是孤立的点,因此实现核心专业课程知识之间的贯通尤为重要,“好的问题”可以有效地让财务磊专业学生爱上“大财务”。审计学是与审计这个专业名字相同的课程,其对于审计专业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它需要较全面的财务基础学习做铺垫,另一方面,它又是审计实训等后续课程的基础,可谓“承前启后”。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如果教师启发得当,对于学生核心专业课程的贯通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教学实践中,一些好的“问题”对于调动学生主动探索核心专业知识的“贯通性”,具有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丽,温恒福.启发式教学与对话式教学辨析[J].教育探索,2011(02):51-53.
[2]吴翊.启发式教学再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11(01):67-68.
[3]眭荣方.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控制策略[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02):85-87.
[4]韩龙淑,王新兵.数学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特征[J].数学教育学报,2009,18(06):6-9.
[5]赵蓉蓉.教学秘书职业倦怠感问题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31(03):30-32.
[6]李慧勤,李红君.现代启发式教学的内涵与实施[J].中国高等教育,2008(10):21-23.
[7]朱智斌,杨伟东.孔子启发式教学与苏格拉底助产术之比较[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3(01):143-148.
[8]何得桂.基于问题的启发式教学实践研究——以“管理学原理”本科教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06):15-17.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审计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10-0102-02
一 引言
(一)兴趣的重要性
在面对专业性较强,特别是较为晦涩的基础理论课程时,学生在最初的学习中缺乏兴趣,缺少主动性的现象普遍存在。我们知道,即便是面对学习态度积极的学生,如果开课之初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深入学习之后无法保持兴趣,也将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激发学生兴趣。我们常说,“好奇是人类的天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兴趣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学生“自发的兴趣”——即经过中学阶段的学习与社会基本认知之后,本身对某个类别知识产生的自发的“兴趣”,另一个则是教师的引导。一门课程,期望所有学生对其有“自发的兴趣”,是不现实的,而教师科学的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采用启发式教学中的“问答法”来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使其主动探求知识的做法,在审计学课程的教学中具有非常实用的一面。
(二)审计学课程教学中的难点
审计学是面向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财务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在面向专科、本科层次的教学中,应本着“必须”与“够用”两个基本的宗旨,教学中尽力做到不过于简略,也不过分拔高。应该说,审计学对于财务专业的学生而言,可谓“承前启后”——它即需要较全面的财务基础学习做铺垫,又是综合实训等后续课程的基础,其先修课程一般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该课程教学中在兴趣的引导方面所面对的困难主要有两个,一是如何让学生在首堂课中建立对审计课程的兴趣,另一个则是在面对较为晦涩的概念与理论时如何能够持续的保持学习兴趣。
二 启发式教学在审计学课程中的应用
(一)兴趣的激发——启发式教学在审计学“第一课”中的应用
在审计学课程开课之初讲授“现代审计的起源与发展”时,“现代审计起源于意大利、形成于英国,发展完善于美国”,“现代审计起源的根本原因是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是绝大多数理论课本都会涉及的内容,但对于初次学习审计课程的学生,如何能调动其对审计学的兴趣,同时又如何使其更深入的理解这一问题,并由此展开思考呢?
授课实践中,笔者向学生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1.基础会计的学习告诉我们,复式记账法起源于意大利的威尼斯地区,世界历史告诉我们,资本主义萌芽首先产生于意大利的威尼斯地区,审计学又告诉我们现代审计起源于意大利的威尼斯地区,这,是巧合吗?2.你知道吗?麦哲伦、迪亚士、达伽马、瓦特、西门子影响了审计的发展!
学生在面对上面两个问题时,首先会反映出的回应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是不是代表当地经济发展比较好?这时应给予学生肯定的鼓励——是的,较为先进的合伙制企业在14、15世纪的意大利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再给予学生回应后,继续以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学生:我们知道,在合伙制企业中一般并不是所有人都参与经营,这又意味着什么?实践中,学生的回应是:不参与经营的人对具体经营的信息了解不透彻。此时可以给学生以持续的肯定:回答正确!这就是经济学上的“信息不对称理论”,负责经营的经理要比不负责经营的股东掌握的信息更多,那么,“信息不对称”又会对两类人员的关系产生什么影响呢?学生自然的联想和回应是:掌握信息多的人可能对管理者不充分信任。
回答正确!“不信任”即为现代审计产生的最初需求,而不信任来自“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按照以上脉络,学生最终的回答让笔者感到非常惊喜甚至是意外,以下是我归纳出的学生分析得出的结论:全球经济重心的转移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关的;生产力是和企业组织形式相关的;企业组织形式是和职业以及学科的发展相关的;新航路的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了会计、审计学科发展中心的转移(意大利,英国,美国);职业的发展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譬如:有些学生会提到,发明蒸汽机的瓦特是英国人是偶然,但英国人发明蒸汽机能够得以更好的全面应用则是当时英国经济需求的必然)……
可以看到,以上很多结论是课本当中没有的,而笔者据此得出的体会是——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好的“问题”在引导学生兴趣方面很有意义。
(二)兴趣的保持——重要性概念的讲解
审计学作为财务类专业,特別是审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其中相当比例的教学内容是较为晦涩难懂的,诸如“审计风险”“审计重要性水平的选择应用”“抽样风险”等内容有较大的理解难度。“审计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对“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有较扎实的基础,而在教学中,如何让概念和理论“活起来”、如何让学生主动性“觉醒”,让最初调动起来的学习主动性继续保持下去,以免影响学生的持续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好的问题可以让晦涩概念“更容易”在讲解“审计的重要性水平”这个概念时,变通的采用 “问答法”依然是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在这里,笔者采用类比的方式,提出以下两类问题。
1 以日常生活的例子展开问题
(1)大夫给病人看病,最终要做什么?(判断病种,病情,评估健康状况)。(2)如果一人仅有轻微擦伤,能不能说其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可以)(3)为什么轻微擦伤一般不会被定义为“患病有恙”?(因为“没那么严重”)。
2 对应的提出审计学相关概念的问题
(1)注册会计师做财务审计工作,最终是要做什么?(出具审计报告)。(2)如果企业财务报表有细微错报,能不能发表最好的“无保留意见”(可以)。(3)为什么细微错报不会被认为“报表不合法不公允?”(因为“没那么严重”)。 问题后的括号内为学生的回应,就此内容,学生还会继续对以下问题感兴趣:什么是细微错报?如何衡量是否细微?站在谁的角度衡量?衡量标准如何确定?——而这些,正是审计重要性水平(判断错报的标准)所需讲解的后续内容。
再如在讲解“审计要关注错报的性质”时——“洗钱是较为严重的经济犯罪,你知道如何识别洗钱在财务中的操作吗?”又如在讲解“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时—— “什么情况下会计会有贪墨应收账款的动机,什么情况下他会把这种动机转为行动,什么做法能讓这些行动无法实施?”类似的问题,如果要进行详尽的分析,学生需要去复习财务会计、去查阅法律法规、去翻阅管理学著作,去思考人的心理与行为,这些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很多学生构建了“大财务”的观念,对“大财务”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三 启发式教学在审计学课程中的实践体会
(一)教师应努力实现学生主动性觉醒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根据朱熹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学生对一项学习内容,对一门课程的学习如果能够达到愤、悱的境界,那么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将是极强的,这里,“启”与“发”则是我们这些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应该去做的。向学生问问题,问能够吸引学生的问题,问能够让学生“自己去问问题”的问题,或许“启、发”之中,“愤、悱”已达。学生主动性的“觉醒”来自更加浓厚的“兴趣”,而“兴趣”的来源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在于“启发”,教师的“启发”其中一种方法即是去问“更有意思、更有针对性,更具拓展性”的问题,而教师问的“问题”最好能够激发学生“自我发问”的火花。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相信这些“自我发问”的火花会让学生“爱上学习”。我们可以认为:学生的“自我发问”可以视作主动性“觉醒”的一种表现。
(二)财务类课程授课应努力构建学生的大财务观
每一门课程都不是孤立的点,因此实现核心专业课程知识之间的贯通尤为重要,“好的问题”可以有效地让财务磊专业学生爱上“大财务”。审计学是与审计这个专业名字相同的课程,其对于审计专业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它需要较全面的财务基础学习做铺垫,另一方面,它又是审计实训等后续课程的基础,可谓“承前启后”。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如果教师启发得当,对于学生核心专业课程的贯通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教学实践中,一些好的“问题”对于调动学生主动探索核心专业知识的“贯通性”,具有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丽,温恒福.启发式教学与对话式教学辨析[J].教育探索,2011(02):51-53.
[2]吴翊.启发式教学再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11(01):67-68.
[3]眭荣方.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控制策略[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02):85-87.
[4]韩龙淑,王新兵.数学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特征[J].数学教育学报,2009,18(06):6-9.
[5]赵蓉蓉.教学秘书职业倦怠感问题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31(03):30-32.
[6]李慧勤,李红君.现代启发式教学的内涵与实施[J].中国高等教育,2008(10):21-23.
[7]朱智斌,杨伟东.孔子启发式教学与苏格拉底助产术之比较[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3(01):143-148.
[8]何得桂.基于问题的启发式教学实践研究——以“管理学原理”本科教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06):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