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阿Q的精神胜利法及产生根源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snow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Q正传》是鲁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阿Q性格的最主要的特征是“精神胜利法”。所谓的“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中无法获得满足,只好在精神上、在幻想中寻求自我安慰。归纳起来,精神胜利法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四点:
  
  一、自欺欺人
  
  阿Q被人打了,就用“儿子打老子”来自我安慰;他忌讳头上癞疮疤,且颇为苦恼,可人们偏要拿他的癞疮疤寻开行心时,他会说“你还不配”,于是觉得自己头上的癞疮疤非同寻常,是“一种无尚光荣的癞疮疤”了,他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墙壁上碰了响头之后,站了一刻,心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
  
  二、健忘麻木
  
  阿Q向吴妈求爱,被赵秀才用大竹杠教训了一顿,过了一会,他听见外面有声音,一看是吴妈在那里哭闹,不知道因为自己的事情,竟然跑去凑热闹。前面被人打了,转身之间忘得一干二净。刚刚被强者假洋鬼子用“哭丧棒”打得鼻青脸肿,转眼之间就去欺辱小尼姑,强行摸小尼姑的头,还说“为什么和尚摸得,我摸不得”。
  
  三、妄自尊大
  
  别人说他混得差,他就用“祖先比你阔”来搪塞。“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啦!你算什么东西!”;他生活困窘,地位低下,连老婆去娶不上,却偏偏虚妄地夸口“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
  
  四、自我摧残
  
  他赌博赢得的洋钱被抢,无法解脱“忽忽不乐”时,就自打嘴巴以假想打的是“另一个”,而在精神上转败为胜。
  精神胜利法,是阿Q身上最重要的精神特征。究其原因,与阿Q生活的时代紧密相连。在当时,封建统治者对帝国主义侵略本已到了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地步,但偏要自称“天朝”,沉醉在“东方的精神文明”中,鼓吹中国文明“为全球所仰望”。已经到了死亡的边缘,却追求精神上的胜利。这一思想深深毒害着处于下层的劳动人民。从更远的思想根源来说,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思想陈陈相因,封建礼教、封建道德规范一代代从精神上麻醉和毒害劳动人民。这种麻醉和毒害造成了阿Q的愚昧落后和麻木不仁。小说更深刻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阶级矛盾及“精神胜利法”产生的历史根源,有力地批判了辛亥革命脱离群众和不彻底性,表达了作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观点。鲁迅对于中华民族的劣根、民族生存的忧患意识、对决定本民族生死存亡的环境和懦弱进行无情批判。
  在《阿Q正传》中,对阿Q的精神病态的刻画是和对辛亥革命的严酷真实的揭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惟其对前一方面的刻画非常深刻,对后一方面的揭示才那样令人信服。
  小说中作者鲁迅要借用一个人物来表现许许多多中国人的普遍的精神病态,就势必得运用夸张的手法,不但在他身上植入许多远非他个性所能包容的精神重负,更要最大限度地凸现他身上的那种具有极大概阔性的心理特点。这在小说对阿Q那种种精神胜利法的表现刻画中,就可以看得很清楚。无论是“儿子打老子”,还是自己打自己嘴巴,这样的行为,倘若孤立地看,似乎都不太真实,但文中却大量使用了这种大幅度的夸张的手法,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他是把阿Q和未庄当作愚昧的中国人和封建农村的象征来描写的。读完文章,叹服作者揭露国民灵魂的深刻性。
其他文献
金秋十月,收获的季节!我来到省城,参加了西北师大承办的“国培项目”顶岗置换为期八十天的培训学习。经过了三个月的学习,我深有感触,写下此心得,与大家交流共勉。    一、学习者——角色的真正转换    作为首批学员,通过课程设计七大模块的螺旋式上升培训,即(一)专业知识的拓展和提升(中学数学课程中的数学内容主线梳理和数学文化与思想方法);(二)教育理论和学科教学(教育理论专题和学科教学理论);(三)
期刊
郑愁予,台湾诗坛名家,饮誉海内外,他的诗歌既浸润着浓厚的中国古典诗歌色彩,具有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又不乏现代手法的借用,包容并蓄。  《错误》一诗写于一九五四年,是郑愁予的早期名作。这是一首思念情人之作,表现了漂泊的游子与所爱的女子之间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诗人采用虚实相生、相映成辉的形式巧妙构思,曲折婉转的表达主题,显得美丽而哀婉。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写女子的痛苦相思,而且深刻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授人之鱼,只供一饭:教人以渔,终生受用”,这是教学短期效果与长期效益的问题。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思维品质最大的进步和发展,课堂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现在我们常说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怎么提高?笔者认为实施探究式教学是一条有效途径。  所谓探究式教学是“不直接把构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动机的形成,知识的获得,智能的提高,都离不开一定的数学情境。所以,精心设计数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一、创造思维情境。诱发学生的创造欲    1 学生动手实验,获得感性认识。(授课前要求学生准备一个鞋盒的外壳、两个小图钉和一条细线)先用图钉将细线的两端固定(让细线松弛),再用铅笔把细线拉紧,使笔尖在纸上慢慢移致力,画得图形为椭圆。
期刊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宗旨。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要了解儿童的世界,遵循儿童世界的规律和方法,走近儿童,蹲下身来,带着鼓励、微笑和友谊,做成人世界派往儿童世界的使者,在研究儿童上下工夫,在走向儿童上动真情,寻求适合每个儿童成长的方法,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是没有找到教好孩子的方法”。教师要相信孩子“只有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是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但由于理念的缺失和操作的异化,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正逐渐走向“标识化”!致使多数合作学习仍停留在“有合作之形,无合作之实”的层面上。因此在合作学习中,需要教师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扎实的实践研
期刊
全省“两基”迎“国检”有战略性目标,具体目标和指标目标,我就指标性目标列一个单子,供同行参考。    一、“两基”国检的依据    (一)国家依据——“两个法规、三个文件”  两个法规:  1、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1993年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  三个文件:  1、《国家教委关于颁发的通知》(教基[1994]119号)  2、《国家教育督导团关于加强西部地区
期刊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就要抓住导课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本人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一些效果较好的导入方法,现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整理如下,与同仁
期刊
教师要最大限度地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才能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本文浅谈几点教学实践的体会,期望与同行们共商。    一、相信学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几个认识问题    教师教的平行班,使用同一本教材,教学效果却有很大的不同;不同的教师讲同一内容的课,听后感觉也会不同,这是值得思考和认真研究的问题。那么究竟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内在动
期刊
中学生伴随着生理和心理的激烈变化,往往会产生各种矛盾心理,思想和内心孕育着很多不安定因素,致使一些人陷入心灵困惑而不能自救的境地。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体现。    一、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    (一)自身的身心、社会环境的变化引发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日益增多  青少年学生对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常常很敏感,在当前这种社会环境中,中小学生在学习、升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