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写过北国的春风。记述在冰雪沉睡的山沟里,忽然一夜间,呼啸咆哮,卡卡折枝,砰砰冰裂,沙石扑窗如机枪扫射,木头梁、柱、椽、檩格拉格拉如山神大虫冬眠初醒,伸腰抻腿,骨节作响……
天亮起来一看,冰雪依旧,只是趴下来点贴近地皮。
春风告退。忽又从千里外,从沙漠,从戈壁起跑,跨栏一般生猛,跨越崇山峻岭,踢蹬起黄沙黄土,高天朦胧,太阳淡化……这样一而再三,麦苗才吐青,冰雪也正在角落里、背阴里、洼里坎里龇着白牙。
我服了。后来也爱了。
说到爱,我又是江南水乡出身,那里的春风叫历代诗人写完了,不用也不能再写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池塘生春草的“生”字,“吹皱一池春水”的“吹皱”二字,都是千古赞为绝话。咱还噜苏什么呢,本来在针也插不下去的地方,只有做做翻案文章,弄得巧时还有立锥之地。这些绝话早已铁案如山,咱们不抱没缝的蛋也罢。
这是做诗做文章的话。说到爱,却又是一番天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极好的诗句,不过我不爱。“随”字好,江南水乡的春风和春雨,是紧相随的,“潜”字好,“润”字好,“细”字更好,风也细雨也细也。但“无声”二字惹了我的爱心。
我久居北国,有个弟弟久居北大荒。我们壮年时都不大思乡,俨然四海为家了。有回我问他,有没有偶然心动,念及家乡的时候?他思索。
我追问好比说一刹那?我这里有过一刹那来去如闪电,闪电就够了,不必比做晴天霹雳。
他说有。有时候炕上睡醒,不知身在何处,忽听屋顶“瓦背”阵雨扫过——沙、沙、沙……江南绝无炕,北大荒没有“瓦背”,有雨也不会“沙、沙、沙”。那是江南的春风春雨了,你说你没有思乡,那是故乡思念你了。你这个游子不但不知身在何处,还不知道童年永不离身。
我劝弟弟写诗吧,他一笑,无意于此。
人到老时,血管会硬化,脑子却又会软化,弄得可笑。盖世英雄,也难免小丑般收场。
落叶归根之思,我又以为那是软硬兼施的东西。若论固执劲儿,只怕是软硬不吃。
我耳朵里不大出现弟弟的“沙沙”声,现在耳朵到了春天,到了雨天,都少不了“苏苏苏”。江岸“绿”,是苏苏“绿”的春草“生”时,春风“吹皱”时,“随”时“潜”时“润”时,都必定价响。“润物细无声”,“无声”两字不能接受。
好好听吧,幼苗拔节,童年拔长,那也是苏苏响着拔上来的。老来硬化或软化的时候,耳朵里苏苏不绝,那是春的回声。那是故乡故土的呼叫。
(选自语文出版社《走过四季·春》)
[解读]这篇思念故乡故土的散文,写得很特别,没有像大多数文章那样,取对故乡人、事的怀念以表思念之情,而是直写思念。怎样写这种思念呢?作者匠心独运,构思新奇——专写春声。怎样写春声呢?第一,布局山重水复:写声,反弹琵琶,构思新颖。杜甫诗《春夜喜雨》中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句,是颂春雨无声润物、颂春雨不为名不为利的亲切柔和的,而作者恰认为春雨有声,说“‘无声’二字惹了我的爱心”。既是“有声”,就要写出“声”之可爱处,由此,自然地引出具体叙写“春声”的内容来,然后由这种“春声”联想到故乡故土,联想到故乡故土对“我”成长的恩情。行文曲折有致,在不断的悬念中让读者不断地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第二,巧用春风铺垫。在写春声之前,写了春风的美和“我”对春风的爱。那么,春风和后文的春声又是什么关系呢?一是由北国的春风引出江南的春风,以表达对江南春风的爱,让读者先陶醉在如画的江南中,为赞颂处在江南的故乡故土作好铺垫;二是用春风引出春天,以写春天的景、物,把读者带入春天,表达了对春天的进而对春声的爱。第三,语言贴近生活而有趣味。一是生动、形象、具体。例如文章开头的“沙石扑窗如机枪扫射,木头梁、柱、椽、檩格拉格拉如山神大虫冬眠初醒,伸腰抻腿,骨节作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中沙石飞卷的速度、力度和木头梁等的形象响声。“冰雪也正在角落里、背阴里、洼里坎里龇着白牙”写出了冰雪像凶猛野兽不愿退去的顽固。这些语言让读者身临其境;二是幽默诙谐。例如“但‘无声’二字惹了我的爱心”句。作者要赞美春声,所以有别杜甫所赞的“无声”,因而说“惹了”。这一“惹”字既保留着传统中的对春雨“无声”的赞扬,又表达了对新感受到的春雨“有声”的爱。再如,把落叶归根之思写成“软硬不吃”。这幽默的“软硬不吃”一語,更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故土的眷眷深情。
[作者通联:湖北孝感高中]
天亮起来一看,冰雪依旧,只是趴下来点贴近地皮。
春风告退。忽又从千里外,从沙漠,从戈壁起跑,跨栏一般生猛,跨越崇山峻岭,踢蹬起黄沙黄土,高天朦胧,太阳淡化……这样一而再三,麦苗才吐青,冰雪也正在角落里、背阴里、洼里坎里龇着白牙。
我服了。后来也爱了。
说到爱,我又是江南水乡出身,那里的春风叫历代诗人写完了,不用也不能再写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池塘生春草的“生”字,“吹皱一池春水”的“吹皱”二字,都是千古赞为绝话。咱还噜苏什么呢,本来在针也插不下去的地方,只有做做翻案文章,弄得巧时还有立锥之地。这些绝话早已铁案如山,咱们不抱没缝的蛋也罢。
这是做诗做文章的话。说到爱,却又是一番天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极好的诗句,不过我不爱。“随”字好,江南水乡的春风和春雨,是紧相随的,“潜”字好,“润”字好,“细”字更好,风也细雨也细也。但“无声”二字惹了我的爱心。
我久居北国,有个弟弟久居北大荒。我们壮年时都不大思乡,俨然四海为家了。有回我问他,有没有偶然心动,念及家乡的时候?他思索。
我追问好比说一刹那?我这里有过一刹那来去如闪电,闪电就够了,不必比做晴天霹雳。
他说有。有时候炕上睡醒,不知身在何处,忽听屋顶“瓦背”阵雨扫过——沙、沙、沙……江南绝无炕,北大荒没有“瓦背”,有雨也不会“沙、沙、沙”。那是江南的春风春雨了,你说你没有思乡,那是故乡思念你了。你这个游子不但不知身在何处,还不知道童年永不离身。
我劝弟弟写诗吧,他一笑,无意于此。
人到老时,血管会硬化,脑子却又会软化,弄得可笑。盖世英雄,也难免小丑般收场。
落叶归根之思,我又以为那是软硬兼施的东西。若论固执劲儿,只怕是软硬不吃。
我耳朵里不大出现弟弟的“沙沙”声,现在耳朵到了春天,到了雨天,都少不了“苏苏苏”。江岸“绿”,是苏苏“绿”的春草“生”时,春风“吹皱”时,“随”时“潜”时“润”时,都必定价响。“润物细无声”,“无声”两字不能接受。
好好听吧,幼苗拔节,童年拔长,那也是苏苏响着拔上来的。老来硬化或软化的时候,耳朵里苏苏不绝,那是春的回声。那是故乡故土的呼叫。
(选自语文出版社《走过四季·春》)
[解读]这篇思念故乡故土的散文,写得很特别,没有像大多数文章那样,取对故乡人、事的怀念以表思念之情,而是直写思念。怎样写这种思念呢?作者匠心独运,构思新奇——专写春声。怎样写春声呢?第一,布局山重水复:写声,反弹琵琶,构思新颖。杜甫诗《春夜喜雨》中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句,是颂春雨无声润物、颂春雨不为名不为利的亲切柔和的,而作者恰认为春雨有声,说“‘无声’二字惹了我的爱心”。既是“有声”,就要写出“声”之可爱处,由此,自然地引出具体叙写“春声”的内容来,然后由这种“春声”联想到故乡故土,联想到故乡故土对“我”成长的恩情。行文曲折有致,在不断的悬念中让读者不断地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第二,巧用春风铺垫。在写春声之前,写了春风的美和“我”对春风的爱。那么,春风和后文的春声又是什么关系呢?一是由北国的春风引出江南的春风,以表达对江南春风的爱,让读者先陶醉在如画的江南中,为赞颂处在江南的故乡故土作好铺垫;二是用春风引出春天,以写春天的景、物,把读者带入春天,表达了对春天的进而对春声的爱。第三,语言贴近生活而有趣味。一是生动、形象、具体。例如文章开头的“沙石扑窗如机枪扫射,木头梁、柱、椽、檩格拉格拉如山神大虫冬眠初醒,伸腰抻腿,骨节作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中沙石飞卷的速度、力度和木头梁等的形象响声。“冰雪也正在角落里、背阴里、洼里坎里龇着白牙”写出了冰雪像凶猛野兽不愿退去的顽固。这些语言让读者身临其境;二是幽默诙谐。例如“但‘无声’二字惹了我的爱心”句。作者要赞美春声,所以有别杜甫所赞的“无声”,因而说“惹了”。这一“惹”字既保留着传统中的对春雨“无声”的赞扬,又表达了对新感受到的春雨“有声”的爱。再如,把落叶归根之思写成“软硬不吃”。这幽默的“软硬不吃”一語,更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故土的眷眷深情。
[作者通联:湖北孝感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