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尽铅华,还语文课堂以本色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f8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的开展、语文教材的变革以及新课改的深入,确实给语文课堂带来了“万紫千红一片春”的欣欣向荣的景象。尽管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各种灵活开放的课堂也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但有些课堂却为此失去了语文课堂应有的本色。在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教学模式横飞的时代,究竟怎样的语文课堂才是我们需要的课堂?历经了“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寻觅之后,我们又该如何还语文教学以真正的面目?这不得不提醒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去审视和思考。
  【关键词】本色;语文味;读味;品味;写味
  本色语文是立足于文本的言语,符合学生的认知,营造良好的言语氛围,引导学生咀嚼感知言语,激活学生认知的体验,生成学生的言语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如何回归与文本真,凸显语文教学的本色?知名教育家王崧舟说:“真正的语文味体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品词品句、咬文爵字的品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结合王崧舟老师的结论谈谈我的几点拙见。
  一、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要达到以上要求就必须注重学生的朗读,语文课讲究的是书声琅琅,读是根本,没有读,就没有语感的生成、情感的升华以及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王舟松老师说:“初读课文,把功夫扎扎实实地花在读通课文身上,这是学好语文的金玉良言。”在实际的教学中把读书声贯穿整个课堂是我们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要素。例如,在教学《青花》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课前先进行预习:自读课文寻找课文生字新词并理解相关字词,然后再读课文,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一来可以减少课上费时寻找生字理解字词的时间,二来学生可以更深刻地掌握基础知识,向更高层的情感升华。接着课上我并没有过多地指导学生朗读上的技巧,而是充分给与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让她们在反复的朗读中品味作者寻觅青花独特的心路和感悟。之后我再适时地和学生交流并总结出作者寻找青花的足迹经历的“修复——复制——创作”的三个艰辛而曲折的心路历程,并在相关的自然段中画出作者相关的心理句子。课文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作者追寻那片残缺的青花的渴望和期盼,更有迷惘和执着,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自然而然就收获了文中精髓,对课文的理解就更上一层楼。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每一节课都可以如此。学生在课前通过朗读及课前预习掌握了课文的基本情况,在课中又经过静心的朗读,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潜移默化地已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朗读课文时让学生发之于心,源之于情,吐之于声的细嚼慢咽课文总比狼吞虎咽要能更解其中味。朗读中让学生在抓注重点词句,反复揣摩咀嚼,更能让学生亲吻语言的芳香,拒绝语言的魅力,触摸语言的温度,掂量语言的分量,感知语言的情感。
  如在《秋天的怀念》一课中,文中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几个小小的字眼,触动了我们情感深处最脆弱的那根弦。所以在指导学生品读母亲每次面对儿子绝望的呼喊咆哮时的动作和语言的时候:
  师问:面对作者每次的暴怒无常,母亲是怎样做的?
  生读:母亲就悄悄地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
  师:两个“悄悄地”一个“偷偷地”,面多暴怒无常的儿子,母亲的动作总是那么安静,就连哭泣也没让作者听见。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母的伟大。
  生读: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师:找出有关母亲动作的字词,并说说您的感受。
  生:扑、抓、忍。这三个动词里我感受到了母亲的坚强与无私。
  师:母亲撕心裂肺痛在心里,可是嘴里却没有透露一丝的脆弱,在字里行间,我们无不感受到一个坚强无私的母亲,把你的感受带进朗读中。(生读)
  师:是呀,母亲无声的语言从未停止过,面对冷漠、悲观的作者更是甚是紧张,这一冷一热的母子,更让我们痛心不已,此刻你们的,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1:难过、伤心。
  生2:为作者的任性而有点愤怒。
  生3:为母亲的所作所为而感动。
  ……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情感再读第一自然段,读出作者的暴怒无常,读出母亲的伟大坚强与无私。(生读)
  ……
  以上片断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引领,让学生反复朗读,使得课堂高潮迭起。尤其是母亲的动作和语言的描写这两句,课堂中引领学生整整读了十次,但每一次的引读又是那样独具匠心。这样的读是一次又一次地领悟,一层又一层地体会,一步步把学生带入慈母情深处,学生的情感一浪高于一浪,怎能不领会到母亲的坚强与无私,课堂又怎能不掀起情感的波澜呢?
  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如同春风化雨,时时潜移默化、深入细致地感染着学生,并激励、诱导着学生积极的行为。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能营造朗读的氛围,通过情感的信号功能把深厚的情感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课文的情感世界,与作者产生共鸣,升华情感,更能收获文中的最终主旨。“品”字三口,口口皆可口。让学生带着心灵的情感和温度去品味课文,定能让学生走向更高的文学艺术殿堂。
  三、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在品读文章时,能让学生圈点勾画、摘抄课文的好词佳句读透文章,让学生主动质疑,找出疑点,进一步深入探究文章内涵,揭示主旨。圈点、批注不是在文章中任意涂写,而是要求有自己的一套符号系统,同时要简单、明了,表示的意义也要固定。尤其给文章作批注时要在反复阅读、认真思考、比较分析、揣摩体味后才能进行。当学生按以上要求阅读完一篇文章时会发现:这样的圈点、批注原来也是一篇绝妙的作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真正做到读写结合。深圳名教师——姚建武老师在河源市一小和孩子们上了一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精彩的课例。姚老师學识丰富,语言幽默风趣、大方。面对一群活泼、单纯的孩子,他“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般的引领使他的主导作用在这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堂课教学中,姚老师以让孩子们圈出“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这一句为突破口,通过学生的朗读、想象、欣赏、品味课文内容感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帮助他人,快乐自己”“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主旨。再如:说到“姹紫嫣红“一词,姚老师则出示汤显祖《牡丹亭》的句子节选“杜丽娘蹬进园子,满眼都是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相同的还有“应接不暇”“山阴道”“花团锦簇”等关键句子、关键词语姚老师都一一给孩子耐心地讲解,这也正应对了他说的:“读书应抓关键句子,关键词。”这样的课堂,既有深度,又有温度;既有大泼墨的写意,也有工笔细描的精致,这种平衡,何尝不是一种新的突破呢?最后姚老师又以一个有关德国人的故事——《只砍有记号的树》引导学生圈出文中的重点句——“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更进一步地让学生受到人文的滋养,在如沐春风中和他一起领略那一道奇丽的风景和那一个奇特的民族,最终感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和民族精神。   整节课层层深入,在圈点批注同时一唱三叹,让人意犹未尽,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展现得淋漓尽致。正如姚老师所说的:“什么东西只要你动了心就会动了情,动了情就会变得有味道,有了味道就会耐人寻味。”
  除了圈点批注以外,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备摘抄本让其养成摘抄书作的好习惯。一来可以深化课文内容,提升课文内容的解读和品位;二来可以收集更多的好词佳句方便日后写作借用,因为课文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最好的范文,学生积累了这些好词佳句待到习作时学生何愁“无米之炊”?例如,《窃读记》中的“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永远的歌声》中的“走出山乡,走出童年已经很久了。童年像一幅褪了色的画,贴在记忆迷离的墙壁上,好些地方都淡得看不出线条和色彩来了而童年的一些歌却如那山间淙淙的小溪,清亮亮地流淌着,至今仍响在我的耳边……”《青花》中的“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的“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理想的风筝》一文中的“春天又到了,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等等,这些优美而又耐人寻味的句子不妨让学生摘抄到自己的本子里,让他们有时间拿出来反复品读,久而久之也便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无论何时都可以信手拈来,出口成文了。
  古人有云:“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指导学生掌握了批注阅读的方法,学生掌握了捕鱼方法,才是真正的学会阅读。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超越教师就要把思考、发现和批判的权力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更好的体会成功的快乐!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一直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总在大浪中颠簸前行,在课改的浪潮中不断洗涤自我,洗净铅华,回归本真,在不断地提高语文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真正扎根沃土,长成参天大树为学生撑起一片晴空。愿我們每一位语文教育者都能为这简单而又深刻,清晰而又丰富,独特而又质朴的语文课堂奉献自己的“语文味”,演绎语文课堂的“真我风采”。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
  [2]王崧舟.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2015.
  [3]吴文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容易忽视的100个细节,2008.
其他文献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利珀曾明确指出:“情感本身就是动机。”认知与情感是密切联系的,情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起动力的作用,承担着学习的定向、维持和调节的功能。新课程观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而愉快的情感体验能保证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对学生有效地认知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让愉快洋溢在语文课堂中应被现代教育大力提倡,如何让学生学得愉快呢?下面浅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以爱为磁。让学生
【摘要】家长会是家校联系的重要渠道,对于小学生家长会出现的负面影响的教育行为,要有充分的认识。把学生缺点扩大化,废除挫折教育,以考试讲评为重点内容的家长会,老师与家长的秘密联络这些负面行为需要深刻反思。在当前提倡培养人才核心素养的今天,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家长会这个主战场,必须要平衡好“表扬”和“批评”的关系。  【关键词】小学生;反思;家长会;负面行为  小学生家长会是家校联系的重要渠道,家长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学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体育教学也逐渐被重视起来,田径训练是初中体育的重要教学内容,同时也是体育课程的基础训练科目。本文通过对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的强度及训练量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其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之间存在的关系、影响田径训练的强度和训练量的因素以及提高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可行措施,旨在促进初中体育科学教学水平的提高,进而促进初中学生的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生活物品进行教学,做到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方式和渠道进行教学,这样既是对生活资源的有效利用,又是做到了变废为宝,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有利于他们在学习物理的时候联系生活实际,更利于新课标的实现。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物品;实验教学  实验是物理教学最为主要的一种方式,做物理实验一定要有相关的实验设备和器材才行,但是只把物理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在日常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呢?我认为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必须联系学生的实际,遵循教育规律,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从“自知”到“自评”,最终达到“自教”的目的。使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接受教育,变“他教”为“自教”,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认识自己;自我评价;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
【摘要】惩戒,是使用合理的强制性手段对问题行为进行矫正。正面管教以爱和尊重的理念来指导适度惩戒,既能“赢得”学生,又能达到长期有效的教育效果,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正面管教;惩戒教育  一、现实感悟  进入新时期,教育走上了爱之路,倡导“欣赏”“激励”“爱心”,教师在教育违纪学生时小心翼翼,批评严厉点都被吐槽为“使用语言暴力伤害学生心灵”,更不敢动学生一根手指头,否则,立马被扣上
2016年的夏天,我接受了一个新挑战:借调到麒麟小学,负责五年(4)班的语文科和科学科的教学,兼任班主任。还没看到孩子们,就已经有热心的老师告诉我:班上有个男生特别麻烦。我再问同事,为什么这个孩子如此“出名”呢?原来是他有以下几点表现:第一,不交作业也不做测验卷,即便留堂,也不愿动动手,到了考试,能拿到十来二十分是可想而知的;第二,对老师态度差,不服老师的教育,除了顶嘴,还试过一次对班主任动手;第
摘 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中,提出了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四能”,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从四维角度来审视“解决问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四能”的教学策略,即四维、三维、二维、一维,从具体到抽象,由情入理地解决问题。  关键词:四维;感悟;教学;建模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中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四能”,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
【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小学数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培养良好的素质,开启学生智力,探索规律,掌握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兴趣;智力;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科课堂教学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教师应重在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课堂上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做到既
【摘要】由于農村学生的英语水平层次不一,这给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针对这一实际问题,结合“分层教学,生命成长”校本课题实践,谈谈英语课堂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从而促使学生和谐成长。  【关键词】英语课;分层教学;英语素养  在英语教学中,差异较大的学生进入班级后接受的却是同一教学进度,这势必造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后进生跟不上”的局面。那么,在现行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