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问题教学法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89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教学的改革应注重生物问题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此谈谈问题教学法在生物课堂中的运用。
  〓〓一、在导入新知识时运用问题教学法
  〓〓例1:在讲授人教版必修1第6章第1节《细胞增殖》的教学时,可创设一些贴近人体生理的问题情境:(1)人体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但每天都有大量的细胞死亡,如果没有细胞的新生,我们的生命会怎样?新的细胞是怎样产生的?(2)最初的人体只有一个细胞,这一个细胞如何发育成多细胞的人体?(3)地球上有一类简单的生物,它们的整个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它们是如何繁衍后代的?把学生导入到细胞分裂来。
  〓〓二、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上运用问题教学
  〓〓例2:在讲授人教版必修1第4章第2节《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教学时,采用此种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脂溶性物质极易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很容易被脂溶性溶剂所溶解。你认为,这一事实说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中应有什么物质?(2)科学研究发现:细胞膜易被蛋白酶水解,说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中有何种物质?(3)细胞膜中只有蛋白质和脂类这两种物质吗?(4)1925年荷兰科学家高特和格伦德把红细胞的磷脂抽提出来,在水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发现磷脂分子排成单层后的面积恰好等于红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这说明什么?为何这样?(5)蛋白质和糖类物质在膜上又是如何分布的?通过问题教学,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既获得了知识,又学会了对某些具体问题的分析研究的方式方法。
  〓〓三、在概念教学上运用问题教学法
  〓〓例3:在讲授人教版必修2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的教学时,对于免疫系统的组成,设问:(1)什么是免疫器官?它包括哪些器官?(2)什么是免疫细胞?包括哪些细胞?它们有什么不同?(3)什么是免疫活性物质?包括哪些?
  〓〓对于体液免疫,问题有:(1)什么是抗原?大多数抗原进入内环境后首先被什么细胞处理?(2)抗体的本质是什么?它是怎么产生的?它是如何起作用的?(3)体液免疫的过程是怎样的?请用文字和箭头的形式表示体液免疫的过程。
  〓〓对于细胞免疫,问题是:(1)吞噬细胞在其中起什么作用?(2)效应T细胞有没有接触抗原?(3)你能说出记忆细胞的作用吗?(4)细胞免疫的结果是什么?最后抗原是如何消灭的?学生通过问题的思考,理解辨析概念之间的关系,记忆深刻。
  〓〓四、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
  〓〓例4:在人教版必修1第4章第1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教材选用紫色洋葱和0.3g/mL蔗糖溶液做实验材料。紫色洋葱有紫色大液泡,实验效果好,是理想的实验材料,但是如果不用洋葱,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呢?对比洋葱,引导学生理解材料的重要性。对于为什么用0.3g/mL浓度的蔗糖溶液,设问“用0.5g/mL蔗糖溶液替代0.3g/mL蔗糖溶液来做实验,可以吗?”“能不能用适宜浓度的NaCl溶液替代0.3g/mL蔗糖溶液?”学生经过讨论、思考与实验探究,最终理解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原理。
  〓〓五、在生物复习归纳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
  〓〓例5:人教版必修1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碳循环的复习,由一些问题可将知识串起来。(1)物质循环概念中的物质是指什么?循环的范围在哪里?(2)在无机环境中碳以哪些形式存在?(3)在生物群落中碳以什么形式存在?循环的渠道是什么?(4)无机环境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有哪些?(5)生物群落中碳回到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哪些?(6)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什么形式进行循环?(7)碳循环平衡被打破会给环境带来什么影响?(8)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相比有什么特点?与能量流动有什么关系?
  〓〓六、 在习题中运用问题教学法
  〓〓例6:已知豌豆种皮灰色(G)对白色(g)为显性,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 ,以基因型为ggyy的豌豆母本,与基因型为GgYy的豌豆杂交,则母本植株所结子粒的表现型
  A.全为灰色种皮黄子叶
  B.灰色种皮绿子叶
  C.白色种皮黄子叶
  D.白色种皮绿子叶、白色种皮黄子叶
  〓〓答案为D。为什么没有灰色种皮呢? 学生很难理解。在分析此题目时,为解决这个问题可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子叶由什么细胞发育而来?其遗传物质与父方和母方都有关吗?一个豌豆植株上所结种子中子叶的颜色一定都相同吗?(2)种皮由什么结构发育而来?其遗传物质与父方和母方都有关吗?(3)一个豌豆植株上所结种子种皮的颜色一定都相同吗?(4)前后两代植株所结种子种皮颜色分别由谁的基因型决定?学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很容易纠正理解上的错误,比单纯由教师讲解订正效果要好得多。
  责任编辑〓潘孟良
其他文献
后进生与其他学生相比,更容易犯错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小学到初中,后进生之所以成为后进生,并不是三两天就形成的,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任重道远。正确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进行适时、耐心、有理、生动的教育。  一、后进生犯错后的心理剖析  1. 后悔痛苦心理。  青少年由于身心迅速发展,自我评价能力明显提高,他们对客观事物的好坏是非往往急于做出自己的判断,独立感增强;且又由于处于这一阶段的青少年的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需讲究一定的艺术。课堂中,教师设置教学情境,提供一定的刺激,能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教学的欲望。所谓教学情境,指的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努力克服(寻求达到目标的途径),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创设教学情境,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水平,提出教学要恰到好处,让教学处在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是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求
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一、以生为本、家长参与的全方位课外阅读作业设计理念  学生阅读能力展示。读是为了更好地去写,读是吸收,写是倾吐,有吸收才能倾吐。每个星期我都要求学生运用积累的好词佳句,或学过的古诗词、修辞手法,让自己的习作表达更生动。
蔡秀梅在《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第8期撰文指出,学校道德教育并不具有天然的道德合理性,在德育目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合道德的现象。第一,德育目的中存在社会本位目的对个体本位目的的驱逐,对独立的价值思考和批判能力的强调仍然不够。第二,德育内容陷入了道德教育的“非道德”以及伦理规范的困境。“德育”概念存在着“泛化”的问题,其实质是政治化,实际上已经走出了道德的范畴。同时,伦理规范不仅存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重点、难点问题,作为教师,该如何确认、处理和化解这些教学重、难点,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和技艺的一种检验。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重难点一般包含两种形态,即静态教学重难点和动态教学重难点。静态教学重难点主要是指教学参考书所规定的内容,侧重于从学科知识体
写作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学生依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  一、写作指导注重立意选材  我细心观察学生的写作活动,像教练员亲临球场指挥一样,随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身教胜于言教,新的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本身就是课程,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自身的教学资源。比如,以亲人为话题的作文,发现好些同学还在写提前起床煮早餐、带自己看病、雨中送伞等事例
PID控制策略应用广泛,同时也是“过程控制”课程教学内容中最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有效促进学生对该策略的直观理解,使学生在实际控制系统中能灵活应用,提出基于虚拟仪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