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礼记·大学》且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覆旧推新的思想在古时就已经出芽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对哲学中的发展似乎看得更为透彻。日月若江中之水,每个时代皆涉水而过。彼时的月非当时的月,此刻的日也非当年的日,江中之水也早已奔流到海从无再复。光阴汤汤,青山依旧,苍郁之浓重,若添一丝红焰岂不更胜。
这个时代时刻都能掀起滔天巨浪,无学则无以立。这已非念念“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就能得过且过的。也绝非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能悬壶济世的。大江东去,我们除了顺流而下,难道仅仅是形单影只,两手空空?非也,我们势必要牢固现代技术,以之为轮,或以之助燃,使我们在漩涡之中不致湮没,在平原之上不致怠倦。然而,一朝为师,这是一个神圣的命题,毕竟师者任重道远,所负之责艰远。那么,作为师者的我们,跻身在时代的激流中,如何屹然不倒呢?
信息技术是颜料。中国的园林建筑历来都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搭配,然而任何一种呈现都绝不是单一的色调。纵然是水清,也会有游鱼细石相映。那么在教学中,文化知识在原有的构架上,应该是描绘出完整的线条,也就是常说的白描。素描是无色彩的,以艺术家的角度来看,它并不像中国的山水画富有神韵,跟油画相比它更少了心情。这种心情,就是情感的渲染。教师之重任,莫过于让学生学有所得,文化知识是一堂课的精髓。然而没有色泽晕染的画,学生很难领略它的美,或者说有一定难度。不如添上一些花红柳绿、一些黛青藏蓝、一些白黑相间,从视觉的冲击传达给灵魂某些讯息。譬如,学生对上弦月、下弦月,上峨眉月、下峨眉月这一文化常识无法理解,其具体形态于他们胸中乃是一派茫然。此时,不妨借助信息技术这缕东风,用图片的形式指引他们回顾生活的所见所闻。再者,种子的成长,胚根着地形成根,胚轴成茎,胚芽成叶,整个过程学生如同抟空捕影,若非借助电子动画,学生此时可能仍然不知其所以然。
信息技术是音符。《琵琶行》中白居易感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那么,静思时,确实是无声胜有声,而课堂上,以有声更胜。当然,此时之声绝不是嘈嘈杂音,也绝不是无病呻吟。课堂应该是锻炼学生思维及表达能力的最佳场所。这自然是有迹可循的,在《秋天的怀念》学习中,我播放了班得瑞的钢琴曲《秋天的落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置身其中,体会不同人物的情感,领悟文章的主题。在学习《济南的冬天》时,我以班得瑞的《初雪》为背景,自己示范了该课文的朗读,让学生心中有情、心中有境。假若信息技术不存在,这堂课会淡了些许生趣。大多时候,有声还是胜过无声。
不过,红花遍地,无一绿色蘸染,真的美么?抑或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好还是百花丛中一点绿好呢?从美学的角度来审视,自然是红为辅色更佳。教师的学识修养,见识的深浅,毕竟是这一桢美景的底蕴,而信息技术作为某种衬托更能让人赏心悦目。然,过犹不及,红色饱满之时不可再溢出。因而,无论何时,我们不能依赖于信息技术,使之左右我们,使之成为课堂的主导。学以致用,学以善用,极尽妙用当是永久的尺度。
愿有红花相映,绿意盎然。未来之路,春光灿烂。
在一朵青葙上跳舞
永州,总是写不完的。我这条在浅水里深居了两千多年的鱼,终究未能躲避逆流而上的命运。从湘北辗转到湘南,不过是一场春花又覆一场秋月,青葙开满一地。这个小城的样子看起来完好,和从前一样,一根细丝坠落,要经过巨大的风声。老站安详,每天都是面朝阳光,从不辜负任何一场南来北往,东去西留。是的,每一颗种子都长大了,我已为人师,从一粒朝圣的微尘,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一种奇迹。从象牙塔走到记忆中去,走到那一株株矮小的希望中去。
这个时代时刻都能掀起滔天巨浪,无学则无以立。这已非念念“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就能得过且过的。也绝非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能悬壶济世的。大江东去,我们除了顺流而下,难道仅仅是形单影只,两手空空?非也,我们势必要牢固现代技术,以之为轮,或以之助燃,使我们在漩涡之中不致湮没,在平原之上不致怠倦。然而,一朝为师,这是一个神圣的命题,毕竟师者任重道远,所负之责艰远。那么,作为师者的我们,跻身在时代的激流中,如何屹然不倒呢?
信息技术是颜料。中国的园林建筑历来都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搭配,然而任何一种呈现都绝不是单一的色调。纵然是水清,也会有游鱼细石相映。那么在教学中,文化知识在原有的构架上,应该是描绘出完整的线条,也就是常说的白描。素描是无色彩的,以艺术家的角度来看,它并不像中国的山水画富有神韵,跟油画相比它更少了心情。这种心情,就是情感的渲染。教师之重任,莫过于让学生学有所得,文化知识是一堂课的精髓。然而没有色泽晕染的画,学生很难领略它的美,或者说有一定难度。不如添上一些花红柳绿、一些黛青藏蓝、一些白黑相间,从视觉的冲击传达给灵魂某些讯息。譬如,学生对上弦月、下弦月,上峨眉月、下峨眉月这一文化常识无法理解,其具体形态于他们胸中乃是一派茫然。此时,不妨借助信息技术这缕东风,用图片的形式指引他们回顾生活的所见所闻。再者,种子的成长,胚根着地形成根,胚轴成茎,胚芽成叶,整个过程学生如同抟空捕影,若非借助电子动画,学生此时可能仍然不知其所以然。
信息技术是音符。《琵琶行》中白居易感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那么,静思时,确实是无声胜有声,而课堂上,以有声更胜。当然,此时之声绝不是嘈嘈杂音,也绝不是无病呻吟。课堂应该是锻炼学生思维及表达能力的最佳场所。这自然是有迹可循的,在《秋天的怀念》学习中,我播放了班得瑞的钢琴曲《秋天的落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置身其中,体会不同人物的情感,领悟文章的主题。在学习《济南的冬天》时,我以班得瑞的《初雪》为背景,自己示范了该课文的朗读,让学生心中有情、心中有境。假若信息技术不存在,这堂课会淡了些许生趣。大多时候,有声还是胜过无声。
不过,红花遍地,无一绿色蘸染,真的美么?抑或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好还是百花丛中一点绿好呢?从美学的角度来审视,自然是红为辅色更佳。教师的学识修养,见识的深浅,毕竟是这一桢美景的底蕴,而信息技术作为某种衬托更能让人赏心悦目。然,过犹不及,红色饱满之时不可再溢出。因而,无论何时,我们不能依赖于信息技术,使之左右我们,使之成为课堂的主导。学以致用,学以善用,极尽妙用当是永久的尺度。
愿有红花相映,绿意盎然。未来之路,春光灿烂。
在一朵青葙上跳舞
永州,总是写不完的。我这条在浅水里深居了两千多年的鱼,终究未能躲避逆流而上的命运。从湘北辗转到湘南,不过是一场春花又覆一场秋月,青葙开满一地。这个小城的样子看起来完好,和从前一样,一根细丝坠落,要经过巨大的风声。老站安详,每天都是面朝阳光,从不辜负任何一场南来北往,东去西留。是的,每一颗种子都长大了,我已为人师,从一粒朝圣的微尘,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一种奇迹。从象牙塔走到记忆中去,走到那一株株矮小的希望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