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执着和挚爱抒写织锦人生

来源 :海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mas9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传承人,她崇高的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令人动容。她用双手编织着属于黎族人民的“民族魂”;用她的坚守告诉我们黎锦技艺在走过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后,仍将生生不息。
  她用双手织出的黎锦承载着一个不朽的民族精神;她用对黎锦的执着和挚爱抒写着她的织锦人生;她用黎锦技艺传承属于黎族人民的特有文化内涵。她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容亚美。
  乐东县千家镇永益村,这里农田肥沃,青山环绕,民风淳朴,一切都显得安宁而又美好,容亚美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成就了她的织锦人生。初中毕业后,她决定留在家中务农。在农闲时,只要有空,她就会席地而坐,飞针走线,织绣黎锦,使得她的技艺日益精湛。1978年,容亚美与吉亚劳喜结良缘,而成就这段美满婚姻的定情信物就是黎锦。当时,容亚美想向吉亚劳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但是羞于开口,于是便通过送给吉亚劳黎锦的方式来表达心意,吉亚劳收到礼物后爱不释手。就这样他们以黎锦定情,成就美满婚姻。黎锦就是他们的红娘,是他们爱情的纽带。
  提到家庭时,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女儿们从小受母亲的影响,都擅于织锦,特别是三女儿吉少强。2006年6月,与母亲一起参加了海南省首届“宝华杯”黎族织绣大赛,她们带去栩栩如生的黎锦作品,令人爱不释手,再加上现场精彩的织锦表演,获得评委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容亚美说:“我的技艺是母亲传授的,我会像母亲一样把毕生的技艺传授给自己的女儿和热爱黎锦的人。”容亚美的母亲张雪云是当地有名的织锦高手,八岁时,母亲手把手地把纺染织绣传授给她,在不断练习和学习中,她逐渐地掌握。13岁时就可独立完成黎锦,在当地是小有名气的织锦高手。
  现在她用心培养着三女儿吉少强,希望她掌握好这一门技艺,成为自己的接班人。女儿虽二十几岁才开始学习黎锦技艺,但悟性很高,也很勤奋努力。
  黎锦,用图案记录着黎族的历史。它能走过三千年,靠的是每一代辛勤的黎族妇女对新一代的培养。她们是黎锦传承中的“生命线”,串起了黎锦的发展历史,使之成为黎族人民特有“史书”,而传承人就是“史官”。
  为了让更多喜爱黎锦的人学习到黎锦技艺,在乐东县文化部门的帮助下,容亚美在当地传习所里传授技艺,现今传习所里的学徒已达三十多人,人数仍在不断增加。容亚美带学徒从不收费,还常常把上级文化部门补贴给自己的传承费用于购买织锦的工具。
  为了更好的实施教学,她按年龄将学徒分为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少年组进行分组授课;根据学徒们接受能力的不同而进行因材施教,细心地教导着她们;她把多种野生植物染料的样本作为教材教她们识别染料;不厌其烦地在踞腰织机和脚踏织机上操作示范,将绝活单面绣、双面绣的技巧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她们。
  挚爱黎锦的容亚美,长期致力于黎锦的传承、抢救和保护工作。2007年2月,她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08年2月,又获文化部颁发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证书;2009年2月在北京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系列活动”中,她所织的黎锦图案栩栩如生、别具特色,获得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并获纪念证书;2010年她以黎锦传承人的身份参加了上海世博会;2012年,参加深圳文博会,把黎锦技艺传向全世界,让更多的人通过黎锦了解黎族传统文化。
  现今黎锦的传承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如黎锦技艺部分缺失、黎锦传承人后继乏人、传承人出现“老龄化”趋势、黎锦技艺复杂难学等,但是她对于黎锦技艺的发展前景仍满怀信心。这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除传承人、文化保护工作者的抢救和保护,也需要社会各界的重视,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到保护黎锦技艺的工作中。她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这富有民族内涵的黎锦技艺会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
  容亚美说:“我传承的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文化。”多么真挚的一句话,道出了所有在传承工作上努力拼搏者的心声。作为传承人,她崇高的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令人动容。她用双手编织着属于黎族人民的“民族魂”;用她的坚守告诉我们黎锦技艺在走过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后,仍将生生不息。
其他文献
发嗲    高中时,有个男老师管校文学社,把我招进去,派了一个我不喜欢的小姑娘领导我。我一直没在校刊上发过什么东西,却在别的报纸上辟了个专栏……  考进大学后回母校探访,我高一的语文老师和他一个办公室。一看到我,他就话带讥讽地对我的老师说:“这小鬼真没良心,这么久了才来看老师。是不是进了华师大,就看不起我们上师大毕业的啦?”  看到语文老师脸上掠过一丝不快,我故意很温柔地勾住她,用最嗲的声音说:“
期刊
2006年2月26日下午2点,北京市中关村附近的一个教室里,20多人或站或坐,将狭小的空间挤得爆满。屋内最显眼的是两张电影《泰坦尼克号》中  男女主角的经典剧照,还有挂在天花板上的彩色气球,“恋爱艺术培训班”七个字贴在了墙上。  2时11分,40岁的杜胜举祥站在投影机前,他的“中国第一个恋爱艺术培训班”结业仪式开始。正式学员只有8人,闻讯而来的记者人数大大超过了学员;  杜胜祥看起来与十些学:员比
期刊
1998年1月24曰,《相约星期六》亮相上海荧屏;迄今为止;,这档电视征婚节目已经走过了整整的八个年头。2004年,该节目荣获全国电视文艺节目星光奖之优秀栏目奖。  2006年,新改版的《相约星期六》一露面,就成为近两年来上海电视综艺节目的一个新亮点。改版以来的平均收视率为9.8%,最高到11.7%,超过去年6.6%的平均收视率。  节目组现有制片人一个。编导四名;其中一人未婚。    旧版·新版
期刊
这些无声的黑白影像,尽管有些已说不清楚拍摄的时间和地点。然而,如此真实的记录着黎族社会的影像,能保留下来实属不易。它们,是研究黎族及海南岛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2005年8月,已故的美国在琼专家金博格·埃里克将此前在美国找到的摄于1937年的无声黑白电影《海南红山之外》,捐给海南省民族学会。次年10月又将26张反映黎族苗族群众社会生活的珍贵老照片,捐给省民族学会。2007年省民族学会在北京征集到
期刊
黎锦图案是穿在黎族人民身上的史书,是民族历史的探源体,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精神与物质、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体现。她采用传统的款式、鲜明的色彩、民间的纹样、手工的深情,给人以视觉强烈的感受。在历史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与人的大部分交流通过这种身体语言来完成。  历史以来黎族织锦的图案繁多,尚有传承的织锦图案有:  作为拓荒先躯的黎族祖先,在恶劣的环境中生活,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勤劳顽强的性格艰苦创业,
期刊
1956年好莱坞影后格蕾丝·凯丽与摩纳哥大公兰尼埃联姻轰动了全世界,被称为世纪婚姻。1982年格蕾丝不幸死于车祸。但此后她家的新闻和绯闻仍不断地出现子媒体。2005年4月8日,81岁的兰尼埃大公去世,格蕾丝全家终于陨落了——    这次婚姻被称为世纪婚姻。它使小小的摩纳哥公国名声大霞。女方是美国宾州一个砖瓦工的女儿,后来成为世界上最受人崇拜的好莱坞影后,男方则是欧洲最耀眼的钻石王老五,位于法国南部
期刊
对于黎锦的进一步研究,必须要求更多的研究者走向世界,把黎锦放在世界的平台上以更纵深的角度去进行探索,发掘各民族织品的艺术精华所在,才能将这门古老的艺术传统永远承传下去,发挥民族精品的光辉。  海南黎族织锦的图案,丰富多彩,与东南亚群岛一带的织锦图案有相似的地方,但又有各自不同的地方特色。由于海南岛与东南亚群岛各岛屿的自然生态环境有相同之处,但又有各自的特色,所以在织锦中所呈现的图案也各具特色。在马
期刊
1961年,有一位法兰西人科拉因,怀着献身艺术的憧憬,张开双臂,从高楼上自由落体。据说,此君便是行为艺术的鼻祖。且不说这种象征自我毁灭的起始之步不吉,单论种子里已蕴藏了自杀因素的艺术之花,它们是否就能悦人心目?  会有人来反驳我的疑惑,因为我提到了心目。艺术当然是要用眼睛来观看的,但是愉悦的难道不是心灵?如果没有观者的参与,行为艺术再怎么行为,也只是一种自说自话。我不是反对行为艺术,而是对这几年在
期刊
国内外收藏家和研究家们之所以对黎锦情有独钟,一个重要原因,海南黎族的纺织至今还保留着几千年的、原始的、世代相传的技艺,被人形象地比喻为“原始纺织的活化石”。  自从2009年10月海南的“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对黎锦的收藏炙手可热,不少来自欧美的收藏大家也不远万里深入海南黎族山区调查和购买。国内外收藏家和研究家们之所以对黎锦情有独钟,
期刊
在黎村里,你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图景,在房前屋后、树荫下,妇女们坐在草席上,脚蹬绕线木棍,微躬着腰在飞快地穿梭着织布。一幅幅令人惊叹的、绚丽多彩的黎锦就从此诞生。  黎族妇女自七八岁开始学习纺织,人人都擅长纺织,每个妇女都有一套加工棉花、纺纱、染色、织布工具。纺纱织布是妇女从事家庭手工业的主业之一,白天除了田间劳动、家务之外,主要从事纺纱织布。在黎村里,你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图景,在房前屋后、树荫下,妇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