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与其他市场主体的主要桥梁纽带,合同的签订帮助企业获得经济效益,但同时也是日后产生经济纠纷的根源。因此,明确合同签订条款的合法性以及准确性,把握好合同签订这一过程对于防范企业交易法律风险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物资采购;合同;法律风险管控
中图分类号:G35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企业的物资采购是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重要环节。为了明确市场交易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把握好交易过程中签订合同条款的完备、准确、合法等性质对于防范法律风险来说至关重要。
一、物资采购合同签订前存在的风险以及防范
1.审查供应方资格
在签订合同之前,应该对对方主体资格进行审查,以判断其是否具备相关的民事行为能力。查验对方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以及合同签订的授权证明等证件。还需通过各种渠道调查对方企业的商业信誉、在该行业中的地位、产品销售途径以及市场所占份额。除此之外,还要特别注意对方的基本信息如地址、法人代表以及年检情况。一旦发现对方证件虚假或者证件已经被吊销等情况,需及时到工商部门查询该企业机构的基本状况,确认其是否具备合同的履行能力。对于合同金额较大的情况,可要求对方提供担保。
2.合同谈判
由于物资采购合同合同双方要求的义务是一方供货,一方付款,因此在物资采购合同的谈判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采购合同标的物、质量条款、价款以及交付等问题。首先,谈判双方应该明确合同标的物的基本情况,例如产品的名称、规格、型号以及数量等内容。其次对于价款,如果是采购单一货物,单价固定,价款会比较清楚。但是对于采购多种货物或者进行长期交易,双方必须就货物的价款、数量、计量标准、产品附件等进行明确。最后,合同标的物的交付是采购合同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货物的送货、收货过程中会涉及到货物运输风险等问题的承担,因此合同双方应该明确交货时间、方式、地点。
二、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法律问题
下面将针对具体的合同案例对常见的合同签订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1.合同双方资格
《合同法》明确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其中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人、自然人或者其他组织通过自己的行为履行民事责任或者行使民事权利的能力。例如,某企业的物资采购合同显示签订双方分别为,供方:A市某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运销处,需方:B市某建筑公司采購处。在该合同案例中,合同的签订双方分别为运销处以及采购处,这两个部门都是企业的职能部门,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这样的职能部门是不具有独立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的。因此,该案例中的签订双方不是合法的签约主体,除非在签订之前这两个部门已经得到企业法人的授权或者事后追认。正确的合同主体应该是A市某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以及B市某建筑公司作为法人来签订采购合同。
2.质量要求约定
产品质量情况及技术标准是衡量一个产品的基本标尺,在签订合同以后,合同标的物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就要根据合同中的规定来确定双方责任。
在某合同案例中某条规定显示,质量要求技术标准:按相关标准执行。在该约定中,关于质量技术标准的约定模糊不清,《合同法》中明确规定,质量标准要求不明确的,按照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履行;没有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按照符合合同目的特定标准或者通常标准履行。因此,该条款应该改为:按照厂商或者国家的生产标准(标明标准号)执行,如果产生争议则按照相关技术监督部门的检验为准。
其中合同还有条关于质量问题的规定为:供货方对于货物质量负责的条件以及期限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这一规定中没有明确的责任期限及条件,“国家相关规定”这一概念过于模糊,在日后极易引起不必要的争议或者经济损失。双方应该按照国家产品质量或者行业的惯例对买方承担产品质量的期限作出明确规定,之后只要是在合同规定时间期限之内,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买方就有权利要求卖方作出相应的赔偿。
3.验收条款
货物的验收是履行采购合同的重要环节,在完成验收并且在合同标的物符合合同规定之后,合同卖方才完成了其交货任务。某合同的某项规定为,验收方式以及提出异议的期限:当场验收合格后七天内。该规定只标明了验收地点和验收期限,并没有规定验收的方法及标准。这样在验收环节就极易出现争议。双方应该明确验收方法,选择抽样验收还是全面验收,理化验收或者是感官验收等方式。其次合同双方要确定验收标准,按照行业规定标准或者国家标准(需要注明标准号及名称)。
4.结算方式
某合同某条款显示,结算方式、期限、现金结算,带款提货。其中,该条约中没有标明是否是一次性支付全部货款,以及支付的货币种类,其次卖方为了能够及时收取货款要求买方带现金结算的做法违背了国家有关现金管理的规定。
5.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
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对解决合同争议的方式有四种,分别为:调解、和解、诉讼、仲裁。某合同中规定:对于合同争议解决方式按章国家《合同法》相关规定执行。这样的标注太过笼统,十分空洞。应确定选择哪一种解决纠纷的方式,若选择诉讼或者仲裁,还应该事先约定管辖法院或者仲裁机构。
6.违约纠纷
由于合同的签订是具有法律效应的,因此,违约就需要承担支付相应的违约金以及赔偿相关损失等法律后果。企业的法律部门在审查合同时要确保合同违约条款以及纠纷处理方案不会损害己方利益,除此之外还要参与合同履行的监督工作,及时发现法律风险,防止违约事件的发生。
三、结束语
物资采购合同所涉及到的合同标的物质量标准、货款支付、交货进度等内容对于企业生产效益以及生产效率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从合同的制定、合同履行一直到合同履行后的相关问题建立严格规范的监管措施,提高管理人员的相关法律素质、加强企业的合同签订管理、防止相关法律问题的出现,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这必将对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以及管理水平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海生.经济合同管理制度的完善是防止利用合同犯罪的必要措施[J].学习与研究,2015,05.
[2]越樵.《合同法(草案)》规定合同监管既符合国情又顺应合同法的发展趋势[J].工商行政管理,2014,19.
[3]张经.中国合同的管理[J].工商行政管理,2014,21.
[4]马芝芳.对范本合同在公司经营管理中的认识[J].经济师,2014,01.
[5]孙庆瑞.合同倒签的风险及防范措施建议[J].通信企业管理,2015,12.
关键词:物资采购;合同;法律风险管控
中图分类号:G35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企业的物资采购是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重要环节。为了明确市场交易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把握好交易过程中签订合同条款的完备、准确、合法等性质对于防范法律风险来说至关重要。
一、物资采购合同签订前存在的风险以及防范
1.审查供应方资格
在签订合同之前,应该对对方主体资格进行审查,以判断其是否具备相关的民事行为能力。查验对方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以及合同签订的授权证明等证件。还需通过各种渠道调查对方企业的商业信誉、在该行业中的地位、产品销售途径以及市场所占份额。除此之外,还要特别注意对方的基本信息如地址、法人代表以及年检情况。一旦发现对方证件虚假或者证件已经被吊销等情况,需及时到工商部门查询该企业机构的基本状况,确认其是否具备合同的履行能力。对于合同金额较大的情况,可要求对方提供担保。
2.合同谈判
由于物资采购合同合同双方要求的义务是一方供货,一方付款,因此在物资采购合同的谈判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采购合同标的物、质量条款、价款以及交付等问题。首先,谈判双方应该明确合同标的物的基本情况,例如产品的名称、规格、型号以及数量等内容。其次对于价款,如果是采购单一货物,单价固定,价款会比较清楚。但是对于采购多种货物或者进行长期交易,双方必须就货物的价款、数量、计量标准、产品附件等进行明确。最后,合同标的物的交付是采购合同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货物的送货、收货过程中会涉及到货物运输风险等问题的承担,因此合同双方应该明确交货时间、方式、地点。
二、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法律问题
下面将针对具体的合同案例对常见的合同签订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1.合同双方资格
《合同法》明确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其中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人、自然人或者其他组织通过自己的行为履行民事责任或者行使民事权利的能力。例如,某企业的物资采购合同显示签订双方分别为,供方:A市某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运销处,需方:B市某建筑公司采購处。在该合同案例中,合同的签订双方分别为运销处以及采购处,这两个部门都是企业的职能部门,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这样的职能部门是不具有独立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的。因此,该案例中的签订双方不是合法的签约主体,除非在签订之前这两个部门已经得到企业法人的授权或者事后追认。正确的合同主体应该是A市某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以及B市某建筑公司作为法人来签订采购合同。
2.质量要求约定
产品质量情况及技术标准是衡量一个产品的基本标尺,在签订合同以后,合同标的物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就要根据合同中的规定来确定双方责任。
在某合同案例中某条规定显示,质量要求技术标准:按相关标准执行。在该约定中,关于质量技术标准的约定模糊不清,《合同法》中明确规定,质量标准要求不明确的,按照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履行;没有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按照符合合同目的特定标准或者通常标准履行。因此,该条款应该改为:按照厂商或者国家的生产标准(标明标准号)执行,如果产生争议则按照相关技术监督部门的检验为准。
其中合同还有条关于质量问题的规定为:供货方对于货物质量负责的条件以及期限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这一规定中没有明确的责任期限及条件,“国家相关规定”这一概念过于模糊,在日后极易引起不必要的争议或者经济损失。双方应该按照国家产品质量或者行业的惯例对买方承担产品质量的期限作出明确规定,之后只要是在合同规定时间期限之内,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买方就有权利要求卖方作出相应的赔偿。
3.验收条款
货物的验收是履行采购合同的重要环节,在完成验收并且在合同标的物符合合同规定之后,合同卖方才完成了其交货任务。某合同的某项规定为,验收方式以及提出异议的期限:当场验收合格后七天内。该规定只标明了验收地点和验收期限,并没有规定验收的方法及标准。这样在验收环节就极易出现争议。双方应该明确验收方法,选择抽样验收还是全面验收,理化验收或者是感官验收等方式。其次合同双方要确定验收标准,按照行业规定标准或者国家标准(需要注明标准号及名称)。
4.结算方式
某合同某条款显示,结算方式、期限、现金结算,带款提货。其中,该条约中没有标明是否是一次性支付全部货款,以及支付的货币种类,其次卖方为了能够及时收取货款要求买方带现金结算的做法违背了国家有关现金管理的规定。
5.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
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对解决合同争议的方式有四种,分别为:调解、和解、诉讼、仲裁。某合同中规定:对于合同争议解决方式按章国家《合同法》相关规定执行。这样的标注太过笼统,十分空洞。应确定选择哪一种解决纠纷的方式,若选择诉讼或者仲裁,还应该事先约定管辖法院或者仲裁机构。
6.违约纠纷
由于合同的签订是具有法律效应的,因此,违约就需要承担支付相应的违约金以及赔偿相关损失等法律后果。企业的法律部门在审查合同时要确保合同违约条款以及纠纷处理方案不会损害己方利益,除此之外还要参与合同履行的监督工作,及时发现法律风险,防止违约事件的发生。
三、结束语
物资采购合同所涉及到的合同标的物质量标准、货款支付、交货进度等内容对于企业生产效益以及生产效率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从合同的制定、合同履行一直到合同履行后的相关问题建立严格规范的监管措施,提高管理人员的相关法律素质、加强企业的合同签订管理、防止相关法律问题的出现,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这必将对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以及管理水平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海生.经济合同管理制度的完善是防止利用合同犯罪的必要措施[J].学习与研究,2015,05.
[2]越樵.《合同法(草案)》规定合同监管既符合国情又顺应合同法的发展趋势[J].工商行政管理,2014,19.
[3]张经.中国合同的管理[J].工商行政管理,2014,21.
[4]马芝芳.对范本合同在公司经营管理中的认识[J].经济师,2014,01.
[5]孙庆瑞.合同倒签的风险及防范措施建议[J].通信企业管理,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