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播种前防治
1.1根据病虫害发生种类,选用优良的抗、耐病虫高产品种,避免大面积单一种植同一品种。
1.2深耕灭茬,可有效地消灭地下害虫及减少玉米纹枯病、黑粉病的侵染来源。
1.3清除田间、地边与沟边杂草,切断病虫害发生的桥梁寄主植物,能有效地预防玉米粗缩病、矮花叶病等的发生。
1.4在杂草常发生严重的地块,玉米田要做到整平整细,以便于喷施除草剂以及除草剂发挥更大的效果。
2.播种期防治
2.1 因地制宜使用包衣种子,或使用玉米专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既防治多种地下害虫,如蛴螬、蝼蛄、金针虫、小地老虎等,又防治苗期蚜虫、蓟马、灰飞虱、红缘灯蛾等害虫,同时还可减轻玉米粗缩病等病害的发生。种子包衣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并注意安全,不得随意加大药量,以免造成烧种、烧苗的后果。
2.2未采用种子包衣或种衣剂拌种的,应选择使用相应的药剂进行拌种,以防治某些病虫害。如防治地下害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拌种,药、水、种子配比为1:40:400。
2.3因地制宜,实行玉米和棉花、蔬菜、麻类等作物进行轮作,抑制玉米纹枯病、玉米黑粉病等病害的发生。
3.苗期防治
苗期防治对象主要有地下害虫、玉米蚜虫、玉米蓟马、粘虫、玉米粗缩病、矮花叶病及多种杂草等,应特别注意防病毒病,治虫。
防治方法:
3.1加强田间肥水管理,避免偏施氮肥,采用配方施肥,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虫能力。
3.2中耕除草,清除毒源寄主和切断媒介昆虫(如飞虱、蚜虫)的桥梁寄主,预防多种病虫的发生。
3.3结合定苗,拔除粗缩病和矮花叶病病株,对发生轻的地块可喷施植病灵、病毒A等抗病毒药剂,对发病重的地块应尽早拔除改种。
3.4对发生地下害虫地块,可顺根喷施40%氧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进行防治。
3.5在玉米蚜虫、蓟马、灰飞虱发生盛期,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喷雾防治。
3.6及时进行化学除草,对于播后苗前未进行土壤处理的田块,应注意苗期茎叶处理防除杂草,可选用5%都阿合剂每亩125毫升兑水50公斤,于杂草2—4叶期喷雾,也可用41%农达水剂每亩200—250毫升或20%克芜踪水剂每亩300—400毫升,兑水40公斤喷雾,喷雾时喷头上应加防护罩,在行间进行低位定向喷雾,不能喷到玉米上,以免产生药害。
4.心叶末期和穗期
4.1主要害虫有玉米螟和蚜虫等
玉米螟可造成玉米花叶、钻蛀茎杆、危害雌穗和雄穗。玉米螟的防治应掌握在心叶末期,采用“三指一撮”法,用1.5%辛硫磷颗粒剂按每亩1.5—2公斤用量丢心,防治效果明显。也可用菊酯类农药兑水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摘掉喷雾器的喷头,将药液喷入心叶丛中。对于蚜虫,抽雄和剪雄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其危害,也可用40%乐果乳油或10%吡虫啉1000倍液喷雾防治。
4.2主要病害有:纹枯病、黑粉病、和大、小斑病
纹枯病发病的部位主要是叶鞘和果穗,其次是茎杆。叶片发病后,初为淡褐色斑块,有时呈水渍状,病害先从基部叶鞘开始,逐渐向植株上部发展,当病害发展到果穗后,穗苞上也形成云纹状大块病斑,不久,上部茎叶即会全部枯死,以后整个果穗干缩。玉米大斑病发生在生长后期,主要危害叶片,病斑大而少,严重时全田一片枯黄。玉米小斑病在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危害叶片、叶鞘和苞叶。玉米黑粉病在受害部位形成灰包,外包灰白色薄膜,薄膜破列后散出黑褐色粉末,具有传染性。
防治方法:黑粉病的防治,可采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克,加50公斤种子拌种预防。如发现田间有发生黑粉病的植株,应急时拔除。在叶斑病发病初期,及时摘除下部2-3片病叶;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防治纹枯病和叶斑病。
4.3玉米矮花叶病
最初在幼苗心叶基部细脉间出现许多椭圆形褪绿小点,排列成一至多条断断续续的虚线,以后发展为实线。病部继续扩大,在粗脉间形成许多黄色条纹,不受粗脉的限制,作不规则的扩大,与健部相间形成花叶症状。病部继续扩大,形成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绿斑,变黄、棕、紫或干枯。重病株的黄叶、叶鞘、雄花有时出现褪绿斑,植株矮小,不能抽穗、迟抽穗或不结实。
防治方法:(1)种植抗病品种。(2)清除杂草,减少病源。(3)防治蚜虫传毒。采用包衣种子播种,苗期施药治蚜。
4.4主要虫害粘虫、红蜘蛛
4.4.1粘虫以幼虫取食为害。食性很杂,尤其喜食禾本科植物。咬食叶组织,形成缺刻,大发生时常将叶片全部吃光,仅剩光杆,抽出的麦穗、玉米穗亦能被咬断。食料缺乏时,成群迁移,老熟后,停止取食。
防治方法:(1)药剂防治。冬小麦收割时,为防止幼虫向秋田迁移为害,在邻近麦田的玉米田周围以2.5%敌百虫粉,撒成4寸宽药带进行封锁;玉米田在幼虫3龄前以20%杀灭菊酯乳油15—45克/亩,对水50公斤喷雾,或用5%灭扫利1000—1500倍液、40%氧化乐果1500—2000倍液或10%大功臣2000—2500倍液喷雾防治。(2)生物防治。低龄幼虫期以灭幼脲1—3号200PPM防治粘虫幼虫药效在94.5%以上,且不杀伤天敌,对农作物安全,用量少不污染环境。
4.4.2玉米红蜘蛛。红蜘蛛以成、若螨刺吸玉米叶背组织汁液,被害处呈失绿斑点,影响光合作用。为害严重时,叶片变白、干枯,籽粒秕瘦,造成减产,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深翻土地,将害螨翻入深层;早春或秋后灌水,将螨虫淤在泥土中窒息死亡;清除田间杂草,减少害螨食料和繁殖场所;避免玉米与大豆间作。(2)药剂防治。当叶螨在田边杂草上或边行玉米点片发生时,进行喷药防治,以防扩散蔓延。可用20%三氯杀螨醇乳油、73%克螨特乳油或5%尼索朗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其它防治麦红蜘蛛的药剂亦可用于防治玉米红蜘蛛。
1.1根据病虫害发生种类,选用优良的抗、耐病虫高产品种,避免大面积单一种植同一品种。
1.2深耕灭茬,可有效地消灭地下害虫及减少玉米纹枯病、黑粉病的侵染来源。
1.3清除田间、地边与沟边杂草,切断病虫害发生的桥梁寄主植物,能有效地预防玉米粗缩病、矮花叶病等的发生。
1.4在杂草常发生严重的地块,玉米田要做到整平整细,以便于喷施除草剂以及除草剂发挥更大的效果。
2.播种期防治
2.1 因地制宜使用包衣种子,或使用玉米专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既防治多种地下害虫,如蛴螬、蝼蛄、金针虫、小地老虎等,又防治苗期蚜虫、蓟马、灰飞虱、红缘灯蛾等害虫,同时还可减轻玉米粗缩病等病害的发生。种子包衣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并注意安全,不得随意加大药量,以免造成烧种、烧苗的后果。
2.2未采用种子包衣或种衣剂拌种的,应选择使用相应的药剂进行拌种,以防治某些病虫害。如防治地下害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拌种,药、水、种子配比为1:40:400。
2.3因地制宜,实行玉米和棉花、蔬菜、麻类等作物进行轮作,抑制玉米纹枯病、玉米黑粉病等病害的发生。
3.苗期防治
苗期防治对象主要有地下害虫、玉米蚜虫、玉米蓟马、粘虫、玉米粗缩病、矮花叶病及多种杂草等,应特别注意防病毒病,治虫。
防治方法:
3.1加强田间肥水管理,避免偏施氮肥,采用配方施肥,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虫能力。
3.2中耕除草,清除毒源寄主和切断媒介昆虫(如飞虱、蚜虫)的桥梁寄主,预防多种病虫的发生。
3.3结合定苗,拔除粗缩病和矮花叶病病株,对发生轻的地块可喷施植病灵、病毒A等抗病毒药剂,对发病重的地块应尽早拔除改种。
3.4对发生地下害虫地块,可顺根喷施40%氧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进行防治。
3.5在玉米蚜虫、蓟马、灰飞虱发生盛期,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喷雾防治。
3.6及时进行化学除草,对于播后苗前未进行土壤处理的田块,应注意苗期茎叶处理防除杂草,可选用5%都阿合剂每亩125毫升兑水50公斤,于杂草2—4叶期喷雾,也可用41%农达水剂每亩200—250毫升或20%克芜踪水剂每亩300—400毫升,兑水40公斤喷雾,喷雾时喷头上应加防护罩,在行间进行低位定向喷雾,不能喷到玉米上,以免产生药害。
4.心叶末期和穗期
4.1主要害虫有玉米螟和蚜虫等
玉米螟可造成玉米花叶、钻蛀茎杆、危害雌穗和雄穗。玉米螟的防治应掌握在心叶末期,采用“三指一撮”法,用1.5%辛硫磷颗粒剂按每亩1.5—2公斤用量丢心,防治效果明显。也可用菊酯类农药兑水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摘掉喷雾器的喷头,将药液喷入心叶丛中。对于蚜虫,抽雄和剪雄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其危害,也可用40%乐果乳油或10%吡虫啉1000倍液喷雾防治。
4.2主要病害有:纹枯病、黑粉病、和大、小斑病
纹枯病发病的部位主要是叶鞘和果穗,其次是茎杆。叶片发病后,初为淡褐色斑块,有时呈水渍状,病害先从基部叶鞘开始,逐渐向植株上部发展,当病害发展到果穗后,穗苞上也形成云纹状大块病斑,不久,上部茎叶即会全部枯死,以后整个果穗干缩。玉米大斑病发生在生长后期,主要危害叶片,病斑大而少,严重时全田一片枯黄。玉米小斑病在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危害叶片、叶鞘和苞叶。玉米黑粉病在受害部位形成灰包,外包灰白色薄膜,薄膜破列后散出黑褐色粉末,具有传染性。
防治方法:黑粉病的防治,可采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克,加50公斤种子拌种预防。如发现田间有发生黑粉病的植株,应急时拔除。在叶斑病发病初期,及时摘除下部2-3片病叶;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防治纹枯病和叶斑病。
4.3玉米矮花叶病
最初在幼苗心叶基部细脉间出现许多椭圆形褪绿小点,排列成一至多条断断续续的虚线,以后发展为实线。病部继续扩大,在粗脉间形成许多黄色条纹,不受粗脉的限制,作不规则的扩大,与健部相间形成花叶症状。病部继续扩大,形成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绿斑,变黄、棕、紫或干枯。重病株的黄叶、叶鞘、雄花有时出现褪绿斑,植株矮小,不能抽穗、迟抽穗或不结实。
防治方法:(1)种植抗病品种。(2)清除杂草,减少病源。(3)防治蚜虫传毒。采用包衣种子播种,苗期施药治蚜。
4.4主要虫害粘虫、红蜘蛛
4.4.1粘虫以幼虫取食为害。食性很杂,尤其喜食禾本科植物。咬食叶组织,形成缺刻,大发生时常将叶片全部吃光,仅剩光杆,抽出的麦穗、玉米穗亦能被咬断。食料缺乏时,成群迁移,老熟后,停止取食。
防治方法:(1)药剂防治。冬小麦收割时,为防止幼虫向秋田迁移为害,在邻近麦田的玉米田周围以2.5%敌百虫粉,撒成4寸宽药带进行封锁;玉米田在幼虫3龄前以20%杀灭菊酯乳油15—45克/亩,对水50公斤喷雾,或用5%灭扫利1000—1500倍液、40%氧化乐果1500—2000倍液或10%大功臣2000—2500倍液喷雾防治。(2)生物防治。低龄幼虫期以灭幼脲1—3号200PPM防治粘虫幼虫药效在94.5%以上,且不杀伤天敌,对农作物安全,用量少不污染环境。
4.4.2玉米红蜘蛛。红蜘蛛以成、若螨刺吸玉米叶背组织汁液,被害处呈失绿斑点,影响光合作用。为害严重时,叶片变白、干枯,籽粒秕瘦,造成减产,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深翻土地,将害螨翻入深层;早春或秋后灌水,将螨虫淤在泥土中窒息死亡;清除田间杂草,减少害螨食料和繁殖场所;避免玉米与大豆间作。(2)药剂防治。当叶螨在田边杂草上或边行玉米点片发生时,进行喷药防治,以防扩散蔓延。可用20%三氯杀螨醇乳油、73%克螨特乳油或5%尼索朗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其它防治麦红蜘蛛的药剂亦可用于防治玉米红蜘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