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素质方面,中学语文教育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化中学语文教育改革,要做到科学编排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培养语文能力,重视发展非智力因素,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积极开展课外语文活动,树立素质教育思想。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教学方法 师资队伍建设 思维能力
中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在提高整个民族素质方面起奠基作用。教学改革涉及所有的科目,语文教学改革在教学改革中意义重大,它落实素质教育的情况如何,不仅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自身质量产生影响,而且关系到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汉语是我国的母语,她既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在整个中学教育体系中,在培养中学生素质过程中,中学语文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对语文教学功能价值取向的反思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不学习《诗经》一类的文学作品,就说不好话,作不好文章;说话作文如果没有文采、不生动,说的话和写的文章就不能流传得广泛和长远。我国唐代实行了科举制度,选士过程很重视选拔对象的诗歌水平和编故事的能力,这促进了唐代诗歌与小说的繁荣;宋代扩大科举规模,考试方法以“策对”为主,形成了大气磅礴的政论风格,推动了规模浩大的古文运动,同时也带来了诗歌创作中的议论之风,读书人的思想品位大幅度提高,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变法”与“反变法”的政治场面。从教育史的角度思考问题,唐宋两代的汉语文教育的确达到了某种极致,数以万计的读书人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出色展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以至在今天的任何一部文学史和任何一本语文教材中,唐宋诗、词、文、赋的一篇篇绝代佳作都如同日月星辰,永远闪烁耀眼的光芒。
二、科学编排教材体例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教材体例编写的科学程度对教学成效有导向性的作用。然而,基于中学语文工具性和实用性的特点,还需要在教学中进行一定的专项训练,为此,在保证整体性的前提下,对中学语文发展规律作规范性的文法探索,对语法现象作系统性的分类归因,对语文知识作复合式的训练项目,编写一些辅助性的学习教材,都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多年来,中学语文教材基本上是统一格局,当然,这有其积极意交,统一规范便于统一管理,便于总体水平的提高,但统一与个别的矛盾关系是事实存在的。我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过于统一势必走向僵化。因此,应在统一基本要求下体现多样化,适应社会需要,适应学科均衡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三、优化教学方法
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是教育工作者议论最多的课题,改革的思路很广,方法也十分多样化,但是语文教学的效果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怀疑和指责。一是繁琐的讲解占用了过多的时间,每堂课45分钟,老师讲了30分钟甚至更多的时间,没有时间让学生充分阅读、理解和领悟。二是教学目标要求过于单一,不能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教育功能,学习紧紧围绕考试转,一篇生动活泼、审美情趣非常丰富的文章,通常被化解为一、两个注音、几个词语解释和几个问题回答,机械记识替代了多样灵活的学习手段,结果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就是精讲多读。所谓“精讲”,绝不是教师出于主观意图的任务布置,而是围绕教材学习的问题引导。教师通过深思熟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促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提高阅读、理解和领悟的能力和水平。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对中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面对勤奋好学的学生,教师显然不能只守着一本教材和一份教参过日子。教师除了要熟悉整个中学语文的教材体系、教学内容外,还要有渊博的语言学、文艺学、教育学、伦理学、美学等学科的知识,最好能做到文理兼备;及时把握当代最前沿的文学作品及相关学科的最新信息。
五、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本质和事物内在规律自觉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心理活动的一种高级形式。一般认为,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要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就必须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语文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六、全面培养语文能力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听和说,是重要的交际手段,当代社会人际交往增多,愈发突出了交际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中学语文教育过程中,重读写、轻听说的局面始终没有得到真正改观,分析个中原因,教师在观念上未真正转变是深层次的因素。这种转变需要诸如体制性的、操作性的因素做铺垫。从体制性方面看,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训练既无专门的课时,又无专门的教材;从操作性方面看,一般所说的,“将听说训练渗透于教学过程中”,没有具体的规范要求,弹性很大。深化中学语文教育改革,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加强听说方面的能力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七、树立素质教育思想
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树立这样的观念:人人应当学习语文,人人应该学好语文。因为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对每个人来说必不可少,所以我们既不能为了追求升学率大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负担,妨碍学生的全面提高和全面发展,又不能单纯地为培养少数几个“尖子”,让大部分学生成为陪读者,而应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每个学生身上,让每个学生都能学、都会学,都具备基本的语文素养。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学好语文”与“为了一切学生学好语文”的素质教育观念至关重要。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教学方法 师资队伍建设 思维能力
中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在提高整个民族素质方面起奠基作用。教学改革涉及所有的科目,语文教学改革在教学改革中意义重大,它落实素质教育的情况如何,不仅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自身质量产生影响,而且关系到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汉语是我国的母语,她既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在整个中学教育体系中,在培养中学生素质过程中,中学语文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对语文教学功能价值取向的反思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不学习《诗经》一类的文学作品,就说不好话,作不好文章;说话作文如果没有文采、不生动,说的话和写的文章就不能流传得广泛和长远。我国唐代实行了科举制度,选士过程很重视选拔对象的诗歌水平和编故事的能力,这促进了唐代诗歌与小说的繁荣;宋代扩大科举规模,考试方法以“策对”为主,形成了大气磅礴的政论风格,推动了规模浩大的古文运动,同时也带来了诗歌创作中的议论之风,读书人的思想品位大幅度提高,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变法”与“反变法”的政治场面。从教育史的角度思考问题,唐宋两代的汉语文教育的确达到了某种极致,数以万计的读书人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出色展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以至在今天的任何一部文学史和任何一本语文教材中,唐宋诗、词、文、赋的一篇篇绝代佳作都如同日月星辰,永远闪烁耀眼的光芒。
二、科学编排教材体例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教材体例编写的科学程度对教学成效有导向性的作用。然而,基于中学语文工具性和实用性的特点,还需要在教学中进行一定的专项训练,为此,在保证整体性的前提下,对中学语文发展规律作规范性的文法探索,对语法现象作系统性的分类归因,对语文知识作复合式的训练项目,编写一些辅助性的学习教材,都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多年来,中学语文教材基本上是统一格局,当然,这有其积极意交,统一规范便于统一管理,便于总体水平的提高,但统一与个别的矛盾关系是事实存在的。我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过于统一势必走向僵化。因此,应在统一基本要求下体现多样化,适应社会需要,适应学科均衡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三、优化教学方法
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是教育工作者议论最多的课题,改革的思路很广,方法也十分多样化,但是语文教学的效果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怀疑和指责。一是繁琐的讲解占用了过多的时间,每堂课45分钟,老师讲了30分钟甚至更多的时间,没有时间让学生充分阅读、理解和领悟。二是教学目标要求过于单一,不能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教育功能,学习紧紧围绕考试转,一篇生动活泼、审美情趣非常丰富的文章,通常被化解为一、两个注音、几个词语解释和几个问题回答,机械记识替代了多样灵活的学习手段,结果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就是精讲多读。所谓“精讲”,绝不是教师出于主观意图的任务布置,而是围绕教材学习的问题引导。教师通过深思熟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促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提高阅读、理解和领悟的能力和水平。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对中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面对勤奋好学的学生,教师显然不能只守着一本教材和一份教参过日子。教师除了要熟悉整个中学语文的教材体系、教学内容外,还要有渊博的语言学、文艺学、教育学、伦理学、美学等学科的知识,最好能做到文理兼备;及时把握当代最前沿的文学作品及相关学科的最新信息。
五、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本质和事物内在规律自觉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心理活动的一种高级形式。一般认为,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要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就必须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语文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六、全面培养语文能力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听和说,是重要的交际手段,当代社会人际交往增多,愈发突出了交际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中学语文教育过程中,重读写、轻听说的局面始终没有得到真正改观,分析个中原因,教师在观念上未真正转变是深层次的因素。这种转变需要诸如体制性的、操作性的因素做铺垫。从体制性方面看,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训练既无专门的课时,又无专门的教材;从操作性方面看,一般所说的,“将听说训练渗透于教学过程中”,没有具体的规范要求,弹性很大。深化中学语文教育改革,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加强听说方面的能力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七、树立素质教育思想
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树立这样的观念:人人应当学习语文,人人应该学好语文。因为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对每个人来说必不可少,所以我们既不能为了追求升学率大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负担,妨碍学生的全面提高和全面发展,又不能单纯地为培养少数几个“尖子”,让大部分学生成为陪读者,而应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每个学生身上,让每个学生都能学、都会学,都具备基本的语文素养。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学好语文”与“为了一切学生学好语文”的素质教育观念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