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至2005年底,国内银行卡总量9.6亿张。在发卡量大幅度上升的同时,银行卡交易规模也相应增长,2005年,银行卡总交易笔数近90亿笔,总交易金额4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和80%。从交易结构来看,78%为存取款交易(分别占38%和40%),转账交易占23%,其余是消费交易,消费交易占总交易量的比重不到3%。
2005年也是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卓有成效的一年,全年新增POS机具15万台,截至2005年底,国内特约商户39万家,同比增长26%,POS机具61万台,同比增长35%;ATM终端8万台,同比增长20%。
从区域分布来看,强者恒强的特征比较显著,广州、上海、北京的总量增长较大,这三个地区的POS数量目前都已经超过四万台,在其他城市中,杭州、天津、南京、济南等增长较快。
2005年银行卡主要看点
个人征信体系初具雏形
2004年12月15日,人民银行宣布首批开通北京、重庆、深圳、西安、南宁、绵阳和湖州等七个城市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联网共享。在这些城市中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可以实现联网查询个人信用信息,包括个人消费信贷、住房信贷、汽车贷款、个人的信用卡、准贷记卡信息。目前个人征信系统已经收集了4000多万人的信贷信息,囊括个人贷款金额达到2.14万亿元,每天查询量已经超过4万次。几乎国内所有中资银行的个人贷款都已进入了个人征信系统,并且已经实现了全国联网。
为规范个人征信系统的运行,人民银行于2005年8月18日颁布《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对个人信用数据库运行的一系列问题以及个人信用报告的使用作了明确规定。《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出台,标志着中国金融市场征信体系建设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信用卡和借记卡市场定位逐渐分化
由于借记卡和个人现金账户相连接的特点,随着各种借记卡汇款和转账类业务的开通,购买基金、证券、保险等与理财业务相关的资金划拨在借记卡交易中占比有所上升,人民币借记卡不仅成为持卡人便利的支付工具,同时也日益成为居民安全、便利的理财工具。2005年,卡基存款因此大幅度增长。截至2005年底,卡基存款余额为1.9万亿元,占人民币活期存款39%,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账单类支付业务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借记卡交易量的增长,目前普遍开通的账单类支付业务包括水、电、煤气、电话、手机费及其他公用事业费用的缴纳等。一些城市和地区已经开始尝试用借记卡缴纳保险、税赋、违章罚金。借记卡应用领域的拓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其交易结构。
相比之下,信用卡在消费交易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引人注目。2005年信用卡在消费交易中的笔数和金额都明显上升,尽管信用卡卡量在所有银行卡发卡量中只占区区5%,其交易金额在POS消费交易中的比重高达27%左右,可见信用卡的交易频率和活跃度都大大高于借记卡,随着商业银行营销力度的不断加强,信用卡在宾馆、酒店及各种中高端商户的消费交易中驱逐借记卡的趋势日益明显。
和借记卡不同,信用卡不仅是个人消费的支付工具,同时也是个人消费信贷工具。为了刺激信用卡交易的增长,招商银行、建设银行等一些商业银行推出耐用消费品和一些高值时尚物品的分期付款业务,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持卡人的信贷需求。另外,一些商业银行为了鼓励持卡人在需要时使用预借现金功能,灵活下调了现金预借手续费,所有这些,都使信用卡作为一种灵活方便的信用贷款,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信用卡贷款将成为消费信贷的重要形式,在个人信贷市场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截至2005年底,国内信用卡透支余额将近1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左右,信用卡透支总额占个人消费信贷的比例已经达到10%,同比上升2.6个百分点。
银联品牌国际化高歌猛进
2005年,中国银联先后开通了新加坡、泰国、韩国、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美国等9个国家的银联卡交易,国内持卡人持有的银联品牌卡可以在上述国家贴有银联标识的POS上进行消费交易,并在当地贴有银联标识的ATM上提取当地货币。2005年12月,银联还开通了银联卡在西班牙、德国、法国、卢森堡和比利时的ATM取现交易。到2005年底,银联品牌在16个国家和地区陆续登陆。截至2005年底,通过银联网络转接的银联卡境外总笔数541万笔,总交易金额折合成人民币约为128亿元,其中ATM取款金额折合人民币16亿元,POS消费交易总额折合人民币112亿元。
统计数据表明,银联卡境外交易每个月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其中POS交易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ATM取现交易。银联卡的境外交易增长主要得益于受理商户和终端数量的不断增长以及持卡人刷卡习惯的逐渐形成。
在境外受理市场高歌猛进的同时,银联品牌国际化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境外发卡方兴未艾。2005年银联品牌卡在港澳地区的发行量超过22万张,其中信用卡近10万张,借记卡12万张,各占半壁江山。
2006年中国银行卡市场的发展趋势
市场结构多元化
根据人民银行等九大部委的联合文件精神,鼓励竞争,建立市场化的运营机制将是2006年银行卡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银行卡发行、受理及其他专业化服务等环节的竞争将进一步激烈,通过市场化的利益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产业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银行卡受理市场滞后是产业发展的瓶颈,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强,以及市场化利益机制的进一步健全,将有更多的专业化机构参与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成本和效率将成为专业化服务机构的核心竞争能力。
公务卡产品将成热点
2005年4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公安部、财政部、信息产业部、商务部、税务总局、银监会、外汇局等九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发卡方面,明确鼓励推广公务卡:“各级政府部门及所属预算单位应积极带头使用银行卡,在行政经费、差旅费等公务支出中使用银行卡支付,提高预算资金支出的透明度,加强对公务支出的监控。”
在文件精神下,中国银联联合一些商业银行已经在积极探索、试点公务卡产品,深圳、济南等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探索公务卡的使用,2006年,预计公务卡将会在更多的地区推广使用。公务卡以公务和商务开支为主,消费金额大,可以企、事业单位批量发卡,同时还能带来相关的其他公司金融业务,是成长潜力比较大的银行卡品种,将得到发卡机构的高度重视。
多应用智能卡成为市场新秀
非接触式芯片技术正成为新的无现金支付方式。银行卡、电信卡、交通卡等各类卡片功能的相互交叉和融合正成为智能卡发展的一大趋势,因此,磁条、智能复合卡将成为卡基支付的新锐品种。和传统的磁条卡相比,芯片卡使个人信息管理功能、终端和卡片的相互认证功能、离线支付功能和非接触支付功能有可能集合在一张银行卡上,大大拓展了银行卡的使用范围,一卡多用同时还有效拓展了银行卡的持卡人群和用卡人群。目前磁条、智能复合卡的广泛应用主要在社会保障卡和校园卡领域。2005年12月24日,无锡社会保障卡磁条、智能复合卡在无锡推广。政府对居民身份信息、社会保障信息的管理,医疗支付和银行卡金融服务功能融合在一张卡上,从物理上看,是“多卡合一”,从功能来看,则是“一卡多用”。与此同时,天津和福州两个城市在不同的受理网点推行智能卡的试点应用。
芯片技术的普及导致非接触卡的推广,使银行卡进一步向小额支付领域扩张,客观上将带动预付费卡的进一步增长,与借记卡不同,预付费卡不与个人银行账户挂钩,其功能类似于电子现金,可无记名转让,因此预付费卡比较适合用于短期性支付需求,如劳务费用的支付、福利津贴的发放等等,当然礼品卡也是具有强大市场生命力的预付卡品种。预计工资卡、福利卡、礼品卡将成为预付卡市场的三大主流品种,此外,随着受理终端的普及,预付卡还将成为儿童的支付工具。
今后几年,银行智能卡或电子钱包与行业应用相结合是银行智能卡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智能卡为介质的预付费卡今后将逐渐成为小额支付领域和快速支付领域的主力军,而具有借记贷记、预付费功能的多应用非接触智能卡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银行卡产业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九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中国银联联合商业银行,在“有效防范汇率、欺诈、技术等各类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拓展人民币银行卡境外受理市场”。要求有关部门研究出台支持人民币银行卡受理网络向境外拓展的政策措施,鼓励人民币卡受理业务向具有使用需求的国家和地区拓展,逐步建立人民币卡的国际受理网络。
2005年底,中国银联开通了包括美国在内的11个国家的银联卡交易。到2005年底,国内5.52亿张的银联标识卡可以在港澳、新加坡等18个国家的旅游商户及宾馆酒店使用,预计2006年62字头的银联品牌国际卡还会大量增长,2006年,中国银联在促进境外银联卡交易的同时,还将开通俄罗斯、埃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境外受理,“中国人走到哪里,银联卡用到哪里。”越来越多的中资品牌银行卡将随着中国人的商旅步伐走出国门。银行卡境外交易将继续高速增长。
同时,面临2007年人民币私人业务的全面开放,更多的境外发卡机构将通过合资、合作等形式渗透中国市场,为其品牌全面推广热身,而中资商业银行也期待着通过合资、合作,充分借鉴外资机构多年的信用卡业务管理经验和营销经验。另外,随着专业化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中国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将吸引更多的境外专业化服务机构登陆中国,参与国内市场竞争。
交易渠道多样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支付终端和支付渠道的多样化创造了技术前提,而银行卡受理范围的扩大和新兴支付介质的应用为新兴支付渠道创造了商业动力。
从新兴支付渠道的发展态势来看,互联网支付是影响力最广,同时也是最有潜力的新兴支付渠道。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以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高度配套为基本前提的,其中资金流的最佳解决方案无疑是互联网在线支付。目前的电子商务网上支付主要使用信用卡、借记卡和其他银行卡。
除了电子商务以外,互联网也是账单类支付及公用事业缴费的重要渠道。支付内容包括水、电、煤气、电话、手机费及其他公用事业费用的缴纳。目前,不仅越来越多的公共事业费用可以在互联网上缴纳,保险、纳税、违章罚金的缴纳等其他定向支付业务在互联网上的支付通道也在逐步打开。
此外,互联网还是转账业务的便捷窗口。目前的网上转账类支付通常发生于个人、企业之间的汇款和转账;属于P2P和C2C业务;当然也包括基金、证券、保险等与理财业务相关的资金划拨。
和互联网支付可以相提并论的另一支生力军是手机支付。近年来,移动通信用户数量呈现出指数型增长的态势,到2005年底,我国手机数量已经超过3.5亿,与个人银行卡账户绑定的手机目前不仅可以用于缴纳话费,而且可以购买彩票、电影票以及捐款,除了支付业务以外,手机还可以实现转账、查询,并接受账单通知等金融服务。2006年随着手机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机作为随身的个人终端设备,其支付功能将日益丰富,安全保障将进一步可靠。
目前国内有50多个第三方支付平台。一方面,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支付标准的逐步统一;另一方面,外资的介入也使第三方机构之间的竞争继续成为互联网支付竞争的焦点。与此同时,各种基于移动IP网络的应用型服务的市场会越来越大, 其中包括移动支付服务,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开放性和多元化为新的移动应用服务商的成长创造了机会。从发展趋势来看,数据服务与网络设备之间不断分离是一个必然趋势,网络设备仅仅提供一个发展移动业务的系统平台,也会导致新型的移动虚拟运营商的出现。第三方支付平台将在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者单位:中国银联)
2005年也是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卓有成效的一年,全年新增POS机具15万台,截至2005年底,国内特约商户39万家,同比增长26%,POS机具61万台,同比增长35%;ATM终端8万台,同比增长20%。
从区域分布来看,强者恒强的特征比较显著,广州、上海、北京的总量增长较大,这三个地区的POS数量目前都已经超过四万台,在其他城市中,杭州、天津、南京、济南等增长较快。
2005年银行卡主要看点
个人征信体系初具雏形
2004年12月15日,人民银行宣布首批开通北京、重庆、深圳、西安、南宁、绵阳和湖州等七个城市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联网共享。在这些城市中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可以实现联网查询个人信用信息,包括个人消费信贷、住房信贷、汽车贷款、个人的信用卡、准贷记卡信息。目前个人征信系统已经收集了4000多万人的信贷信息,囊括个人贷款金额达到2.14万亿元,每天查询量已经超过4万次。几乎国内所有中资银行的个人贷款都已进入了个人征信系统,并且已经实现了全国联网。
为规范个人征信系统的运行,人民银行于2005年8月18日颁布《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对个人信用数据库运行的一系列问题以及个人信用报告的使用作了明确规定。《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出台,标志着中国金融市场征信体系建设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信用卡和借记卡市场定位逐渐分化
由于借记卡和个人现金账户相连接的特点,随着各种借记卡汇款和转账类业务的开通,购买基金、证券、保险等与理财业务相关的资金划拨在借记卡交易中占比有所上升,人民币借记卡不仅成为持卡人便利的支付工具,同时也日益成为居民安全、便利的理财工具。2005年,卡基存款因此大幅度增长。截至2005年底,卡基存款余额为1.9万亿元,占人民币活期存款39%,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账单类支付业务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借记卡交易量的增长,目前普遍开通的账单类支付业务包括水、电、煤气、电话、手机费及其他公用事业费用的缴纳等。一些城市和地区已经开始尝试用借记卡缴纳保险、税赋、违章罚金。借记卡应用领域的拓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其交易结构。
相比之下,信用卡在消费交易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引人注目。2005年信用卡在消费交易中的笔数和金额都明显上升,尽管信用卡卡量在所有银行卡发卡量中只占区区5%,其交易金额在POS消费交易中的比重高达27%左右,可见信用卡的交易频率和活跃度都大大高于借记卡,随着商业银行营销力度的不断加强,信用卡在宾馆、酒店及各种中高端商户的消费交易中驱逐借记卡的趋势日益明显。
和借记卡不同,信用卡不仅是个人消费的支付工具,同时也是个人消费信贷工具。为了刺激信用卡交易的增长,招商银行、建设银行等一些商业银行推出耐用消费品和一些高值时尚物品的分期付款业务,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持卡人的信贷需求。另外,一些商业银行为了鼓励持卡人在需要时使用预借现金功能,灵活下调了现金预借手续费,所有这些,都使信用卡作为一种灵活方便的信用贷款,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信用卡贷款将成为消费信贷的重要形式,在个人信贷市场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截至2005年底,国内信用卡透支余额将近1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左右,信用卡透支总额占个人消费信贷的比例已经达到10%,同比上升2.6个百分点。
银联品牌国际化高歌猛进
2005年,中国银联先后开通了新加坡、泰国、韩国、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美国等9个国家的银联卡交易,国内持卡人持有的银联品牌卡可以在上述国家贴有银联标识的POS上进行消费交易,并在当地贴有银联标识的ATM上提取当地货币。2005年12月,银联还开通了银联卡在西班牙、德国、法国、卢森堡和比利时的ATM取现交易。到2005年底,银联品牌在16个国家和地区陆续登陆。截至2005年底,通过银联网络转接的银联卡境外总笔数541万笔,总交易金额折合成人民币约为128亿元,其中ATM取款金额折合人民币16亿元,POS消费交易总额折合人民币112亿元。
统计数据表明,银联卡境外交易每个月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其中POS交易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ATM取现交易。银联卡的境外交易增长主要得益于受理商户和终端数量的不断增长以及持卡人刷卡习惯的逐渐形成。
在境外受理市场高歌猛进的同时,银联品牌国际化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境外发卡方兴未艾。2005年银联品牌卡在港澳地区的发行量超过22万张,其中信用卡近10万张,借记卡12万张,各占半壁江山。
2006年中国银行卡市场的发展趋势
市场结构多元化
根据人民银行等九大部委的联合文件精神,鼓励竞争,建立市场化的运营机制将是2006年银行卡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银行卡发行、受理及其他专业化服务等环节的竞争将进一步激烈,通过市场化的利益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产业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银行卡受理市场滞后是产业发展的瓶颈,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强,以及市场化利益机制的进一步健全,将有更多的专业化机构参与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成本和效率将成为专业化服务机构的核心竞争能力。
公务卡产品将成热点
2005年4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公安部、财政部、信息产业部、商务部、税务总局、银监会、外汇局等九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发卡方面,明确鼓励推广公务卡:“各级政府部门及所属预算单位应积极带头使用银行卡,在行政经费、差旅费等公务支出中使用银行卡支付,提高预算资金支出的透明度,加强对公务支出的监控。”
在文件精神下,中国银联联合一些商业银行已经在积极探索、试点公务卡产品,深圳、济南等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探索公务卡的使用,2006年,预计公务卡将会在更多的地区推广使用。公务卡以公务和商务开支为主,消费金额大,可以企、事业单位批量发卡,同时还能带来相关的其他公司金融业务,是成长潜力比较大的银行卡品种,将得到发卡机构的高度重视。
多应用智能卡成为市场新秀
非接触式芯片技术正成为新的无现金支付方式。银行卡、电信卡、交通卡等各类卡片功能的相互交叉和融合正成为智能卡发展的一大趋势,因此,磁条、智能复合卡将成为卡基支付的新锐品种。和传统的磁条卡相比,芯片卡使个人信息管理功能、终端和卡片的相互认证功能、离线支付功能和非接触支付功能有可能集合在一张银行卡上,大大拓展了银行卡的使用范围,一卡多用同时还有效拓展了银行卡的持卡人群和用卡人群。目前磁条、智能复合卡的广泛应用主要在社会保障卡和校园卡领域。2005年12月24日,无锡社会保障卡磁条、智能复合卡在无锡推广。政府对居民身份信息、社会保障信息的管理,医疗支付和银行卡金融服务功能融合在一张卡上,从物理上看,是“多卡合一”,从功能来看,则是“一卡多用”。与此同时,天津和福州两个城市在不同的受理网点推行智能卡的试点应用。
芯片技术的普及导致非接触卡的推广,使银行卡进一步向小额支付领域扩张,客观上将带动预付费卡的进一步增长,与借记卡不同,预付费卡不与个人银行账户挂钩,其功能类似于电子现金,可无记名转让,因此预付费卡比较适合用于短期性支付需求,如劳务费用的支付、福利津贴的发放等等,当然礼品卡也是具有强大市场生命力的预付卡品种。预计工资卡、福利卡、礼品卡将成为预付卡市场的三大主流品种,此外,随着受理终端的普及,预付卡还将成为儿童的支付工具。
今后几年,银行智能卡或电子钱包与行业应用相结合是银行智能卡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智能卡为介质的预付费卡今后将逐渐成为小额支付领域和快速支付领域的主力军,而具有借记贷记、预付费功能的多应用非接触智能卡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银行卡产业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九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中国银联联合商业银行,在“有效防范汇率、欺诈、技术等各类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拓展人民币银行卡境外受理市场”。要求有关部门研究出台支持人民币银行卡受理网络向境外拓展的政策措施,鼓励人民币卡受理业务向具有使用需求的国家和地区拓展,逐步建立人民币卡的国际受理网络。
2005年底,中国银联开通了包括美国在内的11个国家的银联卡交易。到2005年底,国内5.52亿张的银联标识卡可以在港澳、新加坡等18个国家的旅游商户及宾馆酒店使用,预计2006年62字头的银联品牌国际卡还会大量增长,2006年,中国银联在促进境外银联卡交易的同时,还将开通俄罗斯、埃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境外受理,“中国人走到哪里,银联卡用到哪里。”越来越多的中资品牌银行卡将随着中国人的商旅步伐走出国门。银行卡境外交易将继续高速增长。
同时,面临2007年人民币私人业务的全面开放,更多的境外发卡机构将通过合资、合作等形式渗透中国市场,为其品牌全面推广热身,而中资商业银行也期待着通过合资、合作,充分借鉴外资机构多年的信用卡业务管理经验和营销经验。另外,随着专业化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中国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将吸引更多的境外专业化服务机构登陆中国,参与国内市场竞争。
交易渠道多样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支付终端和支付渠道的多样化创造了技术前提,而银行卡受理范围的扩大和新兴支付介质的应用为新兴支付渠道创造了商业动力。
从新兴支付渠道的发展态势来看,互联网支付是影响力最广,同时也是最有潜力的新兴支付渠道。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以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高度配套为基本前提的,其中资金流的最佳解决方案无疑是互联网在线支付。目前的电子商务网上支付主要使用信用卡、借记卡和其他银行卡。
除了电子商务以外,互联网也是账单类支付及公用事业缴费的重要渠道。支付内容包括水、电、煤气、电话、手机费及其他公用事业费用的缴纳。目前,不仅越来越多的公共事业费用可以在互联网上缴纳,保险、纳税、违章罚金的缴纳等其他定向支付业务在互联网上的支付通道也在逐步打开。
此外,互联网还是转账业务的便捷窗口。目前的网上转账类支付通常发生于个人、企业之间的汇款和转账;属于P2P和C2C业务;当然也包括基金、证券、保险等与理财业务相关的资金划拨。
和互联网支付可以相提并论的另一支生力军是手机支付。近年来,移动通信用户数量呈现出指数型增长的态势,到2005年底,我国手机数量已经超过3.5亿,与个人银行卡账户绑定的手机目前不仅可以用于缴纳话费,而且可以购买彩票、电影票以及捐款,除了支付业务以外,手机还可以实现转账、查询,并接受账单通知等金融服务。2006年随着手机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机作为随身的个人终端设备,其支付功能将日益丰富,安全保障将进一步可靠。
目前国内有50多个第三方支付平台。一方面,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支付标准的逐步统一;另一方面,外资的介入也使第三方机构之间的竞争继续成为互联网支付竞争的焦点。与此同时,各种基于移动IP网络的应用型服务的市场会越来越大, 其中包括移动支付服务,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开放性和多元化为新的移动应用服务商的成长创造了机会。从发展趋势来看,数据服务与网络设备之间不断分离是一个必然趋势,网络设备仅仅提供一个发展移动业务的系统平台,也会导致新型的移动虚拟运营商的出现。第三方支付平台将在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者单位:中国银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