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称为《规划纲要》),并提出“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规划纲要》五大核心思想中,健康生活方式位列首位。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离不开健康教育。《规划纲要》还提出:“培养健康教育师资,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内容。”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中明确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确定为学校健康教育的载体课程。2021年1月北京市发布《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列出8个重点任务,其中第一项就是构建有北京特点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笔者现将该课程体系中的健康教育内容构建与实施方略分享如下。
一、总体思路
1.三大支柱
健康教育、奥林匹克教育、运动项目体验为综合拓展课程的3大专题。其中健康教育专题包括卫生保健、生命安全和心理拓展3大支柱。健康教育为必修必学课程。
2.健康教育任务
健康教育是关注生存生活、培育体育品德,以集体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的主题式课程,通过创设学生在成长中可能会遇到的多种生存、生活情境,使学生获取健康知识和掌握健康技能,促进其健康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的养成,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使学生呈现积极向上的生活和学习态度,养成科学对待相关问题的健康习惯。健康教育课程强调以体验学习为主,学生通过对学习内容产生深刻的本体感觉、学习感受、文化感悟,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体育心育人价值,在营造的运动和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
二、课时安排
1.国家要求
《指导纲要》指出健康教育“学科教学每学期应安排6~7课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指出“各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雨雪等天气的上课时间,每学年保证开展一定时数的健康教育内容教学”。《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健康教育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必修必学内容,设为1个模块(18个课时)。
2.北京地方课程
根据北京市地方课程整体规划,健康教育课时针对学段、年级更加明确,一至十二年级共计104个课时(表1),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为各专题内容安排了相应的授课时段和课时。课时的落实是健康教育实施的基本保障。
三、内容构建
1.国家要求
《课标》中要求“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北京地方标准
在北京市体育与健康地方课程中健康教育专题包括卫生保健、生命安全和心理拓展3个版块内容。课程内容的设置充分考虑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旨在循序渐进地帮助青少年解决他们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
由于现行课程标准仅设置了身体健康内容的目标,而没有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虽然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开放式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师的自主选择权,但是,体育教师普遍对于健康教育的内容感到模糊,在教学中不能科学制订教学内容,从而忽略了学科内容的完整性和递进顺序。每名体育教师按照自己的不同理解进行相关健康教育,不清楚如何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构建健康教育教学内容体系,并结合运动技能教學选择适合的健康教育内容,确保健康教育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准确性。基于此,北京市对《课标》《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指导纲要》中的健康教育内容进行梳理,同时结合北京地方特点,归纳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健康教育内容(表2)。
以上所列举的健康教育内容要点及课时安排并不是要求体育教师仅教授所列内容,体育教师还要结合地区和本校教学现状、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现有课程资源、社会关注热点问题等选择最适宜的教学内容。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涉及的健康教育内容广泛,体育教师在教授健康知识内容时不一定面面俱到,还要根据自身优势和体育与健康学科特点有所侧重,侧重与体育运动关系密切的知识;侧重健康方法和技能性知识;侧重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知识。总之,体育教师在选择健康教育内容时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人而异”。
四、实施方略
健康教育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核心教学能力之一,但体育教师对健康教育教学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往往不及运动技能教学熟练和自如。一直以来,体育教师对健康教育教学方法的应用不尽如人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教学实践中,有部分教师将健康教育教学等同于体育理论课,认为健康教育只能在雨雪、雾霾等特殊天气情况下通过室内理论课的形式开展,实际上这种认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甚至还有少数体育教师因自身健康教育教学能力不足,几乎从未在教学中安排健康教育内容的教学。
体育教师在开展健康教育教学时,应该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注意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体育教学中灵活地选择并恰当地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健康知识教学。注意与学生体育活动和生活联系,将健康知识、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学习、健康生活方式养成融入统一整体,保证健康教育实施的实效性。北京市对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学的实践开展研究,通过“融合”“结合”“整合”的方式为体育教师提供了有体育特色的健康教育实施方略指导。
1.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融合
在《课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的课程内容中,有许多与科学锻炼相关的健康知识、技能,这些健康知识、技能对运动技能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辅助性。如,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服装、准备活动、场地器材等)、正确的身体姿态、运动中的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体育锻炼改善体型与身体姿态、体能的基本知识、积极性休息、运动损伤、运动中的呼吸、运动强度和密度、心率等。这部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教学中不一定要全面、系统,能满足学生需要,自然渗透至教学中,让学生在运动情境中接受相关健康教育即可。如,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教育,可以渗透至每节课中,在田径、体操、足球等项目教学中,教师均可针对项目特点及教学需要融入安全教育内容。还要让学生知道不仅体育学习中需要注意安全,在生活中遇到安全问题也要能够正确处理。再如,剧烈运动尤其是耐久跑后,有些学生习惯于坐在地上,或直接躺在地上休息,认为这种方式可以加速消除疲劳。体育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时机,告诉学生这样不仅不能尽快恢复身体机能,反而会使身体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可能会引起“重力性休克”。同时向学生介绍运动后放松整理活动的重要性,引入“积极性休息”概念。 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健康教育内容,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有计划、长期、潜移默化地点滴渗透,要求体育教师熟悉健康教育内容的知识点,要深入挖掘并提炼其精髓。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依据自身的经验讲,而应提前查阅相关知识,做好课前准备,保证健康知识和方法的科学性,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契合点与融入时机。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健康教育,不仅是让学生了解健康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运动、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落实到日常行为中。只要体育教师具备将健康基础知识渗透在实践教学中的意识,始终贯彻并加以坚持,学生的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必将“积以跬步,以至千里”。
2.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教学结合
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教学的结合是体育教师进行健康教育的另一种重要策略,如,结合中暑、人体所需主要营养素、营养不良和肥胖、合理膳食、营养对改善体型的作用、青春期卫生保健、睡眠、意志、情绪、合作等内容。教师可针对学生发生的具体问题(如,学生不吃早餐、夏天运动后大量喝冷饮)进行健康教育,还要积极主动地分析研究各项教材的基本内容,深入挖掘其隐含的思想教育因素,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对于心理健康这类教学内容,可以将体育教育教学和健康教育教学方法相结合。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心理拓展活动,如,“导盲之旅”,通过盲人场景的模拟设置,让学生在完成游戏的过程中,增加与同学间的交流,增强彼此间的信任,培养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能力。通过彼此间的交流,明确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就是相互信任,同时培养学生遵守比赛和游戏规则的良好体育品德。这类心理拓展活动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再如,在体育教育教学中,耐久跑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特别是女生)是不太受欢迎的项目,但这一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精神较有益处。教师要利用学生会遇到困难的教育情境,通过不断对学生进行如何面对困难的教育,逐渐培养学生的意志品格及良好品质。
3.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资源整合
整合的教学策略适合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与身体锻炼没有直接联系的健康教育内容。如,个人卫生保健知识、常见疾病危害与预防、接种疫苗、饮酒吸烟等与健康的关系、传染性疾病、艾滋病等,这部分内容理论性、科学性较强,体育教师相关知识储备相对薄弱,也是实际教学中常常被体育教师忽视的健康教育内容。但是,这部分内容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同等重要,同样需要引起体育教师的重视。
针对需要采用整合策略的健康教育内容,教师可以寻求多方支持,可以邀请其他学科教师、校医或校外专家等参与到健康教育教学中,发挥其专业优势,协助体育教师完成教学活动。如,用眼健康的教学,体育教师可以与科学或生物教师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体育教师也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在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中开展健康教育主题活动。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助力健康教育,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和信息资源传授健康知识,可以适当选取一些由专家组织开发的健康教育视频课程,体育教师还可以在某些特殊日期(如禁烟日、艾滋病日、睡眠日等)进行适时的健康教育。
总之,体育与健康作为健康教育在学校开展的载体课程,具有为中小学提供健康教育内容以及培育学生健康素养的职责。北京体育与健康地方课程进一步明确构建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课时體系,同时为体育教师提供了有体育特色的健康教育“融合”“结合”“整合”的实施方略。
参考文献:
[1]余小鸣,陈雁飞,张芯.健康教育教学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9.
[2]元英,刘文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特征与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9(3):106-111
[3]韩兵,卢海棠.韩金明.对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健康教育内容教学的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20,39(3):30-3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一、总体思路
1.三大支柱
健康教育、奥林匹克教育、运动项目体验为综合拓展课程的3大专题。其中健康教育专题包括卫生保健、生命安全和心理拓展3大支柱。健康教育为必修必学课程。
2.健康教育任务
健康教育是关注生存生活、培育体育品德,以集体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的主题式课程,通过创设学生在成长中可能会遇到的多种生存、生活情境,使学生获取健康知识和掌握健康技能,促进其健康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的养成,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使学生呈现积极向上的生活和学习态度,养成科学对待相关问题的健康习惯。健康教育课程强调以体验学习为主,学生通过对学习内容产生深刻的本体感觉、学习感受、文化感悟,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体育心育人价值,在营造的运动和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
二、课时安排
1.国家要求
《指导纲要》指出健康教育“学科教学每学期应安排6~7课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指出“各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雨雪等天气的上课时间,每学年保证开展一定时数的健康教育内容教学”。《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健康教育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必修必学内容,设为1个模块(18个课时)。
2.北京地方课程
根据北京市地方课程整体规划,健康教育课时针对学段、年级更加明确,一至十二年级共计104个课时(表1),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为各专题内容安排了相应的授课时段和课时。课时的落实是健康教育实施的基本保障。
三、内容构建
1.国家要求
《课标》中要求“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北京地方标准
在北京市体育与健康地方课程中健康教育专题包括卫生保健、生命安全和心理拓展3个版块内容。课程内容的设置充分考虑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旨在循序渐进地帮助青少年解决他们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
由于现行课程标准仅设置了身体健康内容的目标,而没有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虽然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开放式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师的自主选择权,但是,体育教师普遍对于健康教育的内容感到模糊,在教学中不能科学制订教学内容,从而忽略了学科内容的完整性和递进顺序。每名体育教师按照自己的不同理解进行相关健康教育,不清楚如何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构建健康教育教学内容体系,并结合运动技能教學选择适合的健康教育内容,确保健康教育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准确性。基于此,北京市对《课标》《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指导纲要》中的健康教育内容进行梳理,同时结合北京地方特点,归纳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健康教育内容(表2)。
以上所列举的健康教育内容要点及课时安排并不是要求体育教师仅教授所列内容,体育教师还要结合地区和本校教学现状、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现有课程资源、社会关注热点问题等选择最适宜的教学内容。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涉及的健康教育内容广泛,体育教师在教授健康知识内容时不一定面面俱到,还要根据自身优势和体育与健康学科特点有所侧重,侧重与体育运动关系密切的知识;侧重健康方法和技能性知识;侧重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知识。总之,体育教师在选择健康教育内容时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人而异”。
四、实施方略
健康教育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核心教学能力之一,但体育教师对健康教育教学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往往不及运动技能教学熟练和自如。一直以来,体育教师对健康教育教学方法的应用不尽如人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教学实践中,有部分教师将健康教育教学等同于体育理论课,认为健康教育只能在雨雪、雾霾等特殊天气情况下通过室内理论课的形式开展,实际上这种认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甚至还有少数体育教师因自身健康教育教学能力不足,几乎从未在教学中安排健康教育内容的教学。
体育教师在开展健康教育教学时,应该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注意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体育教学中灵活地选择并恰当地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健康知识教学。注意与学生体育活动和生活联系,将健康知识、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学习、健康生活方式养成融入统一整体,保证健康教育实施的实效性。北京市对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学的实践开展研究,通过“融合”“结合”“整合”的方式为体育教师提供了有体育特色的健康教育实施方略指导。
1.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融合
在《课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的课程内容中,有许多与科学锻炼相关的健康知识、技能,这些健康知识、技能对运动技能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辅助性。如,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服装、准备活动、场地器材等)、正确的身体姿态、运动中的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体育锻炼改善体型与身体姿态、体能的基本知识、积极性休息、运动损伤、运动中的呼吸、运动强度和密度、心率等。这部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教学中不一定要全面、系统,能满足学生需要,自然渗透至教学中,让学生在运动情境中接受相关健康教育即可。如,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教育,可以渗透至每节课中,在田径、体操、足球等项目教学中,教师均可针对项目特点及教学需要融入安全教育内容。还要让学生知道不仅体育学习中需要注意安全,在生活中遇到安全问题也要能够正确处理。再如,剧烈运动尤其是耐久跑后,有些学生习惯于坐在地上,或直接躺在地上休息,认为这种方式可以加速消除疲劳。体育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时机,告诉学生这样不仅不能尽快恢复身体机能,反而会使身体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可能会引起“重力性休克”。同时向学生介绍运动后放松整理活动的重要性,引入“积极性休息”概念。 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健康教育内容,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有计划、长期、潜移默化地点滴渗透,要求体育教师熟悉健康教育内容的知识点,要深入挖掘并提炼其精髓。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依据自身的经验讲,而应提前查阅相关知识,做好课前准备,保证健康知识和方法的科学性,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契合点与融入时机。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健康教育,不仅是让学生了解健康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运动、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落实到日常行为中。只要体育教师具备将健康基础知识渗透在实践教学中的意识,始终贯彻并加以坚持,学生的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必将“积以跬步,以至千里”。
2.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教学结合
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教学的结合是体育教师进行健康教育的另一种重要策略,如,结合中暑、人体所需主要营养素、营养不良和肥胖、合理膳食、营养对改善体型的作用、青春期卫生保健、睡眠、意志、情绪、合作等内容。教师可针对学生发生的具体问题(如,学生不吃早餐、夏天运动后大量喝冷饮)进行健康教育,还要积极主动地分析研究各项教材的基本内容,深入挖掘其隐含的思想教育因素,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对于心理健康这类教学内容,可以将体育教育教学和健康教育教学方法相结合。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心理拓展活动,如,“导盲之旅”,通过盲人场景的模拟设置,让学生在完成游戏的过程中,增加与同学间的交流,增强彼此间的信任,培养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能力。通过彼此间的交流,明确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就是相互信任,同时培养学生遵守比赛和游戏规则的良好体育品德。这类心理拓展活动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再如,在体育教育教学中,耐久跑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特别是女生)是不太受欢迎的项目,但这一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精神较有益处。教师要利用学生会遇到困难的教育情境,通过不断对学生进行如何面对困难的教育,逐渐培养学生的意志品格及良好品质。
3.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资源整合
整合的教学策略适合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与身体锻炼没有直接联系的健康教育内容。如,个人卫生保健知识、常见疾病危害与预防、接种疫苗、饮酒吸烟等与健康的关系、传染性疾病、艾滋病等,这部分内容理论性、科学性较强,体育教师相关知识储备相对薄弱,也是实际教学中常常被体育教师忽视的健康教育内容。但是,这部分内容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同等重要,同样需要引起体育教师的重视。
针对需要采用整合策略的健康教育内容,教师可以寻求多方支持,可以邀请其他学科教师、校医或校外专家等参与到健康教育教学中,发挥其专业优势,协助体育教师完成教学活动。如,用眼健康的教学,体育教师可以与科学或生物教师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体育教师也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在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中开展健康教育主题活动。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助力健康教育,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和信息资源传授健康知识,可以适当选取一些由专家组织开发的健康教育视频课程,体育教师还可以在某些特殊日期(如禁烟日、艾滋病日、睡眠日等)进行适时的健康教育。
总之,体育与健康作为健康教育在学校开展的载体课程,具有为中小学提供健康教育内容以及培育学生健康素养的职责。北京体育与健康地方课程进一步明确构建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课时體系,同时为体育教师提供了有体育特色的健康教育“融合”“结合”“整合”的实施方略。
参考文献:
[1]余小鸣,陈雁飞,张芯.健康教育教学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9.
[2]元英,刘文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特征与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9(3):106-111
[3]韩兵,卢海棠.韩金明.对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健康教育内容教学的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20,39(3):30-3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