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化的加速以及互联网的普遍运用,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和备课空间,因此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学必须具有相应的策略和改变,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怎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再现文本阅读的魅力,就成为重中之重。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轻松易学氛围
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创设活泼生动的教学情境,营建轻松活跃的氛围,在教学中要化困难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让枯燥的文字变成一幅幅灵动的图画,富有画面感。信息化可以说是它的集大成者,集画面、动作、声音、立体于一身,不仅画面丰富多彩、声音生动多变,图形立体视觉强烈,还有助于学习情境的创设。我将结合人教版四下第六单元20课《乡下人家》一课的教学,谈谈个人运用信息化的一些做法。
1.课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正所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大半”,一节课如果没有良好的开端,教师会疲惫至极、激情下降,课堂也会气氛沉闷,节奏拖沓。在教学中利用希沃电子白板、人人通平台、微课等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将事半功倍。在教学《乡下人家》一课前,我布置人人通导学案,上传乡下人家生活的画面,并用简单的几句话来介绍。通过学生们上传的图片,我在其中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图片,比如,乡下人家喂鸡的图片、水牛犁地的图片,以及果农给枇杷包报纸的图片,课堂上再让学生简单介绍图片内容。由于这些图片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这就引起学生的共鸣,不仅让学生动手参与其中,了解乡村生活,更让学生感受到他们搜集的图片被教师认可,原来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学习的素材。
2.课中调动学生参与性
将信息化引入語文课堂学习后,学生通过这种形式,即看得见、听得到、又能动手,积极吸引了学生目光,学生可以自在快乐地进入学习中。在教学《乡下人家》生字词中,我通过希沃电子白板,在课堂上让小教师带着拼音领读,再引导学生发现多音字“冠”和“率”的两个读音,通过超链接出示“冠”在字典中的意思,引导学生只有了解字意,才能正确辨别字音。再通过希沃中的小游戏,动手拖拽“冠”的组词,运用班级优化大师抽号,选两名学生上台边拖动边读音节,通过反复的试误,最终让词语顺利回家,再次巩固知识点。
在教学“率”时,我利用希沃白板中汉字的功能,出示“率”字,通过其中播放汉字音频和书写笔画笔顺的功能,让学生随堂记、当堂写。我还给“率”编了一个顺口溜,强化记忆,一点一短横,撇折撇折点,先中间后两边,十字舒展写中间,学生跟着教师一起书写,并再次在书后的田字格中,认真书写。我还让同桌之间相互交换、点评,这样就让学生们实实在在学词语,踏踏实实学写字。
3.课外继续延伸学习热情
重视课堂的教学,更不能忽略课外的学习。在阅读时,及时把阅读的感受,积累的好词佳句积累下来,在读书卡片中,写上批注和感受,用以汇报一周阅读成果,通过多媒体展台,把学生的阅读卡投射出来,及时点评反馈。同时利用人人通交互式软件,及时发布作业,让学生完成作业后并提交,我还及时上传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课文音频、小练习等。这样不仅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还能让学生爱上这种展示自己的机会,将学习的乐趣延伸到课堂之外,从而乐于课外阅读和学习,真正做到了“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阅读的结合。
二、妙用信息技术,扩大课堂学习容量
一节四十分钟的课,教学时间有限而学习内容却是无限。信息技术的运用,充实了原先的书本教学知识,不仅使课堂知识容量加大,而且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那它是怎样扩大语文课堂的容量呢?
1.补充课外资料,丰富书本知识
网络丰厚的图文、声音、影像资料等,是语文教与学中取之不尽的源泉。教学时,适当引入一些补充材料,加大书本没有的信息容量,不仅可以深入理解作者创作背景、写作意图等,还提高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乡下人家》一课后,我通过阅读链接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时候》了解诗歌中的乡村美景,感受不一样的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享受自然、亲近自然。通过这种课外补充,鼓励学生养成留心生活,留意身边点滴小事的好习惯。
2.联合读写,随堂高效完成
课堂上,我们可以针对书本中的重难点,进行及时的随堂练习,从而冲破难点,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和把握。通过多媒体展台展示随堂练习,利用希沃电子白板,教师及时完成批注、讲评,学生不仅能够及时发现错误,还从中巩固旧知识。在教学《乡下人家》一课时,我制作了小微课,竹笋探出头来,让学生观察“探”,微课形象生动得让学生感受到竹笋充满活力,破土而出。我再通过语言训练,现在你们就是小春笋,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学生自然而然地写到,“我看到蓝蓝的天,棉花似的白云,还听到远处清澈见底的小溪声,小鸡小鸭从我身边跨过‘叽叽喳喳’的声音,原来他们在觅食啊!我多么想和他们交朋友啊!”随堂的小练笔,不仅让学生得到写作锻炼,还激发学生想象力,读中悟情,自悟时体会情味,这种课堂中的点滴灵性,值得去鼓励、珍藏。
语文教学是艺术性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则让它散发出全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不仅优化了语文教学,还为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效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为语文教学增添了无尽的艺术魅力。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轻松易学氛围
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创设活泼生动的教学情境,营建轻松活跃的氛围,在教学中要化困难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让枯燥的文字变成一幅幅灵动的图画,富有画面感。信息化可以说是它的集大成者,集画面、动作、声音、立体于一身,不仅画面丰富多彩、声音生动多变,图形立体视觉强烈,还有助于学习情境的创设。我将结合人教版四下第六单元20课《乡下人家》一课的教学,谈谈个人运用信息化的一些做法。
1.课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正所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大半”,一节课如果没有良好的开端,教师会疲惫至极、激情下降,课堂也会气氛沉闷,节奏拖沓。在教学中利用希沃电子白板、人人通平台、微课等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将事半功倍。在教学《乡下人家》一课前,我布置人人通导学案,上传乡下人家生活的画面,并用简单的几句话来介绍。通过学生们上传的图片,我在其中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图片,比如,乡下人家喂鸡的图片、水牛犁地的图片,以及果农给枇杷包报纸的图片,课堂上再让学生简单介绍图片内容。由于这些图片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这就引起学生的共鸣,不仅让学生动手参与其中,了解乡村生活,更让学生感受到他们搜集的图片被教师认可,原来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学习的素材。
2.课中调动学生参与性
将信息化引入語文课堂学习后,学生通过这种形式,即看得见、听得到、又能动手,积极吸引了学生目光,学生可以自在快乐地进入学习中。在教学《乡下人家》生字词中,我通过希沃电子白板,在课堂上让小教师带着拼音领读,再引导学生发现多音字“冠”和“率”的两个读音,通过超链接出示“冠”在字典中的意思,引导学生只有了解字意,才能正确辨别字音。再通过希沃中的小游戏,动手拖拽“冠”的组词,运用班级优化大师抽号,选两名学生上台边拖动边读音节,通过反复的试误,最终让词语顺利回家,再次巩固知识点。
在教学“率”时,我利用希沃白板中汉字的功能,出示“率”字,通过其中播放汉字音频和书写笔画笔顺的功能,让学生随堂记、当堂写。我还给“率”编了一个顺口溜,强化记忆,一点一短横,撇折撇折点,先中间后两边,十字舒展写中间,学生跟着教师一起书写,并再次在书后的田字格中,认真书写。我还让同桌之间相互交换、点评,这样就让学生们实实在在学词语,踏踏实实学写字。
3.课外继续延伸学习热情
重视课堂的教学,更不能忽略课外的学习。在阅读时,及时把阅读的感受,积累的好词佳句积累下来,在读书卡片中,写上批注和感受,用以汇报一周阅读成果,通过多媒体展台,把学生的阅读卡投射出来,及时点评反馈。同时利用人人通交互式软件,及时发布作业,让学生完成作业后并提交,我还及时上传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课文音频、小练习等。这样不仅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还能让学生爱上这种展示自己的机会,将学习的乐趣延伸到课堂之外,从而乐于课外阅读和学习,真正做到了“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阅读的结合。
二、妙用信息技术,扩大课堂学习容量
一节四十分钟的课,教学时间有限而学习内容却是无限。信息技术的运用,充实了原先的书本教学知识,不仅使课堂知识容量加大,而且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那它是怎样扩大语文课堂的容量呢?
1.补充课外资料,丰富书本知识
网络丰厚的图文、声音、影像资料等,是语文教与学中取之不尽的源泉。教学时,适当引入一些补充材料,加大书本没有的信息容量,不仅可以深入理解作者创作背景、写作意图等,还提高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乡下人家》一课后,我通过阅读链接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时候》了解诗歌中的乡村美景,感受不一样的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享受自然、亲近自然。通过这种课外补充,鼓励学生养成留心生活,留意身边点滴小事的好习惯。
2.联合读写,随堂高效完成
课堂上,我们可以针对书本中的重难点,进行及时的随堂练习,从而冲破难点,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和把握。通过多媒体展台展示随堂练习,利用希沃电子白板,教师及时完成批注、讲评,学生不仅能够及时发现错误,还从中巩固旧知识。在教学《乡下人家》一课时,我制作了小微课,竹笋探出头来,让学生观察“探”,微课形象生动得让学生感受到竹笋充满活力,破土而出。我再通过语言训练,现在你们就是小春笋,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学生自然而然地写到,“我看到蓝蓝的天,棉花似的白云,还听到远处清澈见底的小溪声,小鸡小鸭从我身边跨过‘叽叽喳喳’的声音,原来他们在觅食啊!我多么想和他们交朋友啊!”随堂的小练笔,不仅让学生得到写作锻炼,还激发学生想象力,读中悟情,自悟时体会情味,这种课堂中的点滴灵性,值得去鼓励、珍藏。
语文教学是艺术性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则让它散发出全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不仅优化了语文教学,还为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效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为语文教学增添了无尽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