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和对策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doct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上很难听见“不对”,“错了”,“这么简单的题目也不会回答”等诸如此类的批评性评价,当下提倡并流行激励性评价。《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诚然,激励性评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充分体现“教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等教学理念,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可遗憾的是,大部分教师没有真正吃透新课程标准精神,矫枉过正,一味称赞,完全不看对象,不分情境,方式单一,语言含糊,一律激励百分百。大致归纳一下,有以下几种现状:
  1、泛化型。就是指教师课堂评价满天飞,教师的称赞表扬声不绝于耳,无论是读了几句书,还是写了几个字,无论是答了几道题,还是回了几句话,教师几乎无一例外地称之“真好”、“真棒”或者兴师动众,一次次要求全班学生掌声鼓励,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2、盲目型。就是指评价的词语与评价的事情对不上号,教师不管学生的思考是否到位,也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有可取之处,便盲目地进行表扬与奖励。甚至片面地认为,只要对学生肯定了,表扬了,奖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不分青红皂白,乱表扬一气。
  3、空洞型。就是指教师总是用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浮泛空洞的语言来评价学生。不是“好”“很好”就是“真棒”、“真聪明”“真能干”,不知“好”在哪里,“棒”在何处,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4、降位型。为了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教师对学生评价过高,随意地给学生戴高帽子,有时还故意降低自己,抬高学生,忘记了自己是教师身份,忘记了教师是“传道解惑”的形象,有失身份,有损形象。
  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发挥激励性评价的激励作用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四点:
  
  一、评价要恰到好处
  
  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坚持正面引导,这本没有错,可是一节课上如果处处都是“你真棒”之类的表扬话语,把表扬的方式变成一种表扬公式,就会令人心中不安,这样的表扬鼓励究竟能有多大作用?无论学生对问题回答得如何,都会得到教师的表扬,久而久之,学生变得很浮躁,他们还会在乎表扬吗?福建大学教授余文森认为,一味表扬,正如一味惩罚一样并不可取。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并不会起到鼓励作用,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倍受呵护,本来就有强烈的自我优越感。他们欠缺的不是无休止的鼓励和表扬,缺少的是挫折教育。“苦难和挫折是最好的大学”。因此课堂评价不能过多过滥,而要把握好评价尺度,对正确和具有创造性的回答给予表扬和肯定,使评价用得恰到好处,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对一般性的回答可以点个头,举个大拇指等。
  
  二、评价要有的放矢
  
  评价要根据对象、场合及回答情况而灵活使用,对成绩差、自卑的学生,应多给一点;对处于优势的、骄傲的学生,应适可而止,因为适时的激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而过分表扬会导致学生骄傲;对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回答中哪怕只有那么一丁点儿合理的内容,教师也要善于抓住这“鸡蛋中的骨头”,给予充分肯定,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唤起学习的激情。
  
  三、评价要言之有物
  
  “太好了”!“太棒了”!好在哪里?棒在何处?是语言表达清楚,还是对问题分析得透彻,应该要具体些,而不要含糊其词。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那些正确的、优秀的应当给予肯定和赞许,并指出好在哪里,以激发学生“更上一层楼”的动机;对学生反馈上来的那些错误信息或判断,也应该及时给予否定和矫正,让学生明白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怎样改错。
  教师要做到言之有物,可以从以下四方面下功夫:
  1、精当的指导性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估计,并进而明确不是,找出努力的方向。
  教师的课堂评价一定要防止过于笼统模糊的倾向,有的教师让学生朗诵课文,完了只是说了一句:“读得不错,请再读一段。”如能换成“读得响亮流利,很好。如能在速度上放慢一些,注意停顿,掌握好语气就更好了”。这种评价,一分为二具有辩证性,针对性强,有的放矢。不仅使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知道努力的目标,也会感到一种受关怀的温暖。
  2、强烈的启迪性
  一名高素质的教师,他的教学评价应具有强烈的启迪性,善于通过巧妙的教学评价启动学生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挖掘他们的心理潜力。如一位学生作文中用水晶来比喻小女孩的眼睛,我给予很高评价:“比喻恰切精当。”问为什么是这样比喻,学生回答“透明嘛”,这固然不错,但不够全面,我没有急于作评价,而是又顺势问了一句:“那为什么不用玻璃呢,它不也透明吗?”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悟出用这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童真的纯洁与可爱。
  3、必要的深度性
  无关痛痒的随意性评价就像蜻蜓点水,在学生的头脑中很难烙下较深的印记,这就需要我们评价一定要有深度,要到位,要有一股穷追不舍的精神。当然,这又涉及到另一个矛盾,教学计划与课堂随机处理的冲突,因为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节外生枝”。有时教师会想不到学生的概括能力如此差,对文章大部分内容的概括如此不尽如人意,学生只讲了课文内容的一小部分,因而穷追不舍继续追问,直到学生概括出主要内容为主,也没有细想过学生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说不出下面部分的主要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是随即过去,还是追一追?我总是选择后者,并且还不惜花时间去归谬、引发。如此坚持,学生语言自然就会通顺、准确了,到时再去花精力顾及其它也不迟,就有时间去全面发展他们了。先把基本的理顺了绝不是白费力气,有句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功”嘛。
  
  四、评价要摆正关系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何况,一直以来,教师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就是知识的权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为了突出激励作用千万不要采用降低自己的方法,偶尔用一次,可能还有效果,如果经常这样,这位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就失去威信,没有地位。这学期初,我听了两位教师的公开课,一位男教师就采用这种方法,身边经常能听到“你回答得真好,恐怕老师也说不出来”,“老师还没有你想得周到”,“你概括得太棒了,老师也自叹不如”等等这些话,听课的我不禁在心里想道:“你这么不行,干脆让学生来算了。”我会这么想,能保证学生不会这么想吗?而另一位女教师的课堂评价就相当精彩:“老师认为你是我们班的心理调剂师”,“你想得真细致,搞科研工作最适合你了”。“你的想象太丰富了,是未来的文学家啊!”既激励了学生,又不失组织者和引导者的形象。
  一句话,一辈子,恰如其分地评价能激励人的一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真正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就必须加强教师评价的艺术修养。
  
  王彩丽,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浙江上虞。
其他文献
导入——  师:古人常说“人生四大喜事”,指的是哪四大喜事啊?  生:“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师:四大喜排在最后的一个是金榜题名时,金榜题名后就可荣归故里衣锦还乡。古代的读书人谁不向往啊?据此老师设计了一个谜语:“衣锦还乡”打一明代作家,他是谁呢?  生:归有光  检测——  文言文学习一般要求同学们积累的是: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本课比较集中的是词类活用
诗歌是文学之母,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诗歌是培养学生文学趣味和文学素养的最佳媒介之一。   诗歌以其凝练性、抒情性、音乐性等特点决定了它自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如果学生还只是单纯地追求矛盾冲突,情节人物,不会透过字面去体味揣摩诗歌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还没有对诗歌的激情、敏感和直觉,那么,诗歌对他而言是味同嚼蜡了;如果老师还是那样把一首首优美的、空灵的、清新的诗歌肢解成字、词、句
华新水泥600801  公司作为华中和西南地区水泥龙头企业,在全国9省区市以及海外共计拥有水泥产能近1亿吨/年,目前国内旧产能置换项目仍在有序推进,在水泥主业上进行了收购和新建,包括重庆拉法基瑞安参天水泥有限公司100%股权收购以及西藏两条3000吨/日的项目建成投产,合计增加水泥产能477万吨/年;骨料业务方面,全年建成投产2条生产线,共计400万吨/年,另外1300万吨产能开工建设;环保业务方
“援引典故,诗家所尚”,用典是我国古代诗文创作的重要特色之一。由于用典乃“作诗者借彼之意,写我之情,自然倍觉深厚”,因此,诗家对于用典是特别重视的。刘勰《文心雕龙·事类》早就指出:“明理引乎成辞,征义举乎人事,乃圣贤之鸿谟,经籍之通矩也。”在用典的方法上倾向于“虽引古事,而莫取旧辞”,要达到“凡用旧合机,不啻自其口出”的效果。但历代诗家各有差异,“用事之工,起于太冲《咏史》;唐初王、杨、沈、宋,渐
格力地产600185  西安格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房地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的上市公司,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建筑材料的销售及其他业务。近期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暨重大资产重组风险提示公告称,近期公司董事长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本次重组存在暂停或终止的风险。提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二级市场上,该股因为公司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珠海市免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标的公司具备国务院批
文学作品阅读题历来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重点题目,它取材广泛,综合性强,考查目的明确,分值在全卷中所占比例大,容易拉开学生考分的档次。在高考备考中,加强对高考文学作品阅读题命题方式的研究,引导学生掌握其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对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大有裨益。  笔者近来对2005、2006年高考文学作品阅读题做了一个梳理,发现这样的一些问法出现的次数特别多。如:“……的好处是什么?”“……作用是什么?”“结
于坚,1954年出生于云南。出版的诗集有《诗六十首》(1989)、《对一只乌鸦的命名》(1993)、《一枚穿过天空的钉子》(1999)、《便条集》(2002)、《诗集与图象》(2004)《于坚集》5卷(2004)。长诗有《零档案》《飞行》。多次获奖。现供职云南省文联。另有纪录片、戏剧等。这里选择他的《塑料袋》和《鼓浪屿便条》进行赏读。    塑料袋    一只塑料袋从天空里降下来  像是末日的先兆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基本理念。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链接生活,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    一、观察生活,再现生活,让生活真正进入语文教学。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应以课堂为起点来
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同时也接受了文本中固有的思想、知识、文化,接受了作者情感潜移默化的熏陶。因此,我们要重视语文文本语言的学习。钱理群教授认为“文本的核心是语言”,“要直面文本,直面文本语言”(《对话语文》福建人民出版社)。只有“直面文本,直面文本语言”,抓住重要的、关键的词语和句子进行研读、品味,才能达到《课标》“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的目标。 
仁东控股002647  公司公告称,因近期公司股价异常波动,公司于2021年3月5日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公司管理部发来的股票交易异动关注函,为维护投资者利益,公司就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情况进行核查,股票自2021年3月9日开市起停牌。目前,相关核查工作已完成,公司股票于2021年3月16日(星期二)开市起复牌。  二级市场上,该股属于典型的妖股,去年底之前被市场大幅炒作后断崖式下跌,近期又上演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