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层医疗服务机构贴近居民,在中医药服务方面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而中医药在基层的预防、保健中独具特点。用SWOT分析法,利于理清中医药在基层卫生中发展的思路。
一、中医药在基层卫生服务中的优势
(一)中医药“以人为本”和整体观的思想符合基层卫生服务的要求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维强调整体观,不将治疗的着眼点放在病灶,而是着眼于整个人体,其治疗手段更趋向于自然。现代医学思想逐渐转变到以人为本,这恰好与中医的思维和理念不谋而合。中医的整体思维理念与基本卫生服务的目标不谋而合。
(二)中医药在基层服务中基础较好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一,对居民的影响深远,居民对中医药的接受程度较高。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大量的村医和乡医来自于中医师承人员,偏远地区的居民也更能接受中醫和民族医的服务。
(三)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点符合新医改价廉的要求
改革开放后市场化的环境中,医疗行为陷入高配置、高消费的怪圈,医疗费用大幅上涨。基层卫生服务要求重视预防,推行简便技术。中医丰富多样的治疗方法中,有一些是经过短期培训即可掌握的技术,很容易在社区推广,有助于开展社区卫生服务。
(四)中医药符合“预防为主”的要求
中医学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治未病”的思想正与社区卫生服务中预防为主的思想相吻合。中医的“治未病”既可以降低患病几率,又可以减轻已病和病情转变,节约社会的衛生经济负担。
二、基层中医药发展的劣势
(一)中医药服务价格偏低
中医服务的收费偏低是不争的事实,对基层中医药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障碍。首先,使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服务缺乏经济动力。其次,定价偏低导致中医医生的收入偏低,影响了从事中医医务工作者的从业积极性。
(二)基层中医人才匮乏
中医生需要多年的经验积累。目前,在基层工作年轻医生经验不足,缺乏向老中医学习中医特色医疗的机会,在临床上已经过分依赖现代医学的检查指标,中医诊疗水平远远不能满足患者对中医生的期待。
三、基层中医药发展的机会
(一)新医改及其相关政策要求加强中医药参与基层卫生服务
新医改方案强调“中西医并重”,在工作安排中要求加强中医药在农村和城市社区服务能力的建设。国务院于2008年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两个文件进一步强调了在我国卫生发展新时期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给予新时期中医药巨大的发展机遇。
(二)居民对中医养身保健需求强烈
近年来,我国居民,特别是城市居民开始追捧各项中医养生保健活动。在这样的环境下,群众会更多的关注中医药,对中医药服务的接受程度更高,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多引入中医药服务,对于居民健康保健、社区工作的顺利开展、中医药文化的普及将是“三方共赢”的结果。
(三)慢性病对居民健康危害严重
中国老年化进程加快,慢性病及其风险因素的控制已经成为中国现阶段必需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医治未病的观点和中医在康复保健方面的优势正好适合基层医疗机构在慢性病预防上的要求。慢性病是世界性难题,中医是我国的国粹,在新的时期,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借助我国的传统医学摸索出慢性病防治的有效途径。
四、基层中医药发展的威胁
(一)中医医疗思维受到现代医学的挑战
西方医学建立在精密的微观结构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之上,现代社会环境下,在两种医疗体系并存的情况下,人们觉得西医效果快速,中医疗效慢;西医治疗手段直接、容易理解,中医玄妙、艰涩;西医标准化程度高、医生数量多。这些差别使得现代社会的更容易接受西医、更方便利用西医。
(二)追逐经济收益的社会环境为基层中医人才培养制造障碍
传统中医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才能独立出诊。中医生前期积累的时间长,学习投入成本高,获得职业回报相对较晚。要求中医学生沉下心来学习,耐得住长时间的清贫和寂寞。而西医容易标准化、产业化,西医服务项目的经济利益更为丰厚,年轻人会不太愿意从事这种成本大收益相对低的职业。
(三)配套政策对基层中医的促进效果不明显
我国很多经济社会政策的中医相关配套政策都希望促进中医发展,但实际对基层中医发展没有起到明显的促进效果。一是物价政策,存在中医医疗项目价格偏低,对中医药的定价上不能体现中医药人员的服务价值等问题。二是医疗保险政策,有些地方纳入医保报销的中医药项目非常少,或者是中医药费用补偿方面没有倾斜。三是财政政策,中医面临着财政拨款的歧视性政策,表现为中医经费拨款不到位。
五、基层中医SWOT分析的结论
根据之前的分析,在新医改的政策思路下,医改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与基层中医药服务目标一致,在现有形势下,应该更多考虑增长型战略和扭转型战略。
对基层中医药来说,其增长型战略(SO)应该是:利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机遇,通过彻底改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模式和运行机制,彻底切断机构收益和个人收入与业务收入之间的联系,在全社会重视慢性病防治、预防保健服务的外部环境下,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探索中医“治未病”在基层的有效利用途径。其扭转型战略(WO)应该是:合理确定基本中医药服务的价格,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年轻中医生进行师带徒培养,注重传承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切断医生个人收入与医院业务收入的联系,减少中西医之间的收入差距。基层机构针对社区慢性病防治设计推广中医药预防保健方案。
项目编号:论文为湖北省教育厅2012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发展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Q125)。
作者简介:陈曼莉,女,博士,湖北中医药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卫生经济,医疗保障。
参考文献:
[1]刘魁,李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中医:如何返魅[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年第11期:55-56.
[2]桑滨生.关于我国的中医药政策.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年6月第14卷第6期.1-3.
中医药的存在与发展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北京中医药2008年1月第27卷第l期.
一、中医药在基层卫生服务中的优势
(一)中医药“以人为本”和整体观的思想符合基层卫生服务的要求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维强调整体观,不将治疗的着眼点放在病灶,而是着眼于整个人体,其治疗手段更趋向于自然。现代医学思想逐渐转变到以人为本,这恰好与中医的思维和理念不谋而合。中医的整体思维理念与基本卫生服务的目标不谋而合。
(二)中医药在基层服务中基础较好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一,对居民的影响深远,居民对中医药的接受程度较高。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大量的村医和乡医来自于中医师承人员,偏远地区的居民也更能接受中醫和民族医的服务。
(三)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点符合新医改价廉的要求
改革开放后市场化的环境中,医疗行为陷入高配置、高消费的怪圈,医疗费用大幅上涨。基层卫生服务要求重视预防,推行简便技术。中医丰富多样的治疗方法中,有一些是经过短期培训即可掌握的技术,很容易在社区推广,有助于开展社区卫生服务。
(四)中医药符合“预防为主”的要求
中医学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治未病”的思想正与社区卫生服务中预防为主的思想相吻合。中医的“治未病”既可以降低患病几率,又可以减轻已病和病情转变,节约社会的衛生经济负担。
二、基层中医药发展的劣势
(一)中医药服务价格偏低
中医服务的收费偏低是不争的事实,对基层中医药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障碍。首先,使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服务缺乏经济动力。其次,定价偏低导致中医医生的收入偏低,影响了从事中医医务工作者的从业积极性。
(二)基层中医人才匮乏
中医生需要多年的经验积累。目前,在基层工作年轻医生经验不足,缺乏向老中医学习中医特色医疗的机会,在临床上已经过分依赖现代医学的检查指标,中医诊疗水平远远不能满足患者对中医生的期待。
三、基层中医药发展的机会
(一)新医改及其相关政策要求加强中医药参与基层卫生服务
新医改方案强调“中西医并重”,在工作安排中要求加强中医药在农村和城市社区服务能力的建设。国务院于2008年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两个文件进一步强调了在我国卫生发展新时期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给予新时期中医药巨大的发展机遇。
(二)居民对中医养身保健需求强烈
近年来,我国居民,特别是城市居民开始追捧各项中医养生保健活动。在这样的环境下,群众会更多的关注中医药,对中医药服务的接受程度更高,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多引入中医药服务,对于居民健康保健、社区工作的顺利开展、中医药文化的普及将是“三方共赢”的结果。
(三)慢性病对居民健康危害严重
中国老年化进程加快,慢性病及其风险因素的控制已经成为中国现阶段必需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医治未病的观点和中医在康复保健方面的优势正好适合基层医疗机构在慢性病预防上的要求。慢性病是世界性难题,中医是我国的国粹,在新的时期,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借助我国的传统医学摸索出慢性病防治的有效途径。
四、基层中医药发展的威胁
(一)中医医疗思维受到现代医学的挑战
西方医学建立在精密的微观结构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之上,现代社会环境下,在两种医疗体系并存的情况下,人们觉得西医效果快速,中医疗效慢;西医治疗手段直接、容易理解,中医玄妙、艰涩;西医标准化程度高、医生数量多。这些差别使得现代社会的更容易接受西医、更方便利用西医。
(二)追逐经济收益的社会环境为基层中医人才培养制造障碍
传统中医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才能独立出诊。中医生前期积累的时间长,学习投入成本高,获得职业回报相对较晚。要求中医学生沉下心来学习,耐得住长时间的清贫和寂寞。而西医容易标准化、产业化,西医服务项目的经济利益更为丰厚,年轻人会不太愿意从事这种成本大收益相对低的职业。
(三)配套政策对基层中医的促进效果不明显
我国很多经济社会政策的中医相关配套政策都希望促进中医发展,但实际对基层中医发展没有起到明显的促进效果。一是物价政策,存在中医医疗项目价格偏低,对中医药的定价上不能体现中医药人员的服务价值等问题。二是医疗保险政策,有些地方纳入医保报销的中医药项目非常少,或者是中医药费用补偿方面没有倾斜。三是财政政策,中医面临着财政拨款的歧视性政策,表现为中医经费拨款不到位。
五、基层中医SWOT分析的结论
根据之前的分析,在新医改的政策思路下,医改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与基层中医药服务目标一致,在现有形势下,应该更多考虑增长型战略和扭转型战略。
对基层中医药来说,其增长型战略(SO)应该是:利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机遇,通过彻底改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模式和运行机制,彻底切断机构收益和个人收入与业务收入之间的联系,在全社会重视慢性病防治、预防保健服务的外部环境下,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探索中医“治未病”在基层的有效利用途径。其扭转型战略(WO)应该是:合理确定基本中医药服务的价格,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年轻中医生进行师带徒培养,注重传承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切断医生个人收入与医院业务收入的联系,减少中西医之间的收入差距。基层机构针对社区慢性病防治设计推广中医药预防保健方案。
项目编号:论文为湖北省教育厅2012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发展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Q125)。
作者简介:陈曼莉,女,博士,湖北中医药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卫生经济,医疗保障。
参考文献:
[1]刘魁,李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中医:如何返魅[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年第11期:55-56.
[2]桑滨生.关于我国的中医药政策.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年6月第14卷第6期.1-3.
中医药的存在与发展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北京中医药2008年1月第27卷第l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