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课堂低效一直是困扰众多小学语文教师的难题。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进程的加快与深入,新型教学理念如同一股春风,将久违的清新带进了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目标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
相比于过去的小学生,当代小学生又具有新的心理智力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学生个体实际,因材施教,善于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深入贯彻以人文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课改理念,允许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学生情感体验,主动转变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一、深入解读新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设计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更高要求,与过去应试教育体制不同,素质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小学语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启蒙课程,也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在学生学习生涯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应深刻理解课程标准,主动走出传统教育模式下的认识误区,从学生知识能力培养、课堂教学过程与方法、学生情感体验与评价等方面入手,优化教学设计,特别突出教学目标的制定,才能真正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以《小小的船》一课为例,教师对教案进行了如下设计:
项目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识字:12个;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初步接触多音字。
写字:6个;“小”作偏旁的变形。
词、语、句:学习“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子;理解文中比喻句的意思。
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口语交际:“教师,请您评评我的字”
学法和习惯: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开始培养自检,互检的习惯。
教学重点及难点 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用听读法识字。
教学方法手段 讲授、谈话、演示、创造性作业等。
教具准备:幻灯片,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通过对《小小的船》一课进行上述教案设计,为课堂教学预设了较为明确的方向,确保了课堂教学活动的针对性、目的性、高效性。
二、创设问题探究情境,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因素,小学生尚处于逻辑思维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课堂活动中往往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导致教学效果低下。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智力特点,巧妙创设出与之个性相符的教学情境,将情景教学法引入到语文课程教学中,有力触动学生兴奋点,使语文学习逐渐从单纯的知识认知向好奇转变,营造出相对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春笋》的过程中,教师要带给学生们真实的生活体验,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课本的知识融入到生活之中,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春笋的生长地,对其外在形态和用途进行实地考察,这可以使得学生对春笋的了解更加深入,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春笋的用途上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观摩介绍春笋的视频进行教学。课文对春笋进行了这样的描述:“春笋的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力,使得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可以获得语文素养的培养,从文学的角度来讲,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培养自己的文学造诣。总之,借助教学情境,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和创造能力。
三、重视对话教学,加强师生互动
实践经验证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式,受到语文教师的普遍推崇和使用。对话教学不仅有助于调节教学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思维拓展和沟通交流,有利于实现师生互动。
教师在进行语文对话教学的过程中,应善于把握对话时机,找准切入点,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对话教学课堂的和谐,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以《秋姑娘的信》教学为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课前导入部分,首先板书“秋”,向学生提问:“看到这个字,同学们,你想到了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说出了“秋天”、“落叶”、“金色的海洋”、“秋姑娘”等词。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题情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联想能力,产生了走向文本的求知欲望。接着,教师揭示本课主题:《秋姑娘的信》,提问:“你希望秋姑娘写信给谁呢?”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打开多媒体课件,带领学生走进充满诗意的情境,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在导读过程中,注重学生个体朗读,培养学生语感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这一教学案例中,语文教师由于充分发挥了对话环境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善用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学评价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在新一轮课程标准改革“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的倡导下,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纷纷采取肯定式、积极式、富有激励性式的评价。小学生尚处于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初步形成的启蒙时期,迫切需要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许。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激励性评价,对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思维潜力、增强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决心,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例如在《植物妈妈有办法》课堂教学导入部分,教师选用了一段动听的音乐作为朗读教学背景,帮助学生增加情感体验,教师在背景音乐中感情充沛地朗读完课文之后,向学生提问:“读完课文,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仿佛来到了秋天的田野,风轻轻地吹,金色的稻子也在风中跳起舞来了!”教师听完学生回答,对该生竖起大拇指,微笑着说:“你说得真好!非常形象!”学生在获得教师肯定后,自信心得到极大满足,其他学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开始发言,大家充分发挥想象力,将自己脑海中的田园风光分享出来,素质能力得到多方面锻炼。
五、结束语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基础教育体系也在不断改进与变革,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应该成为每个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1]朱成茜. 探析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5:32.
[2]晁萍. 对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的若干思考[J]. 课外语文,2013,14:162.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
相比于过去的小学生,当代小学生又具有新的心理智力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学生个体实际,因材施教,善于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深入贯彻以人文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课改理念,允许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学生情感体验,主动转变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一、深入解读新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设计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更高要求,与过去应试教育体制不同,素质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小学语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启蒙课程,也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在学生学习生涯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应深刻理解课程标准,主动走出传统教育模式下的认识误区,从学生知识能力培养、课堂教学过程与方法、学生情感体验与评价等方面入手,优化教学设计,特别突出教学目标的制定,才能真正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以《小小的船》一课为例,教师对教案进行了如下设计:
项目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识字:12个;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初步接触多音字。
写字:6个;“小”作偏旁的变形。
词、语、句:学习“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子;理解文中比喻句的意思。
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口语交际:“教师,请您评评我的字”
学法和习惯: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开始培养自检,互检的习惯。
教学重点及难点 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用听读法识字。
教学方法手段 讲授、谈话、演示、创造性作业等。
教具准备:幻灯片,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通过对《小小的船》一课进行上述教案设计,为课堂教学预设了较为明确的方向,确保了课堂教学活动的针对性、目的性、高效性。
二、创设问题探究情境,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因素,小学生尚处于逻辑思维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课堂活动中往往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导致教学效果低下。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智力特点,巧妙创设出与之个性相符的教学情境,将情景教学法引入到语文课程教学中,有力触动学生兴奋点,使语文学习逐渐从单纯的知识认知向好奇转变,营造出相对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春笋》的过程中,教师要带给学生们真实的生活体验,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课本的知识融入到生活之中,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春笋的生长地,对其外在形态和用途进行实地考察,这可以使得学生对春笋的了解更加深入,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春笋的用途上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观摩介绍春笋的视频进行教学。课文对春笋进行了这样的描述:“春笋的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力,使得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可以获得语文素养的培养,从文学的角度来讲,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培养自己的文学造诣。总之,借助教学情境,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和创造能力。
三、重视对话教学,加强师生互动
实践经验证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式,受到语文教师的普遍推崇和使用。对话教学不仅有助于调节教学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思维拓展和沟通交流,有利于实现师生互动。
教师在进行语文对话教学的过程中,应善于把握对话时机,找准切入点,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对话教学课堂的和谐,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以《秋姑娘的信》教学为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课前导入部分,首先板书“秋”,向学生提问:“看到这个字,同学们,你想到了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说出了“秋天”、“落叶”、“金色的海洋”、“秋姑娘”等词。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题情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联想能力,产生了走向文本的求知欲望。接着,教师揭示本课主题:《秋姑娘的信》,提问:“你希望秋姑娘写信给谁呢?”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打开多媒体课件,带领学生走进充满诗意的情境,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在导读过程中,注重学生个体朗读,培养学生语感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这一教学案例中,语文教师由于充分发挥了对话环境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善用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学评价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在新一轮课程标准改革“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的倡导下,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纷纷采取肯定式、积极式、富有激励性式的评价。小学生尚处于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初步形成的启蒙时期,迫切需要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许。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激励性评价,对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思维潜力、增强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决心,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例如在《植物妈妈有办法》课堂教学导入部分,教师选用了一段动听的音乐作为朗读教学背景,帮助学生增加情感体验,教师在背景音乐中感情充沛地朗读完课文之后,向学生提问:“读完课文,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仿佛来到了秋天的田野,风轻轻地吹,金色的稻子也在风中跳起舞来了!”教师听完学生回答,对该生竖起大拇指,微笑着说:“你说得真好!非常形象!”学生在获得教师肯定后,自信心得到极大满足,其他学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开始发言,大家充分发挥想象力,将自己脑海中的田园风光分享出来,素质能力得到多方面锻炼。
五、结束语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基础教育体系也在不断改进与变革,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应该成为每个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1]朱成茜. 探析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5:32.
[2]晁萍. 对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的若干思考[J]. 课外语文,2013,14: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