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当劳前掌门人吉姆·坎塔卢波能把美国老太太会做的汉堡卖到世界,相信我们中国人也一定能把中国家庭主妇都会做的馄饨、水饺卖到全世界!——徐晚恩
2005年11月8日晚,联合国总部“2005全球小额信贷微型创业奖”颁奖晚宴现场。400余名予会者中,有各大银行及金融系统的代表、有商界要人,还有好莱坞明星,光鲜亮丽,觥筹交错。
颁奖进行中,一名年轻的中国女性走上领奖台。她做了头发,穿着笔挺的套装,显得格外精神。当她从颁奖者手里领取奖杯时,在场人员全部起立,热烈鼓掌,2005国际小额信贷年项目委员会负责人Kemaidervis女士还亲热地搂着她合影。
这名年轻的中国女性是谁?她,就是2005中国“全球微型创业奖”城市加工业类一等奖的获得者一一来自河南南阳的徐晓恩,靠馄饨馆白手起家开公司的下岗女工。
徐晓恩的故事已经通过联合国传到了全世界创业者的耳朵里。今年三八节,徐晓恩被授予河南省“五一巾帼奖”和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一波三折馄饨馆终开张
1997年,25岁的徐晓恩从南阳市第二金属材料公司下岗了。看着年仅一岁嗷嗷待哺的儿子和拿着公务员微薄工资为家庭奔波的丈夫,徐晓恩犯愁了。这可怎么办,自己不工作,就会给家庭和丈夫增添负担。再说,自己才25岁,也不能什么都不做在家闲着啊。不愿碌碌无为的徐晓恩次年初找了一家土特产小商店做起营业员,基本工资260元,外加销售提成。一年下来,尽管自己做得相当卖力,清点收获仍然十分可怜,“说白了,甚至都不够自己吃的。”
徐晓恩不愿意放弃,虽然自己只有高中文化水平,也没什么一技之长,可是筹点钱做点小本生意还是可以的。她跟丈夫商量,当公务员的丈夫拉不卜这个脸,可还是拗不过十头牛也拉不回来的妻子,勉强同意了。
1999年年底,徐晓恩在南阳开了一家儿童娱乐场,因为消费群体只限于儿童,做了近一年,赔了一万多块钱,找亲戚借的3万多块钱,将近一半都没有收回来。后来徐晓恩又花2万6在市区开了家冷饮店,因为冷饮季节性比较强,结果也只收回了一小部分,赔了1万多块钱。两次创业失败对家里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没有赚到钱不说,还要还债。
三番失败,徐晓恩有些彷徨无助了。就此罢手,以前的损失就算白交学费了,她不甘心;要继续尝试,会有什么合适的门路呢?
“干脆开个馄饨馆算了,咱自己都会做,你也不用花钱请帮工。”婆婆随口说的——句话点拨了她。要强的徐晓恩觉得馄饨的生意可以做,于是不顾丈夫的反对,将冷饮店新添了桌椅,重新布置,2001年9月毫不起眼的“巧味馄饨馆”开张了。
奇思妙想小馄饨大花样
人手太少,馄饨馆几乎由徐晓恩一人撑起来。每天早起到市场上进货,回到店里又要洗菜、包馄饨,客人来了倒茶让座,客人走后擦桌子扫地,晚上送走最后一位客人才能收拾回家。尽管忙得不可开交,徐晓恩倒是越做越精神了。
徐晓恩觉得丈夫当初反对的理由有些道理,馄饨店满大街都是,如果自己的馄饨店没什么特色,吸引不了回头客,这店可能又要白开了,不行,她得去取取经。经过调查徐晓恩发现,大部分馄饨馆品种单一,自己的店也只有3个品种一——大肉馄饨、鸡肉馄饨和羊肉馄饨,吊不起人们“下次还想来’’的胃口,她认为可以尝试多做几个花样来吸引回头客。
说做就做。徐晓恩先是买回一批菠菜做实验,做出了菠菜馄饨。她将这种馄饨取名“绿色馄饨”,并有了三鲜绿色馄饨、海鲜绿色馄饨、虾仁绿色馄饨,以及牛肉、羊肉等各类绿色馄饨。先叫亲戚邻居逐一进行品尝评价,然后在此基础上继续调制,直到大家都觉得满意,才正式推出。她这招迎合了许多顾客的胃口,人们吃完她的“绿色馄饨”后,纷纷奔走相告,说她的馄饨不仅好吃有营养,而且还十分好看。
接下来,用西红柿做“红色馄饨”,用葡萄汁做“紫色馄饨”,用玉米做“黄色馄饨”,用胡萝卜做“橙色馄饨”,用荞麦做“黑色馄饨”等, 白色、绿色、红色、黄色、紫色、黑色和橙色的馄饨纷纷问世,人们将之称为“七彩馄饨”。为了保证质量,她让父亲在农村老家收购上等的面粉,出高价让当地农民专门为她生产无公害的西红柿、玉米和胡萝卜等。
随着花样越来越多,徐晓恩的“七彩馄饨”也就越卖越好。看到生意不错,她干脆就打出“七彩馄饨,健康食品”的招牌,一下子吸引了许多顾客的目光。
小有成就后,不甘平庸的徐晓恩并没有满足,她不仅在馄饨的品种上花样翻新,而且还请教有关营养专家,又制作出了富有营养的“多维馄饨”:根据人体需要的维生素、蛋白质、铁和钙,成功研制出多种营养成分的“滋补馄饨”。另外,她夏天推出清凉败火的凉拌馄饨,冬天则推出驱寒的火锅馄饨。目前,所有这些馄饨都获得国家专利证书。
小馄饨花样百出,店里生意越来越红火。徐晓恩还不满意,她琢磨着,这馄饨都是汤汤水水的,比较清淡,吃法单一,可能有些人因为这个不爱吃。馄饨吃法能不能改变呢?对徐晓恩来说,没有不能变的道理。她借鉴饺子、锅贴的吃法,摸索出了油炸馄饨、高汤馄饨、凉拌馄饨、火锅馄饨等。目前,所有这些馄饨都获得国家专利证书。
不仅如此,徐晓恩还给馄饨分级。传统的馄饨都是一个等级,但是徐晓恩觉得这样不能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口味消费群体的需求,所以她就给馄饨分为高、中、低3个等次。等级不同的馄饨不仅仅是价格上的差异,而主要是做工、营养的区别。像“多维馄饨”,就要用蔬菜汁、果汁来调和面皮,做出来既有红、黄、绿多种色彩,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徐晓恩后来回忆说,“那段时间也不知道主意咋那么多,就一个劲儿地往外冒,而我想到就做,基本上一做就成。”
不到半年,徐晓恩就收回了投资。见妻子的生意日渐红火,丈夫也开始刮目相看,到武汉、上海出差时,总要光顾当地的一些馄饨店,回来将品尝到的新口味告诉妻子。到后来,见徐晓恩的馄饨生意越做越大,丈夫干脆辞职,做了徐晓恩的“秘书”。
美名远播馄饨馆变公司
“巧味馄饨馆”人气渐旺,不少人大老远慕名来品尝,嫌路远的食客就有牢骚。这牢骚又引发了徐晓恩的扩张计划,她要在南阳开几家分店。短时间内上了两家,生意仍然看好。过来参观学习的、求购批发的人络绎不绝。
这些人中就有了想加盟经营的,一个下岗工最先找到她,他想打“巧味馄饨”的招牌自己学着开一家。外人加盟,这对徐晓恩还是个新事物,没有心理准备更谈不上经验。自己也是下岗工,大家生活不易,她很愿意扶持。双方约定对方交纳2000元品牌使用费,馄饨由她统一配送。
到了2003年底,南阳当地以及湖北临近的地区相继有新店加盟,总数达到了8家,馄饨日需求量约250公斤,原有的设备已经满足不了这样的生产能力,成立公司,扩大规模,就自然提上了日程。
“就在束手无策时,南阳市总工会社会保障部的同志帮助我们选项目,并两次给我们提供了4万元的小额贷款,帮助我们发展项目。”徐晓恩说。2003年12月,在南阳市总工会支持下,南阳市巧味馄饨食品有限公司终于成立了,并招聘了30多位跟她有着同样命运的下岗职工,实行全市配送。接着,徐晓恩又通过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巧味”商标,然后又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为其馄饨申请了“外观体形”专利。
经过两年多运作,公司已经初具规模,由当初在南阳市新华东路投资3万余元,6名员工的一家小型快餐饮食店发展到今天在南阳市拥有一家大型直营店、16家连锁店,在全国拥有50余家加盟商家,集加工、配送和连锁经营于一体的规模化实体。目前,公司拥有生产车间五百平方米,日产一千公斤的速冻食品生产线一条,直接安排了五十多人(就业),间接创造了一百多个就业机会。在市领导和市总工会的支持下,徐晓恩的“巧味馄饨”样板店也于今年1月15日正式开业。
2005年11月8日晚,联合国总部“2005全球小额信贷微型创业奖”颁奖晚宴现场。400余名予会者中,有各大银行及金融系统的代表、有商界要人,还有好莱坞明星,光鲜亮丽,觥筹交错。
颁奖进行中,一名年轻的中国女性走上领奖台。她做了头发,穿着笔挺的套装,显得格外精神。当她从颁奖者手里领取奖杯时,在场人员全部起立,热烈鼓掌,2005国际小额信贷年项目委员会负责人Kemaidervis女士还亲热地搂着她合影。
这名年轻的中国女性是谁?她,就是2005中国“全球微型创业奖”城市加工业类一等奖的获得者一一来自河南南阳的徐晓恩,靠馄饨馆白手起家开公司的下岗女工。
徐晓恩的故事已经通过联合国传到了全世界创业者的耳朵里。今年三八节,徐晓恩被授予河南省“五一巾帼奖”和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一波三折馄饨馆终开张
1997年,25岁的徐晓恩从南阳市第二金属材料公司下岗了。看着年仅一岁嗷嗷待哺的儿子和拿着公务员微薄工资为家庭奔波的丈夫,徐晓恩犯愁了。这可怎么办,自己不工作,就会给家庭和丈夫增添负担。再说,自己才25岁,也不能什么都不做在家闲着啊。不愿碌碌无为的徐晓恩次年初找了一家土特产小商店做起营业员,基本工资260元,外加销售提成。一年下来,尽管自己做得相当卖力,清点收获仍然十分可怜,“说白了,甚至都不够自己吃的。”
徐晓恩不愿意放弃,虽然自己只有高中文化水平,也没什么一技之长,可是筹点钱做点小本生意还是可以的。她跟丈夫商量,当公务员的丈夫拉不卜这个脸,可还是拗不过十头牛也拉不回来的妻子,勉强同意了。
1999年年底,徐晓恩在南阳开了一家儿童娱乐场,因为消费群体只限于儿童,做了近一年,赔了一万多块钱,找亲戚借的3万多块钱,将近一半都没有收回来。后来徐晓恩又花2万6在市区开了家冷饮店,因为冷饮季节性比较强,结果也只收回了一小部分,赔了1万多块钱。两次创业失败对家里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没有赚到钱不说,还要还债。
三番失败,徐晓恩有些彷徨无助了。就此罢手,以前的损失就算白交学费了,她不甘心;要继续尝试,会有什么合适的门路呢?
“干脆开个馄饨馆算了,咱自己都会做,你也不用花钱请帮工。”婆婆随口说的——句话点拨了她。要强的徐晓恩觉得馄饨的生意可以做,于是不顾丈夫的反对,将冷饮店新添了桌椅,重新布置,2001年9月毫不起眼的“巧味馄饨馆”开张了。
奇思妙想小馄饨大花样
人手太少,馄饨馆几乎由徐晓恩一人撑起来。每天早起到市场上进货,回到店里又要洗菜、包馄饨,客人来了倒茶让座,客人走后擦桌子扫地,晚上送走最后一位客人才能收拾回家。尽管忙得不可开交,徐晓恩倒是越做越精神了。
徐晓恩觉得丈夫当初反对的理由有些道理,馄饨店满大街都是,如果自己的馄饨店没什么特色,吸引不了回头客,这店可能又要白开了,不行,她得去取取经。经过调查徐晓恩发现,大部分馄饨馆品种单一,自己的店也只有3个品种一——大肉馄饨、鸡肉馄饨和羊肉馄饨,吊不起人们“下次还想来’’的胃口,她认为可以尝试多做几个花样来吸引回头客。
说做就做。徐晓恩先是买回一批菠菜做实验,做出了菠菜馄饨。她将这种馄饨取名“绿色馄饨”,并有了三鲜绿色馄饨、海鲜绿色馄饨、虾仁绿色馄饨,以及牛肉、羊肉等各类绿色馄饨。先叫亲戚邻居逐一进行品尝评价,然后在此基础上继续调制,直到大家都觉得满意,才正式推出。她这招迎合了许多顾客的胃口,人们吃完她的“绿色馄饨”后,纷纷奔走相告,说她的馄饨不仅好吃有营养,而且还十分好看。
接下来,用西红柿做“红色馄饨”,用葡萄汁做“紫色馄饨”,用玉米做“黄色馄饨”,用胡萝卜做“橙色馄饨”,用荞麦做“黑色馄饨”等, 白色、绿色、红色、黄色、紫色、黑色和橙色的馄饨纷纷问世,人们将之称为“七彩馄饨”。为了保证质量,她让父亲在农村老家收购上等的面粉,出高价让当地农民专门为她生产无公害的西红柿、玉米和胡萝卜等。
随着花样越来越多,徐晓恩的“七彩馄饨”也就越卖越好。看到生意不错,她干脆就打出“七彩馄饨,健康食品”的招牌,一下子吸引了许多顾客的目光。
小有成就后,不甘平庸的徐晓恩并没有满足,她不仅在馄饨的品种上花样翻新,而且还请教有关营养专家,又制作出了富有营养的“多维馄饨”:根据人体需要的维生素、蛋白质、铁和钙,成功研制出多种营养成分的“滋补馄饨”。另外,她夏天推出清凉败火的凉拌馄饨,冬天则推出驱寒的火锅馄饨。目前,所有这些馄饨都获得国家专利证书。
小馄饨花样百出,店里生意越来越红火。徐晓恩还不满意,她琢磨着,这馄饨都是汤汤水水的,比较清淡,吃法单一,可能有些人因为这个不爱吃。馄饨吃法能不能改变呢?对徐晓恩来说,没有不能变的道理。她借鉴饺子、锅贴的吃法,摸索出了油炸馄饨、高汤馄饨、凉拌馄饨、火锅馄饨等。目前,所有这些馄饨都获得国家专利证书。
不仅如此,徐晓恩还给馄饨分级。传统的馄饨都是一个等级,但是徐晓恩觉得这样不能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口味消费群体的需求,所以她就给馄饨分为高、中、低3个等次。等级不同的馄饨不仅仅是价格上的差异,而主要是做工、营养的区别。像“多维馄饨”,就要用蔬菜汁、果汁来调和面皮,做出来既有红、黄、绿多种色彩,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徐晓恩后来回忆说,“那段时间也不知道主意咋那么多,就一个劲儿地往外冒,而我想到就做,基本上一做就成。”
不到半年,徐晓恩就收回了投资。见妻子的生意日渐红火,丈夫也开始刮目相看,到武汉、上海出差时,总要光顾当地的一些馄饨店,回来将品尝到的新口味告诉妻子。到后来,见徐晓恩的馄饨生意越做越大,丈夫干脆辞职,做了徐晓恩的“秘书”。
美名远播馄饨馆变公司
“巧味馄饨馆”人气渐旺,不少人大老远慕名来品尝,嫌路远的食客就有牢骚。这牢骚又引发了徐晓恩的扩张计划,她要在南阳开几家分店。短时间内上了两家,生意仍然看好。过来参观学习的、求购批发的人络绎不绝。
这些人中就有了想加盟经营的,一个下岗工最先找到她,他想打“巧味馄饨”的招牌自己学着开一家。外人加盟,这对徐晓恩还是个新事物,没有心理准备更谈不上经验。自己也是下岗工,大家生活不易,她很愿意扶持。双方约定对方交纳2000元品牌使用费,馄饨由她统一配送。
到了2003年底,南阳当地以及湖北临近的地区相继有新店加盟,总数达到了8家,馄饨日需求量约250公斤,原有的设备已经满足不了这样的生产能力,成立公司,扩大规模,就自然提上了日程。
“就在束手无策时,南阳市总工会社会保障部的同志帮助我们选项目,并两次给我们提供了4万元的小额贷款,帮助我们发展项目。”徐晓恩说。2003年12月,在南阳市总工会支持下,南阳市巧味馄饨食品有限公司终于成立了,并招聘了30多位跟她有着同样命运的下岗职工,实行全市配送。接着,徐晓恩又通过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巧味”商标,然后又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为其馄饨申请了“外观体形”专利。
经过两年多运作,公司已经初具规模,由当初在南阳市新华东路投资3万余元,6名员工的一家小型快餐饮食店发展到今天在南阳市拥有一家大型直营店、16家连锁店,在全国拥有50余家加盟商家,集加工、配送和连锁经营于一体的规模化实体。目前,公司拥有生产车间五百平方米,日产一千公斤的速冻食品生产线一条,直接安排了五十多人(就业),间接创造了一百多个就业机会。在市领导和市总工会的支持下,徐晓恩的“巧味馄饨”样板店也于今年1月15日正式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