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社区还需文化打造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3479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在何种程度上增进幸福?文化又如何增进幸福?文化与幸福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仅时刻叩问着以提炼生活、指导实践为己任的理论工作者。更不断引导、激励着以人为本、以实践创新为宗旨的当代执政者的思考和探求。由苏州市沧浪区委书记宋文辉任主编、苏州大学李兰芬教授任执行副主编的《文化沧浪与幸福社区——“十五”沧浪发展的历程与愿景》一书,正是理论工作者与地方行政者对于文化与幸福问题的共同探讨。该书的出版不仅为理论与实践进一步融合创新作出了有益探索,更开创了学术界与基层党委政府结合起来针对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研究、广泛探讨的成功范例。
  将文化与幸福相结合,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致力于文化与幸福关系的探讨,是该书最主要的学术意义与社会意义之所在。尽管文化与幸福的定义至今难有统一完整的界定,然而文化与幸福的内在关系却一直吸引着包括学界和政界在内的众多人士的注意力。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物质文明已发展到相当程度的社会,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些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为什么物质生活的富裕不能必然带来幸福指数的上升?如何建立起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积极互动的良性生态?如何通过文化设施的表层建设,形成文化风尚、文化精神、文化素质,进而通过文化来解决和摆脱自己的生存困境,寻找自己的生活意义。增进自己的幸福感受?政府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究竟如何掌握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尺度?对这些问题的追问和解答不仅具有较高理论意义,而且更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文化沧浪与幸福社区》一书在此方面可谓颇具匠心。该书以苏州市沧浪区委、区政府在全区的科学实践为依据,展示了沧浪区适时提出“文化立区”战略、积极推进“文化沧浪”建设,并在“文化立区”上形成了颇具特色和颇具影响力的“沧浪模式”的全过程:总结和提炼了“文化沧浪”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以及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的终极目的;阐释和透析了从“文化沧浪”建设到“幸福社区”创建所内在地蕴涵的执政理念的转变、发展战略的提升、管理模式的创新以及市民生活的改善。在实践上及理论上对辨析和诠释文化与幸福关系的真谛做了积极而有建设意义的探索。
  理论与现实紧密联系是该书的最大特色。《文化沧浪与幸福社区》的关键词是文化与幸福,文化与幸福的关系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现实问题。作为一个理论问题,它必须高屋建瓴、切中肯綮,深刻而富有洞察力;作为一个现实问题,它又必须贴近生活、融入生活,平实且充满亲和力。《文化沧浪与幸福社区》的作者们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紧紧围绕着文化与幸福的主线,以社会经济发展为背景。以社区建设为平台,同时坚持以普通沧浪人的平常生活作为例证,将深刻的理论与鲜活的素材及生动的语言融为一体。其研究思路、分析视角、理论框架和话语表达,在本质上既是对“十五”沧浪区委、区政府和沧浪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实践的一种理论概括和经验提升,更是对“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理论生动鲜活的实践印证与诠释,真正做到了以科学的理论来反映生活、解释生活、指导生活;用生动的实践来充实理论、创新理论、发展理论,使科学的理论与实践在不断的对接互动之中相互结合、相互完善、与时共进。
  对实践经验的敏锐洞悉和创新提升是该书的一大亮点。马克思曾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可见,理论掌握群众的秘诀在于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把握。因此,立足现实生活,对复杂的现实生活进行理论概括,必须抓住并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这是引导我们了解文化与幸福内在关系的关键。《文化沧浪与幸福社区》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较好的典范。该书提倡以文化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将文化定位为凝聚人心、整合资源、强化特色、加快发展、感受幸福的有效载体。这一理论创新,不仅为新的文化发展观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还为新时代的文化建设增添了新的动力。与此同时,对于近年来广泛流行的幸福指数测评,该书也提出了全新的见解,主张幸福指数测评不能成为政府标榜政绩的“广告”,相反应当成为强化政府执政“问题意识”的行动计划。该书肯定了苏州沧浪区“社区幸福指数测评”的定位——以居民的主观满意度和幸福感为指标衡量社区工作的得失,检验幸福社区的建设水平,认为其创新意义集中表现为:“幸福指数”不仅反映出沧浪居民对自身生活的现实认同与未来期望,还彰显了沧浪区委、区政府强烈的“问题意识”,更折射出政府行政工作的重点抓手和创新空间。如此,将“幸福指数”视为市民考量、检验和期待政府执政理念转变、发展战略提升和管理模式创新的渠道、载体和方法。可谓抓住了幸福指数测评实践的本质,解释了幸福指数的真正价值,即以市民的幸福指数为考量尺度,并以此强化政府执政的“问题意识”,进而促使各级党委和政府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真正做到科学决策、有效执政。
  
  责任编辑:尤 健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无锡创造了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和开放型经济、民营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辉煌业绩。2005年,无锡总体上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2006年,无锡基本建成以县为单位的全面小康社会。当前,无锡全市正在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引向深入,把全市上下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努力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优化发展,加快建设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切实推进率先基本现
期刊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省委贯彻六中全会决定,提出把构建和谐社会贯穿于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全过程,努力建设一个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和谐文明江苏。无锡市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努力争创全省和谐发展的示范区。而无锡新区作为高新区中的“国家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2006年经济规模达
期刊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苏北要牢牢抓住加速工业化这个核心,增强内生动力,实现跨越发展。”与苏南相比,苏北主要是工业经济落后,导致整体的经济基础薄弱。江苏要实现“两个率先”离不开苏北的振兴,而振兴苏北的关键就在于振兴工业。笔者认为,走量质并举、跨越发展的新型工业化之路是当前苏北加快发展工业经济的现实选择。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准确把握苏北工业化当前的总体特征,大力推进政府创新。苏北工业化当前面
期刊
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载体,开发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水平往往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特色和水平。在沿江开发战略启动4周年之际,记者走访了沿江八市,重点采访了各市的开发园区。尽管只是走马观花,但我们依然捕捉到了沿江地带开发园区建设和发展的亮点,感受到了满“园”春色关不住的氛围。  南京:  【关键词】跨江发展 “双核”联动  【政策】南京市政府2007年1号文《关于加快推进跨江发展的若干政策》摘录:按照城市
期刊
近年来南京市侯冲村顺应新农村建设发展需要,顺应民意,关注民生,激发民智,聚合民力,相继成立了种植养殖协会、文化娱乐协会等6个协会,以及老党员老干部议事协调小组的“6+1”模式,为转变传统的农村工作模式、破解“三农”难题探索了一条新路。    一、侯冲农民协会的运行成效    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专业协会注重把农业家庭经营推向市场,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侯冲村的种植养殖协会,定期邀请专家来
期刊
今年2月14日,国务院第169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5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规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的行政法规。我们要充分认识其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坚决贯彻执行,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和机构编制保障。    一、充分认识《条例》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    地方机构
期刊
姜堰市地处苏中腹地,既不沿江,也不靠海,虽然缺乏区位优势。但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经济增势强劲,GDP年均增幅达到16%以上,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及综合考核排名连续两年跃居泰州各市之首。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我市将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紧紧围绕打造苏中经济强市,做好三篇文章,实现三大跨越。    一、做好特色经济文章。在提升产业竞争力上实现新跨越    培育特色经济是参与区域竞争的制
期刊
正值全国人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之际,我们迎来了《群众》创刊70周年。  1937年月12月11日,在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群众》周刊作为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发行的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在武汉诞生。随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局势变化,《群众》周刊先后辗转于重庆、上海、香港,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潘梓年、华岗、章汉夫、许涤新、乔冠华、戈宝权等先后担任《群众》周刊各时期的主要负
期刊
“农家书屋”工程是一项由政府规划和组织实施的利国惠民工程,是国家新闻出版部门所做的惠及8亿农民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自2006年实施以来就受到全国广大农民的喜爱。为了更好地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当前亟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把好规划建设关,使“农家书屋”工程与新农村建设血脉相联。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完成本地“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规划
期刊
2007年9月1日下午,省委副书记张连珍带领全省380多名市、县分管农业的负责人和农技专家,来到被誉为“江苏寿光”的泰兴市新街镇。面对一眼望不到边的蔬菜大棚,张连珍副书记说:“作为经济薄弱的偏远乡镇,新街创新发展高效规模农业思路,让农民在很短时间内就得到了实惠。这种模式值得全省学习和推广!”  是什么力量让习惯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稻麦两熟忙一年”的农民“不务正业”,改行种起了蔬菜和瓜果,并且用不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