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9月1日下午,省委副书记张连珍带领全省380多名市、县分管农业的负责人和农技专家,来到被誉为“江苏寿光”的泰兴市新街镇。面对一眼望不到边的蔬菜大棚,张连珍副书记说:“作为经济薄弱的偏远乡镇,新街创新发展高效规模农业思路,让农民在很短时间内就得到了实惠。这种模式值得全省学习和推广!”
是什么力量让习惯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稻麦两熟忙一年”的农民“不务正业”,改行种起了蔬菜和瓜果,并且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在广袤的田野上发展起了6200多亩高效规模农业项目?我们带着仰慕和探究的心情走进新街,发现了不少发人深思、催人奋进的故事及其做法和经验。
160亩土地上开出示范之花
如何让农民年均增收1200元。三年后跟上泰兴全市步伐,顺利达小康?这是实实在在地摆在新街镇镇党委、镇政府面前的难题。2006年11月20日。泰兴市委市政府组织北部4个乡镇负责人和部分村党支部书记去山东考察规模农业。考察途中,新街镇党委书记黄宗岳对高效规模农业一见倾心。一个星期后,他再次组织该镇镇村干部赴山东实地考察。面对成功的事实,大家很快统一了思想:对于有着4.8万亩耕地和5.6万名农民的新街来说,发展高效规模农业无疑是一条康庄大道。走高效规模农业之路。怎样才能消除发展疑虑?经过深思熟虑,黄宗岳决定先推出一个高效规模农业试点。2007年1月,由镇农技站长刘根新领办的“泰兴市青源蔬菜有限公司”随之成立。
针对本地高效规模农业起步晚、缺乏成熟技术的现状,青源蔬菜有限公司在“少投入、快起步、早见效、易推动”上动足了脑筋。在充分调研山东青州、寿光等地的发展模式后,青源蔬菜有限公司果断放弃效益虽高、但成本和风险也都相对较高的反季节蔬菜生产,而重点学习借鉴青州“春提前、秋延后”的生产经营模式。所谓“春提前、秋延后”,就是春季蔬菜上市适当提前,秋季蔬菜上市适当延后。这种模式以产量和品质取胜,搭建大棚等设施成本每亩只需8500元左右,而且设施可反复使用6年以上,投入低、风险小、见效快,十分有利于新街“小步快走”的规模化发展。插上科技翅膀的农业,高效益立即显现。2007年3月14日进入大棚定植的长茄,在聘请的山东专家的指点下,经过嫁接、牵引、点花等一系列科学的栽培,40天后成熟了。经过这种方式种出的长茄个头大、品相好、产量高。4月12日长茄上市,交易价每公斤5.2元。到7月底,亩产达1.2万斤长茄,平均售价超过1.5元,兴奋的新街人算算收益,那真是个足以让人激动的数字!
技术光靠请是请不来的。50岁出头的农技站长刘根新指导农民种稻麦是行家,现在他也带着4个农技员,揣着日记本跟在山东专家后面当学生。茄子何时定植,何时嫁接,怎样点花……关节点记得清清楚楚,专家不在时,他下到大棚也能讲得头头是道。让前来取经并跃跃欲试的农民听得连连点头。有了科学技术的保障,新街大棚长茄种植发展很快,目前已成为全镇设施种植的主打产品,种植面积占到了70%。经过技术培训,每个种植业主都基本掌握了种植技术,每个大棚都有了不错的效益。
“铁算盘”算出土地流转账
青源蔬菜有限公司160亩示范园的成功,点燃了更多创业者的激情。但要让高效规模农业产生规模效益,靠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必须以连片开发推动规模发展。于是,土地流转问题应时而生。
对视土地为命根子的农民而言,将其土地流转并非易事。黄宗岳对此心中有数,早就将探索土地流转的任务交给了管凤村党总支书记肖继业。
2006年11月初的一个晚上。肖继业把村里一帮公认的“铁算盘”请到家里来,让大家合伙算笔种田的账,看看种庄稼一年究竟能赚多少钱。不愧是“铁算盘”,拨弄了半夜的算盘珠子,最后换来大家的一声叹息——捡尽鸡毛蒜皮,算到元角分厘,种稻麦一年一亩尽赚不到600元!肖继业试问大家:这田再种下去有什么意思?如果用来出租种葡萄,1亩田1年净付给大家600元,有富余劳力的再到田里打工挣钱干不干?心里有了这笔账,大家都表示愿意干。于是,为发展高效规模农业而开展的土地流转试验,由此一炮打响。
土地流转的标准问题解决了,但执行起来并不简单。本着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有利于规模经营的原则,在土地流转中,逐渐形成了以租赁为主、多种形式相补充的五种模式:一是租赁,农户以每亩600元的价格将土地租赁给开发公司,剩余劳力进园区打工;二是自建,部分有劳力和资金的农户利用自有土地自建规模设施,自主参与规模开发;三是农田入股,部分农户自愿以农田入股,按年收益的10%参与分红;四是反租倒包,部分有劳力无资金的农户,将农田交给开发公司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后,再反承包开发高效农业;五是互换,开发园区内的农田,凡农户不愿参与规模开发的,由村集体出面协调,与园区外的肥力最好、离家最近的农田进行调换。总之,这五种方法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保证想种粮的有田种,想打工的有岗位,想做大(发展规模农业)的有机会。当月,在680亩顺利流转的土地上,“翠源生态葡萄园”动工兴建。
在能人示范带动和优惠政策引导下,新街人意识到,党委政府的决策和动作表明,新街很快将成为大棚蔬菜瓜果的重要生产基地,这里将有一场发展高效规模农业的好戏上演。于是,民资大量涌入高效规模农业。紫源蔬菜、丰源蔬菜、鸿源蔬菜、蒙源奶业、宏源牧业等一批高效规模农业项目在新街落地生根,“三资”投入达8400万元。
新街农产品有品牌
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土地、资金、技术、市场等要素缺一不可。在培养了200多名农产品经纪人的同时,新街人将目光紧紧瞄准在品牌化战略上。
2007年8月。经工商注册登记,泰兴市首家设施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绿色经典蔬菜专业合作社”在新街镇诞生。至此,新街高效农业告别了粗放经营模式,步入集约发展的轨道。入社会员可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及产品商标、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的服务,并遵循“七个统一”,即统一主要原副材料采购价格、统一产品销售价格、统一运输价格、统一用工及租赁土地价格、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包装标识。这些具体措施既防止恶性竞争,保护了种植业主的利益。又发挥组团优势,打出了“绿色经典”的品牌,扩大了产品在外的影响力。
在强化品牌的同时,新街还注重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在拉长产业链上下功夫。目前,该镇积极引导宇宸、凯菊、佳欣等粮食深加工企业扩能增量,在加快淀粉、休闲食品、方便挂面等新产品开发的同时,大力发展与高效农业配套的果蔬包装、冷藏、加工等相关产业,实行专业协作、优势互补、利益共享,不断拓展高效规模农业的空间和层次。经过努力,该镇的设施规模农业种植、奶牛种鸭养殖、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三个产业已成为泰州市的“单打冠军”,一批新兴产业也已初露“冠军相”。
短短半年多的高效规模农业发展之路,给新街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全镇兴办各类农业企业16家。新增大棚设施种植面积4200亩,规模种植2000亩,高效农业覆盖面积占全镇耕地面积达20%以上,每天10多辆卡车守候在新街的田头,将刚采摘的蔬菜运往南通、扬州和苏南的菜市场。从一年稻麦两熟种植模式中解放出来的农民,仅上半年在园区打工挣来的总收入已近200万元。我们在领略新街高效规模农业之风采的同时,从中获得了不少有益的启示,深深体会到:基层党委政府从实际出发,找准切合本地的发展路子,致富群众,才会事与愿合;党员干部带头解放思想。勇于实践,群众对发展就会消除疑虑,热情参与;基层党委政府与时俱进,角色定位准确,才能更好地把握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泰兴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袁 文
是什么力量让习惯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稻麦两熟忙一年”的农民“不务正业”,改行种起了蔬菜和瓜果,并且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在广袤的田野上发展起了6200多亩高效规模农业项目?我们带着仰慕和探究的心情走进新街,发现了不少发人深思、催人奋进的故事及其做法和经验。
160亩土地上开出示范之花
如何让农民年均增收1200元。三年后跟上泰兴全市步伐,顺利达小康?这是实实在在地摆在新街镇镇党委、镇政府面前的难题。2006年11月20日。泰兴市委市政府组织北部4个乡镇负责人和部分村党支部书记去山东考察规模农业。考察途中,新街镇党委书记黄宗岳对高效规模农业一见倾心。一个星期后,他再次组织该镇镇村干部赴山东实地考察。面对成功的事实,大家很快统一了思想:对于有着4.8万亩耕地和5.6万名农民的新街来说,发展高效规模农业无疑是一条康庄大道。走高效规模农业之路。怎样才能消除发展疑虑?经过深思熟虑,黄宗岳决定先推出一个高效规模农业试点。2007年1月,由镇农技站长刘根新领办的“泰兴市青源蔬菜有限公司”随之成立。
针对本地高效规模农业起步晚、缺乏成熟技术的现状,青源蔬菜有限公司在“少投入、快起步、早见效、易推动”上动足了脑筋。在充分调研山东青州、寿光等地的发展模式后,青源蔬菜有限公司果断放弃效益虽高、但成本和风险也都相对较高的反季节蔬菜生产,而重点学习借鉴青州“春提前、秋延后”的生产经营模式。所谓“春提前、秋延后”,就是春季蔬菜上市适当提前,秋季蔬菜上市适当延后。这种模式以产量和品质取胜,搭建大棚等设施成本每亩只需8500元左右,而且设施可反复使用6年以上,投入低、风险小、见效快,十分有利于新街“小步快走”的规模化发展。插上科技翅膀的农业,高效益立即显现。2007年3月14日进入大棚定植的长茄,在聘请的山东专家的指点下,经过嫁接、牵引、点花等一系列科学的栽培,40天后成熟了。经过这种方式种出的长茄个头大、品相好、产量高。4月12日长茄上市,交易价每公斤5.2元。到7月底,亩产达1.2万斤长茄,平均售价超过1.5元,兴奋的新街人算算收益,那真是个足以让人激动的数字!
技术光靠请是请不来的。50岁出头的农技站长刘根新指导农民种稻麦是行家,现在他也带着4个农技员,揣着日记本跟在山东专家后面当学生。茄子何时定植,何时嫁接,怎样点花……关节点记得清清楚楚,专家不在时,他下到大棚也能讲得头头是道。让前来取经并跃跃欲试的农民听得连连点头。有了科学技术的保障,新街大棚长茄种植发展很快,目前已成为全镇设施种植的主打产品,种植面积占到了70%。经过技术培训,每个种植业主都基本掌握了种植技术,每个大棚都有了不错的效益。
“铁算盘”算出土地流转账
青源蔬菜有限公司160亩示范园的成功,点燃了更多创业者的激情。但要让高效规模农业产生规模效益,靠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必须以连片开发推动规模发展。于是,土地流转问题应时而生。
对视土地为命根子的农民而言,将其土地流转并非易事。黄宗岳对此心中有数,早就将探索土地流转的任务交给了管凤村党总支书记肖继业。
2006年11月初的一个晚上。肖继业把村里一帮公认的“铁算盘”请到家里来,让大家合伙算笔种田的账,看看种庄稼一年究竟能赚多少钱。不愧是“铁算盘”,拨弄了半夜的算盘珠子,最后换来大家的一声叹息——捡尽鸡毛蒜皮,算到元角分厘,种稻麦一年一亩尽赚不到600元!肖继业试问大家:这田再种下去有什么意思?如果用来出租种葡萄,1亩田1年净付给大家600元,有富余劳力的再到田里打工挣钱干不干?心里有了这笔账,大家都表示愿意干。于是,为发展高效规模农业而开展的土地流转试验,由此一炮打响。
土地流转的标准问题解决了,但执行起来并不简单。本着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有利于规模经营的原则,在土地流转中,逐渐形成了以租赁为主、多种形式相补充的五种模式:一是租赁,农户以每亩600元的价格将土地租赁给开发公司,剩余劳力进园区打工;二是自建,部分有劳力和资金的农户利用自有土地自建规模设施,自主参与规模开发;三是农田入股,部分农户自愿以农田入股,按年收益的10%参与分红;四是反租倒包,部分有劳力无资金的农户,将农田交给开发公司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后,再反承包开发高效农业;五是互换,开发园区内的农田,凡农户不愿参与规模开发的,由村集体出面协调,与园区外的肥力最好、离家最近的农田进行调换。总之,这五种方法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保证想种粮的有田种,想打工的有岗位,想做大(发展规模农业)的有机会。当月,在680亩顺利流转的土地上,“翠源生态葡萄园”动工兴建。
在能人示范带动和优惠政策引导下,新街人意识到,党委政府的决策和动作表明,新街很快将成为大棚蔬菜瓜果的重要生产基地,这里将有一场发展高效规模农业的好戏上演。于是,民资大量涌入高效规模农业。紫源蔬菜、丰源蔬菜、鸿源蔬菜、蒙源奶业、宏源牧业等一批高效规模农业项目在新街落地生根,“三资”投入达8400万元。
新街农产品有品牌
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土地、资金、技术、市场等要素缺一不可。在培养了200多名农产品经纪人的同时,新街人将目光紧紧瞄准在品牌化战略上。
2007年8月。经工商注册登记,泰兴市首家设施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绿色经典蔬菜专业合作社”在新街镇诞生。至此,新街高效农业告别了粗放经营模式,步入集约发展的轨道。入社会员可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及产品商标、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的服务,并遵循“七个统一”,即统一主要原副材料采购价格、统一产品销售价格、统一运输价格、统一用工及租赁土地价格、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包装标识。这些具体措施既防止恶性竞争,保护了种植业主的利益。又发挥组团优势,打出了“绿色经典”的品牌,扩大了产品在外的影响力。
在强化品牌的同时,新街还注重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在拉长产业链上下功夫。目前,该镇积极引导宇宸、凯菊、佳欣等粮食深加工企业扩能增量,在加快淀粉、休闲食品、方便挂面等新产品开发的同时,大力发展与高效农业配套的果蔬包装、冷藏、加工等相关产业,实行专业协作、优势互补、利益共享,不断拓展高效规模农业的空间和层次。经过努力,该镇的设施规模农业种植、奶牛种鸭养殖、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三个产业已成为泰州市的“单打冠军”,一批新兴产业也已初露“冠军相”。
短短半年多的高效规模农业发展之路,给新街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全镇兴办各类农业企业16家。新增大棚设施种植面积4200亩,规模种植2000亩,高效农业覆盖面积占全镇耕地面积达20%以上,每天10多辆卡车守候在新街的田头,将刚采摘的蔬菜运往南通、扬州和苏南的菜市场。从一年稻麦两熟种植模式中解放出来的农民,仅上半年在园区打工挣来的总收入已近200万元。我们在领略新街高效规模农业之风采的同时,从中获得了不少有益的启示,深深体会到:基层党委政府从实际出发,找准切合本地的发展路子,致富群众,才会事与愿合;党员干部带头解放思想。勇于实践,群众对发展就会消除疑虑,热情参与;基层党委政府与时俱进,角色定位准确,才能更好地把握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泰兴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袁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