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龄前儿童因为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不安、焦虑或不愉快的反应和行为,是一种情绪方面的障碍,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离别焦虑”。离别焦虑一般在婴儿6~9个月时开始产生,这是婴幼儿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每个孩子都会有,只是在轻重程度上不一样。
两三岁的宝宝第一次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和亲人,对时间的感知还很模糊,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未来,更无法理解“一会儿”或“马上”是什么意思,每一次分离,婴幼儿都会认为他们的父母可能永远不会再回来,因此,父母分离带给他们的恐惧、绝望和伤痛是成人想象不到的,也是无法理解的。
宝宝在入园之前,大部分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一日生活作息、教师的服务态度及相关的专业幼教知识缺乏了解,如果家长带着过多的疑惑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势必会造成家长对幼儿园的不信任,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于是在学期开始,我们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和在班级网站上上传一些有关宝宝入园产生“离别焦虑”的小文章,以引起家长的重视,让家长初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形成教育思想上的一致性。基于此,我们还让家长认识离别焦虑所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宝宝的影响,正确引导家长步入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自觉分离。具体表现在:
一、早操活动的分离
在以往的亲子活动中,我们要求家长带着宝宝一起跟着老师做操。在我们要求家长和宝宝分离后,家长在宝宝做操的环节中趁着宝宝不注意就有意识地向后退了一步,随着和宝宝之间的距离就越拉越大,很多宝宝的注意点都在老师身上,很少去找家长了;但也有的宝宝特别敏感,能很快意识到家长不在身边,立即停止做操去寻找家长,这时家长能很快地站到宝宝身边若无其事地和宝宝一起做早操,打消了宝宝的顾虑。
二、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分离
这个环节是宝宝在一日活动中最难分离的环节:一是因为个别化学习活动时间相对较长;二是因为要将家长和宝宝隔离在两个教室中,家长看不见宝宝,宝宝也看不见爸爸妈妈,独自一人跟着老师活动,会造成心理上的恐惧。因此,在家长与宝宝个别化学习活动分离的过程中,有相当的难度,并且分离困难的人数较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的做法是:在每次工作之前我们告诉宝宝:“一会儿要跟老师去学习新本领了,你们准备好了吗?”让宝宝对个别化学习活动产生向往与期待。刚开始进行活动的时候,我们给家长和宝宝提供开放温馨的适应环境,以满足家长在宝宝入园前就能简单了解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作息的心理需求,让家长在不影响班级正常活动的前提下带领宝宝在活动室内感受、参观、操作各种各样的玩具,听一听老师和风细雨般的上课等。
另外,提倡家长在时间的长度上循序渐进地照看宝宝也是减轻分离焦虑的方法。提醒家长在宝宝操作的时候千万不要悄悄溜走,那样只能增加孩子的担忧和焦虑,可能从此不再相信妈妈了。而是让家长跟宝宝说:“妈妈去接一个电话,你先和老师玩一玩。”等等。
对于分离特别困难的宝宝,我们请家长为宝宝选择一个陪伴宝宝的“妈妈玩具”,就是让宝宝带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如一个毛绒玩具,或者小书包在活动室,起到间接情感寄托的作用,在孩子接受陌生的环境和老师伙伴初期起到熟悉、温暖的情感安慰作用,让孩子感觉到妈妈随时在身边。
三、点心环节的分离
点心环节是宝宝们最喜欢的一个环节。我们要求每个宝宝准备一个餐盒,在餐盒的盖子上贴上宝宝自己的照片,由家长将当天的点心放置在餐盒中。每次来园时由宝宝自己将餐盒放在固定的地方,点心环节时宝宝先洗手,洗完后宝宝自己将餐盒拿到桌子上,开始用餐,这时家长们都站在教室的后面,关注着自己的宝宝。吃完点心后,宝宝们在家长的指导下将自己的餐盒收拾好,并将桌面整理干净,培养了宝宝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宝宝觉得离开爸爸妈妈自己也会做这些事情,自信心增强了,这样也能减轻宝宝们的分离焦虑。
四、主题活动的分离
当家长看到幼儿园里科学有序的活动安排,活泼快乐的集体生活,教师亲切和蔼的态度,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担心和忧虑,相信自己的孩子也能得到老师无微不至的关爱,让宝宝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们请每个家长回家给宝宝讲一讲关于《吻手》的绘本故事,让宝宝做好与妈妈分离的准备。绘本《吻手》中讲的是小浣熊和熊妈妈分别的故事。当熊妈妈要离开小浣熊的时候,深深地亲吻小浣熊的手,并且告诉她说这个吻直到妈妈回来都会停留在宝宝的手上。小浣熊想妈妈的时候就会亲一亲妈妈吻过的手,高高兴兴地等着妈妈回来。熊妈妈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的孩子感觉到妈妈的存在。我们建议家长在给宝宝讲故事的时候,自己来扮演熊妈妈,亲吻宝宝的手,与宝宝说再见,让宝宝跟着老师一起做手工、听故事、念儿歌,然后离开宝宝,过一会再回来和宝宝团聚。
2~3岁是宝宝离开家庭生活走向幼儿园生活的关键阶段,也是宝宝适应集体生活的重要时期,因此“以养为主,教养融合”是我们周末班开展教养活动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准则,注重“保中有教,教中有保,自然渗透,教养合一”的观点。结合《指南》与实践工作中发现的具体问题,以培养宝宝喜欢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引导宝宝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愉快地参加各项活动,让他们在快乐的游戏和生活中健康成长。学会克服分离焦虑,不仅可以让幼儿健康地成长,让家长安心地工作,而且还会帮助一个人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学会顺利地走出情感的困境。
两三岁的宝宝第一次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和亲人,对时间的感知还很模糊,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未来,更无法理解“一会儿”或“马上”是什么意思,每一次分离,婴幼儿都会认为他们的父母可能永远不会再回来,因此,父母分离带给他们的恐惧、绝望和伤痛是成人想象不到的,也是无法理解的。
宝宝在入园之前,大部分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一日生活作息、教师的服务态度及相关的专业幼教知识缺乏了解,如果家长带着过多的疑惑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势必会造成家长对幼儿园的不信任,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于是在学期开始,我们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和在班级网站上上传一些有关宝宝入园产生“离别焦虑”的小文章,以引起家长的重视,让家长初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形成教育思想上的一致性。基于此,我们还让家长认识离别焦虑所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宝宝的影响,正确引导家长步入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自觉分离。具体表现在:
一、早操活动的分离
在以往的亲子活动中,我们要求家长带着宝宝一起跟着老师做操。在我们要求家长和宝宝分离后,家长在宝宝做操的环节中趁着宝宝不注意就有意识地向后退了一步,随着和宝宝之间的距离就越拉越大,很多宝宝的注意点都在老师身上,很少去找家长了;但也有的宝宝特别敏感,能很快意识到家长不在身边,立即停止做操去寻找家长,这时家长能很快地站到宝宝身边若无其事地和宝宝一起做早操,打消了宝宝的顾虑。
二、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分离
这个环节是宝宝在一日活动中最难分离的环节:一是因为个别化学习活动时间相对较长;二是因为要将家长和宝宝隔离在两个教室中,家长看不见宝宝,宝宝也看不见爸爸妈妈,独自一人跟着老师活动,会造成心理上的恐惧。因此,在家长与宝宝个别化学习活动分离的过程中,有相当的难度,并且分离困难的人数较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的做法是:在每次工作之前我们告诉宝宝:“一会儿要跟老师去学习新本领了,你们准备好了吗?”让宝宝对个别化学习活动产生向往与期待。刚开始进行活动的时候,我们给家长和宝宝提供开放温馨的适应环境,以满足家长在宝宝入园前就能简单了解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作息的心理需求,让家长在不影响班级正常活动的前提下带领宝宝在活动室内感受、参观、操作各种各样的玩具,听一听老师和风细雨般的上课等。
另外,提倡家长在时间的长度上循序渐进地照看宝宝也是减轻分离焦虑的方法。提醒家长在宝宝操作的时候千万不要悄悄溜走,那样只能增加孩子的担忧和焦虑,可能从此不再相信妈妈了。而是让家长跟宝宝说:“妈妈去接一个电话,你先和老师玩一玩。”等等。
对于分离特别困难的宝宝,我们请家长为宝宝选择一个陪伴宝宝的“妈妈玩具”,就是让宝宝带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如一个毛绒玩具,或者小书包在活动室,起到间接情感寄托的作用,在孩子接受陌生的环境和老师伙伴初期起到熟悉、温暖的情感安慰作用,让孩子感觉到妈妈随时在身边。
三、点心环节的分离
点心环节是宝宝们最喜欢的一个环节。我们要求每个宝宝准备一个餐盒,在餐盒的盖子上贴上宝宝自己的照片,由家长将当天的点心放置在餐盒中。每次来园时由宝宝自己将餐盒放在固定的地方,点心环节时宝宝先洗手,洗完后宝宝自己将餐盒拿到桌子上,开始用餐,这时家长们都站在教室的后面,关注着自己的宝宝。吃完点心后,宝宝们在家长的指导下将自己的餐盒收拾好,并将桌面整理干净,培养了宝宝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宝宝觉得离开爸爸妈妈自己也会做这些事情,自信心增强了,这样也能减轻宝宝们的分离焦虑。
四、主题活动的分离
当家长看到幼儿园里科学有序的活动安排,活泼快乐的集体生活,教师亲切和蔼的态度,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担心和忧虑,相信自己的孩子也能得到老师无微不至的关爱,让宝宝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们请每个家长回家给宝宝讲一讲关于《吻手》的绘本故事,让宝宝做好与妈妈分离的准备。绘本《吻手》中讲的是小浣熊和熊妈妈分别的故事。当熊妈妈要离开小浣熊的时候,深深地亲吻小浣熊的手,并且告诉她说这个吻直到妈妈回来都会停留在宝宝的手上。小浣熊想妈妈的时候就会亲一亲妈妈吻过的手,高高兴兴地等着妈妈回来。熊妈妈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的孩子感觉到妈妈的存在。我们建议家长在给宝宝讲故事的时候,自己来扮演熊妈妈,亲吻宝宝的手,与宝宝说再见,让宝宝跟着老师一起做手工、听故事、念儿歌,然后离开宝宝,过一会再回来和宝宝团聚。
2~3岁是宝宝离开家庭生活走向幼儿园生活的关键阶段,也是宝宝适应集体生活的重要时期,因此“以养为主,教养融合”是我们周末班开展教养活动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准则,注重“保中有教,教中有保,自然渗透,教养合一”的观点。结合《指南》与实践工作中发现的具体问题,以培养宝宝喜欢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引导宝宝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愉快地参加各项活动,让他们在快乐的游戏和生活中健康成长。学会克服分离焦虑,不仅可以让幼儿健康地成长,让家长安心地工作,而且还会帮助一个人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学会顺利地走出情感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