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更何况是一群孩子。接班时,就知道这个班学习成绩一般,纪律松松散散,问题层出不穷,原因就是有些学生难以调教。几位“重量级人物”让领教过他们的人“如数家珍”:
小W是班中最信奉“沉默是金”的孩子,据教过他的老师说,几年来他在课堂上“大概一直从来没有”回答过问题,就连与人交流也惯用点头或摇头,说话做事没有信心。小Y是老师们眼中“宜远之”之人,与同学之间冲突不断,打人骂人是家常便饭,好多家长都告诫自己的孩子要“敬而远之”。
小C是同学们眼中最“自不量力的人”,据说平时说话还有些结巴的他,竟然要竞选班长。当然,他没有竞选成功,因为他最终没有在同学们的窃笑声中读完自己的竞选稿。
……
听着老师们的介绍,我对这个班及班中的人有了大致了解。我隐隐约约感觉到这台戏不好唱。要导演好班级这台戏,这三个孩子的角色很重要,这三个孩子就是一场戏。但多年做班主任的经验告诉我,我们的眼睛尚且容易欺骗自己,更何况是别人的一家之词?哪怕这些情况很重要,我也要摘掉眼镜用心去看看这些孩子的本真自我。
经过近一个月的了解、谈心、陪吃、陪玩,我摸到了这些孩子的一些不为人知的隐情:小W虽然做事没有信心,平时唯唯诺诺,但他是班中书桌整理最整齐的同学,而且他特别喜欢画画。别看小Y一副大大咧咧的样子,他可是对篮球爱得死去活来。在一次汗流浃背之后,我问起了他有没有考虑自己为什么控制不住情绪而接二连三出问题。他的一番话让我茅塞顿开。大体意思是这样的:在一次大扫除的时候他用拖把碰脏了别人的衣服,老师罚他去擦教室最高处的一块窗玻璃。他喜欢擦玻璃。后来他看到那块玻璃又脏了,他开始违反纪律……我听明白了,他的意思就是:希望老师再“罚”他擦那块玻璃。
小C在和我聊天时说得最多的两句话是:“很希望当班长,哪怕只有一天。”“很想当班长!”一段时间的交流摸查过后,针对这几个孩子的情况,我与这三个孩子及班委会商量并一致通过,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任命小A为班中的美术课代表,负责班级黑板报的设计。小Y为劳动委员,负责协助老师分配大扫除任务。班内实行班长轮流制,担任班长的顺序抽签决定。小C抽到了6号,他如愿以偿。
半个学期以后,我很明显地感觉到三个孩子的变化。小A被美术老师誉为“最优秀的美术课代表”。收起来的作业总是整整齐齐,没有一页卷角的。且他报名参加特长生大赛,正在积极准备中。小Y为每一位同学分到了最合适的劳动任务,班里的大扫除热火朝天,大家各得其所,干得不亦乐乎,我们班的玻璃总是明亮如镜,卫生红旗总是挂在我们班的墙上。小C终于在第六个星期如愿以偿当上了班长。他的班长日志写得简练但充实,他在一周的时间内为班里整理出了图书角,还组织了向困难学生献爱心活动。他的妈妈告诉我,自从小C知道要当班长了,天天晚上对着镜子练习演讲,妈妈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没想到一个星期的班长竟有这样的魔力。不仅仅是他,那些即将当班长的同学的家长也告诉我,他们的孩子现在就已经在策划当班长的时候要开展哪些活动。
再后来,我又进行了反思:孩子的心灵需要唤醒,而不单纯是说教。小W的事告诉我,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孩子之所以看起来一无是处,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缺少发现的眼睛。走进孩子的内心,需要找到切入点,那就是从他的优点、长处入手,唤醒他们心灵深处的渴望。
“劳动最光荣,劳动不是改造”,小Y的事向我们暴露了班主任工作的一个误区。在很多时候,劳动任务往往是作为惩罚的内容压给学生的。久而久之,“光荣的劳动”和自己的错误紧密地连在了一起。这就成了“劳动教养”,劳动蜕变成了惩罚的手段。我们应该遵循孩子好动的天性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
机会平等,竞争才是公平的。在班里,和小C一样想当班长的同学太多。但是有些班级小学阶段只有一两位同学能够有担任班长的机会。谁都知道,班长,是一种责任和约束,是一种认可和激励。既然是这样,那为什么不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担当呢?
三个孩子一台戏,这台戏继续着我们班的精彩。
小W是班中最信奉“沉默是金”的孩子,据教过他的老师说,几年来他在课堂上“大概一直从来没有”回答过问题,就连与人交流也惯用点头或摇头,说话做事没有信心。小Y是老师们眼中“宜远之”之人,与同学之间冲突不断,打人骂人是家常便饭,好多家长都告诫自己的孩子要“敬而远之”。
小C是同学们眼中最“自不量力的人”,据说平时说话还有些结巴的他,竟然要竞选班长。当然,他没有竞选成功,因为他最终没有在同学们的窃笑声中读完自己的竞选稿。
……
听着老师们的介绍,我对这个班及班中的人有了大致了解。我隐隐约约感觉到这台戏不好唱。要导演好班级这台戏,这三个孩子的角色很重要,这三个孩子就是一场戏。但多年做班主任的经验告诉我,我们的眼睛尚且容易欺骗自己,更何况是别人的一家之词?哪怕这些情况很重要,我也要摘掉眼镜用心去看看这些孩子的本真自我。
经过近一个月的了解、谈心、陪吃、陪玩,我摸到了这些孩子的一些不为人知的隐情:小W虽然做事没有信心,平时唯唯诺诺,但他是班中书桌整理最整齐的同学,而且他特别喜欢画画。别看小Y一副大大咧咧的样子,他可是对篮球爱得死去活来。在一次汗流浃背之后,我问起了他有没有考虑自己为什么控制不住情绪而接二连三出问题。他的一番话让我茅塞顿开。大体意思是这样的:在一次大扫除的时候他用拖把碰脏了别人的衣服,老师罚他去擦教室最高处的一块窗玻璃。他喜欢擦玻璃。后来他看到那块玻璃又脏了,他开始违反纪律……我听明白了,他的意思就是:希望老师再“罚”他擦那块玻璃。
小C在和我聊天时说得最多的两句话是:“很希望当班长,哪怕只有一天。”“很想当班长!”一段时间的交流摸查过后,针对这几个孩子的情况,我与这三个孩子及班委会商量并一致通过,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任命小A为班中的美术课代表,负责班级黑板报的设计。小Y为劳动委员,负责协助老师分配大扫除任务。班内实行班长轮流制,担任班长的顺序抽签决定。小C抽到了6号,他如愿以偿。
半个学期以后,我很明显地感觉到三个孩子的变化。小A被美术老师誉为“最优秀的美术课代表”。收起来的作业总是整整齐齐,没有一页卷角的。且他报名参加特长生大赛,正在积极准备中。小Y为每一位同学分到了最合适的劳动任务,班里的大扫除热火朝天,大家各得其所,干得不亦乐乎,我们班的玻璃总是明亮如镜,卫生红旗总是挂在我们班的墙上。小C终于在第六个星期如愿以偿当上了班长。他的班长日志写得简练但充实,他在一周的时间内为班里整理出了图书角,还组织了向困难学生献爱心活动。他的妈妈告诉我,自从小C知道要当班长了,天天晚上对着镜子练习演讲,妈妈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没想到一个星期的班长竟有这样的魔力。不仅仅是他,那些即将当班长的同学的家长也告诉我,他们的孩子现在就已经在策划当班长的时候要开展哪些活动。
再后来,我又进行了反思:孩子的心灵需要唤醒,而不单纯是说教。小W的事告诉我,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孩子之所以看起来一无是处,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缺少发现的眼睛。走进孩子的内心,需要找到切入点,那就是从他的优点、长处入手,唤醒他们心灵深处的渴望。
“劳动最光荣,劳动不是改造”,小Y的事向我们暴露了班主任工作的一个误区。在很多时候,劳动任务往往是作为惩罚的内容压给学生的。久而久之,“光荣的劳动”和自己的错误紧密地连在了一起。这就成了“劳动教养”,劳动蜕变成了惩罚的手段。我们应该遵循孩子好动的天性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
机会平等,竞争才是公平的。在班里,和小C一样想当班长的同学太多。但是有些班级小学阶段只有一两位同学能够有担任班长的机会。谁都知道,班长,是一种责任和约束,是一种认可和激励。既然是这样,那为什么不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担当呢?
三个孩子一台戏,这台戏继续着我们班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