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逐步形成科学思维方法和健康人生观的关键年龄阶段。笔者认为,这一阶段教育就应本着“以学生为本,身心健康教育与品德习惯养成并重,夯实知识基础与培养综合能力并行”的理念与宗旨,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富有个性、健康活泼地发展,扎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首先,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重要阵地,营造健康文明、富有特色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对陶冶学生的情操、构建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学校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应始终把以学生为本放在首位。在教育指导思想上实现三个转变(由关注物到关注入,由关注学生现在到关注学生未来,由关注学生的学习到关注学生学习和人格培养并重)。在课程设置上,注重人文与广博知识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学、互动、生成、有效的自主课堂;在实践方式上,以参与、合作、体验、内化为途径。
其次,身心健康教育与品德习惯养成并重。一方面,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锻炼、健身的意识与能力,激发学生锻炼的兴趣。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用。另一方面,学校应切实提升心理教育的力度和效度。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要切实提升心理教育的力度和效度,学校一要更新教育观念,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帅生关系。二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和文体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三要创设各种宽松环境,有效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让学生愿意诉说自己的烦恼、痛苦、困惑,通过教师的因势利导,使学生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办法。
最后,中学教育的重要任务还在于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为重点,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培养出“思想好、品德好、习惯好”的“三好”学生。这项工作的落实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全面落实爱党、爱国、爱家乡等方面的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民族正气、爱党爱国的健全个体,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第二,强化感恩教育,引领学生在学会求知的同时。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接纳、学会心存他人,学会快乐。第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听课、练习、课后反思、复习总结等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要培养学生保持对学习的兴趣:要引导学生善于学习别人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大力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第四,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五,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多质疑、多讨论、多动手操作,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归纳总结。
概而言之,中学教育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有知识基础和发展能力的现代人,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系广西柳州高级中学副校长
(编辑 陆燕)
首先,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重要阵地,营造健康文明、富有特色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对陶冶学生的情操、构建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学校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应始终把以学生为本放在首位。在教育指导思想上实现三个转变(由关注物到关注入,由关注学生现在到关注学生未来,由关注学生的学习到关注学生学习和人格培养并重)。在课程设置上,注重人文与广博知识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学、互动、生成、有效的自主课堂;在实践方式上,以参与、合作、体验、内化为途径。
其次,身心健康教育与品德习惯养成并重。一方面,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锻炼、健身的意识与能力,激发学生锻炼的兴趣。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用。另一方面,学校应切实提升心理教育的力度和效度。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要切实提升心理教育的力度和效度,学校一要更新教育观念,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帅生关系。二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和文体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三要创设各种宽松环境,有效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让学生愿意诉说自己的烦恼、痛苦、困惑,通过教师的因势利导,使学生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办法。
最后,中学教育的重要任务还在于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为重点,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培养出“思想好、品德好、习惯好”的“三好”学生。这项工作的落实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全面落实爱党、爱国、爱家乡等方面的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民族正气、爱党爱国的健全个体,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第二,强化感恩教育,引领学生在学会求知的同时。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接纳、学会心存他人,学会快乐。第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听课、练习、课后反思、复习总结等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要培养学生保持对学习的兴趣:要引导学生善于学习别人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大力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第四,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五,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多质疑、多讨论、多动手操作,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归纳总结。
概而言之,中学教育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有知识基础和发展能力的现代人,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系广西柳州高级中学副校长
(编辑 陆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