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蔻”“豆蔻”“豆蔻年华”的词源看外来词的汉化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2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外来词是民族接触和文化融合的产物,透过外来词的来源,可发现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历史文化交流的缩影。本文从“蔻”“豆蔻”“豆蔻年华”的词源,分析外来词逐步汉化的轨迹,并剖析三个词语一脉相承而又推陈出新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豆蔻 外来词 汉化
  外来词也叫借词,是本民族语言从外国或其他民族语言里吸收过来的词。史有为先生给外来词下的定义如下:“在汉语中,一般来说,外来词是指在词义源自外族语中某词的前提下,语音形式上全部或部分借自相对应的该外族语词、并在不同程度上汉语化了的汉语词;严格地说,还应具备在汉语中使用较长时期的条件,才能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外来词。”
  由此可见,一定程度上汉化并在汉语中使用较长的时期是考量外来词的重要标准。外来词的汉化研究,既包括语言文字本体意义的研究,也是通过外来词的词源阐明语言词汇发展的规律性,提示个别词语的历史、语言的历史和人民的历史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从“蔻”“豆蔻”“豆蔻年华”的词源入手,分析这三个词语的历史渊源和在汉化过程中的语义变化。“蔻”是现代由英语“cute”音译而成,“豆蔻”是唐朝由阿拉拍语引入汉语;“豆蔻年华”是外来词素与汉语语素结合而成的成语,三个有着紧密联系的词最初来源于二千多年前的借词“豆蔻”。
  一、“豆蔻”——中古时期来源于阿拉伯语的植物名称
  汉语中出现明确的外来词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中借入高潮有两次:一次为东汉至隋唐,一次为清末至当代。中古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涌入汉语的外来词主要包括佛教词语、丝绸之路传入的俗常词语、异族交往或入侵带来的词语以及民族融合中的语言底层。这一时期借入了一些百物奇珍名,“豆蔻”即为唐朝时已借入汉语的植物名,原词为阿拉伯语“takur”,与古港口名“Takola”有关。
  《现代汉语词典》对“豆蔻”的定义如下:多年生草本植物,外形像芭蕉,叶子细长,花淡黄色,果实偏球形,种子像石榴子,有香气。花、果实和种子可入药。中古时期随着大量的物品从四方输入中原而引进的外来词“豆蔻”,最初以植物名称在汉语里落地生根,与汉语融合之后构成新词,赋予新义,即汉化后构成汉语成语“豆蔻年华”。
  二、“豆蔻年华”——与外来词素“豆蔻”融为一体的汉语成语
  外来词经过“汉化”,逐渐脱离原来的造词环境而参与新的造词活动,经过历史的沉淀,已经难以辨认其“外来身份”,成为汉语的一部分。汉化后的外来词“豆蔻”由一个植物名称演变为一个描写妙龄少女的“豆蔻年华”,该成语来源于外来词大量涌入的唐朝。
  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用早春二月枝头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拟体态轻盈、芳龄十三的女孩,也泛指少女。这一千古妙喻一直流传至今,后世使用“豆蔻年华”作为固定的成语来形容少女。《现代汉语词典》对“豆蔻年华”的解释紧随在“豆蔻”词条之后。由外来词“豆蔻”融汇为汉语固定成语“豆蔻年华”可以看出:用汉语译意的外来词一旦流行开来,会慢慢成为汉语词汇的组成部分,这是语言发展变化的规律。
  在二千多年后的现代,“蔻”成为英语“cute”的音译词,在语义汉化过程中发生了语义的缩减和扩大。
  三、“蔻”——由英语“cute”音译成词
  在外来词汉化过程中,语义缩减最常见的情况是一个外来词只记录了某个外语词多个义项中的一个义项。 “蔻”是英文“cute”的音译,“cute”的原义既有“聪明伶俐的、漂亮的”这样的褒义义项,也有“装腔作势的、做作的”的贬义义项。音译过来的词“蔻”则多指女孩的聪明、漂亮、年轻,比如:“她太蔻了(她太可爱了)”。“蔻”在汉语中本无语素义,《新华字典》把该字和“豆蔻”连在一起释义。在新词新语“扮蔻”中的“蔻”有了指少女芳龄“豆蔻”的整个语素义,有了年轻可爱的少女态。
  从“豆蔻”到“豆蔻年华”,“蔻”字在汉语中已蕴含“美好”之意,之后音译的外来词也有所体现。比如外来词“蔻丹(cutex)”——指甲油。在张爱玲的小说里,“蔻丹”一词,有着风情万种的气息和五彩斑斓的想象空间,以“蔻丹”为名指称“指甲油”,具有了丰富的审美意味。同样的音译词还有法国化妆品牌“兰蔻(Lanc?me)、水之蔻(watercome)”等。
  综上所述,“蔻”“豆蔻”“豆蔻年华”在历史演变和语言运用中相辅相成,汉化为汉语词汇一部分的外来词,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并在传承和创新中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史有为.汉语外来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杨锡彭.汉语外来词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蔡梦月 昆明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650500)
其他文献
疑问代词“什么”可以用于感叹性反问句中。本文详细分析和说明了制约“什么”使用的句法语义条件和环境,以期能深化“什么”的研究并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思考。
500kV及以上主变压器高压套管头部故障导致主变压器强迫停运一直是威胁变压器安全运行的重要隐患。首先,从故障内因及外因两个方面探讨套管头部密封失效机理。其次,通过典型案
在日常生活的自然言语中,人们在会话过程中会出现许多语言上的错误,并在发现错误之后会对自己的语误进行修补,这种语误修补行为是非常普遍的。由于口头会话的过程与书面语有
“整个一个X”格式是现代汉语常用的口语习用语,该格式在现实语言运用中存在多种不同形式的变体。总体上看,变体形式与原型格式之间在表义和功能上基本相同,有时甚至可以互换,但
语法隐喻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现形式,在书面语以及口语演讲中都有重要作用。语法隐喻的使用能使文本或演讲更加精炼、清晰,能更好地传达意义。文章通过对十篇美国总统就职演
摘 要:“把”字句是现代汉语语法中普遍运用的特殊句式之一,其基本特点显而易见。本文通过探析“把”字句在日常表达中呈现出的其它语法意义和特点,进一步明晰“把”字句在语法、语义和语用方面的作用,旨在使我们更完整、更准确地理解和用好这种特殊句式。  关键词:“把”字句 特殊句式 特点 语法意义    一、“把”字句的基本特点  “把”字句是指在谓语动词前用介词“把”引出受事、对受事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
由于线路空载,该计量点的实际负荷可以视为纯容性负荷,功率因数几乎为容性0。在计量点现场,电磁环境干扰造成二次回路存在微小的感应电分量,具有一定的随机性,电能表计量了少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交易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内容和方式,交易安全是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要求。如果没有保护交易安全的法律制度,社会公共利益就无法得到法律的保护。因此,保护
从英语教学实际出发,分析了语言的性质,找出我国英语教学的弊端,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英语教学的几项措施。
文章通过对沙河变2号主变故障录波器采样角度误差分析与处理,探讨了智能化变电站合并单元、组网方式以及时间同步系统对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的影响,指出了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