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空域规划课程设计作为交通运输专业的重要课程,其实际设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空域规划教学整体水平。立足于当前课程的现状,提出以面向卓越工程师为主要目的的工作坊建设探讨,旨在有效提高空域规划设计的整体教学水平。
[关 键 词] 空域规划课程设计;工作坊;建设探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4-0020-02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着我国民航事业的不断壮大,机场的新建、扩建,航路航线网络的设计和优化等方面工作的增加,使得对空域规划工作人员能力要求愈发严格。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建立对飞机航路、航线规划以及终端区空域飞行线路规划的具体过程和方式方法有完整的认知。当前我国民航大学空域规划设计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培养适应民航空域规划岗位需要的、有创新性的卓越工程师,工作坊建设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参与感、体验感以及互动性的新兴教学模式,其教学模式就是由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人带领着多名学生组成的小团体形式,并且通过领导人的引导进行关于课程实践活动、交流探讨等模式的教学。本文基于当前民航空域规划的实际需求,建设以面向卓越工程师为主要目的的工作坊,并辅以创新的教学理念和合理的评价体系,以期实现此课程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一、面向卓越工程师的空域规划课程设计现状
空域规划课程设计作为我校交通运输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其课程开设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学生对空域规划有整体的认知,并在熟练掌握基本空域规划设计方式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空域使用和创新设计理念的培养。此课程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属于实践设计类课程,从2010年开始由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其中理论课程教学主要是关于飞机航迹设计规范、保护区域绘制方式以及障碍物评估方式等,这种情况下进行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空域规划课程设计教学只做到了让学生熟知相关设计规范,没有达到将空域使用方式和空域规划设计思想相融合的目的,偏离其最初课程教学设置的轨道。
不论是何种设计规划类课程,一千个学生就会有一千种设计方式,并没有一个具体标准对其进行衡量,包括空域规划课程设计在内。相关空域规划概念、设计理念、设计方式以及实践过程只是高校进行教学的一个手段,能够让学生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对知识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才是此课程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基于学生对空域规划本质和核心的充分认知,才能促使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和实践。所以要将本课程偏离的轨道矫正,需要我们将创新改革的思想融汇贯穿于其理论课程和实践活动过程中,实现两者的紧密相关。
二、我国面向卓越工程師的现行培养模式中的不足
培养卓越工程师是我校开设此课程的重要目的之一。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我们既看重培养模式上的校内、校外共同作用,还重视培养内容上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尤其是学生去企业实习的实践过程是提升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我国实际面向工程师的培养模式中,还存在着以下几点漏洞。
首先,有差异的针对性分类培训还不够充分。在我校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中,存在着个体化差异,差异性使学生的兴趣爱好更加广泛。基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高校应该依据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和兴趣爱好对其进行积极、主观、能动性的专业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管理观念的影响以及教学实际资源和设备的制约,尤其是在校内培养卓越工程师阶段上,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受阻碍。
其次,创新实践培训的场地和平台还不够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高校合作使“卓越计划”愈加丰满,校内外的教学基地和实践活动基地都在不断扩建。但是由于高校在教学时间和实践活动实践上的安排不够合理、实践设备的局限性、产业知识的保密性以及创意平台的缺失等因素影响,使得具有连续性、复杂性、完整性以及交叉性等显著特征的卓越工程师实践创新活动不能良好进行,现行的工程师培养模式不能为其创新实践活动提供完善的场地和平台,制约了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顺利进行。
最后,科學合理化的培养评价体系还不够具体。对学生进行科学且合理化的综合培养评价不仅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当前高校检验学生教学结果的方式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期末考试以及毕业论文的设计等方面的评价手段,这些评价手段的考核主体过于单一,考核方式也太过简易,除此之外,这种考核手段和评价体系只能检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起不到有效的提升作用。
三、以面向卓越工程师为目的的空域规划课程设计工作坊建设探究
为实现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最终目标,我们应该基于高校和企业联合的“卓越计划”基础,探寻最适合高校空域规划课程教学和实践学习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平台。工作坊在这样的需求背景下应运而生。通过工作坊建设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依据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创新实践活动,并将自己的创意或作品展示在工作坊,实现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自我价值的共同进步,最终成为卓越工程师。关于面向卓越工程师为目的的课程工作坊建设可以通过以下方面进行详细探究。
(一)通过创新性的教学理念加强工作坊建设的基础
对于本课程任何一种新型有效的教育模式来说,创新性的教学理念都是其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包括工作坊建设这一类教学模式在内。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卓越计划,对工程师的培训更加重视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但由于传统应试教育在我国高校教学中的制约,素质教育在课程中被压缩,亟须探索适合我国绝大部分高校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全新道路,工作坊建设这一创新培养模式应运而生。一方面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和参与卓越计划的各大高校逐渐转变其教学理念,不断改变和提高对工作坊建设的认识,并将这些创新的教学理念潜移默化引入到卓越工程师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中;另一方面工作坊教师引导学生正确有效地利用工作坊这一教学平台,将理论知识和工作坊中的实践活动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二)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设计加强工作坊建设的目的
空域规划课程设计本身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抽象性,针对这些特性衍生出课程教育的多元化教学设计。基于这些教学设计而进行的专业工作坊建设,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设计引导下,进行更适合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教学手段研究,促进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关于课程的沟通和交流。在以工作坊为主的教学模式中,主张以学生为根本,提倡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位置,打破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便于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解决。结合以上因素综合考虑,可以将工作坊建设分为地形沙盘工作坊、计算机平台设计工作坊、“头脑风暴”工作坊和Bb网络平台工作坊四种主要形式,分别对学生关于空域规划工作的直观认识和项目初期设计工作的完成方面、简化学生的重复性工作以建立具体认知方面、学生之间交流和谈论方面以及促进课后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和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三)通过合理化的评价体系加强工作坊建设的支撑
我国在关于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中强调,评价机制是激发被评价对象积极性、提高效果的重要保障,所以作为综合性强的课程工作坊建设,需要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以达到增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目的。考核评价是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熟练程度和课程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准,在以工作坊为主的课程中主要分为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两种。理论考核主要由学生平时表现、课堂作业和期末成绩组成,针对学生日常出勤状况、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率等情况,再加上期末的开卷考试,通过这些灵活的考核方式来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熟练掌握空域规划课程。实践考核则可以选择依靠学生的答辩或是设计报告等实践性较强的途径来进行判定,包括对空域规划知识点的认识、探讨、设计等,通过评价体系的完善加强工作坊在本课程中的影响和作用。
(四)通过正确的社会和政策引导加强工作坊建设的运行
目前在我国高校中,以工作坊建设为主的教学模式还属于比较新鲜的教学形式,所以还需要对其进行充分的社会和政策引导,以期实现工作坊在高校其他设计专业课程的广泛使用。在政策的引导上可以借鉴国外例如麻省理工学院等知名大学的实践经验,学生通过工作坊将自身创意和作品进行展示,实现其创意的绽放。高校给予工作坊建设以充足的政策支撑和空间,在高校中就会形成较为浓郁的工作室教学氛围。相关教育部门将教学眼光放长远,在实现卓越工程师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的上赋予相应的政策鼓励,并适当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为工作坊建设引进更加丰富的资源。同时动员社会力量,提升社会力量在高校工作坊建设中的作用。加强社会企业、高校协会、社會团体或是个人对课程工作坊建设的支持。再加上专业人士对工作坊建设的指导,确保以面向卓越工程师为目的的课程工作坊建设正常运行。
总而言之,通过创新性的教学理念、多元化的教学设计和合理化的评价体系三个方面的深入探究,以工作坊为教学模式的课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符合民航从业需求的卓越表现力,帮助高校实现与民航的有效接轨,并且进一步提高教师和高校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獻:
[1]齐雁楠,戴福青,陶媚.卓越计划驱动的空域规划模块课改革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6(3):96-100,124.
[2]林健.胜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科教师队伍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1-14.
[3]邓永和,赵光强.卓越工程师基础物理实验全开放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学体系探索[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3):84-87.
[4]唐林轩,黄俊伟,谢骐,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背景下工程专业文化精神渗透的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4):119-121,126.
[关 键 词] 空域规划课程设计;工作坊;建设探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4-0020-02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着我国民航事业的不断壮大,机场的新建、扩建,航路航线网络的设计和优化等方面工作的增加,使得对空域规划工作人员能力要求愈发严格。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建立对飞机航路、航线规划以及终端区空域飞行线路规划的具体过程和方式方法有完整的认知。当前我国民航大学空域规划设计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培养适应民航空域规划岗位需要的、有创新性的卓越工程师,工作坊建设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参与感、体验感以及互动性的新兴教学模式,其教学模式就是由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人带领着多名学生组成的小团体形式,并且通过领导人的引导进行关于课程实践活动、交流探讨等模式的教学。本文基于当前民航空域规划的实际需求,建设以面向卓越工程师为主要目的的工作坊,并辅以创新的教学理念和合理的评价体系,以期实现此课程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一、面向卓越工程师的空域规划课程设计现状
空域规划课程设计作为我校交通运输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其课程开设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学生对空域规划有整体的认知,并在熟练掌握基本空域规划设计方式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空域使用和创新设计理念的培养。此课程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属于实践设计类课程,从2010年开始由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其中理论课程教学主要是关于飞机航迹设计规范、保护区域绘制方式以及障碍物评估方式等,这种情况下进行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空域规划课程设计教学只做到了让学生熟知相关设计规范,没有达到将空域使用方式和空域规划设计思想相融合的目的,偏离其最初课程教学设置的轨道。
不论是何种设计规划类课程,一千个学生就会有一千种设计方式,并没有一个具体标准对其进行衡量,包括空域规划课程设计在内。相关空域规划概念、设计理念、设计方式以及实践过程只是高校进行教学的一个手段,能够让学生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对知识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才是此课程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基于学生对空域规划本质和核心的充分认知,才能促使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和实践。所以要将本课程偏离的轨道矫正,需要我们将创新改革的思想融汇贯穿于其理论课程和实践活动过程中,实现两者的紧密相关。
二、我国面向卓越工程師的现行培养模式中的不足
培养卓越工程师是我校开设此课程的重要目的之一。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我们既看重培养模式上的校内、校外共同作用,还重视培养内容上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尤其是学生去企业实习的实践过程是提升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我国实际面向工程师的培养模式中,还存在着以下几点漏洞。
首先,有差异的针对性分类培训还不够充分。在我校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中,存在着个体化差异,差异性使学生的兴趣爱好更加广泛。基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高校应该依据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和兴趣爱好对其进行积极、主观、能动性的专业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管理观念的影响以及教学实际资源和设备的制约,尤其是在校内培养卓越工程师阶段上,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受阻碍。
其次,创新实践培训的场地和平台还不够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高校合作使“卓越计划”愈加丰满,校内外的教学基地和实践活动基地都在不断扩建。但是由于高校在教学时间和实践活动实践上的安排不够合理、实践设备的局限性、产业知识的保密性以及创意平台的缺失等因素影响,使得具有连续性、复杂性、完整性以及交叉性等显著特征的卓越工程师实践创新活动不能良好进行,现行的工程师培养模式不能为其创新实践活动提供完善的场地和平台,制约了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顺利进行。
最后,科學合理化的培养评价体系还不够具体。对学生进行科学且合理化的综合培养评价不仅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当前高校检验学生教学结果的方式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期末考试以及毕业论文的设计等方面的评价手段,这些评价手段的考核主体过于单一,考核方式也太过简易,除此之外,这种考核手段和评价体系只能检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起不到有效的提升作用。
三、以面向卓越工程师为目的的空域规划课程设计工作坊建设探究
为实现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最终目标,我们应该基于高校和企业联合的“卓越计划”基础,探寻最适合高校空域规划课程教学和实践学习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平台。工作坊在这样的需求背景下应运而生。通过工作坊建设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依据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创新实践活动,并将自己的创意或作品展示在工作坊,实现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自我价值的共同进步,最终成为卓越工程师。关于面向卓越工程师为目的的课程工作坊建设可以通过以下方面进行详细探究。
(一)通过创新性的教学理念加强工作坊建设的基础
对于本课程任何一种新型有效的教育模式来说,创新性的教学理念都是其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包括工作坊建设这一类教学模式在内。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卓越计划,对工程师的培训更加重视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但由于传统应试教育在我国高校教学中的制约,素质教育在课程中被压缩,亟须探索适合我国绝大部分高校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全新道路,工作坊建设这一创新培养模式应运而生。一方面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和参与卓越计划的各大高校逐渐转变其教学理念,不断改变和提高对工作坊建设的认识,并将这些创新的教学理念潜移默化引入到卓越工程师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中;另一方面工作坊教师引导学生正确有效地利用工作坊这一教学平台,将理论知识和工作坊中的实践活动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二)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设计加强工作坊建设的目的
空域规划课程设计本身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抽象性,针对这些特性衍生出课程教育的多元化教学设计。基于这些教学设计而进行的专业工作坊建设,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设计引导下,进行更适合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教学手段研究,促进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关于课程的沟通和交流。在以工作坊为主的教学模式中,主张以学生为根本,提倡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位置,打破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便于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解决。结合以上因素综合考虑,可以将工作坊建设分为地形沙盘工作坊、计算机平台设计工作坊、“头脑风暴”工作坊和Bb网络平台工作坊四种主要形式,分别对学生关于空域规划工作的直观认识和项目初期设计工作的完成方面、简化学生的重复性工作以建立具体认知方面、学生之间交流和谈论方面以及促进课后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和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三)通过合理化的评价体系加强工作坊建设的支撑
我国在关于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中强调,评价机制是激发被评价对象积极性、提高效果的重要保障,所以作为综合性强的课程工作坊建设,需要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以达到增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目的。考核评价是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熟练程度和课程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准,在以工作坊为主的课程中主要分为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两种。理论考核主要由学生平时表现、课堂作业和期末成绩组成,针对学生日常出勤状况、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率等情况,再加上期末的开卷考试,通过这些灵活的考核方式来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熟练掌握空域规划课程。实践考核则可以选择依靠学生的答辩或是设计报告等实践性较强的途径来进行判定,包括对空域规划知识点的认识、探讨、设计等,通过评价体系的完善加强工作坊在本课程中的影响和作用。
(四)通过正确的社会和政策引导加强工作坊建设的运行
目前在我国高校中,以工作坊建设为主的教学模式还属于比较新鲜的教学形式,所以还需要对其进行充分的社会和政策引导,以期实现工作坊在高校其他设计专业课程的广泛使用。在政策的引导上可以借鉴国外例如麻省理工学院等知名大学的实践经验,学生通过工作坊将自身创意和作品进行展示,实现其创意的绽放。高校给予工作坊建设以充足的政策支撑和空间,在高校中就会形成较为浓郁的工作室教学氛围。相关教育部门将教学眼光放长远,在实现卓越工程师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的上赋予相应的政策鼓励,并适当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为工作坊建设引进更加丰富的资源。同时动员社会力量,提升社会力量在高校工作坊建设中的作用。加强社会企业、高校协会、社會团体或是个人对课程工作坊建设的支持。再加上专业人士对工作坊建设的指导,确保以面向卓越工程师为目的的课程工作坊建设正常运行。
总而言之,通过创新性的教学理念、多元化的教学设计和合理化的评价体系三个方面的深入探究,以工作坊为教学模式的课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符合民航从业需求的卓越表现力,帮助高校实现与民航的有效接轨,并且进一步提高教师和高校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獻:
[1]齐雁楠,戴福青,陶媚.卓越计划驱动的空域规划模块课改革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6(3):96-100,124.
[2]林健.胜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科教师队伍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1-14.
[3]邓永和,赵光强.卓越工程师基础物理实验全开放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学体系探索[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3):84-87.
[4]唐林轩,黄俊伟,谢骐,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背景下工程专业文化精神渗透的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4):119-1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