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的年龄段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行为意识,在这个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能使学生一辈子受用,因此小学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正面引导、言传身教,在润物无声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实现培养新时代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养成教育;正面引导;言传身教;润物无声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在《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说过:“少成则若性也,习惯成自然也。”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受用不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更是不容忽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何谓养成教育?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行为习惯都必须从小抓起,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年龄小、可塑性强。教师如果能在平时的工作中重视养成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学生以后甚至将来的学习、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的我,更是深有感触:在班主任工作中开展养成教育,可以使学生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为学生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班主任,要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就必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那么,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开展养成教育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一、言传身教,传承良好习惯
教师自身的示范作用很重要。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对于为师者也有一定的道理,例如:作为教师,你要求学生不能沉迷于电脑游戏,而自己却沉迷其中;作为教师,你要求学生讲卫生,自己却随手扔垃圾;作为教师,你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而自己却鲜少看书……那么,你的教育又有多大的说服力呢?
因此,在教书育人上,我常以身作则,影响教育学生。读小学时我就觉得当老师很神气,很崇拜当时教过我的老师,特别是当时教我五年级数学的陈龙利老师,由于受他的影响,我偏喜欢数学。记得当时小学升学考试前有大半学期,我总和同学在学校里苦钻数学难题,甚至校门被锁上都浑然不知,多次要去麻烦住校老师开门。每次都会因为做对了一道数学难题得到老师的肯定后,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当学生听了我的故事后,他们很多都有所触动,都会更加努力地去学习。我则会告诉孩子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耕耘,才有收获;有理想,才有动力!”记得去年教过的学生庄昭燕,可能在我的影响下,毕业前她曾对我和她妈妈说,她要努力学习,长大后当一名像我一样的好老师。现在上了初中的她正在为理想努力着,经常能在QQ上得到她学习进步的好消息,前些天碰到她妈妈,还高兴地告诉我她的数学总在年级数一数二,每次做数学难题,她总是班里第一个做出来的。正如于永正老师说过的:“教育的另一个名字叫影响。”通过我们的传承影响,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由衷地为他们高兴。
二、正面引导,养成良好习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孙晓云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良好习惯是健康人格之基。充分挖掘孩子身上的种种优点,培养他们的种种良好习惯,锻炼和养成他们健康的心理和人格,这是教育的神圣使命。”因此,每接一班新生,在新学期的开始,我总会在行为习惯方面先做教育和熏陶,主要是养成学生举止文明的习惯、尊重他人的习惯、诚实守信的习惯、勤俭节约的习惯、遵守秩序的习惯、勤于动手的习惯、锻炼身体的习惯、讲究卫生的习惯等。
孩子们都喜欢榜样,我会以他们身边熟悉的人、熟悉的事作启发,作引导。如班级中的庄宇欣同学的文明礼貌,经常受到家长、邻居、师长夸奖,被学校评为“文明礼貌之星”;上一届的庄桂城同学坚持主动帮忙学前班同学打扫教室,主动清理学校各楼层天花板,被学校评为“热爱劳动之星”……由于榜样就在他们的身边,孩子们有样可学,这就增强了教育的直观性。我又结合学校开展的每月一次的“校园之星”评选活动,鼓励学生在文明礼貌方面、在纪律方面、在讲衛生方面、在劳动方面、在助人为乐方面,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争取评上“文明学生”“优秀学生”“校园之星”。有时,我也结合社会上、网络上一些孩子们熟悉的事情做正反两面的教育。如中秋节将近,我对孩子们做关于“放鞭炮”的教育,举了村里一位老人因小时候玩鞭炮,当时他点燃了鞭炮,等了好久都没有炸开,以为没点燃,结果伸手想拿来重新点,刚拿到手上就炸了,幸得甩得快,可也炸掉了一只手的半截手指,致使他往后几十年生活诸多不便,可后悔已经来不及了……诸如此类的发生在身边的例子更具影响力,“要拿别人的教训当自己的经验,千万不要拿自己的教训给别人当经验!”此时,教师总结性地进行教育就更显得水到渠成了。
再者,由于时代的不同,现在很多孩子都是家长捧在手心里的宝。可纵观他们的心态,却绝大多数认为家长对他们的付出是合理的、是应该的,一点都不体谅父母,甚至稍有不如意还尽是埋怨。所以作为老师,我们有必要教育孩子学会感恩。每年的“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都是进行感恩教育的最佳契机,如母亲节前先让孩子们写出妈妈的十个优点,让孩子们送一件自己作的小礼物给妈妈;又如上课向老师问好,下课向老师道别;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体会父母的艰辛,主动给家里长辈盛饭、夹菜等。让孩子们在生活上时时处处体会到感恩无处不在,感恩使我们活得更幸福,感恩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和谐。
行为习惯是琐碎的,它需要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贯穿于整学年的教育过程中,既可通过制定一些班规来约束,也可通过各种评比来引起学生的自我约束和相互约束,如“文明班评比”“文明小组评比”等都能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三、润物无声,塑造良好习惯
在我们农村小学,学生的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绝大多数均来自于老师的教育引导,极少有家长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注重细节,培养专注的学习习惯
上课要专注。上课时的专注主要是养成学生善于倾听,善于思考,敢于质疑,与人合作的习惯。学会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同学发言;思考老师的讲解我明白了吗,同学的发言是否正确;敢于与人交流,说出自己的见解,不要怕说错等。现代教育提倡合作学习,主要是要求学会与同学、与老师合作,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与同学交流时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合作解决问题。上课的专注是高效学习的奠基石。
做作业要专注。做作业的专注是养成学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要求学生控制自己别边说话边做作业,而是要边做作业边思考,学会给自己制定完成作业的时间计划表,做完作业还要细心检查一遍,并思考自己是否能利用当天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老师要有目的性地进行批阅。
教师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不断强化,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自然就形成了。
2.营造氛围,创好班风促良好习惯
一个人学习习惯的养成还与班级学习兴趣的浓厚与否、与教师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关。记得前几年带了一个班,底子是全校公认的差,优质生落后其他学校不知几个档次,可通过老师们不断的鼓励,告诉孩子只要努力我们也不比别人差,班级中逐渐形成了你帮我带、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通过大约一学期的学习,很快我就发现孩子们上课的反应能力、思考能力、学习成绩等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并且每次排在前面的学生都在不断地变化,我又适时鼓励孩子们继续努力,每个人都可能是最好的。到第二学期结束,在镇性的统一质检中,全班竟然有十个同学获得优质生的荣誉。当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这兴趣如果能与班级良好学风相结合,那就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爱心育人,培养自信促良好习惯
“教育能增加人固有的价值,有序的训练能坚定人的信心。”“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这些至理名言都告诉我们,学生的自信心是可以不断培养的,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如果能够“多赞许,少责备”,遇事多对孩子们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行的”,就能不断提高孩子的自信心。特别对于学困生,更不能一味的责备。学困生的成因很多,有智力发展先天不足的,有家庭关爱营养不良的,有学校教育知识断层的。作为教师,我们要摸清底细、了解情况,因势利导,利用心理学知识为依据,针对性地研究出有效地改善學生学习行为的办法,及时增强他们的信心。
记得曾经教过一学生,他的父亲早逝,母亲是一名失语者,所以当时他在班里极少开口,成绩极差。后来我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后,经常找他谈心,帮他消除自卑心理,引导他主动与我交流,敞开心扉说出心里话。沟通中,我意识到了他对家庭的不满、对妈妈的鄙视,我又因势利导,告诉他妈妈特别不容易,妈妈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很快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对妈妈不再是埋怨,而是主动承担许多家务。我又及时鼓励他,发现他学习成绩虽差,但挺喜欢数学,对不懂的知识我一点拨就懂,我就经常利用课后帮他补课,夸他进步很快,他变得有自信了,后来他数学都能考上九十分呢,而且其它科也有所进步。由此可见,关爱每个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养成学生的学习习惯!
养成教育是终身的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作为教育者,让我们以爱心为导航,既教书又育人,关注学生各方面的养成教育,尽一切力量培养学生成为拥有健康人格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孙云晓.习惯决定孩子命运——孙云晓儿童教育十二讲[M].新世纪出版社,2008.
【关键词】养成教育;正面引导;言传身教;润物无声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在《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说过:“少成则若性也,习惯成自然也。”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受用不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更是不容忽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何谓养成教育?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行为习惯都必须从小抓起,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年龄小、可塑性强。教师如果能在平时的工作中重视养成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学生以后甚至将来的学习、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的我,更是深有感触:在班主任工作中开展养成教育,可以使学生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为学生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班主任,要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就必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那么,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开展养成教育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一、言传身教,传承良好习惯
教师自身的示范作用很重要。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对于为师者也有一定的道理,例如:作为教师,你要求学生不能沉迷于电脑游戏,而自己却沉迷其中;作为教师,你要求学生讲卫生,自己却随手扔垃圾;作为教师,你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而自己却鲜少看书……那么,你的教育又有多大的说服力呢?
因此,在教书育人上,我常以身作则,影响教育学生。读小学时我就觉得当老师很神气,很崇拜当时教过我的老师,特别是当时教我五年级数学的陈龙利老师,由于受他的影响,我偏喜欢数学。记得当时小学升学考试前有大半学期,我总和同学在学校里苦钻数学难题,甚至校门被锁上都浑然不知,多次要去麻烦住校老师开门。每次都会因为做对了一道数学难题得到老师的肯定后,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当学生听了我的故事后,他们很多都有所触动,都会更加努力地去学习。我则会告诉孩子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耕耘,才有收获;有理想,才有动力!”记得去年教过的学生庄昭燕,可能在我的影响下,毕业前她曾对我和她妈妈说,她要努力学习,长大后当一名像我一样的好老师。现在上了初中的她正在为理想努力着,经常能在QQ上得到她学习进步的好消息,前些天碰到她妈妈,还高兴地告诉我她的数学总在年级数一数二,每次做数学难题,她总是班里第一个做出来的。正如于永正老师说过的:“教育的另一个名字叫影响。”通过我们的传承影响,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由衷地为他们高兴。
二、正面引导,养成良好习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孙晓云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良好习惯是健康人格之基。充分挖掘孩子身上的种种优点,培养他们的种种良好习惯,锻炼和养成他们健康的心理和人格,这是教育的神圣使命。”因此,每接一班新生,在新学期的开始,我总会在行为习惯方面先做教育和熏陶,主要是养成学生举止文明的习惯、尊重他人的习惯、诚实守信的习惯、勤俭节约的习惯、遵守秩序的习惯、勤于动手的习惯、锻炼身体的习惯、讲究卫生的习惯等。
孩子们都喜欢榜样,我会以他们身边熟悉的人、熟悉的事作启发,作引导。如班级中的庄宇欣同学的文明礼貌,经常受到家长、邻居、师长夸奖,被学校评为“文明礼貌之星”;上一届的庄桂城同学坚持主动帮忙学前班同学打扫教室,主动清理学校各楼层天花板,被学校评为“热爱劳动之星”……由于榜样就在他们的身边,孩子们有样可学,这就增强了教育的直观性。我又结合学校开展的每月一次的“校园之星”评选活动,鼓励学生在文明礼貌方面、在纪律方面、在讲衛生方面、在劳动方面、在助人为乐方面,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争取评上“文明学生”“优秀学生”“校园之星”。有时,我也结合社会上、网络上一些孩子们熟悉的事情做正反两面的教育。如中秋节将近,我对孩子们做关于“放鞭炮”的教育,举了村里一位老人因小时候玩鞭炮,当时他点燃了鞭炮,等了好久都没有炸开,以为没点燃,结果伸手想拿来重新点,刚拿到手上就炸了,幸得甩得快,可也炸掉了一只手的半截手指,致使他往后几十年生活诸多不便,可后悔已经来不及了……诸如此类的发生在身边的例子更具影响力,“要拿别人的教训当自己的经验,千万不要拿自己的教训给别人当经验!”此时,教师总结性地进行教育就更显得水到渠成了。
再者,由于时代的不同,现在很多孩子都是家长捧在手心里的宝。可纵观他们的心态,却绝大多数认为家长对他们的付出是合理的、是应该的,一点都不体谅父母,甚至稍有不如意还尽是埋怨。所以作为老师,我们有必要教育孩子学会感恩。每年的“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都是进行感恩教育的最佳契机,如母亲节前先让孩子们写出妈妈的十个优点,让孩子们送一件自己作的小礼物给妈妈;又如上课向老师问好,下课向老师道别;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体会父母的艰辛,主动给家里长辈盛饭、夹菜等。让孩子们在生活上时时处处体会到感恩无处不在,感恩使我们活得更幸福,感恩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和谐。
行为习惯是琐碎的,它需要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贯穿于整学年的教育过程中,既可通过制定一些班规来约束,也可通过各种评比来引起学生的自我约束和相互约束,如“文明班评比”“文明小组评比”等都能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三、润物无声,塑造良好习惯
在我们农村小学,学生的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绝大多数均来自于老师的教育引导,极少有家长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注重细节,培养专注的学习习惯
上课要专注。上课时的专注主要是养成学生善于倾听,善于思考,敢于质疑,与人合作的习惯。学会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同学发言;思考老师的讲解我明白了吗,同学的发言是否正确;敢于与人交流,说出自己的见解,不要怕说错等。现代教育提倡合作学习,主要是要求学会与同学、与老师合作,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与同学交流时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合作解决问题。上课的专注是高效学习的奠基石。
做作业要专注。做作业的专注是养成学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要求学生控制自己别边说话边做作业,而是要边做作业边思考,学会给自己制定完成作业的时间计划表,做完作业还要细心检查一遍,并思考自己是否能利用当天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老师要有目的性地进行批阅。
教师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不断强化,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自然就形成了。
2.营造氛围,创好班风促良好习惯
一个人学习习惯的养成还与班级学习兴趣的浓厚与否、与教师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关。记得前几年带了一个班,底子是全校公认的差,优质生落后其他学校不知几个档次,可通过老师们不断的鼓励,告诉孩子只要努力我们也不比别人差,班级中逐渐形成了你帮我带、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通过大约一学期的学习,很快我就发现孩子们上课的反应能力、思考能力、学习成绩等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并且每次排在前面的学生都在不断地变化,我又适时鼓励孩子们继续努力,每个人都可能是最好的。到第二学期结束,在镇性的统一质检中,全班竟然有十个同学获得优质生的荣誉。当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这兴趣如果能与班级良好学风相结合,那就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爱心育人,培养自信促良好习惯
“教育能增加人固有的价值,有序的训练能坚定人的信心。”“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这些至理名言都告诉我们,学生的自信心是可以不断培养的,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如果能够“多赞许,少责备”,遇事多对孩子们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行的”,就能不断提高孩子的自信心。特别对于学困生,更不能一味的责备。学困生的成因很多,有智力发展先天不足的,有家庭关爱营养不良的,有学校教育知识断层的。作为教师,我们要摸清底细、了解情况,因势利导,利用心理学知识为依据,针对性地研究出有效地改善學生学习行为的办法,及时增强他们的信心。
记得曾经教过一学生,他的父亲早逝,母亲是一名失语者,所以当时他在班里极少开口,成绩极差。后来我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后,经常找他谈心,帮他消除自卑心理,引导他主动与我交流,敞开心扉说出心里话。沟通中,我意识到了他对家庭的不满、对妈妈的鄙视,我又因势利导,告诉他妈妈特别不容易,妈妈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很快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对妈妈不再是埋怨,而是主动承担许多家务。我又及时鼓励他,发现他学习成绩虽差,但挺喜欢数学,对不懂的知识我一点拨就懂,我就经常利用课后帮他补课,夸他进步很快,他变得有自信了,后来他数学都能考上九十分呢,而且其它科也有所进步。由此可见,关爱每个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养成学生的学习习惯!
养成教育是终身的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作为教育者,让我们以爱心为导航,既教书又育人,关注学生各方面的养成教育,尽一切力量培养学生成为拥有健康人格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孙云晓.习惯决定孩子命运——孙云晓儿童教育十二讲[M].新世纪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