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与完善,诸多有效的教学方法也随之“应运而生”,对话教学法便是其中一种,它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对话”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深度交流来了解学生的疑问或困难,最终达到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对话教学;小学数学;对话环境;师生关系;生生对话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一直扮演着“主人公”角色,而学生扮演的却是“跑龙套”角色,长此以往,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会出现严重的失衡,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课堂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将对话教学法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既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也能更好地摆正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具体表现为:“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学生也能够发挥出自己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谓是“趁水和泥,趁火打铁——一举两得”.基于此,本文将从“对话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对话情境创设的具体方针”“对话情境创设的具体策略”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谈一谈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一、对话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受以往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大部分数学教师在教學实践中常常将教学重心置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上,这直接导致了传统课堂中的教学结构偏向为教师主导课堂,而学生多在课堂中处于被动的知识接收地位.在传统应试教学模式下,教师常常在课堂中以单方面的知识传授为主,学生极少拥有与教师建立对话关系的学习环节.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对话教学的概念并没有实际应用的空间并难以得到系统化的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认识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并积极地寻找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方式,以促成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角色结构的转变.在这一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对话教学法的指导下在课堂中创设起与学生对话的情境,以期利用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思考,使学生能够在对话的过程中成为课堂中的主体角色.然而,大部分数学教师在对话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缺乏设计对话情境的能力,导致课堂对话常常以单一的形式出现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过于机械性、难以使学生高效率地参与到对话过程中等问题,为此教师应该积极地针对对话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相应的探究活动.
二、对话情境创设的具体方针
(一)对话过程的趣味性
兴趣是驱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教师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运用对话教学法创设对话情境,首先应该保证对话过程的趣味性,以此使对话情境能够切实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对话情境中,接受教师对话的引导展开对教学内容的自主思考,切实地成为课堂学习活动中的“主角”.为了保证对话过程的趣味性,教师在对话过程中应该将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发散,使对话过程能够以教学内容为核心,延伸向生活、学生实践等符合学生兴趣的领域,利用联系性的话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学“位置”这一课时,笔者在与学生的对话过程中引导学生联想到生活中的楼与楼、住户与住户等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位置”信息上,引导学生就生活化的位置概念进行对话,将“位置”一课的教学内容生活化保证了对话过程的趣味性.而通过对话过程的趣味性设计,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与“位置”概念的联系中发现数学知识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参与对话情境、自主思考提供了积极的主观驱动力.
(二)对话内容的重点性
在现阶段的对话教学应用实践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课堂中对话的形式,而过多地应用对话教学模式,使得大部分课堂中的对话缺乏对学生的引导性,不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为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应将对话内容的重点性作为对话教学法的实际应用策略之一,在设计对话的过程中明确本课重点性教学内容,通过确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有目的性、针对性的对话情境.通过注重重点性教学内容的对话情境,能够切实引导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思考、探究、实践,进而在提高对话环节实效性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这一课时,笔者在课前对具体长度单位的认识、刻度尺的利用等重点性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并在课堂中有目的性地针对这一系列整理出的重点教学内容展开了相关的对话.在重点性的方针指导下,教师在课堂中对对话教学法的应用与对话情境的创设往往能够更加有选择性,以此增强自身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职能,使学生能够切实地在与教师的对话中完成对重点性知识内容的探究,切实地掌握重点教学内容.这一策略的应用能够极大程度减少课堂中不必要的对话情境创设,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对话形式的启发性
创设对话情境的主要目的是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使学生对对话中蕴含的教学内容展开特定的思考,以此促成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学习地位的转变.因此在对话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应极力避免对话形式对教学内容的揭示过于直接这一问题的出现,将对话形式的启发性作为重点.教师应在对话过程中提出略高于学生实际数学能力的对话问题,以此形成一定的“信息差”,启发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思考,使学生切实地针对对话问题展开对教学内容的思考.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课时,笔者在对话中专门设置了“理解什么是一周”和“什么是封闭图形”这两个略高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教学难点问题,以此构建了存在“信息差”的对话情境,使学生在教师给出的问题的启发下开始了对教学内容的思考,使其切实结合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相关教学概念展开了更深层次的自主思考,对周长的概念产生了更深化的理解.通过对话情境的启发,学生能够受教师对话的引导切实地开展自主探究实践,进而在独立思考中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深化理解知识的同时真正地成为课堂学习探究的主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对话角色的多元性
为了提高课堂对话情境利用的实效性,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还可以将对话角色的多元性作为实践方针,在课堂中以合理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对话互动模式,丰富对话情境的应用效果.一方面,增加对话角色的多元性可以保证班级中大多数甚至全部学生都能够切实地参与到对话过程中,这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保证学生切实地融入对话情境;另一方面,使学生成为彼此的对话角色,还能够产生互相激励的积极效果,使学生在互动对话情境中更加客观地审视自身的学习成果,以此使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在学习活动中的不足,并使其进一步完善学习成果.
例如,在教学“面积”这一课时,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互动对话,要求学生在对话中针对面积的定义等基础概念进行互动对话展示.学生互动对话的形式即落实了对话角色的多元性这一重点,学生在多元化的对话情境中展示了自己的基础知识掌握成果,并且在对话中能够通过其他同学的对话内容补充自身对基础知识认知的不足,完善了基础知识认知体系,深化了对知识的掌握.并且让学生作为对话角色的主体,能够进一步深化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互动的对话中切实地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自主反思中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强化对话情境应用的有效性.
三、对话情境创设的具体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对话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大致可分为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据相关调查表明,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这两类环境的营造,对于实施对话教学法更是如此,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环境及教室的物理环境来为学生营造出一个生动、温馨、充满趣味性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此环境中敢于大胆提出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疑问、看法等.这样一来,既能够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更为清晰深刻地认识常见的几种物体和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球等,并初步建立空间观念,笔者利用多种手段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充满趣味、温馨的对话学习环境,首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首由多种几何图形编写而成的儿歌:“小圆形,没有角,像个车轮转转转,像个钟表圆又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接下来的对话教学做好铺垫;另外,在课前将教室的墙面进行了适当的美化:粘贴了一些颜色鲜艳的图案,并准备了一些几何体、图形的模型,以便学生进行辨认;然后,在此环境中再为学生讲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在讲解时,采取对话的方式进行讲解,而不是像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那样“我讲—你听”.在讲到长方体这一知识点时,让学生先从教室墙壁上进行寻找,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之后再为学生精心讲解.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对话教学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它的平等性,旨在通过对话教学向学生传递一种平等的观念,让学生深刻意识到他们与教师之间是平等的,不存在“主次之分”,对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对话教学法的平等性这一显著特点来展开教学,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既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要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当中,从而形成一个动态的、富有情感和趣味的“对话场”.
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认、读、写几时几分,在课堂上笔者组织学生扮演“小老師”的角色来进行学习.首先,在课上拿出课前准备的钟表模型,并组织学生依次上台摸一摸、看一看,以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学习热情;然后,再为学生讲解本节课重点知识,在讲解中,让学生扮演“小老师”的角色,而笔者扮演“学生”的角色,如,笔者会向“小老师”提出:“钟面上有多少个大格?有多少个小格呢?”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分析钟表模型,之后再向“小老师”提出:“钟表内三个不同长度、粗细的指针分别代表什么呢?时针从1的位置走到2时,经过的时间是多少?”以此来引导学生认识时间之间的关系.另外,在学生探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笔者也会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其中,适当地做出相应的指导,如,与学生交流时在对话上会采取一些亲和力较强的语言,即“请、好吗、你真棒……”如此一来,既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接受和学习数学知识.
(三)积极提倡学生之间对话
生生对话是对话教学法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为学生讲解主要内容和知识外,也要积极提倡学生之间对话,也就是生生对话,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及建议,以期帮助学生达到不断更新自我认知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可能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在课上,笔者除了利用一些典型的事件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本节课主要知识外,还会将一枚硬币抛向上空,在落下时用手将其遮挡住,接着再让学生就硬币的正反面进行互相讨论分析,有的学生认为是正面,有的学生认为是反面.之后再组织观点不同的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及理由,这样一来,有利于学生在对话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综上所述,对话教学法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值得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时俱进,以便更好地驾驭与深化对话教学法,进而将其优势最大化地发挥在数学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海峰.对话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刍探[J].成才之路,2019(18):59.
[2]马义明.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9(16).
[3]王利锋.小学数学课堂对话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6(07):14-15.
[4]李强.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华夏教师,2018(18):79.
【关键词】对话教学;小学数学;对话环境;师生关系;生生对话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一直扮演着“主人公”角色,而学生扮演的却是“跑龙套”角色,长此以往,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会出现严重的失衡,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课堂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将对话教学法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既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也能更好地摆正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具体表现为:“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学生也能够发挥出自己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谓是“趁水和泥,趁火打铁——一举两得”.基于此,本文将从“对话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对话情境创设的具体方针”“对话情境创设的具体策略”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谈一谈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一、对话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受以往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大部分数学教师在教學实践中常常将教学重心置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上,这直接导致了传统课堂中的教学结构偏向为教师主导课堂,而学生多在课堂中处于被动的知识接收地位.在传统应试教学模式下,教师常常在课堂中以单方面的知识传授为主,学生极少拥有与教师建立对话关系的学习环节.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对话教学的概念并没有实际应用的空间并难以得到系统化的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认识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并积极地寻找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方式,以促成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角色结构的转变.在这一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对话教学法的指导下在课堂中创设起与学生对话的情境,以期利用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思考,使学生能够在对话的过程中成为课堂中的主体角色.然而,大部分数学教师在对话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缺乏设计对话情境的能力,导致课堂对话常常以单一的形式出现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过于机械性、难以使学生高效率地参与到对话过程中等问题,为此教师应该积极地针对对话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相应的探究活动.
二、对话情境创设的具体方针
(一)对话过程的趣味性
兴趣是驱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教师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运用对话教学法创设对话情境,首先应该保证对话过程的趣味性,以此使对话情境能够切实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对话情境中,接受教师对话的引导展开对教学内容的自主思考,切实地成为课堂学习活动中的“主角”.为了保证对话过程的趣味性,教师在对话过程中应该将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发散,使对话过程能够以教学内容为核心,延伸向生活、学生实践等符合学生兴趣的领域,利用联系性的话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学“位置”这一课时,笔者在与学生的对话过程中引导学生联想到生活中的楼与楼、住户与住户等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位置”信息上,引导学生就生活化的位置概念进行对话,将“位置”一课的教学内容生活化保证了对话过程的趣味性.而通过对话过程的趣味性设计,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与“位置”概念的联系中发现数学知识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参与对话情境、自主思考提供了积极的主观驱动力.
(二)对话内容的重点性
在现阶段的对话教学应用实践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课堂中对话的形式,而过多地应用对话教学模式,使得大部分课堂中的对话缺乏对学生的引导性,不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为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应将对话内容的重点性作为对话教学法的实际应用策略之一,在设计对话的过程中明确本课重点性教学内容,通过确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有目的性、针对性的对话情境.通过注重重点性教学内容的对话情境,能够切实引导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思考、探究、实践,进而在提高对话环节实效性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这一课时,笔者在课前对具体长度单位的认识、刻度尺的利用等重点性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并在课堂中有目的性地针对这一系列整理出的重点教学内容展开了相关的对话.在重点性的方针指导下,教师在课堂中对对话教学法的应用与对话情境的创设往往能够更加有选择性,以此增强自身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职能,使学生能够切实地在与教师的对话中完成对重点性知识内容的探究,切实地掌握重点教学内容.这一策略的应用能够极大程度减少课堂中不必要的对话情境创设,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对话形式的启发性
创设对话情境的主要目的是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使学生对对话中蕴含的教学内容展开特定的思考,以此促成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学习地位的转变.因此在对话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应极力避免对话形式对教学内容的揭示过于直接这一问题的出现,将对话形式的启发性作为重点.教师应在对话过程中提出略高于学生实际数学能力的对话问题,以此形成一定的“信息差”,启发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思考,使学生切实地针对对话问题展开对教学内容的思考.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课时,笔者在对话中专门设置了“理解什么是一周”和“什么是封闭图形”这两个略高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教学难点问题,以此构建了存在“信息差”的对话情境,使学生在教师给出的问题的启发下开始了对教学内容的思考,使其切实结合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相关教学概念展开了更深层次的自主思考,对周长的概念产生了更深化的理解.通过对话情境的启发,学生能够受教师对话的引导切实地开展自主探究实践,进而在独立思考中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深化理解知识的同时真正地成为课堂学习探究的主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对话角色的多元性
为了提高课堂对话情境利用的实效性,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还可以将对话角色的多元性作为实践方针,在课堂中以合理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对话互动模式,丰富对话情境的应用效果.一方面,增加对话角色的多元性可以保证班级中大多数甚至全部学生都能够切实地参与到对话过程中,这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保证学生切实地融入对话情境;另一方面,使学生成为彼此的对话角色,还能够产生互相激励的积极效果,使学生在互动对话情境中更加客观地审视自身的学习成果,以此使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在学习活动中的不足,并使其进一步完善学习成果.
例如,在教学“面积”这一课时,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互动对话,要求学生在对话中针对面积的定义等基础概念进行互动对话展示.学生互动对话的形式即落实了对话角色的多元性这一重点,学生在多元化的对话情境中展示了自己的基础知识掌握成果,并且在对话中能够通过其他同学的对话内容补充自身对基础知识认知的不足,完善了基础知识认知体系,深化了对知识的掌握.并且让学生作为对话角色的主体,能够进一步深化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互动的对话中切实地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自主反思中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强化对话情境应用的有效性.
三、对话情境创设的具体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对话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大致可分为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据相关调查表明,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这两类环境的营造,对于实施对话教学法更是如此,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环境及教室的物理环境来为学生营造出一个生动、温馨、充满趣味性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此环境中敢于大胆提出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疑问、看法等.这样一来,既能够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更为清晰深刻地认识常见的几种物体和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球等,并初步建立空间观念,笔者利用多种手段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充满趣味、温馨的对话学习环境,首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首由多种几何图形编写而成的儿歌:“小圆形,没有角,像个车轮转转转,像个钟表圆又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接下来的对话教学做好铺垫;另外,在课前将教室的墙面进行了适当的美化:粘贴了一些颜色鲜艳的图案,并准备了一些几何体、图形的模型,以便学生进行辨认;然后,在此环境中再为学生讲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在讲解时,采取对话的方式进行讲解,而不是像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那样“我讲—你听”.在讲到长方体这一知识点时,让学生先从教室墙壁上进行寻找,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之后再为学生精心讲解.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对话教学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它的平等性,旨在通过对话教学向学生传递一种平等的观念,让学生深刻意识到他们与教师之间是平等的,不存在“主次之分”,对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对话教学法的平等性这一显著特点来展开教学,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既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要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当中,从而形成一个动态的、富有情感和趣味的“对话场”.
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认、读、写几时几分,在课堂上笔者组织学生扮演“小老師”的角色来进行学习.首先,在课上拿出课前准备的钟表模型,并组织学生依次上台摸一摸、看一看,以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学习热情;然后,再为学生讲解本节课重点知识,在讲解中,让学生扮演“小老师”的角色,而笔者扮演“学生”的角色,如,笔者会向“小老师”提出:“钟面上有多少个大格?有多少个小格呢?”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分析钟表模型,之后再向“小老师”提出:“钟表内三个不同长度、粗细的指针分别代表什么呢?时针从1的位置走到2时,经过的时间是多少?”以此来引导学生认识时间之间的关系.另外,在学生探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笔者也会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其中,适当地做出相应的指导,如,与学生交流时在对话上会采取一些亲和力较强的语言,即“请、好吗、你真棒……”如此一来,既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接受和学习数学知识.
(三)积极提倡学生之间对话
生生对话是对话教学法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为学生讲解主要内容和知识外,也要积极提倡学生之间对话,也就是生生对话,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及建议,以期帮助学生达到不断更新自我认知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可能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在课上,笔者除了利用一些典型的事件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本节课主要知识外,还会将一枚硬币抛向上空,在落下时用手将其遮挡住,接着再让学生就硬币的正反面进行互相讨论分析,有的学生认为是正面,有的学生认为是反面.之后再组织观点不同的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及理由,这样一来,有利于学生在对话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综上所述,对话教学法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值得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时俱进,以便更好地驾驭与深化对话教学法,进而将其优势最大化地发挥在数学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海峰.对话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刍探[J].成才之路,2019(18):59.
[2]马义明.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9(16).
[3]王利锋.小学数学课堂对话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6(07):14-15.
[4]李强.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华夏教师,2018(1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