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题答题技巧分析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anxiaonv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答区域地理综合题,一般要求同学们能熟练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并能综合运用这些内容。
  例题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1月4日,三峡工程坝前水位达到海拔高程172.3米,2008年试验性蓄水任务完成。
  材料二 湖北省地质专家组根据现场勘测,确认湖北省秭归县滑坡属特大型深层顺层岩质滑坡。地质结构条件不利山体的稳定,岩体结构破碎,切层裂隙发育,岩层与斜坡组成顺向坡,且斜坡大于岩层倾角,形成不稳定因素,坡体前缘受青干河弧形切割,为滑坡提供了临空条件。加上强降水较集中,雨水渗入软化岩石,增加滑体的重力和渗透压力,降低摩阻力,促使滑坡启动。
  材料三 长江三峡地区,河谷深且岩层软硬相间,断裂构造发育。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洪枯水位区间的岸坡,除了宽厚的堆积阶地以外,都是基岩裸露或碎石堆积,这是百年出现一次的洪水(水位涨落约30米)侵蚀的结果;但三峡水库形成后,库水位每年涨落30米,这意味着库水对两岸的侵蚀强度比自然洪水对两岸的侵蚀强度增强100倍。
  材料四 三峡库区示意图。
  (1)三峡水库蓄水前为什么要进行库底清理?
  (2)三峡工程蓄水172米,对枢纽工程上游地区来说,最有利的功能是 ,原因是 。
  (3)材料四中,某支流上A、B两处水质较差的是哪处?如果该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试说明原因。
  (4)根据上述资料,试分析造成湖北省秭归县滑坡的原因。
  (5)分析长江三峡两岸的滑坡对三峡库区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解析 三峡库区在蓄水前为城镇、农田、森林和一些岩石,城镇的建筑物、高大的树木如果不清理就会影响将来的船舶航行,城市周围的垃圾等污染物如果不清理就会污染水库的水体,所以在蓄水前要对库区进行清理。长江三峡在修建大坝前,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江面窄,不利于航行;蓄水后,水位上升,流速变缓,江面变宽,非常有利于航行。湖北省秭归县滑坡的原因可以从材料二、三中归纳出来,坡度陡、断层多、岩石软硬相间、降水渗入软化岩石等都是产生滑坡的自然原因。长江三峡两岸滑坡的岩石进入水库,就会淤积水库,减弱水库的各种功能,进入库区的堆积物可能会影响航行。
  答案 (1)保证枢纽工程及水库运行安全,保证航运畅通,防止水质污染,保护库区周围及下游人群健康,为水库防洪、发电、航运、供水、旅游等综合开发利用创造有利条件。(2)航运;水位上升后,川江险滩淹没,水流趋缓,航道加深加宽。(3)B处。原因:库区两岸支流地区城镇工业、生活等污水排放,其下游受到库水顶托,水流相对变缓,致使污水富集,水质变差。(4)自然原因:山体坡度大,岩层软硬相间,河谷深;地质上断裂构造发育,碎屑物质多,重力作用强烈;夏季多雨,水土不稳定。人为原因:没有良好的排水设施,地表水渗入软化岩体,促使滑坡活动加剧。(5)滑坡的堆积物会使水库淤积,如果长期发展会使水库调蓄洪水的功能减弱,会影响重庆及其库区的港口和航道。
  此类问题是材料分析型综合题,针对此类问题的解题对策如下:仔細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特别是含盖式材料题的答案往往隐含在材料中,所以对材料要进行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综合分析,明确材料的中心问题及属性,理清它们与地理学科知识、规律和原理的联系;明确问题产生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辨别哪些是主导性的,哪些是关键性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这样,通过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提取关键性信息,掌握材料的核心和问题的本质,为进一步分析问题提供基础。联系教材,拓展思维,将材料内容、所学知识与试题要求建立联系。有些材料提供的是联系社会实际的热点内容,其对同学们而言是新情境、新问题。另外,有一些材料中隐含了试题答案的提示,对这些材料要按照试题要求进行整理、分类、归纳、提炼,做到有层次,有条理,使之符合试题的要求。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地三维坐标图
  材料二 气象台研究大气水平运动状况,最常用的高空等压面图有850、700、500百帕3层:85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大约为1500米,相当于摩擦层的上界,代表高空大气低层的状况;7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大约为3000米,反映对流层中天气变化比较复杂的中下层的状况;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大约为5500米,相当于对流层中层,反映对流层中高层大气的状况。研究表明,对流层分为摩擦层和自由大气两层,自下垫面以上平均1.5千米为摩擦层(大气质点运动受三力作用),上面为自由大气层(大气质点运动受二力作用)。
  (1)图中阴影部分为世界上荒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即 地区。
  (2)坐标点所在的区域为广阔的沙漠,摩擦层的扬沙会飘向何方?请绘制出大气质点的运动方向和受力状况。
  (3)据美国气象卫星和美国航空航天局特殊飞行器的追踪检测,来自于该沙漠、上扬至自由大气层以上的尘土(富含磷酸钙),借助风力,漂洋过海,来滋补雨林。其飘过 洋、滋补 热带雨林。
  (4)我国是荒漠化比较严重和沙尘暴频发的国家。试分析沙尘天气的利和弊。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当海平面上升0.3米时,在不加防护的情况下,遇到特大天文潮位时,天津市 区和 区会被淹没。
  (2)简要分析高潮位对当地河流的影响。
  (3)目前引起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 (1)撒哈拉 (2)西南方(图略) (3)大西、巴西 (4)有利方面:①净化空气;②沙尘暴所携带的沙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的土壤不足。沙尘暴刮走了一些地方土壤中肥沃的浮土,也给降落的土壤增加了养分。不利方面:①风蚀土壤,破坏植被,掩埋农田;②污染空气;③降低能见度,影响行车和飞机起降,沙尘掩埋路基,影响交通;④危及人体健康。
  2. (1)塘沽、大港
  (2)由于海水对河水具有顶托作用,高潮位时,海水水位高,顶托作用明显,河水的水位由此升高,加剧了河流的洪涝灾害。
  (3)地球气候的自然变暖;人为排放大量CO2、破坏森林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或海水膨胀),引起海平面上升。
其他文献
反证法虽然是在平面几何中出现的,但在其它内容中,如代数、三角、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中都可应用.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命题可以用反证法来证呢?  1. 基本命题  此类命题由于已知条件及能够应用的定理、公式、法则较少,或由题设条件所能推得的结论很少,因而直接证明入手较难,此时应用反证法容易奏效.  例1 求证:两条直线如果有公共点,最多只有一个.  证明 假设它们有两个公共点[A,B],这两条直线分别是
期刊
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在高中哲学模块里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在实践中探索和发展真理,这三方面内容共同构成了本单元的基本知识目标。其中唯物论的相关知识点(物质,意识,规律,运动,主观能动性)又是高考选择题的高频考点。  一、世界的物质性  例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
期刊
高考对合情推理的考查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利用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去寻求新的结论. 而数列的内容丰富,应用广泛,其中的推理及其应用问题成为高考中的热点问题.  1. 数列推理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  例1 如图,互不相同的点[A1,A2,…,An,…]和[B1,B2,…Bn,…]分别在角[O]的两条边上,所有[AnBn]相互平行,且所有梯形[AnBnBn+1An+1]的面积均相等.设[O
期刊
不等式的证明是数学证明题中的难点,其原因是证明无固定的程序可循,方法多样,技巧性强,笔者通过探索获得以下体会,供大家参考.  1. 比较法  (1)作差比较法  在比较两个实数[a]和[b]的大小时,可借助[a-b]的符号来判断.步骤一般为:作差——变形——判断(正号、负号、零).变形时常用的方法有:配方、通分、因式分解等.  例1 已知:[a>0],[b>0],求证:[a+b2≥ab].  证明
期刊
纵观2013年的全国高考10几套文综试题,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哲学试题都考查了“分析说明类”试题。其常见设问方式有: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解读材料、说明理解问题等等。  例1 (2013 北京卷 39)中国梦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某班同学围绕“中国梦”畅谈学习体会。  同学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根植于中国的社会现实。这一伟大梦想,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奋斗
期刊
光躺在地上  伤痕累累  她在呻吟  从破裂处  血在缓缓流淌  一块光  开始腐烂  却没有血腥味  也许  她在痛苦中  维持的太久  ——野人《一块光》  知道诗人野人的名字,是源自于几个月前随意浏览网页。当我点击某文学网站的时候,无意中发现有人发表的野人诗作的简评。因为诗评没有勾起我阅读的欲望,所以诗歌也就没有放在心上。直到在前几天,我打开博客的访问记录,发现了野人的"踪迹",心里感觉很好
期刊
传统的高考试卷在“诗歌鉴赏”的题量与赋分上有一个不成文的潜规则:一般地,给整个“诗歌鉴赏”考点赋8~11分,按题量多少逐题分解,题量多,每一小题赋分就略少,相应地,设题少,则每一小题赋分就稍多,但每一小题最少赋2分,最多赋4分。超过4分即5分以上的题目,其答案就相当于一篇小论文了。下面我们试就审题标志和解题范式谈一些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如下。  审清命题标志  ①受高考考点和总分构成等因素限制,诗歌
期刊
虚实结合是我国古诗词中惯用的表达技巧。诗歌中的“虚”,是指仅凭直觉看不见,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来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它包括幻境、梦境、已逝之景和想象之境。“实”是指客观世界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实结合是指虚和实二者之间相互联系、互相渗透、相互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是高考长久不衰的考点。如何破解这一难点,解
期刊
近几年的高考地理综合题更加注重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命题也趋向于开放性和综合性,重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根据近几年高考题的设问,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题目类型。  1. 特征描述类  描述地理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高考中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特点”,“描述……状况”,“简述……特征”等。  例1 下图为2013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
期刊
作为历史图表类试题的一部分,历史地图型试题出现许久,大家已不陌生,但是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出题者几乎从未放弃对历史地图试题的青睐,可见历史地图对于我们教学之重要,对大家备考之重要。非但如此,随着高考命题的自主化、试题多样化,许多历史地图试题还利用“熟面孔”,创设出许多新情景,2013年全国卷Ⅰ在主观题和客观题均有涉猎,对于考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要求都较高。本文以“地图与历史变迁”为核心,选取近些年历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