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五条杠少年”最爱读的那份报纸上,我看到这样一条报道:“中国有条件避免房地产市场硬着陆。”文章说,2010年,我国贷款只占到GDP的28%,而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夕的2006年,美国的家庭债务余额与 GDP之比高达170%。我国房地产相关贷款(土地、开发、购房贷款) 占全部贷款余额20%左右,按揭贷款只占GDP的12%,按揭贷款证券化率为零。
这样的解释看似合理,背后的经济逻辑却很难令人信服。这篇文章最基本的内在假设是“别人能干的事情,我们也能一样干”。但我们的债务市场发展了多少年?市场对债务的承受能力和信用评级制度又如何?中美两国可以这样用数字简单比较吗?
至于提到“我国住房相关贷款占全部贷款20%,而美国的比例更高”,这并不能证明地产及住房信贷市场比较安全。打个比方:A向B借钱,B怀疑A的偿还能力,A宽慰B:“你的债只是我全部债务的20%”,A却不给B任何收入的证据。中国的住房相关贷款比例低,并不說明地产及住房信贷市场的安全性,只是因为我们动辄几千亿的大型项目以及大型企业的贷款过多,把贷款总基数冲高了。这丝毫不能说明我的偿付力高低,仿佛剩下的80%是不需要还的?“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痒”,这可以作为市场安全的表征么?证明债务安全,最直接的无疑是证明充足的现金流和稳定的偿付力。
笔者愚见,如果一定要证明“中国有条件避免房地产市场硬着陆”,不如用居民可支配收入,去近似地代表 “可偿债收入”,然后用你的按揭贷款余额去除以可偿债收入,看看你债务的支持率是多少;或者反过来,用收入除债务,看看你的偿付倍数如何;或者简单地比较一下债务增长的速度和可偿债收入增长的速度……如果那样解读,也许更容易让读者心安一些。
作者邮箱:bigyuanli@hotmail.com
这样的解释看似合理,背后的经济逻辑却很难令人信服。这篇文章最基本的内在假设是“别人能干的事情,我们也能一样干”。但我们的债务市场发展了多少年?市场对债务的承受能力和信用评级制度又如何?中美两国可以这样用数字简单比较吗?
至于提到“我国住房相关贷款占全部贷款20%,而美国的比例更高”,这并不能证明地产及住房信贷市场比较安全。打个比方:A向B借钱,B怀疑A的偿还能力,A宽慰B:“你的债只是我全部债务的20%”,A却不给B任何收入的证据。中国的住房相关贷款比例低,并不說明地产及住房信贷市场的安全性,只是因为我们动辄几千亿的大型项目以及大型企业的贷款过多,把贷款总基数冲高了。这丝毫不能说明我的偿付力高低,仿佛剩下的80%是不需要还的?“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痒”,这可以作为市场安全的表征么?证明债务安全,最直接的无疑是证明充足的现金流和稳定的偿付力。
笔者愚见,如果一定要证明“中国有条件避免房地产市场硬着陆”,不如用居民可支配收入,去近似地代表 “可偿债收入”,然后用你的按揭贷款余额去除以可偿债收入,看看你债务的支持率是多少;或者反过来,用收入除债务,看看你的偿付倍数如何;或者简单地比较一下债务增长的速度和可偿债收入增长的速度……如果那样解读,也许更容易让读者心安一些。
作者邮箱:bigyuanli@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