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根脉,重视传统文化的发掘、继承、利用,才能为社会进步汲取到力量。我旗拥有悠久神秘的历史、灿烂神奇的文化。阿尔寨石窟、恐龙足迹化石群遗存地、桌子山(乌仁都西山)岩画、拖雷伊金祭祀文化、百眼井、鄂尔多斯婚礼和鄂尔多斯乃日共同铸就了神奇而又富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草原文化。其中阿尔寨文化(阿尔寨石窟于2003年被国务院增补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数千年草原文明凝聚而成的一道独特文化风景,以其巨大的文化魅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环境,成为鄂托克旗最具代表性、最富吸引力,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为了全面了解阿尔寨石窟遗址保护与文化资源挖掘开发工作,深入到阿尔寨石窟进行了专题调研。
关键词:阿尔寨石窟遗址;有效保护;文化资源挖掘;旅游开发情况
一、阿尔寨石窟遗址保护和文化资源挖掘情况
(一)阿尔寨石窟遗址保护工作情况
阿尔寨石窟是内蒙古草原目前发现规模最大的石窟群,具有草原文化、蒙古族文化的鲜明特色、是以密宗为主的佛教文化(特别是喇嘛教文化)荟萃之地,又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晚年政治、宗教、军事活动的重要地区,其历史、文化价值是无可代替的,是举世无双的草原文化瑰宝!由于多年来风蚀、雨水冲刷及人为因素,阿尔寨石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为了抢救和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发挥阿尔寨石窟重要科考和旅游观光价值,我旗积极争取国家文物保护项目,有效开展保护措施。
1.从2005年5月—2008年8月,投入国家文物保护经费863万元,先后实施了阿尔寨石窟危岩体保护加固三期工程。对已有裂缝和即将塌落的石窟、石塔所在岩体进行支顶加固,对全部有害裂缝进行灌浆、填充及牵引加固。
2.2007年,分别投入15万元和18万元实施了石窟监控机房建设工程和石窟门修缮工程,对18座重点石窟门进行了修缮,有效的防治了壁画风蚀。
3.2008年,经自治区文物局批准,鄂托克旗拨专款投资建设了阿尔寨石窟廊道甬道台阶工程。该项工程总造价为143万元,修建廊道全长240米,木质结构。人行道长350米,分东西斜小路、东斜小路及石窟门前大路,路宽1.3米。
4.2009年通过自治区文物局批准,投资20余万元,在石窟山顶实施了休息厅修建工程。组织实施了石窟通电工程。
5.根据《规划》和草原生态环境整治要求,在地方财力有限和国家没有专项投入的情况下,鄂托克旗财政出资200万元,同时协调阿尔寨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出资239万元,截至目前,已完成阿尔寨石窟周边地区1户农牧民移民搬迁工作,征用草牧场5565亩。
6.从2010年10月份开始,投入290多万元,由自治区文物局组织实施了安全防范系统工程和标准化网围栏工程。
7.2011年,投资15余万元组织实施了石窟观测站防汛泄洪工程。同时委托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制作阿尔寨石窟国宝档案测绘文本,对阿尔寨石窟(43个石窟)进行测绘,制作出测绘文本六本、电子文本2盘、测绘文本的PPT电脑幻灯片等国家文物档案,现已进入整理材料阶段。
(二)推进阿尔寨文化研究与文化资料挖掘工作情况
1.2006年,委托中国文物研究所与北京建工学院编制完成了《阿尔寨石窟总体保护规划》,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文物局,先后批准通过了这个保护规划,从而使阿尔寨石窟保护工作纳入到依法管理的轨道。
2.2006年7月20日—23日,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旗人民政府,会同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博物馆、考古研究所等单位,邀请了国内专家近百人齐聚阿尔寨,召开了“阿尔寨石窟学术研讨会”。9月20日,旗人民政府又在呼和浩特市举办了《阿尔寨石窟国际性学术研讨会议》,在深入研究藏传佛教、蒙古史、艺术史和加强石窟保护等方面取得很多新的研究成果,形成不少新观点。
3.2007年,鄂托克旗派人赴日本参加井冈大学举办的“阿尔寨石窟文化研讨会”的同时,在德国举办了《阿尔寨石窟壁画图片展》,进一步扩大了阿尔寨石窟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
4.2008年9月16日—9月21日,鄂托克旗成功召开了《阿尔寨石窟国际学术研讨会》,阿尔寨石窟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研究取得了实质性成绩。
5.2010年8月,鄂托克旗举办了首届阿尔寨文化节,并召开了《首屆?阿尔寨文化高层论坛》,有力的推动阿尔寨文化的研究,对石窟遗址本体研究进一步加深,并对阿尔寨文化进行了初步解释。
6.2012年9月,鄂托克旗旗举办第二届阿尔寨文化旅游节,并召开了《第二届中国?阿尔寨文化论坛》,阿尔寨文化的研究事业进一步深入,阿尔寨文化内容内涵属性等方面广泛讨论。
7.2006年以来,先后出版发行了《阿尔寨石窟文化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阿尔寨石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阿尔寨石窟回鹘蒙古文榜体研究》汉文版、《阿尔寨研究论丛》、《阿尔寨石窟壁画》、《首届阿尔寨文化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二届中国?阿尔寨文化高层论坛论文集》等学术研究成果,收集国内外专家学者众多优秀作品,并译成蒙、汉、日、英等多种文字出版,有力地推动了阿尔寨石窟文化研究事业。有数十篇论文先后在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引起了国内外专家们的广泛关注。扩大对《阿尔寨》综合期刊征稿和发行范围,目前已出版14期。
(三)阿尔寨旅游开发情况
2005年,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内蒙古阿尔寨旅游文化有限公司投资项目,2006年阿尔寨旅游公司投资1200万元建立5万多平方米的宾馆一处,2009年9月设立售票厅(临时建筑)开始试营业,配备专人管理,负责石窟保护及旅游工作。
(四)阿尔寨石窟保护与研究专门机构情况
“阿尔寨石窟研究院”于2005年1月成立,是集保护、研究、开发、发展、利用阿尔寨石窟的专门机构。研究院成立以来, 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参加与阿尔寨石窟有关的各项工作,并在争取国家项目、承办学术研讨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等工作中取得突出的成绩。 二、阿尔寨石窟保护及文化资源挖掘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石窟文物本体严重损坏
1.石窟岩体稳定性病害日趋严重。长期的风化剥蚀使山体周围的岩体破碎、结构松散,构造裂隙、卸荷裂隙及层面裂隙交错切割,石窟依存的山体呈巨块状脱离,已发生多处崩塌。虽然已经对石窟岩体进行三期的危岩体加固工程,但由于未开展石窟山体整体保护加固工程,石窟岩体上还遗留有三个区域,尚未进行危岩体、风化岩腔、防风蚀治理,石窟洞室渗水及部分石窟窟顶坍塌较为严重。加之受近两年的暴雨和地震影响,现存山体继续出现多处危岩体,裂隙扩大,并有部分掩体脱落。如再遇地震等异常自然灾害,则有可能出现岩体和石窟大规模崩毁。
2.石窟壁画遭受严重病变及损伤。长期以来石窟遭受人为破坏,主要表现在由于刻划损伤、烟熏破坏等,严重损坏了壁画的清晰度和完美感。自然应力是造成壁画病变的主要因素,强力的风沙冲刷造成壁画表面道道划痕,使画面清晰度减低。同时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使洞内壁画表面发生起甲、酥碱、霉变、空鼓、地帐层脱落等严重病变现象,影响着壁画的保存。2007年委托山西古建筑修复公司实施壁画抢救性保护修复工程,但由于工艺技术问题被终止,到目前为止未能重新启动该工程。
(二)遗址所处草原环境衰退
1.石窟保护区自然环境严重恶化。受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遗址周边地区明显呈现草场退化,局部地区出现沙化。草原动物种类减少,草原生态环境和景观特色明显衰退。根据《阿尔寨石窟遗址保护规划》草原生态环境整治要求,石窟周围36户牧民于2010年末,必须实现全禁牧或搬迁。其中需搬迁户13户,长期禁牧户23户。牧民搬迁和征用草牧场需要巨大生活补助费。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国家没有专项投入,无法完成牧民搬迁工程,阿尔寨石窟草原生态环境整治计划很难实施,从整体上影响了阿尔寨石窟保护工作。
2.石窟区草原原生态环境被破坏。阿尔寨石窟遗址重点保护范围内出现现代建筑设施,这严重破坏石窟保护区草原原生态环境风貌。例如,2005年我旗引进阿尔寨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在保护区内大范围建设宾馆等设施,2014年石窟山体西南面的牧户新建的房屋、棚圈,今年石窟山体东面牧民引进的光伏项目、大棚圈项目都在石窟保护核心区内。
(三)阿尔寨文化资源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考证
阿尔寨石窟研究已形成专门课题,给草原文化、蒙古族文化注入了新内容。阿尔寨石窟遗址内容包含的石窟、建筑、绘画、历史、民俗、佛教、回鹘蒙古文榜题等广泛的内容激起了学术界广泛关注和研究,从而渐渐形成新兴研究学科,拓宽了学术研究领域。这决定阿尔寨石窟研究前景及发展潜力。阿尔寨石窟的发展全过程(开凿、发展、废弃)好多方面还没有深入研究,成吉思汗与阿尔寨石窟的神秘关系还未得到考证,石窟内保存的壁画榜题确切年代、佛教传入历史及地位变迁、壁画保护、民族与宗教、阿尔寨史地、阿尔寨石窟与人物、祭祀文化等内容未掀开她的神秘面纱,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挖掘。
三、加强阿尔寨石窟遗址保护与文化资源挖掘的几点建议
阿尔寨石窟遗址保护应以《国家文物法》、《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条例》、《阿尔寨石窟遗址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准则,在总体规划控制下进行有效保护,并将遗址和周边草原环境展示、保护、开发纳入法制化轨道,使遗址得以可持续的传承。涉及阿尔寨石窟遗址保护、利用、管理等相关问题,均应以《规划》为依据。
(一)积极争取国家项目,保护好石窟文物本体
积极争取阿尔寨石窟山体整体加固保护项目和壁画抢救性保护修复工程,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委托专业技术单位,尽快组织实施,保护好阿尔寨文化实物载体,延长其生命。目前这也是我们最重要最紧迫的工作任务。
(二)严格执行环境整治,重现原始生态风貌
尽快组织实施石窟保护核心区内的牧民搬迁禁牧工程,给阿尔寨石窟环境整治工程创造条件。加大阿尔寨石窟遗址环境保护工作。一是石窟区属于草原荒漠植被亚带,必须严格保护自然植被,改善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防止风沙对遗址的破坏。二是选择适于当地土壤特点的植物群落,如:沙冬青、沙棘等灌木。三是结合“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石窟西侧、北侧建立防风固沙林带,采用“乔、灌、草相结合,以灌木为主”的防风固沙方法。四是严格执行《规划》,在保护区范围内禁止取土、挖掘等改变现有地形、地貌的活动;禁止修建房屋、架电杆等新建一切现代人工设施和建筑物;禁止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保护草原的原生态自然植被;保护区内道路路面,禁止使用混凝土、沥青等现代建筑材料,采用当地石材铺成“生态路面”;保护区内牧民近期全部迁出,加速草原植被自然恢复速度等。
(三)加强日常管理,防止人为损坏
阿尔寨石窟遗址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经实现专人管理,闲杂人对遗址不构成威胁,现在应着重预防保护在开发过程中无意造成的损坏。一是山岗上禁止建造一切建筑和设施。二是展示遗址参观旅游活动,必须经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后严格按要求实施。三是必须严格控制本体游客的瞬时最大量,不得超量、失控。四是不得占用遗存洞窟。五是石窟有关一切事项必须及时向文物主管部门汇报。
(四)加大研究力度,深入挖掘文化资源
一是加快实施阿尔寨石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进一步保护阿尔寨石窟,发展阿尔寨文化产业的客观要求。申遗成功意义重大。首先,阿尔寨石窟的保护将成为世界性的议题,石窟现状将会得到更好的改善。其次,将成为鄂托克旗、鄂尔多斯市乃至内蒙古自治区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二是拓宽研究领域,增强研究深度,进一步挖掘阿尔寨石窟蕴含的文化元素。近几年,通过专家学者对石窟和壁画的研究考证,在蒙元历史、藏传佛教、壁画艺术等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术研究成果。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阿尔寨石窟仍然有很多未解开的“谜”。进一步挖掘和研究阿尔寨文化内涵,既是一种保护,也是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更深入地研究和考证,会使石窟更多、更有价值的文化元素被发现和挖掘,使其蕴藏的更多的“宝贵秘密”展示于世人面前。这对于一个文物、一座石窟来讲是一种价值的实现,也是对其最好的保护和尊重。其次,对石窟的开发利用源于其蕴含的文化元素和文化魅力。只有更多的文化元素被发现,才能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具吸引力,才有利于进一步开发利用。
关键词:阿尔寨石窟遗址;有效保护;文化资源挖掘;旅游开发情况
一、阿尔寨石窟遗址保护和文化资源挖掘情况
(一)阿尔寨石窟遗址保护工作情况
阿尔寨石窟是内蒙古草原目前发现规模最大的石窟群,具有草原文化、蒙古族文化的鲜明特色、是以密宗为主的佛教文化(特别是喇嘛教文化)荟萃之地,又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晚年政治、宗教、军事活动的重要地区,其历史、文化价值是无可代替的,是举世无双的草原文化瑰宝!由于多年来风蚀、雨水冲刷及人为因素,阿尔寨石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为了抢救和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发挥阿尔寨石窟重要科考和旅游观光价值,我旗积极争取国家文物保护项目,有效开展保护措施。
1.从2005年5月—2008年8月,投入国家文物保护经费863万元,先后实施了阿尔寨石窟危岩体保护加固三期工程。对已有裂缝和即将塌落的石窟、石塔所在岩体进行支顶加固,对全部有害裂缝进行灌浆、填充及牵引加固。
2.2007年,分别投入15万元和18万元实施了石窟监控机房建设工程和石窟门修缮工程,对18座重点石窟门进行了修缮,有效的防治了壁画风蚀。
3.2008年,经自治区文物局批准,鄂托克旗拨专款投资建设了阿尔寨石窟廊道甬道台阶工程。该项工程总造价为143万元,修建廊道全长240米,木质结构。人行道长350米,分东西斜小路、东斜小路及石窟门前大路,路宽1.3米。
4.2009年通过自治区文物局批准,投资20余万元,在石窟山顶实施了休息厅修建工程。组织实施了石窟通电工程。
5.根据《规划》和草原生态环境整治要求,在地方财力有限和国家没有专项投入的情况下,鄂托克旗财政出资200万元,同时协调阿尔寨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出资239万元,截至目前,已完成阿尔寨石窟周边地区1户农牧民移民搬迁工作,征用草牧场5565亩。
6.从2010年10月份开始,投入290多万元,由自治区文物局组织实施了安全防范系统工程和标准化网围栏工程。
7.2011年,投资15余万元组织实施了石窟观测站防汛泄洪工程。同时委托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制作阿尔寨石窟国宝档案测绘文本,对阿尔寨石窟(43个石窟)进行测绘,制作出测绘文本六本、电子文本2盘、测绘文本的PPT电脑幻灯片等国家文物档案,现已进入整理材料阶段。
(二)推进阿尔寨文化研究与文化资料挖掘工作情况
1.2006年,委托中国文物研究所与北京建工学院编制完成了《阿尔寨石窟总体保护规划》,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文物局,先后批准通过了这个保护规划,从而使阿尔寨石窟保护工作纳入到依法管理的轨道。
2.2006年7月20日—23日,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旗人民政府,会同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博物馆、考古研究所等单位,邀请了国内专家近百人齐聚阿尔寨,召开了“阿尔寨石窟学术研讨会”。9月20日,旗人民政府又在呼和浩特市举办了《阿尔寨石窟国际性学术研讨会议》,在深入研究藏传佛教、蒙古史、艺术史和加强石窟保护等方面取得很多新的研究成果,形成不少新观点。
3.2007年,鄂托克旗派人赴日本参加井冈大学举办的“阿尔寨石窟文化研讨会”的同时,在德国举办了《阿尔寨石窟壁画图片展》,进一步扩大了阿尔寨石窟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
4.2008年9月16日—9月21日,鄂托克旗成功召开了《阿尔寨石窟国际学术研讨会》,阿尔寨石窟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研究取得了实质性成绩。
5.2010年8月,鄂托克旗举办了首届阿尔寨文化节,并召开了《首屆?阿尔寨文化高层论坛》,有力的推动阿尔寨文化的研究,对石窟遗址本体研究进一步加深,并对阿尔寨文化进行了初步解释。
6.2012年9月,鄂托克旗旗举办第二届阿尔寨文化旅游节,并召开了《第二届中国?阿尔寨文化论坛》,阿尔寨文化的研究事业进一步深入,阿尔寨文化内容内涵属性等方面广泛讨论。
7.2006年以来,先后出版发行了《阿尔寨石窟文化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阿尔寨石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阿尔寨石窟回鹘蒙古文榜体研究》汉文版、《阿尔寨研究论丛》、《阿尔寨石窟壁画》、《首届阿尔寨文化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二届中国?阿尔寨文化高层论坛论文集》等学术研究成果,收集国内外专家学者众多优秀作品,并译成蒙、汉、日、英等多种文字出版,有力地推动了阿尔寨石窟文化研究事业。有数十篇论文先后在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引起了国内外专家们的广泛关注。扩大对《阿尔寨》综合期刊征稿和发行范围,目前已出版14期。
(三)阿尔寨旅游开发情况
2005年,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内蒙古阿尔寨旅游文化有限公司投资项目,2006年阿尔寨旅游公司投资1200万元建立5万多平方米的宾馆一处,2009年9月设立售票厅(临时建筑)开始试营业,配备专人管理,负责石窟保护及旅游工作。
(四)阿尔寨石窟保护与研究专门机构情况
“阿尔寨石窟研究院”于2005年1月成立,是集保护、研究、开发、发展、利用阿尔寨石窟的专门机构。研究院成立以来, 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参加与阿尔寨石窟有关的各项工作,并在争取国家项目、承办学术研讨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等工作中取得突出的成绩。 二、阿尔寨石窟保护及文化资源挖掘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石窟文物本体严重损坏
1.石窟岩体稳定性病害日趋严重。长期的风化剥蚀使山体周围的岩体破碎、结构松散,构造裂隙、卸荷裂隙及层面裂隙交错切割,石窟依存的山体呈巨块状脱离,已发生多处崩塌。虽然已经对石窟岩体进行三期的危岩体加固工程,但由于未开展石窟山体整体保护加固工程,石窟岩体上还遗留有三个区域,尚未进行危岩体、风化岩腔、防风蚀治理,石窟洞室渗水及部分石窟窟顶坍塌较为严重。加之受近两年的暴雨和地震影响,现存山体继续出现多处危岩体,裂隙扩大,并有部分掩体脱落。如再遇地震等异常自然灾害,则有可能出现岩体和石窟大规模崩毁。
2.石窟壁画遭受严重病变及损伤。长期以来石窟遭受人为破坏,主要表现在由于刻划损伤、烟熏破坏等,严重损坏了壁画的清晰度和完美感。自然应力是造成壁画病变的主要因素,强力的风沙冲刷造成壁画表面道道划痕,使画面清晰度减低。同时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使洞内壁画表面发生起甲、酥碱、霉变、空鼓、地帐层脱落等严重病变现象,影响着壁画的保存。2007年委托山西古建筑修复公司实施壁画抢救性保护修复工程,但由于工艺技术问题被终止,到目前为止未能重新启动该工程。
(二)遗址所处草原环境衰退
1.石窟保护区自然环境严重恶化。受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遗址周边地区明显呈现草场退化,局部地区出现沙化。草原动物种类减少,草原生态环境和景观特色明显衰退。根据《阿尔寨石窟遗址保护规划》草原生态环境整治要求,石窟周围36户牧民于2010年末,必须实现全禁牧或搬迁。其中需搬迁户13户,长期禁牧户23户。牧民搬迁和征用草牧场需要巨大生活补助费。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国家没有专项投入,无法完成牧民搬迁工程,阿尔寨石窟草原生态环境整治计划很难实施,从整体上影响了阿尔寨石窟保护工作。
2.石窟区草原原生态环境被破坏。阿尔寨石窟遗址重点保护范围内出现现代建筑设施,这严重破坏石窟保护区草原原生态环境风貌。例如,2005年我旗引进阿尔寨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在保护区内大范围建设宾馆等设施,2014年石窟山体西南面的牧户新建的房屋、棚圈,今年石窟山体东面牧民引进的光伏项目、大棚圈项目都在石窟保护核心区内。
(三)阿尔寨文化资源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考证
阿尔寨石窟研究已形成专门课题,给草原文化、蒙古族文化注入了新内容。阿尔寨石窟遗址内容包含的石窟、建筑、绘画、历史、民俗、佛教、回鹘蒙古文榜题等广泛的内容激起了学术界广泛关注和研究,从而渐渐形成新兴研究学科,拓宽了学术研究领域。这决定阿尔寨石窟研究前景及发展潜力。阿尔寨石窟的发展全过程(开凿、发展、废弃)好多方面还没有深入研究,成吉思汗与阿尔寨石窟的神秘关系还未得到考证,石窟内保存的壁画榜题确切年代、佛教传入历史及地位变迁、壁画保护、民族与宗教、阿尔寨史地、阿尔寨石窟与人物、祭祀文化等内容未掀开她的神秘面纱,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挖掘。
三、加强阿尔寨石窟遗址保护与文化资源挖掘的几点建议
阿尔寨石窟遗址保护应以《国家文物法》、《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条例》、《阿尔寨石窟遗址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准则,在总体规划控制下进行有效保护,并将遗址和周边草原环境展示、保护、开发纳入法制化轨道,使遗址得以可持续的传承。涉及阿尔寨石窟遗址保护、利用、管理等相关问题,均应以《规划》为依据。
(一)积极争取国家项目,保护好石窟文物本体
积极争取阿尔寨石窟山体整体加固保护项目和壁画抢救性保护修复工程,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委托专业技术单位,尽快组织实施,保护好阿尔寨文化实物载体,延长其生命。目前这也是我们最重要最紧迫的工作任务。
(二)严格执行环境整治,重现原始生态风貌
尽快组织实施石窟保护核心区内的牧民搬迁禁牧工程,给阿尔寨石窟环境整治工程创造条件。加大阿尔寨石窟遗址环境保护工作。一是石窟区属于草原荒漠植被亚带,必须严格保护自然植被,改善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防止风沙对遗址的破坏。二是选择适于当地土壤特点的植物群落,如:沙冬青、沙棘等灌木。三是结合“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石窟西侧、北侧建立防风固沙林带,采用“乔、灌、草相结合,以灌木为主”的防风固沙方法。四是严格执行《规划》,在保护区范围内禁止取土、挖掘等改变现有地形、地貌的活动;禁止修建房屋、架电杆等新建一切现代人工设施和建筑物;禁止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保护草原的原生态自然植被;保护区内道路路面,禁止使用混凝土、沥青等现代建筑材料,采用当地石材铺成“生态路面”;保护区内牧民近期全部迁出,加速草原植被自然恢复速度等。
(三)加强日常管理,防止人为损坏
阿尔寨石窟遗址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经实现专人管理,闲杂人对遗址不构成威胁,现在应着重预防保护在开发过程中无意造成的损坏。一是山岗上禁止建造一切建筑和设施。二是展示遗址参观旅游活动,必须经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后严格按要求实施。三是必须严格控制本体游客的瞬时最大量,不得超量、失控。四是不得占用遗存洞窟。五是石窟有关一切事项必须及时向文物主管部门汇报。
(四)加大研究力度,深入挖掘文化资源
一是加快实施阿尔寨石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进一步保护阿尔寨石窟,发展阿尔寨文化产业的客观要求。申遗成功意义重大。首先,阿尔寨石窟的保护将成为世界性的议题,石窟现状将会得到更好的改善。其次,将成为鄂托克旗、鄂尔多斯市乃至内蒙古自治区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二是拓宽研究领域,增强研究深度,进一步挖掘阿尔寨石窟蕴含的文化元素。近几年,通过专家学者对石窟和壁画的研究考证,在蒙元历史、藏传佛教、壁画艺术等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术研究成果。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阿尔寨石窟仍然有很多未解开的“谜”。进一步挖掘和研究阿尔寨文化内涵,既是一种保护,也是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更深入地研究和考证,会使石窟更多、更有价值的文化元素被发现和挖掘,使其蕴藏的更多的“宝贵秘密”展示于世人面前。这对于一个文物、一座石窟来讲是一种价值的实现,也是对其最好的保护和尊重。其次,对石窟的开发利用源于其蕴含的文化元素和文化魅力。只有更多的文化元素被发现,才能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具吸引力,才有利于进一步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