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诗歌才是关键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410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在古代诗歌教学方面的要求是让学生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歌,学习古代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特别注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然而,我们亲眼目睹了很多学生在古诗词题面前丢盔弃甲、缴械投降的惨状,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很多学生读不懂古诗词,不能知晓诗词的内容。一旦读不懂诗歌,那么所有的答题技巧、答题规范都被架空了,所有因复习诗歌而作的努力就付诸东流了,因此,读懂诗歌才是关键。
  一、学生读不懂古诗词的原因
  1.意象孤立化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古诗词的意象,往往都倾注了诗人的情感。它不仅仅是读者看到的一花一草,更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比如“柳”与“赠别、离别”有关,“西楼”与“闺怨”有关。可是,学生在阅读诗歌时,往往不会或者不能把意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只是孤立地看待这一个个意象,不知所云,或者简单地把它理解为就是诗人看到的景象。
  2.背景边缘化
  背景是指诗歌的题目,作者生活的朝代、生平经历和给出的相关注释。诗歌的题目可以说是诗歌的眼睛,往往隐含了很多信息,它有可能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可能揭示了线索、写作对象等,还有可能奠定了感情基调。正所谓“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活朝代与生平经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诗歌的内容,掌握诗人的情感与心路历程。诗歌附带的注释也是我们全方位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然而,部分学生永远意识不到这些,总是紧盯着诗歌的正文绞尽脑汁地猜想,却总也猜不准。
  3.疑难字词拒绝化
  我们说的疑难字词,其实不单单是字词,也有可能是某一句诗。笔者不止一次发现,学生在解读诗歌的过程中,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要不就卡在那儿动弹不得,要不就直接跳过去,忽略它。在笔者看来,学生很排斥这些疑难字词句,不愿也不会或者不敢进行相关相似的联想。“诗家语”之所以难懂,是因为与其他文学语言比较起来,诗歌的语言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和跳跃性。为了表达的需要,诗歌的语言经常会改变词性、词序和语序。我们在理解诗歌时,要懂得变通词性、词序和语序,而这恰恰是学生的软肋。
  4.结构模糊化
  世间万物皆有规律可循,诗歌亦然。以近体诗为例,讲究起承转合。“起”就是诗句开头,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承”就是“起”句的自然衔接,延伸拓展。“转”往往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体现思路的转换。“合”句水到渠成,往往是诗歌主旨或诗人情感的凝聚之处。对于词来说,往往上片写景、叙事,下片抒情。掌握了这些诗词的结构规律,我们就可以比较轻松地理解古诗词了。不过,学生在理解古诗词时,不大注意诗句与诗句之间的联系,结构意识很模糊。
  二、如何读懂古诗词
  1.“泡”
  茶叶必须用滚沸的开水才能泡开,否则,茶叶不能舒展,茶香不能释出。同理,诗句就是那卷成一个个碧螺形状的茶叶,我们必须用丰富的知识才能“泡”开它。具体说来,我们可以这样做。
  首先,拆分。把诗句拆散,分为一个个独立的字词来理解。诗歌语言是高度浓缩的、跳跃的,学生常常苦恼不懂诗句的意思就是摸不准诗歌那“一字千金”的精炼。而我们主张把诗句拆分为一个个小单位的字词来理解,就是本着化整为零、化难为简的原则,先让学生从字的本义上去理解。
  其次,联想。理解诗句必须要有相似、相关的联想,也就是要求学生在理解诗句字的本义的基础上结合诗歌意象涵义、人文历史典故、作者生平经历、诗歌创作背景等相关知识进行联想,从而更好地把握诗句传达的信息。联想具体可概括为:意象涵义的联想、人文典故的联想、历史旧例的联想、描述畫面的联想、诗歌背景的联想、诗人活动过程的联想、空间时间转换的联想等。如在学习黄庭坚的《登快阁》时,笔者就让学生通过联想来理解“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这一联,有部分学生就猜到了此联运用了“高山流水”和“阮籍翻白眼青眼”的典故,从而能准确地理解诗歌。
  2.“洗”
  很多人都有洗茶的习惯,因为茶叶在采摘、烘焙到包装出售的过程中,免不了会有一些杂质夹杂其中。诗歌也需要“洗一洗”。“泡”开诗歌最重要,这个过程会让我们得到很多关于诗句的信息。可在极具竞争力的高考题面前,怎样才能保证学生掌握的诗句信息是准确的呢?“洗”的过程就非常重要了。所谓“洗”,即筛选,就是去杂质,即在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依据诗歌意象、题目、结构、作者生平、诗歌注解等信息确认诗句表达的具体准确的涵义。这个过程就是再次提炼的过程,它由初步模糊印象变成具体清晰的诗歌内容。
  可见,古代诗歌很美,它好比那在水一方的伊人,它美在与我们若即若离,美在很难为现代人容纳,美在那长久的生命力。我们要追寻美的动力,努力学习诗歌,充实自己的文学文化知识,增加自己的阅读体验,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211299)
其他文献
四川省养蜂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的探讨四川省养蜂管理站(610041)张家盛当前,随着国内外消费水平的增长,我省养蜂业生产在出现几年滑坡后,近几年又有了新的回升,发展前景看好。但成绩与问题并
爬蜂病的病因与防治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100093)董秉义冯峰所谓爬蜂病,其主要症状为患病蜜蜂爬出箱外,在地上爬行死亡。其实爬蜂病这种命名并不科学,由于爬蜂病的病因复杂,尚未完全
近年来,高中阶段的语文学科教育在理论上特别关注文学名著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巨大推动作用。教师把学生引入到文学经典作品的殿堂中去,指导学生自主鉴赏,会让学生从宏观视角的作品整体分析、具体故事情节的研究、作者人物形象刻画的长处探讨等做法中获益,进而走向审美能力培养的全新境界。  一、宏观角度下的整体认知  对于教师来讲,首先应当带领学生从宏观视角出发,在整体上了解文学名著作品,使之产生进一步深入阅读和感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推动了教育行业的改革和发展。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得教师在课堂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丰富多彩。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可以改变传统作文教学在方法、素材等方面落后于时代发展的现状,打破传统作文教学的时空限制,有效地提高高中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从以往的高中作文教学情况来看,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远离生活。由于高中生
名著阅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学生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然而学生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阅读兴趣有待激发,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实现课内向课外阅读的迁移。  一、背景介绍  在学校对外开放教学活动中,本人开设了一堂《林黛玉进贾府》的公开课。课文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红楼梦》不仅是曹雪芹的毕生心血之作,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自问世来一直深受读
养蜂人都知道,蜜蜂是离不开蜂王的.当分蜂群出发时,大量蜜蜂在空中盘旋,它们找不到蜂王就不会结团.此时捉住蜂王就可以将飞舞的蜜蜂引到较低的地方进行收捕.有王的情况下,蜜
<正> 我校是一所厂办中学,四、五年来参加华中师院中文、数学、政治、地理等科高师函授学习的教师共有十九人,占符合函授招生条件的教师总数70%多。我校所以有较多的教师参加
在油菜流蜜期,以新峰王、王台替换老蜂王,对蜂群群势影响不大,能提高蜂蜜产量,对蜂王浆影响甚微,在养蜂生产中有实际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调查60家转地蜂场,全部是一户一家的家庭式专业化养蜂场。蜂场以1-3人为主,人均养蜂28群。养蜂员平均年龄34.67岁,养蜂工龄平均9年,文化程度初中,高中占70.64%,与农村传统种植业、养殖业相比,养蜂员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