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文化建设要从理念文化切入,提炼核心理念,构建价值体系;确立与校情相符,与时代合拍,与发展接轨,与需求相应的制度文化;重点培植体现管理智慧、凸显管理水平、彰显管理策略、校验管理成效的行为文化;汇集文化建设成果,展示学校发展特色的视觉文化,达成用文化影响人、教育人、规范人的目标。
学校文化的内涵与建设的目的
当前的学校文化建设普遍存在五种现象:复制他校做法,直接移植先进学校文化建设范本;囿于打扮妆点,把学校文化建设等同于校园环境布展;建设偏离方向,校园环境建设严重成人化,缺乏学生立场;路径本末倒置,学校仅仅着力环境建设,文化变成空中楼阁;方法断章取义,学校文化建设停留在“穿衣戴帽”、字画上墙上,或者是领导与少数人在进行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偏向和偏差需要从学校文化的内涵分析中寻找原因。说到学校文化,每个人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学校文化”是人们工作与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概念之一。谈发展,谈质量,谈管理,谈育人,谈生活,必谈学校文化。说陌生,是因为学校文化到底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与认识,都有自己的答案,但似乎都是雾里看花,没有真真切切、明明白白地认识和理解。认识上的模糊必然导致行为上的偏移。
文化是什么,用来干什么?著名作家梁晓声说,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是无需提醒的自觉,是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是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文化是一个群体通过一致性的思维方式、行动方式、话语方式而反映出的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我们建设学校文化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个大家认为必须实现、一致认同的习惯。由此,不难理解文化是一种信念、一种立场、一种共识、一种习惯、一种契约。学校文化不是管理机制,而是形成管理机制的理念;不是行为活动,而是产生行为活动的原因;不是人际关系,而是人际关系反映的处世哲学;不是工作状态,而是这种状态所蕴含的对工作的感情;不是服务态度,而是服务态度中体现的精神境界。
学校文化的建设不仅仅是一种结果,更是一个过程。咸丰县高乐山镇民族中学致力于学校文化建设,在命名教学楼时,如果由学校命名为“厚德楼”,这只是一个结果。如果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去寻找“厚德”二字的出处,解读“厚德”的内涵,文化建设的过程就变成了一个育人的过程。文化很多时候看不到,但却如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在推进文化建设上,特别要把文化建设本身作为重点。文化不是少数人的事情,而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学校领导、老师、学生、保洁员、后勤人员等,都应该以自己的方式参与进来。因为只有全员的参与,才有认同感,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那么,学校文化建设的作用就是教育学生。学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学生是学校文化作用的落脚点。因此,学校必须坚持学生立场,以生为本,让学生站在中央。
学校文化基因的外显和传播方式
学校文化的基因通过三个方面体现:细节、师生和故事。
细节是文化的镜子。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的一个个自然而真实的细节和场景,正是一个个充分展现学校文化的细节和场景。触动人心的是细节,微不足道的小细节却有触及内心深处的大力量,这力量便是文化的力量。襄阳市第十九中学是一所寄宿制初级中学,这所学校的校园景观并不突出,但学校领导班子的精神面貌非常好,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种精神状态也是学校文化的一种体现。学校有18个教学班,建立了18个家校微信群,校长、副校长、主任等相关领导全部都在群里。校长把这个家校沟通的平台用到了极致,师生互动的场景会及时发到群里,并配上简短幽默的文字说明。因此,家长对学校、对教师的满意度非常高。通过这一细节,展现的是以生为本的学校文化,体现出的是一种管理智慧。
师生是文化的名片。师生身上的细节和习惯“暴露”了学校真实的文化特征。一所学校的文化基因存储在每一位师生身上,在这样一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师生的文化名片价值被进一步放大。学校的每一位师生既是学校文化的创造者、践行者、传承者,更是学校文化的传播者。宜昌市的一所学校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个学生周一上学迟到了,到校门口时,学校的升旗仪式已经开始,他立即自觉地停下来,面向国旗敬礼。学生是学校文化的名片,他的这种行为,就反映出学校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入脑、入心、入行。
故事是文化的使者。文化的传承依赖故事,故事里藏着文化的核心价值。成语词典里收录了上万个成语,这些成语后面大都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比如邯郸学步,这个成语一读出来,大家都知道后面是个什么故事,传承了什么样的哲学思想。所以,成语词典是一个典型的用故事来传播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工具。学校文化传播传承的过程就是把故事理念化,再将理念故事化的过程。学校要把讲故事作为文化建设最重要的软实力,形成共同理念。学校形成的价值观,需要在师生中发现、挖掘、提炼典型案例与品牌故事来体现,实现理念的故事化。发生故事、记录故事、分享故事、更新故事,传播学校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故事。
學校文化建设的内容、路径与原则
学校文化建设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视觉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要有自己的主题与理念。理念是对历史的总结,是对未来的定标,是办学的方向和动力,折射教育价值观。具体体现为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当然也包括校旗、校徽、校歌、班歌、班牌、师生誓词等。制度文化包括管理制度、评价制度、科研制度、激励制度等,学校所有的制度都属于制度文化的范畴。行为文化主要体现在活动上,体现在德育中,体现在课程里,体现在管理上。视觉文化包括楼宇文化、廊道文化、场地文化、功能室文化、橱窗文化、墙壁文化、景观文化等方面。
学校文化建设要以红色文化为底色,凝聚于理念文化,外化于视觉文化,落实于行为文化,贯穿于制度文化。具体实践中,即构建理念文化、梳理制度文化、培植行为文化、建设视觉文化。 构建理念文化至少应该从四个方面提取基因。首先,在社区文化中提取基因。比如将学校所在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学校文化的建设内容中。其次,在学校发展历史中提取基因。比如建校时间、校址搬迁、校名改换,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故事、很多人物、很多事件,也有很多可以提取的、应该传承的精神。再次,在优势与特色中提取基因。比如某个学校主打足球特色项目,那么就应该思考足球精神是什么,可以挖掘出拼搏、合作这两个核心概念作为学校的文化理念。最后,在未来期待中提取基因。这体现了教育发展趋势,要从面向未来、把握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期待这个角度来提取,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
梳理制度文化,就是通过对制度的废、改、立来保障理念能够落地。制度设计要以理念文化为导向,符合学校提炼的价值取向,是对学校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的维护,保障理念文化落实在学校的各个层面和各个方面。比如一所学校建立教师备课的检查制度时,考虑到对老教师的尊重,规定对老教师的备课不予检查,而是以他们自愿的方式,每学期将备课本集中到教学资料室存档,专门供青年教师参考,同时,学校根据借阅率的高低付给他们一定的稿酬。于是大家都十分关注借阅率,老教师以借阅率高为荣,精心研究备课。有的老教师在备课时,不仅研究怎么有利于课堂教学,还研究怎么有利于青年教师借阅参考,备课成为全校教职工关注的大事。
培植行为文化则要充分体现管理制度、管理智慧和管理者水平,要善于思考,把“突发事件”转化为育人契机。行为文化实际上就是将制度落地落实的管理行为。比如,教育局要求对学生进行防溺水教育,这属于制度;在不同的学校如何落地,这就属于管理行为或者教育行为。例如,张校长采取的教育行为就是印发防溺水教育宣传单,照着宣传单给学生读一读,然后让家长学习并签字。宋校长则从学生的立场思考这个问题,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洗脸盆,放满一盆水,让学生把头埋下去一分钟,真实体验溺水的痛苦滋味和无助的感觉,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不同学校在落实同一个制度的时候,在行为上有很大的差异,有的有技术含量,有的就没有技术含量,而学校文化建设要解决的就是技术含量问题。
建设视觉文化,就是要让学生在校园里,不管走到哪个地方,都能够感受到正向激励。例如,宜昌市第二十七中学用学生的书法作品做校牌已有四年多的时间,这样的书法作品每两周更换一次,均来自学生的优秀课堂作品,“篆隶楷行草”各种字体都有机会被展示。这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也是一种课程的创新,更是一种文化育人的价值体现。文化的目的正是为了激励人、帮助人,这种视觉文化的建设就非常巧妙地达到了这个目标,是教育工作者应该着力研究修炼的基本功。
学校文化建设还有一些基本原则,首先要注意把文化建设的过程变成育人的过程,实现二者的统一。第二个基本原则是全员参与,参与的过程就是认同的過程、宣贯的过程。第三个原则是必须坚持学生立场,以学生能够接受或者乐于接受的方式建设学校文化。最后,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与结果宜软不宜硬,尽可能弱化教条式的、粗暴式的育人痕迹。当被教育者在没有感觉教育发生的时候,教育已经完成了,我们要追求教育的这种境界,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作者系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湖北省教育学会中小学党建研究专委会常务副理事长)
责任编辑/曹小飞
学校文化的内涵与建设的目的
当前的学校文化建设普遍存在五种现象:复制他校做法,直接移植先进学校文化建设范本;囿于打扮妆点,把学校文化建设等同于校园环境布展;建设偏离方向,校园环境建设严重成人化,缺乏学生立场;路径本末倒置,学校仅仅着力环境建设,文化变成空中楼阁;方法断章取义,学校文化建设停留在“穿衣戴帽”、字画上墙上,或者是领导与少数人在进行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偏向和偏差需要从学校文化的内涵分析中寻找原因。说到学校文化,每个人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学校文化”是人们工作与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概念之一。谈发展,谈质量,谈管理,谈育人,谈生活,必谈学校文化。说陌生,是因为学校文化到底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与认识,都有自己的答案,但似乎都是雾里看花,没有真真切切、明明白白地认识和理解。认识上的模糊必然导致行为上的偏移。
文化是什么,用来干什么?著名作家梁晓声说,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是无需提醒的自觉,是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是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文化是一个群体通过一致性的思维方式、行动方式、话语方式而反映出的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我们建设学校文化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个大家认为必须实现、一致认同的习惯。由此,不难理解文化是一种信念、一种立场、一种共识、一种习惯、一种契约。学校文化不是管理机制,而是形成管理机制的理念;不是行为活动,而是产生行为活动的原因;不是人际关系,而是人际关系反映的处世哲学;不是工作状态,而是这种状态所蕴含的对工作的感情;不是服务态度,而是服务态度中体现的精神境界。
学校文化的建设不仅仅是一种结果,更是一个过程。咸丰县高乐山镇民族中学致力于学校文化建设,在命名教学楼时,如果由学校命名为“厚德楼”,这只是一个结果。如果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去寻找“厚德”二字的出处,解读“厚德”的内涵,文化建设的过程就变成了一个育人的过程。文化很多时候看不到,但却如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在推进文化建设上,特别要把文化建设本身作为重点。文化不是少数人的事情,而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学校领导、老师、学生、保洁员、后勤人员等,都应该以自己的方式参与进来。因为只有全员的参与,才有认同感,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那么,学校文化建设的作用就是教育学生。学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学生是学校文化作用的落脚点。因此,学校必须坚持学生立场,以生为本,让学生站在中央。
学校文化基因的外显和传播方式
学校文化的基因通过三个方面体现:细节、师生和故事。
细节是文化的镜子。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的一个个自然而真实的细节和场景,正是一个个充分展现学校文化的细节和场景。触动人心的是细节,微不足道的小细节却有触及内心深处的大力量,这力量便是文化的力量。襄阳市第十九中学是一所寄宿制初级中学,这所学校的校园景观并不突出,但学校领导班子的精神面貌非常好,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种精神状态也是学校文化的一种体现。学校有18个教学班,建立了18个家校微信群,校长、副校长、主任等相关领导全部都在群里。校长把这个家校沟通的平台用到了极致,师生互动的场景会及时发到群里,并配上简短幽默的文字说明。因此,家长对学校、对教师的满意度非常高。通过这一细节,展现的是以生为本的学校文化,体现出的是一种管理智慧。
师生是文化的名片。师生身上的细节和习惯“暴露”了学校真实的文化特征。一所学校的文化基因存储在每一位师生身上,在这样一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师生的文化名片价值被进一步放大。学校的每一位师生既是学校文化的创造者、践行者、传承者,更是学校文化的传播者。宜昌市的一所学校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个学生周一上学迟到了,到校门口时,学校的升旗仪式已经开始,他立即自觉地停下来,面向国旗敬礼。学生是学校文化的名片,他的这种行为,就反映出学校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入脑、入心、入行。
故事是文化的使者。文化的传承依赖故事,故事里藏着文化的核心价值。成语词典里收录了上万个成语,这些成语后面大都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比如邯郸学步,这个成语一读出来,大家都知道后面是个什么故事,传承了什么样的哲学思想。所以,成语词典是一个典型的用故事来传播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工具。学校文化传播传承的过程就是把故事理念化,再将理念故事化的过程。学校要把讲故事作为文化建设最重要的软实力,形成共同理念。学校形成的价值观,需要在师生中发现、挖掘、提炼典型案例与品牌故事来体现,实现理念的故事化。发生故事、记录故事、分享故事、更新故事,传播学校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故事。
學校文化建设的内容、路径与原则
学校文化建设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视觉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要有自己的主题与理念。理念是对历史的总结,是对未来的定标,是办学的方向和动力,折射教育价值观。具体体现为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当然也包括校旗、校徽、校歌、班歌、班牌、师生誓词等。制度文化包括管理制度、评价制度、科研制度、激励制度等,学校所有的制度都属于制度文化的范畴。行为文化主要体现在活动上,体现在德育中,体现在课程里,体现在管理上。视觉文化包括楼宇文化、廊道文化、场地文化、功能室文化、橱窗文化、墙壁文化、景观文化等方面。
学校文化建设要以红色文化为底色,凝聚于理念文化,外化于视觉文化,落实于行为文化,贯穿于制度文化。具体实践中,即构建理念文化、梳理制度文化、培植行为文化、建设视觉文化。 构建理念文化至少应该从四个方面提取基因。首先,在社区文化中提取基因。比如将学校所在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学校文化的建设内容中。其次,在学校发展历史中提取基因。比如建校时间、校址搬迁、校名改换,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故事、很多人物、很多事件,也有很多可以提取的、应该传承的精神。再次,在优势与特色中提取基因。比如某个学校主打足球特色项目,那么就应该思考足球精神是什么,可以挖掘出拼搏、合作这两个核心概念作为学校的文化理念。最后,在未来期待中提取基因。这体现了教育发展趋势,要从面向未来、把握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期待这个角度来提取,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
梳理制度文化,就是通过对制度的废、改、立来保障理念能够落地。制度设计要以理念文化为导向,符合学校提炼的价值取向,是对学校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的维护,保障理念文化落实在学校的各个层面和各个方面。比如一所学校建立教师备课的检查制度时,考虑到对老教师的尊重,规定对老教师的备课不予检查,而是以他们自愿的方式,每学期将备课本集中到教学资料室存档,专门供青年教师参考,同时,学校根据借阅率的高低付给他们一定的稿酬。于是大家都十分关注借阅率,老教师以借阅率高为荣,精心研究备课。有的老教师在备课时,不仅研究怎么有利于课堂教学,还研究怎么有利于青年教师借阅参考,备课成为全校教职工关注的大事。
培植行为文化则要充分体现管理制度、管理智慧和管理者水平,要善于思考,把“突发事件”转化为育人契机。行为文化实际上就是将制度落地落实的管理行为。比如,教育局要求对学生进行防溺水教育,这属于制度;在不同的学校如何落地,这就属于管理行为或者教育行为。例如,张校长采取的教育行为就是印发防溺水教育宣传单,照着宣传单给学生读一读,然后让家长学习并签字。宋校长则从学生的立场思考这个问题,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洗脸盆,放满一盆水,让学生把头埋下去一分钟,真实体验溺水的痛苦滋味和无助的感觉,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不同学校在落实同一个制度的时候,在行为上有很大的差异,有的有技术含量,有的就没有技术含量,而学校文化建设要解决的就是技术含量问题。
建设视觉文化,就是要让学生在校园里,不管走到哪个地方,都能够感受到正向激励。例如,宜昌市第二十七中学用学生的书法作品做校牌已有四年多的时间,这样的书法作品每两周更换一次,均来自学生的优秀课堂作品,“篆隶楷行草”各种字体都有机会被展示。这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也是一种课程的创新,更是一种文化育人的价值体现。文化的目的正是为了激励人、帮助人,这种视觉文化的建设就非常巧妙地达到了这个目标,是教育工作者应该着力研究修炼的基本功。
学校文化建设还有一些基本原则,首先要注意把文化建设的过程变成育人的过程,实现二者的统一。第二个基本原则是全员参与,参与的过程就是认同的過程、宣贯的过程。第三个原则是必须坚持学生立场,以学生能够接受或者乐于接受的方式建设学校文化。最后,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与结果宜软不宜硬,尽可能弱化教条式的、粗暴式的育人痕迹。当被教育者在没有感觉教育发生的时候,教育已经完成了,我们要追求教育的这种境界,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作者系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湖北省教育学会中小学党建研究专委会常务副理事长)
责任编辑/曹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