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国经济的不断的发展,道德素质越来越重要,因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发展主要的内容。对于中小学生实行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通过对《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相关的教科书对中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本文主要针对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意义、内容及途径进行分析,探讨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教育;意义;内容;途径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改革形势越来越复杂,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加快,应该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于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为“为人民服务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社会。在当前社会出现缺乏教育人才,学生的压力大,高分低能的情况影响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针对这些问题,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的针对中小学生的政策和措施,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的状态,在进行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
1 分析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意义
1.1 让学生面对现实,明辨是非。
现在的社会人们的公共生活领域逐渐扩大,人们在不断频繁相互沟通,而德育教育是在维持公众利益和秩序,能够体现出社会稳定性,也能够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社会文明。而我们今天的社会中依然会出现不文明的问题:对社会道德思维模糊性和矛盾性、集体主义观念淡薄。所以要针对中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广大,着帮助中小学生对社会的一些不健康、消极甚至堕落的行为能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产生抵制思想,增强“免疫力”,并且去影响自己身边的人。
1.2 让学生厚德载物,重视未来发展。
对中小学从小实行德育教育,这样有利于他们能够健康的成长,这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祖国的命运。邓小平同志之前也曾说过,教育要从幼儿和青少年抓起,要大力在中小学生中倡导勤奋努力学习、遵守法律法规。因此,在中小学生中加強社会公德教育,培养他们的公德意识,必将会使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2 分析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
2.1 严格要求和热爱尊重相结合
在现实的教育中,要求中小学生热爱尊敬老师和同学,慢慢的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对自己,结合热爱、尊重和严格要求,来知道學生不断的进步。
2.2 德育内容与学生认知特征相一致
中小学生的发展必须经历童年、少年年、青年这三个过程。每一过程的学生身心发展都各有特征,教育者一定分析了解这些特点,使德育意义、内容和途径在保持系统性的同时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只有如此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3 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
前人的道德经验传授给我们,然而道德行为和习惯则需要长期的实际锻炼,因此在现实的德育中,极易出现言行脱节的问题。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要求在思想品德教育中,不仅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每一个行为规范准则等,还要培养他们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分析中小学生社会德育教育的途径
3.1 首先要学习《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常在教师的墙上挂上《规范》,但没有老师指导学生对照自己的行为。
中小学生行为的指导性标准就是应该努力加强养成教育规范,如果教师可以根据教育规范的要求来指导学生去对照自己的行为,指导自己的生活,学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2 利用学校教学方式对学生实行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就是一条主渠道来实施德育,在每一科教学中都会涉及到社会公德教育的相关内容,其实在教学里讲述效比单独的说教具有更好地效果。对于作文教学最体现了学生的思想,语文教学能够利用文本自身蕴含的思想情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还可以通过自然科学、生物学科的教学中,能够依据实验、观察等活动,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环保教育、良好习惯的养成等德育教育。
3.3 在学校各项活动中渗透社会公德教育
在校内的各项活动中渗透社会公德教育。如,在学校开展 “放养一条鱼环保活动”等,可根据活动的内容,让学生积极体验与感悟,形成良好的公德。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社会公德教育。学校经常开展各项社会活动,能让他们感受劳动的光荣和挣钱的艰辛,增强他们的责任感、环保意识和热爱祖国的崇高情感。
4 分析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措施
4.1 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作用
学校德育工作关系到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和青少年的成才大局。农村中小学要逐步转变观念,避免重智轻德,反对智育和德育相对立的观点,理清学校办学思路,稳步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借助举办讲座、课外活动,将学习制度化,强化学校内全体教职工对中小学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努力做好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
4.2 提高学校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我国农村中小学经常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但是多数学生并不明确其中的意义。中小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创造有优美的学校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教育,逐步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4.3 改革创新德育教育方式
德育教育应始终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内外,依据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常态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与习惯,让学生在快乐氛围中积极的参与学习,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这要求每位教育工作者要处理好德育和各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
5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来看重社会公德,中小学德育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德育发展的艰巨性,不断创新德育教育理念,教师对学生有表率的作用,让中小学生学会做人,教师会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收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使用新方法、新途径,努力提高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效果,做到树人先树德。
参考文献
[1]程凯.浅谈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
[2]陈丽萍.浅谈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创新的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
[3]李秀艳.浅谈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及其途径[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
[4]陈文绮.守护美好心灵——浅谈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方法和途径[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
作者单位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蜘蛛山学校 辽宁省蒙古族自治县 123000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教育;意义;内容;途径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改革形势越来越复杂,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加快,应该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于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为“为人民服务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社会。在当前社会出现缺乏教育人才,学生的压力大,高分低能的情况影响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针对这些问题,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的针对中小学生的政策和措施,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的状态,在进行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
1 分析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意义
1.1 让学生面对现实,明辨是非。
现在的社会人们的公共生活领域逐渐扩大,人们在不断频繁相互沟通,而德育教育是在维持公众利益和秩序,能够体现出社会稳定性,也能够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社会文明。而我们今天的社会中依然会出现不文明的问题:对社会道德思维模糊性和矛盾性、集体主义观念淡薄。所以要针对中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广大,着帮助中小学生对社会的一些不健康、消极甚至堕落的行为能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产生抵制思想,增强“免疫力”,并且去影响自己身边的人。
1.2 让学生厚德载物,重视未来发展。
对中小学从小实行德育教育,这样有利于他们能够健康的成长,这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祖国的命运。邓小平同志之前也曾说过,教育要从幼儿和青少年抓起,要大力在中小学生中倡导勤奋努力学习、遵守法律法规。因此,在中小学生中加強社会公德教育,培养他们的公德意识,必将会使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2 分析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
2.1 严格要求和热爱尊重相结合
在现实的教育中,要求中小学生热爱尊敬老师和同学,慢慢的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对自己,结合热爱、尊重和严格要求,来知道學生不断的进步。
2.2 德育内容与学生认知特征相一致
中小学生的发展必须经历童年、少年年、青年这三个过程。每一过程的学生身心发展都各有特征,教育者一定分析了解这些特点,使德育意义、内容和途径在保持系统性的同时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只有如此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3 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
前人的道德经验传授给我们,然而道德行为和习惯则需要长期的实际锻炼,因此在现实的德育中,极易出现言行脱节的问题。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要求在思想品德教育中,不仅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每一个行为规范准则等,还要培养他们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分析中小学生社会德育教育的途径
3.1 首先要学习《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常在教师的墙上挂上《规范》,但没有老师指导学生对照自己的行为。
中小学生行为的指导性标准就是应该努力加强养成教育规范,如果教师可以根据教育规范的要求来指导学生去对照自己的行为,指导自己的生活,学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2 利用学校教学方式对学生实行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就是一条主渠道来实施德育,在每一科教学中都会涉及到社会公德教育的相关内容,其实在教学里讲述效比单独的说教具有更好地效果。对于作文教学最体现了学生的思想,语文教学能够利用文本自身蕴含的思想情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还可以通过自然科学、生物学科的教学中,能够依据实验、观察等活动,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环保教育、良好习惯的养成等德育教育。
3.3 在学校各项活动中渗透社会公德教育
在校内的各项活动中渗透社会公德教育。如,在学校开展 “放养一条鱼环保活动”等,可根据活动的内容,让学生积极体验与感悟,形成良好的公德。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社会公德教育。学校经常开展各项社会活动,能让他们感受劳动的光荣和挣钱的艰辛,增强他们的责任感、环保意识和热爱祖国的崇高情感。
4 分析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措施
4.1 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作用
学校德育工作关系到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和青少年的成才大局。农村中小学要逐步转变观念,避免重智轻德,反对智育和德育相对立的观点,理清学校办学思路,稳步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借助举办讲座、课外活动,将学习制度化,强化学校内全体教职工对中小学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努力做好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
4.2 提高学校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我国农村中小学经常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但是多数学生并不明确其中的意义。中小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创造有优美的学校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教育,逐步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4.3 改革创新德育教育方式
德育教育应始终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内外,依据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常态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与习惯,让学生在快乐氛围中积极的参与学习,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这要求每位教育工作者要处理好德育和各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
5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来看重社会公德,中小学德育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德育发展的艰巨性,不断创新德育教育理念,教师对学生有表率的作用,让中小学生学会做人,教师会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收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使用新方法、新途径,努力提高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效果,做到树人先树德。
参考文献
[1]程凯.浅谈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
[2]陈丽萍.浅谈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创新的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
[3]李秀艳.浅谈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及其途径[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
[4]陈文绮.守护美好心灵——浅谈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方法和途径[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
作者单位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蜘蛛山学校 辽宁省蒙古族自治县 12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