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中提出,要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指导纲要》出台后,柳林县焉哉小学快速对新时代劳动教育作出了整体设计和全面部署,积极探索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因地制宜创造条件,想方设法丰富课程,为学生搭建劳动教育平台,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进一步彰显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育人价值。
理念先行,开发劳动教育教学新课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特别是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他再一次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以创造性劳动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2020年10月,柳林县焉哉小学学生利用“双节”时间走进农田。在高粱和稻谷地里,学生们近距离看着红通通的高粱和金灿灿的谷穗,不由得想起了“秋天到,秋天到,田里庄稼长得好……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的句子。在玉米地里,学生们站在玉米杆跟前,好奇地看着露出一排排金色小牙的玉米;在土豆地里,他们蹲在地上看着刚刚刨出来的土豆,感到无比新奇与兴奋,一边帮着捡,一边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在菜园和果园里,学生们仔细观察了苹果和花椒是怎样长在高大的树枝上的,西红柿和辣椒是怎樣长在低矮的枝条上的,红萝卜和白萝卜又是怎样长在厚厚的泥土里的,他们庆贺丰收,礼赞生活。劳动体验结束,所有参加农事劳动体验的学生用绘画、作文、日记、贺卡等形式描绘出自己心中丰收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喜迎丰收的喜悦。同时,学生们明白了种地要遵循自然规律,感受到劳作的艰辛,体验了合作的愉快,对未来满怀期待;更重要的是通过劳动过程中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感受到劳动的意义,激发起不懈奋斗的劳动精神。
与时俱进,拓展劳动实践教学新形式
马克思、恩格斯分别从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和教育学原理三个维度对劳动价值观进行过十分重要的理论解释。其中,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历史和劳动创造人本身;政治经济学强调,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剥削是资本主义的社会本性,按劳分配是实现社会正义的重要原则;教育学原理则强调,劳动形成人的本质,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对劳动及其劳动价值观的阐述能够给予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劳动观、劳动价值观决定了劳动教育观,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主要使命就是要让学生牢固确立“四个最”的劳动价值观。
劳动教育不单讲劳动技能,也要与时俱进,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更要注重学生的全面成长。现在的学生很少有参与劳动的机会,基本上就是在课上“听”劳动,在课外“看”劳动,在网上“玩”劳动。鉴于此,柳林县焉哉小学探索了集课堂讲解、生活体验、社会实践为一体的劳动教育模式。
在校园里,教师结合书本上的教学内容,根据校园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学生分组参加劳动。在有限的场地上,学生可以了解土壤的特性、种植的要领、阳光的照耀、花草的成长等多种知识,在这有限的土地上,体验到劳动的无限乐趣。
在课堂上,“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学生们背诵着琅琅上口的二十四节气歌,这是课堂上必须学到的内容。二十四节气是传统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时间指针,但对于在县城成长生活的学生来说,既神秘又陌生。为此,学校将其列为第二课堂研究整合课程:清明节带领学生整地、翻地、种菜、育苗,通过实际的劳动来感受春天的气息;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月饼、冬至时包饺子、春分时做风筝……让传统文化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真正促进学生在劳动观念、劳动情感、劳动能力、劳动精神上得到切实的提升。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柳林县焉哉小学坚持以“用劳动创造美丽人生,用奋斗谱写幸福乐章”教育培养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一方面使学生能够明晰劳动的本质,即懂得劳动是什么,让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够明确劳动的价值,即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中所具有的重要价值。首先,明白劳动的本源性价值,即劳动是创造物质世界和人类历史的根本动力,劳动、劳动者神圣而光荣。其次,明白劳动的经济性价值,即劳动是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按劳分配是合乎正义的分配原则,不劳而获、少劳多得可耻不义。最后,明白劳动的教育性价值,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而且热爱劳动、参加劳动不仅不会耽误学习,反而能够促进学习,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家校共育,全力开辟劳动育人新天地
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加强劳动教育、重申劳动价值,是对劳动教育本质认识的回归。劳动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不让劳动教育流于形式,需要社会、学校、家长齐心协力创造更多有利条件,让青少年真正走进生活的课堂、走进劳动现场,在扎根大地的劳动中,展现风采、感受快乐、实现成长。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近年来,柳林县焉哉小学不断深化家校互动机制,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家校共育,引导并培养学生劳动的习惯。为此,学校制定了班级学期工作小目标,即组织举办一次家教活动;开展一次亲子共学活动,即同听一节课,共读一本书;参加一次学生主题班会和升国旗活动;当一日“家长学生”;每月参加一次学生大课间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班级优秀作业展评活动;每年组织一次远足体验和寻访实践活动。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近年来,柳林县焉哉小学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密切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的联系,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讲好思政课。将校内劳动、校外劳动与家庭劳动三者有机结合,进一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和热爱劳动的干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进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作者系柳林县焉哉小学校校长)
责任编辑 潘丽萍
(投稿邮箱:389696830@qq.com)
理念先行,开发劳动教育教学新课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特别是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他再一次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以创造性劳动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2020年10月,柳林县焉哉小学学生利用“双节”时间走进农田。在高粱和稻谷地里,学生们近距离看着红通通的高粱和金灿灿的谷穗,不由得想起了“秋天到,秋天到,田里庄稼长得好……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的句子。在玉米地里,学生们站在玉米杆跟前,好奇地看着露出一排排金色小牙的玉米;在土豆地里,他们蹲在地上看着刚刚刨出来的土豆,感到无比新奇与兴奋,一边帮着捡,一边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在菜园和果园里,学生们仔细观察了苹果和花椒是怎样长在高大的树枝上的,西红柿和辣椒是怎樣长在低矮的枝条上的,红萝卜和白萝卜又是怎样长在厚厚的泥土里的,他们庆贺丰收,礼赞生活。劳动体验结束,所有参加农事劳动体验的学生用绘画、作文、日记、贺卡等形式描绘出自己心中丰收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喜迎丰收的喜悦。同时,学生们明白了种地要遵循自然规律,感受到劳作的艰辛,体验了合作的愉快,对未来满怀期待;更重要的是通过劳动过程中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感受到劳动的意义,激发起不懈奋斗的劳动精神。
与时俱进,拓展劳动实践教学新形式
马克思、恩格斯分别从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和教育学原理三个维度对劳动价值观进行过十分重要的理论解释。其中,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历史和劳动创造人本身;政治经济学强调,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剥削是资本主义的社会本性,按劳分配是实现社会正义的重要原则;教育学原理则强调,劳动形成人的本质,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对劳动及其劳动价值观的阐述能够给予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劳动观、劳动价值观决定了劳动教育观,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主要使命就是要让学生牢固确立“四个最”的劳动价值观。
劳动教育不单讲劳动技能,也要与时俱进,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更要注重学生的全面成长。现在的学生很少有参与劳动的机会,基本上就是在课上“听”劳动,在课外“看”劳动,在网上“玩”劳动。鉴于此,柳林县焉哉小学探索了集课堂讲解、生活体验、社会实践为一体的劳动教育模式。
在校园里,教师结合书本上的教学内容,根据校园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学生分组参加劳动。在有限的场地上,学生可以了解土壤的特性、种植的要领、阳光的照耀、花草的成长等多种知识,在这有限的土地上,体验到劳动的无限乐趣。
在课堂上,“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学生们背诵着琅琅上口的二十四节气歌,这是课堂上必须学到的内容。二十四节气是传统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时间指针,但对于在县城成长生活的学生来说,既神秘又陌生。为此,学校将其列为第二课堂研究整合课程:清明节带领学生整地、翻地、种菜、育苗,通过实际的劳动来感受春天的气息;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月饼、冬至时包饺子、春分时做风筝……让传统文化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真正促进学生在劳动观念、劳动情感、劳动能力、劳动精神上得到切实的提升。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柳林县焉哉小学坚持以“用劳动创造美丽人生,用奋斗谱写幸福乐章”教育培养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一方面使学生能够明晰劳动的本质,即懂得劳动是什么,让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够明确劳动的价值,即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中所具有的重要价值。首先,明白劳动的本源性价值,即劳动是创造物质世界和人类历史的根本动力,劳动、劳动者神圣而光荣。其次,明白劳动的经济性价值,即劳动是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按劳分配是合乎正义的分配原则,不劳而获、少劳多得可耻不义。最后,明白劳动的教育性价值,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而且热爱劳动、参加劳动不仅不会耽误学习,反而能够促进学习,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家校共育,全力开辟劳动育人新天地
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加强劳动教育、重申劳动价值,是对劳动教育本质认识的回归。劳动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不让劳动教育流于形式,需要社会、学校、家长齐心协力创造更多有利条件,让青少年真正走进生活的课堂、走进劳动现场,在扎根大地的劳动中,展现风采、感受快乐、实现成长。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近年来,柳林县焉哉小学不断深化家校互动机制,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家校共育,引导并培养学生劳动的习惯。为此,学校制定了班级学期工作小目标,即组织举办一次家教活动;开展一次亲子共学活动,即同听一节课,共读一本书;参加一次学生主题班会和升国旗活动;当一日“家长学生”;每月参加一次学生大课间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班级优秀作业展评活动;每年组织一次远足体验和寻访实践活动。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近年来,柳林县焉哉小学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密切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的联系,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讲好思政课。将校内劳动、校外劳动与家庭劳动三者有机结合,进一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和热爱劳动的干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进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作者系柳林县焉哉小学校校长)
责任编辑 潘丽萍
(投稿邮箱:38969683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