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文有眼,玉印有形,文明无声。
——题记
嘉乐十二年三月,素有“江陵一支笔”之称的文人白祎突然辞官卸职,只于白府留一封言明自己“志在四方,赋书以详”的家信便离乡游历。白祎云游一事于当时一度传为奇谈。
嘉乐十八年九月,宣州城的十七岁谢家小公子谢暶和父亲大吵一架后离家出走,于敬亭山广教寺逢一白衣行客,攀谈中便决心与其一同云游九州。
嘉乐二十三年冬,《记山河》书成,白祎赴京,谢暶归宣州谢氏。二人合著的《记山河》开山水诗文一派,一书出世惊九州,对后世影响颇深。当代大儒沈归鸿评:山河笔法,千秋絮语,莫论功过,只言归程。
嘉乐二十四年,西湖,骤雪初霁。天光乍亮,寒鸦踏青松簌簌,曦光共落雪无声。江天一色白,银辉溢目。残荷兀自在凜风中飘曵着。乌篷小船撞碎了宁静的湖光山色,兰桨惊破涟漪荡开一池碎玉层层推开。
谢暶拨开竹帘,望向湖中披挂一袭素白的孤山。有古塔耸出层叠深林,一身雪衣也埋不住岁月赠予它的沧桑,在山林中显得那样夺目。
“华严经塔。”白祎拨弄着小酒盅,头也不抬地对他笑道。
“我们可要去哪?”谢暶目不转睛地盯着塔上高悬的古铃,仿佛能听到它们被晨风吹拂时散落的清脆好听的声音。
“准确地来说,我们去西泠印社,”白祎顿了顿,往小火炉中投了几块木炭,又言,“去还一枚闲印,去送几张旧笺,去见一位故人。”
闻言,谢暶回头,眼眸里是些许掩不住的好奇:“闲印?”
白祎抬头,从衣袖中寻着了一枚通透皎洁到绝无瑕疵的冰心玉印,慢慢地递给谢暶:“承泽,你家境好,可曾在你父亲的书房里见过印章么?”
谢暶小心地摩挲着印章,有点爱不释手地答道:“自然是见过的,不过我父亲的私印没这块质地上乘。我长这么大还真是头回见着这样玲珑剔透的白玉,简直不似凡物。”
他将印章翻到底面,只见那印章底刻着四个篆文——“断欲敛心”。那枚篆刻,字如盘曲虬枝,乍见似新梅绽于枯茎;又如断岸千尺,细品若有江流之声。
“承泽,你可知印意味着什么吗?”白祎突然道。
“印,中华文明的符号,是古代权贵们权力的代表。印司权力,也代表人之信用。不过是一俗物,却被赋予了各种意义。”
“印,意味着人的欲望。”
“欲而不满,求而不得。断欲敛心,便是这方玉玺的名字。”白祎垂下眼帘,有些叹息地说道,“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能断欲者本非凡人,可若为凡人,又怎能断欲敛心呢?唔,酒热好了,过来尝尝。”
“多谢。”谢暶接过白祎递来的小瓷杯。清澈的酒水飘散出芬芳,似乎把天光都暖起来了。
“而诗文,是中华文明的另一个符号。”白祎俯身翻开行囊,从中取出几张写满了小楷的手稿,霎时一阵几乎盖过酒香的墨香四溢。
“远自春秋战国,诗文的创造就令人瞠目结舌了。诗词歌赋,自古不绝,说是贯穿了整个历史也不为过。”
“闲暇时吟花弄月,国家衰亡就诉说民族气节。文字里可以展宏图,立青云雄志,也可以悲戚怀才不遇,忧谗畏讥。诗文里有万家灯火,有江山奇景,有去国怀乡,有拨云见日,有愁思,有谑语,有旷达,有沉郁。不同的思想和情感成就不同的诗,不同的诗描绘不同的音容笑貌。你以为诗歌仅仅讲的是人么?”
“诗歌所代表,不只是人,更是一方人民所创造的文明。”
“我们不只是在云游啊,我们是在寻觅,寻觅什么是所谓的文明。”
正如好多好多年以前,白祎在江陵那座古老的城中月下漫步时忽然一心想要辞官游历,只因为他想要写一本书,寻找九州各地文明的踪影。
正如好多好多年以后,谢暶找到了白祎当年赠出的手稿,上面全是他用古人的诗文填凑出来的游历各地的词。谢暶也追逐那个白衣斗笠来到千百年以前,品味那些人藏在字句间的所遇所见所思所感。
纸笺九阙。无一白祎亲笔所写,尽是故人言。
一张机,姑苏秋水漫天霜。江枫渔火星垂野,远树苍苍,露湿萤光,秋雨过枫桥。两张机,长安月里捣寒衣。银台碧树千金散,夕阳红尽,愁余江晚,秋色与南山。三张机,金陵台上凤凰游。城上西游倚清秋,乌衣巷口,行人自愁,津渡小山楼。四张机,洛阳春日最繁花。东桃李花落谁家,城中牡丹,占断物华,乡书何处达?五张机,扬州远影碧孤帆。二十四桥明月夜,春风十里,冷月无声,笙歌彻晓闻。六张机,燕京烛龙栖寒门。海畔云山拥蓟城,策马沙漠,白日黄昏,长驱登塞垣。七张机,临安风景旧曾谙。风恬浪静光满川,淡妆浓抹,山外青山,惊涛凛生寒。八张机,汴州关河开晓晴。沉吟此事泪满衣,一生羡鱼,四十聚萤,焉能怀拾青。九张机,锦官丝管日纷纷,好雨当春乃发生,随风入夜,润物无声,人间几回闻。
我本是凡尘中的一缕炊烟,逍遥人间也作客杯中仙,衣袖拂过云霞邀来风花与雪月,也俯身采撷蓦然回首时七八个星天。
——《记山河》自序有云:余少时即好游,走马行川,遍历九州。
一日至黄州,逢故友。友问:汝何以多方也?
余答:吾曾听闻,心有天地,山大者烦恼不过一隅,山川河海,群生万物,常视他人,俯而见己。无养垂死者,犹以为身上破之而重伤油皮;无尝灌黄沙砾砾,犹觉金戈铁马一威之影,无吃糠咽菜,“民生多艰”不亦无病呻吟乎?盖此意也——
心有天地,山大的烦恼也不过一隅,山川河海,众生万物,经常看一看别人,低下头也就能看见自己。没经手照料过重病垂死之人,还以为自己身上蹭破的油皮是重伤,没灌一口黄沙砾砾,总觉得金戈铁马只是个威风凛凛的影子,没有吃糠咽菜过,“民生多艰”不也是无病呻吟吗?
诗文有眼,玉印有形,文明无声。
天下广袤也便只如一局玲珑棋,魂归故里,故里在文明。
特约点评
本文开篇看似毫无头绪,也无由来,实则构思新奇,以简写的人和平淡的事贯穿全文,由中国印到中国诗,再到中国文明,层层深入,意味深远。
——金木(麻城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
——题记
嘉乐十二年三月,素有“江陵一支笔”之称的文人白祎突然辞官卸职,只于白府留一封言明自己“志在四方,赋书以详”的家信便离乡游历。白祎云游一事于当时一度传为奇谈。
嘉乐十八年九月,宣州城的十七岁谢家小公子谢暶和父亲大吵一架后离家出走,于敬亭山广教寺逢一白衣行客,攀谈中便决心与其一同云游九州。
嘉乐二十三年冬,《记山河》书成,白祎赴京,谢暶归宣州谢氏。二人合著的《记山河》开山水诗文一派,一书出世惊九州,对后世影响颇深。当代大儒沈归鸿评:山河笔法,千秋絮语,莫论功过,只言归程。
嘉乐二十四年,西湖,骤雪初霁。天光乍亮,寒鸦踏青松簌簌,曦光共落雪无声。江天一色白,银辉溢目。残荷兀自在凜风中飘曵着。乌篷小船撞碎了宁静的湖光山色,兰桨惊破涟漪荡开一池碎玉层层推开。
谢暶拨开竹帘,望向湖中披挂一袭素白的孤山。有古塔耸出层叠深林,一身雪衣也埋不住岁月赠予它的沧桑,在山林中显得那样夺目。
“华严经塔。”白祎拨弄着小酒盅,头也不抬地对他笑道。
“我们可要去哪?”谢暶目不转睛地盯着塔上高悬的古铃,仿佛能听到它们被晨风吹拂时散落的清脆好听的声音。
“准确地来说,我们去西泠印社,”白祎顿了顿,往小火炉中投了几块木炭,又言,“去还一枚闲印,去送几张旧笺,去见一位故人。”
闻言,谢暶回头,眼眸里是些许掩不住的好奇:“闲印?”
白祎抬头,从衣袖中寻着了一枚通透皎洁到绝无瑕疵的冰心玉印,慢慢地递给谢暶:“承泽,你家境好,可曾在你父亲的书房里见过印章么?”
谢暶小心地摩挲着印章,有点爱不释手地答道:“自然是见过的,不过我父亲的私印没这块质地上乘。我长这么大还真是头回见着这样玲珑剔透的白玉,简直不似凡物。”
他将印章翻到底面,只见那印章底刻着四个篆文——“断欲敛心”。那枚篆刻,字如盘曲虬枝,乍见似新梅绽于枯茎;又如断岸千尺,细品若有江流之声。
“承泽,你可知印意味着什么吗?”白祎突然道。
“印,中华文明的符号,是古代权贵们权力的代表。印司权力,也代表人之信用。不过是一俗物,却被赋予了各种意义。”
“印,意味着人的欲望。”
“欲而不满,求而不得。断欲敛心,便是这方玉玺的名字。”白祎垂下眼帘,有些叹息地说道,“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能断欲者本非凡人,可若为凡人,又怎能断欲敛心呢?唔,酒热好了,过来尝尝。”
“多谢。”谢暶接过白祎递来的小瓷杯。清澈的酒水飘散出芬芳,似乎把天光都暖起来了。
“而诗文,是中华文明的另一个符号。”白祎俯身翻开行囊,从中取出几张写满了小楷的手稿,霎时一阵几乎盖过酒香的墨香四溢。
“远自春秋战国,诗文的创造就令人瞠目结舌了。诗词歌赋,自古不绝,说是贯穿了整个历史也不为过。”
“闲暇时吟花弄月,国家衰亡就诉说民族气节。文字里可以展宏图,立青云雄志,也可以悲戚怀才不遇,忧谗畏讥。诗文里有万家灯火,有江山奇景,有去国怀乡,有拨云见日,有愁思,有谑语,有旷达,有沉郁。不同的思想和情感成就不同的诗,不同的诗描绘不同的音容笑貌。你以为诗歌仅仅讲的是人么?”
“诗歌所代表,不只是人,更是一方人民所创造的文明。”
“我们不只是在云游啊,我们是在寻觅,寻觅什么是所谓的文明。”
正如好多好多年以前,白祎在江陵那座古老的城中月下漫步时忽然一心想要辞官游历,只因为他想要写一本书,寻找九州各地文明的踪影。
正如好多好多年以后,谢暶找到了白祎当年赠出的手稿,上面全是他用古人的诗文填凑出来的游历各地的词。谢暶也追逐那个白衣斗笠来到千百年以前,品味那些人藏在字句间的所遇所见所思所感。
纸笺九阙。无一白祎亲笔所写,尽是故人言。
一张机,姑苏秋水漫天霜。江枫渔火星垂野,远树苍苍,露湿萤光,秋雨过枫桥。两张机,长安月里捣寒衣。银台碧树千金散,夕阳红尽,愁余江晚,秋色与南山。三张机,金陵台上凤凰游。城上西游倚清秋,乌衣巷口,行人自愁,津渡小山楼。四张机,洛阳春日最繁花。东桃李花落谁家,城中牡丹,占断物华,乡书何处达?五张机,扬州远影碧孤帆。二十四桥明月夜,春风十里,冷月无声,笙歌彻晓闻。六张机,燕京烛龙栖寒门。海畔云山拥蓟城,策马沙漠,白日黄昏,长驱登塞垣。七张机,临安风景旧曾谙。风恬浪静光满川,淡妆浓抹,山外青山,惊涛凛生寒。八张机,汴州关河开晓晴。沉吟此事泪满衣,一生羡鱼,四十聚萤,焉能怀拾青。九张机,锦官丝管日纷纷,好雨当春乃发生,随风入夜,润物无声,人间几回闻。
我本是凡尘中的一缕炊烟,逍遥人间也作客杯中仙,衣袖拂过云霞邀来风花与雪月,也俯身采撷蓦然回首时七八个星天。
——《记山河》自序有云:余少时即好游,走马行川,遍历九州。
一日至黄州,逢故友。友问:汝何以多方也?
余答:吾曾听闻,心有天地,山大者烦恼不过一隅,山川河海,群生万物,常视他人,俯而见己。无养垂死者,犹以为身上破之而重伤油皮;无尝灌黄沙砾砾,犹觉金戈铁马一威之影,无吃糠咽菜,“民生多艰”不亦无病呻吟乎?盖此意也——
心有天地,山大的烦恼也不过一隅,山川河海,众生万物,经常看一看别人,低下头也就能看见自己。没经手照料过重病垂死之人,还以为自己身上蹭破的油皮是重伤,没灌一口黄沙砾砾,总觉得金戈铁马只是个威风凛凛的影子,没有吃糠咽菜过,“民生多艰”不也是无病呻吟吗?
诗文有眼,玉印有形,文明无声。
天下广袤也便只如一局玲珑棋,魂归故里,故里在文明。
特约点评
本文开篇看似毫无头绪,也无由来,实则构思新奇,以简写的人和平淡的事贯穿全文,由中国印到中国诗,再到中国文明,层层深入,意味深远。
——金木(麻城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