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ang9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辅导员队伍作为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就目前来看,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文章从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加强激励、职业发展、专业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现状 分析 改进措施
  [作者简介]袁刚(1958- ),男,四川成都人,伊犁师范学院师资培训及成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新疆伊犁833200)李娟(1985- ),女,山西大同人,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天津300222)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9-0058-02
  
  一、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历程
  
  1933年,党在江西瑞金建立的中国工农红军大学设立了政治部,主要负责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支队伍构成了高校辅导员的雏形。1952年10月,为加强政治领导,改进政治思想教育而发出的《关于在高等学校要重点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指示》中指出,全国高等学校应有准备地建立政治辅导员制度,并规定高等学校设立政治辅导处,由此标志着高校辅导员职位的正式形成,辅导员队伍在高校中也逐渐发展起来。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同时明确定名为“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2006年4月,教育部召开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会议,明确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工作定位和素质要求,更重要的是在身份方面的肯定,确认辅导员具有教师和行政管理干部的双重身份,极大地拓展了辅导员的发展空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从2006年9月1日起实行。至此,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随着高校辅导员制度的逐步健全,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并逐渐走向成熟。面临新形势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再一次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二、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
  
  几十年来,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从无到有,为我国的高校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1.角色定位:茫然错乱。高校辅导员最初的角色定位是专门负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群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而目前,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却存在很大的偏差,多数辅导员在高校中充当着面带微笑的“服务员”外加保姆的角色,也有人自嘲地封给自己“救火队员”或“及时雨”的美称。哪里需要他们,他们就会出现在哪里。对学生是全面管理,细致入微;对领导是谨慎小心,有应必答。一般情况下,决不拒绝任何一件事情,只是埋头苦干,抢时间抢速度。学校各级领导给辅导员角色的定位也同样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他们过分强调其管理职能,把辅导员看成是大学里的“幼儿园园长”,要求辅导员什么都要管,什么都要问。如此烦琐的日常事务势必影响到辅导员对学生思想状况的把握和引导,久而久之,辅导员角色的真正内涵就失去了原有的内容,最本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不够到位,不够专注,从而出现辅导员角色的错位、缺位和越位。这是在其实际工作中常见的三种不恰当的角色混乱,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有消极影响。
  2.责任意识:淡化成习。按照教育部的规定,辅导员与学生的配备人数比例应该在1∶150~1∶200之间,但实际情况是多数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人数比在1∶350甚至1∶400或1∶500之间。辅导员的工作强度与难度显而易见,而与之相匹配的责任意识却在淡化。受自身传统观念和外界的影响,辅导员对辅导员工作的个人成就感不强,个性化意识逐渐被消除,每天机械地忙于日常琐事,职业倦怠过早地出现在他们的身上。大多辅导员都不能投入积极长久的热情,认为只要尽力保证所有学生安全无事就达到了工作目的,而将真正的责任意识逐渐淡化甚至遗忘。此外,他们本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是学生最能亲近的人,但据调查发现,事实恰好相反,很多学生对自己的辅导员评价都是消极的,认为他们做事有失公平,不负责任,也因此对辅导员产生厌恶,不配合工作。这不仅加大了辅导员工作的难度,还使辅导员的心理压力增大,倦怠情绪更加明显,工作效率降低,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和政治觉悟水平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3.发展机会:稀少遥远。高校辅导员在高校教师队伍中是一个比较年轻的群体,其发展潜力还有待挖掘,工作能力还有待拓展,但是很多高校给予辅导员的发展机会却很少。多数专职辅导员由于参加科研项目的机会少,缺少科研成果,在职称评定上处于最不利的地位。从行政管理方面看,高一级的领导岗位都要求高职称人员,这是一道难以跨越的天然屏障。又由于国家对辅导员的出路问题缺乏实际的政策规定和制度保障,如评价制度、奖惩制度、晋升机会等,很多辅导员都觉得前途暗淡,于是一有机会就想转岗甚至离开学校,造成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性很大,使队伍一直处在适应阶段而难以成熟,这样就更加不利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再加上辅导员的工资和津贴相对较少,他们不像专任教师那样以课时费来计算收入,但投入时间要比专任教师多得多,因此,辅导员即使有闲暇时间参加专业性的培训,也没有经济条件去尝试新的发展路线,发展空间随之缩小,发展机会也就随之减少。
  4.职业道路:盲目艰难。国外许多高校都把学生工作当成一门专门的职业,学生工作队伍相当稳定。在我国,有很大一部分辅导员将辅导员工作当成晋升职称或以后转任其他工作的暂时的跳板,对职业化的清醒认识尚未形成。就目前而言,辅导员的职业化道路不容乐观。从辅导员自身考虑,多数人对这一职业的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都不强,因此对这一职业本应付出的热情和成就的欲望也不高。形成了辅导员自身职业化难以定型的尴尬局面,职业化理念难以深入其思想之中,从而使工作的效度和信度都受到严重的影响。从外在因素考虑,由于考评机制的不合理和激励措施的单一化,使得辅导员的职业化难以成熟,甚至形成了一道辅导员队伍发展的屏障。众所周知,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对于高校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在高校学生中发挥作用,能否在人才培养和塑造中形成质的飞跃,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业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专业支撑:无力简单。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是辅导员的主职,这是一项具有综合性质的工作,要求辅导员本身各方面素质都要过硬。而从目前辅导员队伍的人才结构来看,在专业建设方面都欠缺系统的、明确的要求,专业技能太过单一。很多辅导员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专业理论,另外所必需的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职业指导学等其他方面的专业素质更是少之又少。从辅导员队伍的评聘机制来看,据调查,多数高校辅导员都是本校留校学生,大多数为本专业成绩优秀的学生、党员或是学生干部,只有少数辅导员才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科班出身。而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的表现多数没有专业水平,在各方面工作中都有不少漏洞。从辅导员的培训方案中也不难看出,学校现在对辅导员的专业素养缺乏明确的规定,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改进措施
  
  1.转变观念:人人有责。高校辅导员在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发展历史中具有相当重要的篇章,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形势对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传统的观念使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受到束缚,成为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阻力。转变观念是实践行动的基础。首先,在国家政策和制度设计上,应该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与发展,认真贯彻中央及有关部门文件精神,制定相应配套的具体措施,解决辅导员的编制、资格制度、职别、职务待遇和培训等问题,为高校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其次是高校各级领导应改变把辅导员当成“服务员”“保姆”或“勤务兵”角色的观念,要足够重视辅导员个人的发展,提高辅导员的地位和改善其待遇,要让辅导员从烦琐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保证辅导员把本职的政治思想教育做深入做全面。最后,是辅导员自身要转变观念,把这项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作为一种事业来追求和付出,充满信心和决心地实现伟大抱负。
  2.提高素质:自身做起。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朝夕相处,能够最详细地把握学生的信息动态,能够最贴近学生的心理状况,是最直接影响学生发展的群体。他们要有让学生信服的能力和人格魅力,保证自身的素养可以让学生模仿学习,成为榜样人物。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在思想上先进,在学识上领先,在业务上带头。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做到公平、公正,实事求是。辅导员要注重自己的专业培训和政治培养,加强职业意识,拓宽发展渠道,培养职业情感,避免职业倦怠带来的职业困乏期。为此,要确定职业发展方向,进行专业化的自我培训,积极加入思想政治科研项目的研究,探索完善辅导员制度的新方法,实现个人事业发展和成就欲望的目标。
  3.加强激励:因势利导。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除了传统观念和辅导员自身素质不相适应外,外界的激励措施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部门要根据新形势下的高校发展来制定相关的辅导员政策以及实施计划。因势利导,加强激励措施,从选聘、培训、资格认证到辅导员人事调动、工作任务的难度强度,再到辅导员的奖金评定、待遇问题、晋升机会等全面采取激励性措施,逐步完善高校辅导员制度,使辅导员队伍能够稳定发展。如建立单独的“辅导员职称系列”、制定辅导员定期工作阶段绩效考核制度,并设立辅导员额外付出专项奖金等。具体措施要由高校本身实施,高校还要把国家的各项政策和规定落到实处,着力解决好制约和影响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努力为辅导员队伍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使广大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努力做到政策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高校内部应该对辅导员实行统一管理,将辅导员的所有资料归属于一个特定的部门,可设立学生管理工作中心,由分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直接统一安排辅导员的工作部署并总体协调辅导员工作的具体事宜。这样有利于明确辅导员的职责,有利于考核辅导员的工作价值,形成系统的辅导员的管理体系,并且有利于辅导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使其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从而与学生的接触也更加带有目的性和指向意义。
  4.职业发展:恰如其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辅导员职业化的形成。职业化强调了作为一类不同于其他职业的专门职业,辅导员要有与职业相匹配的专门的职业技能和知识,并获得独立的职业资格证书。高校辅导员向职业化发展,建立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是很有必要的。此外,除了硬件证书的规定外,还要加大辅导员职业管理的科学性。借鉴国外的丰富经验和先进体系,可以成立高校辅导员协会,聘请知名的思想政治教育专家为其教授和项目导师,给辅导员的发展出路进行有效指导,这样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可以起到指导性作用。对高校辅导员进行培训也是促进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有力手段,辅导员把个人事业发展、成就欲望和学校发展结合起来,主动积极地参加学校培训,进行考核,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辅导员应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成一项长期的职业来对待,在提高自身职业素质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职业的认同感和满意度,这是辅导员队伍稳定的重要条件。从整体来看,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要着眼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要着眼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地位的巩固。因此,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要形成系统,学校要从各个层次、各个角度制定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要求,要做到恰如其分。
  5.专业建设:势在必行。在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过程中,辅导员专业水平普遍较低成为其发展的“瓶颈”。很多客观的原因造成了辅导员缺乏应该具有的专业水平,因此,高校辅导员专业的学科建设首先要得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它不是要求辅导员具备最基本的单一专业知识,而是要同时具备思想政治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职业学、心理学尤其是青年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知识,此外,还要熟悉和掌握国家政策,了解职业信息,能够为学生做除了思想教育之外的心理咨询、职业指导、生涯规划等深入学生生活各方面的操作性强的工作。高校应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委员会,为辅导员提供科研的平台,鼓励辅导员参加思想政治教育的科研活动,从专业化方向制定利于辅导员长期从事此项工作的有效措施。具体地讲,高校辅导员专业化需要以提高认识为先导,以高素质、稳定的队伍为基础,以科学的管理机制为基本保证,以有效的考评体系为内在动力。学校要朝着这一目标行进,举办相关讲座,为辅导员的快速成长指明方向。专业的支撑是整个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最基本的条件,提高专业在学术领域的地位也是促进辅导员专业化的一个方面。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历层次,扩大招生数量,严格专业素质要求。同时,高校要注重引导辅导员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定位分析,确定专业目标、岗位目标和职位目标,指导并制订三至五年的发展计划,使他们明确自己在学校发展不同阶段的个人定位和相应任务,落实各项保障措施,激励辅导员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顺利完成专业化过渡阶段。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理念、制度、课题[J].教育研究,2001(12).
  [2]宋吉缮.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1).
  [3]彭庆红.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模型的构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3).
  [4]欧洪湛.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历史与现状[J].中国德育,2006(9).
  [5]廖济忠,徐建军.结构转型: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关键[J].现代大学教育,2006(4).
  [6]梁金霞,徐丽丽.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推动辅导员队伍健康发展——全国103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6).
其他文献
会计和税收是经济领域中两个不同的分支,因而导致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之间产生差异,即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针对不同的差异要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处理,具体有应付
日前,国内某名校召开筹款与发展工作研讨会,校方透露,为推进筹款工作,将成立发展委员会,各院系部门二级机构将成立筹资工作小组,以整合全校资源,多方面开拓筹集渠道,同时将认真考虑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曾有一项关于美国大学校长“最花时间的四项工作”的调查,发现有50%以上的大学校长占用时间最多的工作是筹资、规划和预算。其中,公立大学校长花在筹款上的时间是44.2%,私立大学校长花在筹款上的时间是77.
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新形势下,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课程体系的建立和教材的建设。文章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材存在的问题和
A hydroelastic analysis of a rectangular plate subjected to slamming loads is presented. An analytical model based on Wagner theory is used for calculations of
文章简要分析了国内外医学院校研究生课程的现状,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生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研究,在借鉴和吸收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从课程内容、教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从理论到实践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体系及培养模式仍处于众说纷纭的探索阶段。新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应该与普通高等教育并行且相互沟通、与中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办学主体多样、学历层次齐全、办学功能完备,以市场为办学导向,以应用为根本特点的开放式、高水平的高职教育办学体系。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教育体系 教育模式  [作者简介]
公共服务型政府是理想的政府形态,也是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的有效工具。当前中部地区城市政府所面临的有限条件决定了其当务之急是进行管理和服务工具的创新,通过构建项目导向型
在这研究,垂直的轴有灵活的片的潮汐的汽轮机被调查。焦点在在汽轮机网络输出力量上分析灵活机翼类型和片灵活性的效果上。到这个目的,五个不同灵活机翼(对称、非对称) 被采用
[摘要]高校惩罚行为是对大学生违反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的一种惩戒,在法理上可以界定为一种行政权。而这种惩罚行为的行使不当会侵害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因此,对于这种惩罚的具体行为应该从对高校惩罚制度进行统一规范到惩罚程序的强化,再到司法途径的救济三个方面加以修正,以保证高校惩罚行为的合法性。  [关键词]高校惩罚权 行政权 合法性  [作者简介]王武军(1966- ),男,安徽池州人,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文法